第一百二十七章 巡城三

第一百二十七章巡城三

這還是宮門附近。

朱祁鎮也聽過於謙所過,至於潮白河與盧溝河之間的高地,是真是假,朱祁鎮不大明白,但是有一點卻是知道的。

那就是北京紫禁城這一代,就是京師地勢最高的地方。

這一點,早就有傳統了。

但是出了皇宮就出現這樣的情況,那麼北京城之中低窪的地方,會出現什麼情況。

皇帝的儀仗一出現在京師的大街之上,頓時有人跪在水中,朱祁鎮見狀了,立即讓朱祁鎮傳令,說道:“讓百姓免跪,就說,朕關心父老起居,凡有困難,接可訴於朕聽。”

王振立即去傳話,就幾十個嗓門大的太監,一併高呼,將朱祁鎮的命令傳了下去。兩邊街道之上,都傳出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王振也留下幾個小太監,讓這些人有是需要,可以告訴他們。

于謙勸道:“陛下,這裡都是達官貴人所在,他們的房子根本不可能進水。”

朱祁鎮被于謙這一提醒,立即明白了。

能與皇帝當鄰居的人,能是沒有權力的人嗎?

這些人根本不用擔心。

朱祁鎮立即明白,說道:“朕明白,何處水患最嚴重。”

于謙說道:“南城。”

朱祁鎮說道:“先去南城。”

不知道什麼時候,大雨都下了起來。

左右都勸說朱祁鎮進入馬車之中,朱祁鎮也不敢逞強。不過也將於謙拉進馬車之中。

朱祁鎮一邊看外面的情況,似乎越往南走,街道的水流就越湍急,也就越深。朱祁鎮估計,馬車下面的積水都漫過腳脖子了。

這裡就是如此了,那麼被于謙認爲極其嚴重的南城,又會是什麼樣子?

朱祁鎮心中憂慮,說道:“大災之後,必有大疫。如果大雨連綿,百姓能喝上熱水,吃上熱飯嗎?”

于謙說道:“託陛下聖明,而今城中百姓一半用煤,京師各煤場有數萬斤煤,可以供應一時。”

朱祁鎮萬萬沒有想到,他當初半途而廢的舉動,會給而今帶來這麼大的好處。

朱祁鎮估計,這一場水災之後,大部分京師百姓,都柴煤兼用。有柴就用柴火,沒有柴火,就用煤。

倒是不是煤不好用。而是柴不要錢。

對於百姓來說,任何好東西,都不能與不要錢的東西相比。畢竟這個時代的北京城,不能與後世的北京城相比。

大部分房子都有院子,在院子里弄一些植物,都是柴火。

但是即便如此,對朱祁鎮來說,都是一個極大的利好。

只要百姓有熱水熱食,不喝冷水,就可以有效的限制瘟疫的蔓延。就可以少死一些人。

朱祁鎮心中暗道:“只要做事,任何事情都不會沒有反饋的,只是有些事情,反饋的早,有的事情反饋的慢。”

“有些事情今日做下,卻不知道多少年後,纔會有反饋的。”

“我今日方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朱祁鎮說道:“王振。”

“奴婢在。”王振一身蓑衣就在馬車外面。

朱祁鎮說道:“大內有多少存煤?”

王振說道:“這個奴婢不知道,但是幾萬斤卻是有的。”

如果說京師百姓用煤的人,還不是太多,但是宮中卻不一樣了。朱祁鎮主張的,誰敢不用,除卻一些特別的事情,比如有些菜,只有有柴火燒纔夠味,才保留下來一些用柴,大部分事情都是用煤了。

所以大內的存煤,並不比北京城各煤場的少。

而今是夏季,不是用煤高峰。

如果到了冬季大內存煤,只會更多。估計要有幾十萬斤之多。

朱祁鎮說道:“傳令下去,內澇期間,朝廷按照京師花名冊,給每家每戶派煤,足夠一家人燒水做飯。”

“每戶需要多少,自己去定,固然不夠,命令門頭溝那邊,全力生產。”

王振說道:“奴婢明白。”

太監就有這個好處,朱祁鎮吩咐什麼,王振從來沒有說過一個“不。”

不一會兒,朱祁鎮就到了南城附近。只是前面也停住了。

李大川來報,說道:“陛下,前面不能走了。水太深了。”

朱祁鎮立即下車,走在水中,這時候無數人簇擁着朱祁鎮,朱祁鎮發現,這水位已經到了腳肚了。

雖然還沒有漫過車底。

畢竟朱祁鎮這一次雖然打出儀仗,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從簡的。

只是朱祁鎮看得清楚,前面的水位陡然深了不少。

一個侍衛走在前,忽然就栽進水中了,也不只是溝壑,還是大坑。

還好派去探路的侍衛水性都很好。

不至於被淹死。

但是朱祁鎮看走周圍情況卻不一樣了。

他清楚的看到,這水面之上,看見的只有屋頂了,還有不少百姓都在屋頂了。

于謙見狀,大聲說道:“陛下,臣昨夜來到這裡的時候,還不是這樣的。”

此刻雨大了起來,密集的雨聲就好像是戰鼓一般,于謙不大聲說話,根本傳不到朱祁鎮的耳朵之中。

那麼他們之間僅僅距離幾拳而已。

朱祁鎮推推斗笠。

無數雨水打穿他頭頂的油紙傘,落在他的斗笠之上,斗笠的邊緣之處,掛着一一連串水珠。就好像是晶瑩的水珠。

朱祁鎮大聲說道:“什麼地方能看清楚附近全貌。”

于謙也不說話,只是一指。

朱祁鎮立即明白,城牆之上。

朱祁鎮下令說道:“轉道,上城牆。”

隨即大隊人馬避開這裡,從水淺的地方,上了城牆。朱祁鎮站在城牆之上,看得分外清楚,卻見一個個泡在水中的房子,就好像是一個個斗笠一般。

在大雨之中,不知道有多少水源從城中各處都流向這裡。

這裡是北京城的東南角,朱祁鎮不知道這裡是不是北京城中最低的地方,但絕對是這一帶最低的地方。

朱祁鎮也看過了,城南各處排水的溝渠,還有城門,就好像是河流一般,以及滿負荷排水了,但是即便如此。

高大的城牆,還是將大部分水流都聚集在這裡了。

朱祁鎮大叫道:“阮安。”

阮安立即跑過來說道:“奴婢在。”

朱祁鎮說道:“而今這裡局面,你覺得該怎麼辦?”

阮安是一個工程的全面手,說道:“陛下,此刻排水不及,最快的辦法,就是將城牆上開出一個排水洞來。”

朱祁鎮說道:“那就這麼辦?”

阮安有些猶豫的說道:“只是。”

朱祁鎮厲聲說道:“只是什麼快說?”

阮安說道:“陛下,臣有兩個擔心,第一個擔心,就是城牆。這一段城牆是臣督造的,即便用火藥炸,也未必能迅速打開一個缺口,第二個擔心,卻是盧溝河。”

朱祁鎮有些愣住了,說道:“盧溝河?”

阮安說道:“陛下,盧溝河也不太平,今日北京城僅僅是內澇,如果雨水再大一些,奴婢擔心,盧溝河會決堤,他所衝的也是北京南城。”

朱祁鎮聽阮安這樣說,立即轉頭向南邊看過去,一眼看過去,雨水茫茫,能見度不高,根本看不見盧溝河。 •тTk án •¢ Ο

只有一種江山色變,風雨如晦的感覺迎面而來,衝進朱祁鎮的胸襟之中。

朱祁鎮知道,在古代城牆其實也有防水功能的,別的不說,開封城牆就是如此,開封城牆對抗洪水的經驗,要比對抗進攻的經驗要高上不少。

一旦這裡掘一個口子,如果盧溝河發大水,可就不好應付了。

朱祁鎮沉默片刻,說道:“不管那麼多了,先將這裡的水放了再說。朕不可能見死不救。”

阮安這才如同吃了定心丸,說道:“是。”

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七十章 父子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
第二十三章 直隸省內部問題第一百四十七章 又是一年風雨時第二百四十八章 報仇第一百四十六章 黃河改道第一百四十八章 臨危受命的于謙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六十六章 解決問題第六十三章 遼南府第二十四章 願吾民無飢寒,願此河永定第八十七章 對劉定之的安排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三章 此長城非彼長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誰的西域?第十章 大雪紛紛第四十二章 風雲會聚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七十一章 朱見治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一十五章 侍疾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十二章 徵朝鮮之議第一百一十章 糧與銀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七十章 父子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六十四章 田制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將驕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九十七章 風起西域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禮生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麓川四第二百零三章 楊洪掛帥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十萬騎第一百四十五章 山東的滅頂之災第一百三十章 太子第七十二章 門頭溝至京城線第一百一十二章 汪嶽的機會第一百五十六章 塵埃落定大本堂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陳芳洲第十章 王直入閣第六十一章 太皇太后問計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師第九十七章 開海九第一百一十六章 皇太后心事第三章 會昌伯孫家第四十二章 舉步維艱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第二百零一章 決戰前夜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二十九章 武學開學第一百五十九章 孟養風雲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十二章 見義必爲,非勇也第一百六十九章 盧溝河水情第二十七章 水部設想第八十六章 烏斯藏第一百五十二章 給他們死亡第四十一章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二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觀新世界第一章 襄王金冊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一百一十一章 錚錚鐵騎鳴第一百八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八十二章 殿試第一百四十章 劉定之請纓第七十五章 葉留宗的野望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輔之意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一十三章 北伐第一百四十三章 削藩--大明的政治正確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勢第一百四十八章 識趣的襄王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圍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蟲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畝狀況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第一百零四章 行獵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第八十一章 會寧伯李家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二十六章 內閣變化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撫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二百零八章 也先的嘗試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二十一章 北方民生之多艱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