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自省

第六十三章自省

朱祁鎮在慈寧宮用過晚膳,打着燈籠回乾清宮。

一路上朱祁鎮都在默默沉思,想着是白天的事情。王振也知道今日宮中一場風波。安分的就好像是鵪鶉一般,不敢說一句話。

只是這種沉默,當朱祁鎮回到乾清宮的時候,就被打破了。

“我的兒啊。”朱祁鎮剛剛進門,就聽見了皇太后孫氏的聲音。

皇宮之中,說大也大,說小也小。

孫氏畢竟是皇太后。

在宮中也是有眼線的。

太皇太后與朱祁鎮的衝突。孫氏幾乎是立即聽說的。當時她就想去慈寧宮,但是她不敢。

太皇太后積威之重,孫氏等閒時候,都不敢在太皇太后面前冒頭。

除卻一些禮節性的請安,探望之外,慈寧宮與坤寧宮,似乎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樣子。

只是慈寧宮對坤寧宮是漠視,但坤寧宮對慈寧宮是恐懼。

皇太后孫氏見朱祁鎮一進來,就撲了上來,恨不得將兩個眼睛珠子挖出來,在朱祁鎮身上滾上一圈。

朱祁鎮連忙笑道:“母后,我能有什麼事情?娘娘待我極好了。”

孫氏拉着朱祁鎮的手,進入乾清宮之中,細細打量了一番,這才放下心來,只是一放下心來,眼淚就簌簌的流下來了。

朱祁鎮一時間手忙腳亂。說道:“母后,你這是怎麼了?”

孫氏說道:“是我沒有本事,什麼事情也辦不了,這才讓你被她欺負。”一邊說,孫氏一邊哭的更厲害了。

朱祁鎮也是無奈。

孫氏對他的愛子之情,的確是真的。真是有時候這一分慈母之情,讓朱祁鎮有一些消受不了。

朱祁鎮勸了孫氏好一陣子,纔將孫氏勸回去了。

等孫氏走了,朱祁鎮重重的躺在大牀之上。心中心思百轉,無數念頭浮上心頭,白天的驚恐,害怕,擔心,忐忑,不安,等等情緒,都沉澱下來。

朱祁鎮也有時間,細細分析一下,自己到底錯在什麼地方了。

“孤家寡人。”朱祁鎮心中暗道:“我是忘記最無情是帝王家了。”

太皇太后對朱祁鎮是有感情的。

但是這種感情與權力交織在一起,卻有一點變味了。

朱祁鎮覺得與太皇太后親近,就可以與太皇太后無話不談,這是他今日之事,最大的錯誤。

即便朱祁鎮現在回想自己的向太皇太后提出的戰略,或許其中是有相當多的想當然耳,也有相當的錯誤地方。

但是總體思路是沒有問題的。

楊榮的辦法,看是巧妙,其實不過是苟且之策。

想要真正擊敗瓦刺,還是要用刀槍來說話。

他最大的錯誤,是他信任太皇太后本身。真正將對待奶奶的態度,對待太皇太后。雖然太皇太后是他的嫡親祖母。但是而今她還有另外一個角色,就是他的上司。

每一個人的思想,都是自己經驗智慧的總結,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從來是很難辦的事情。

太皇太后跟隨仁宗皇帝在南京處理朝政,近二十年。她作爲一個賢內助,幫助仁宗皇帝辦了不少事情。

而太皇太后本身,也被仁宗皇帝治國理念所感染。

與民休息,讓百姓休養生息,這本來也沒有錯,想要說服太皇太后改弦易轍,本就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是朱祁鎮高估了自己與太皇太后的感覺。

對政治生物來說,很多時候政治理念,是高於親情的。

今日太皇太后說的是氣話,但是如果朱祁鎮一直表現出這方面的傾向,這一句氣話,未必不可能成爲現實。

“從今往後。”朱祁鎮心中暗道:“不可多說錯一句話,不可多做一件事情,凡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假他人之手。”

“怎麼征戰,什麼瓦刺,最好提都不要提。”

“從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此刻朱祁鎮才感受到蹇公的政治智慧,果然什麼也不做。纔是最安全的。

朱祁鎮的年紀放在哪裡,即便朝廷上的人都相信朱祁鎮是神童。但是天下百姓對一個九歲孩子治理天下,還是心存疑慮的。

他只需安安分分的長大,皇位自然要落到自己身上。多做事情,未必有收穫,因爲做對的是理所當然。反而出了錯,卻可能危及皇位。

想明白這一點,朱祁鎮頓時有些苦笑,暗道:“而今裝傻也是來不及了。”

他恨不得給自己一個大嘴巴子。

怎麼就這麼沉不住氣。

朱祁鎮將自己的才能已經表現在太皇太后眼前了,如果今後裝傻。太皇太后心中自然覺得朱祁鎮與她見外了。

所以,朱祁鎮今後一定要在太皇太后身邊裝好一個乖孫的形象。

朱祁鎮覺得對宮中的整頓,都停下來,不能都停下來,以小打小鬧爲主,並不大刀闊斧的做。對於朝政上發表意見,都按着太皇太后休養生息,罷一切不急之務的總方針下面做闡發,其餘的事情,絕對不越雷池一步。

“務本,務本。”朱祁鎮心中暗道:“而今什麼是務本?就是農業。正好我將精力都放在京師種植水稻實驗上吧。”

“這一件事情,想來太皇太后也是願意的。”

當然了,朱祁鎮決計不至於自己下地種田,皇帝一句話,有太多的人願意代勞的。

北京與遼東氣候不大一樣的,但是在他的印象之中,京師未必不能種稻。既然京師能種稻,推廣在遼東去,也就是自然而然的。

否則東北僅僅能種一季的氣候,再不種一些高產作物,什麼時候才能成爲北京的糧倉。而且別的事情,或許能夠加快進度。

但是農業卻是最耗時間的。

每年只能種一次而已,朱祁鎮甚至擔心,等數年之後,他親政的時候,北方種稻的技術,也不知道能不能完善。

“于謙要入京了。”朱祁鎮心中暗道:“這對我是一件好事,而今我文武兩邊,也算是有些人脈了。”

朱祁鎮對身邊的侍衛不錯,通過這些侍衛,聯繫到不少勳貴。

當然了,而今還不確定這些勳貴會通過一個子弟在朱祁鎮身邊當侍衛,就誓死相隨,但是在皇帝與太皇太后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他們還是願意爲皇帝辦事的。

文官方面,朱祁鎮與三楊接觸雖然不少,但是多在早朝之上,不過是虛文而已。真正接觸的也不過幾個講官。

這些講官即便是親近自己又能怎麼樣?

區區一翰林,能當幾個兵用?

于謙就不一樣了,不是于謙勝過其他人。而是于謙帶了順天知府的官職。想來以于謙的能力,順天知府一定能在於謙的掌控之中。

只要他以師禮待于謙,于謙所控制的順天知府衙門,也就是他的班底了。

雖然順天知府衙門,在京師其實也沒有多少分量。但是畢竟是一個好進展。

至於錦衣衛東廠,朱祁鎮不是沒有算計過,而且他明白,這錦衣衛東廠,對付皇宮外面的人,其實是很管用的。

但是對付皇宮內的人,卻未必了。

特別是掌控大內十幾年的太皇太后。

金英就不用說了。他雖然是宣宗皇帝人,未必不是太皇太后的人,王振倒是朱祁鎮的自己人,他沒有理由背叛,也不可能背叛。

但是有些事情,並不是僅僅不背叛就可以的。

用王振來對付太皇太后,朱祁鎮簡直懷疑,王振還沒有來得及有所作爲,王振的人頭就會先一步送到乾清宮之中。

朱祁鎮越想越深,思緒也越來越模糊,只剩下最後一個念頭:“從明天起,我要做一個好演員。”

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二百章 馬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八十章 寇深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
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賢思路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一百章 平瑤策第四十六章 海關銀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潰第七章 西南局勢第八十八章 對江南重賦不同的看法第一百六十三章 特殊的早朝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四十二章 最後一課第八十八章 舊港施家第三十八章 出乎預料的開戰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謙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鱗開第一百二十四章 楊士奇最後諫言第一百八十二章 吳瑾揚名第九十章 開海二第九十四章 開海六第二章 雲南局勢第一百零七章 楊溥秉政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四章 鳳凰衛第三十七章 漢城之戰第九十五章 大藤峽背後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義政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無聲第七十八章 兩件大事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線第一百零八章 銀鋪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二百一十二章 財政壓力第二百章 馬第九章 通報,內參,與明報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九十五章 任禮出鎮甘肅第四十九章 科學之種第一百三十四章 朱祁鎮的第一把火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難題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九十五章 開海七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機會第七章 聖誕安排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楊榮第三十六章 老將不老第五十六章 朱祁鎮之心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封爵風波第三十二章 辟雍堂中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一百六十七章 馬政痼疾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第十一章 內閣七人名單第一百零九章 諒山之戰之構想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兒的藍圖第八十章 寇深第四十章 雨夜奪城第十三章 劉定之入閣第一章 海內老臣心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四十七章 孔家南宗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二百零七章 明軍步騎vs瓦刺騎兵第一十三章 請修大明會典以安社稷疏第二十六章 朝鮮之戰的帷幕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十八章 令人頭疼的孫太后第一百七十二章 張宗周孤身歸北第一百四十二章 夜雨如瀑第九十章 近乎破產的草原經濟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統十四年第一百三十三章 盧溝河第一百零五章 朝鮮延邊之戰第二百三十九章 阿刺知院退兵第一百二十三章 皇家異類朱祁鎮第四章 都掌蠻之滅第一百九十二章 鐵甲的黃昏第八十七章 江南士紳家族第五十一章 頓兵城下第一百零二章 往事第五十二章 負擔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轉折點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東北戰略第四十三章 萬方有過,罪在朕躬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二十八章 工部兩尚書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頭楊溥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獄吏之貴第一百五十四章 老臣楊士奇第一百九十八章 顧興祖逃第一百五十八章 金牌止戰第八十八章 冼駙馬?弟七十三章 大計第七十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三十章 死諫第五十四章 水利學堂第一百一十 章 議麓川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