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菲律賓大泥坑

別看這個藍飄帶獎是個民間發起的獎項,不過在航運界裡還真的享有不小的影響力,就在海倫娜代表臺灣幾家造船廠遠赴英國,和英國政府就造船訂單轉讓事宜展開了談判後,馬上就有幾個國家的船東,拿着訂單找到了臺灣商務部和負責建造羅莎利婭號的花蓮造船廠。當初爲了幫助臺灣爭取造船訂單,劉芾耍了一個花招,他把大部分由基隆海軍造船廠製造的羅莎利婭號標註爲臺灣花蓮造船廠製造。

雖然花蓮造船廠成立的比較晚,但是機器設備和工人的技術能力並不比基隆造船廠差多少。這裡的機器設備大多是由美國抄底抄來的,很多都是還沒拆封的新機器,而這裡的工人一部分是來自基隆造船廠的民用造船廠,另一部分是聘請的美國和歐洲技術人員,而且他們也參與了羅莎利婭號的部分船體制造和大部分舾裝,也不能說劉芾全是撒謊。

這幾家前來下訂單的船東手中都是一些中型船隻,雖然花蓮船廠的報價並不明顯低於歐洲和美國造船廠的報價,但是由於花蓮船廠全部使用焊接技術製造船體,所以船隻自重會減輕10%到15%,在同類型的船隻裡,排水量、航速和動力性能方面都要略高一級,而且建造速度要更快一些。

在競爭激烈的國際航運業中,同樣的成本,獲得更高的利用價值和更快的建造週期,都可以讓這些船東們獲得更好的競爭資本,所以臺灣造船廠的好處和優點就會隨着這些船東藉着羅莎利婭號的餘威傳播的更廣更迅速。

而且造船業是個集合了大多數產業的高技術行業,它不僅在冶煉、製造、機械、化工等方面需要很高的技術能力,還能爲很多下游小企業提供海量的訂單。比如說在羅莎利婭號的建造中,光是船艙中那些硬木傢俱和裝飾品,就差不多佔滿了整個臺灣的傢俱加工企業,這些訂單讓這些中小企業飽飽的吃了一年多,更何況還有那些窗簾、地板、扶手、窗戶、燈泡等日常用品,就算一條船上的纜繩,也能養活好幾個小型繩索加工作坊。

眼看着臺灣的造船業終於在自己的推動下向世界這個大市場中邁出了第一步,劉芾也終於可以靜下心來,再好好計劃一下在一戰來臨之前還有什麼需要留意的方面了。

首先,就是菲律賓羣島,作爲擋住臺灣最主要發展方向的這個島國,劉芾必須想辦法全面佔領它。但是作爲美國人的海外殖民地,硬搶的損失會非常大,劉芾倒不是擔心島上那幾萬美國陸軍和那幾條美國海軍的船隻,而是害怕臺灣剛剛起步的製造業和商業會由於美臺兩國交惡而陷入低谷。

作爲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美國不僅有着超強的購買力,還有更爲強大的生產能力,如果不是萬不得已,劉芾不會那臺灣這個物產並不豐富,且不能自給自足的小小島國去和美國這個龐然大物去死磕的。

既然不能來硬的,那就來軟的吧,現在菲律賓羣島上如火如荼的獨立起義和反美浪潮就是劉芾通過駐紮在棉蘭老島的臺灣軍隊秘密煽動起來的,那支當初作爲後手派往棉蘭老島的秘密特工隊伍現在已經搖身一變,儼然成了菲律賓羣島上最爲強大的菲律賓獨立運動的領頭羊,在他們的帶領和影響下,無數菲律賓人都拿起了武器,參加了附近的游擊隊,而且這些游擊隊有一多半都和“菲律賓人”有合作關係,本來鬆散、各自爲戰的游擊隊這下有了統一指揮的大腦,再加上“菲律賓人”源源不斷的武器彈藥支援,使得他們的戰鬥力和破壞力有了成倍的增長。

面對這游擊隊的咄咄逼人,美國駐菲軍隊的處境卻越來越危險,幾萬人的軍隊,被困在呂宋島的幾個大城市和港口中,任何行動都會在很短時間內被當地人通報給游擊隊的探子,而且層出不窮的刺殺、爆炸、投毒事件搞的美軍和當地人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大部分食物都已經不敢再由當地人提供,而是由美國海軍從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國購買,再運送到幾個美軍駐守的海港城市中,再由這些城市的美軍派遣重兵押送這些補給品,送往處於內陸的幾個城市。

由於呂宋島的大部分鄉村都已經被游擊隊佔領,而且公路也被破壞的一塌糊塗,這種押送補給品的行動越來越苦難,給美軍造成的傷亡也越來越大。而且這種全靠海軍補給的方式,也讓美國的遠東艦隊叫苦不迭,他們的軍艦和輔助船隻都已經被當做了補給船用,這還不夠,還要向英國人、法國人再租借更多的船隻,才能基本上滿足呂宋島上那幾萬名美軍的需求。

在美國的國內,有關菲律賓戰況的報道也越來越多,由於運送回美國的陣亡士兵棺槨越來越多,很多失去了自家孩子的美國家庭發起了各種反戰運動,他們高舉各種標語,在各州和聯邦政府門口遊行,要求政府把自己的孩子送回來,美國人不需要再去那麼遠的地方,和毒蟲和雨林鬥爭,而且就算打贏了戰爭,也沒人願意去那麼遠的地方居住。

這些遊行或多或少的影響了美國政府的運作,民主黨議員不止一次的在國會中用這些遊行和反戰活動來攻擊執政的共和黨,而各州政府中,也有不少議員提出了要麼迅速解決菲律賓獨立起義問題,要麼就和菲律賓人舉行談判,不能用武力解決的問題,美國人相信,可以在談判桌上再努力努力。

做爲美國第27任總統威廉.霍華德.塔夫脫來說,這個總統位置是前任總統羅斯福硬塞給自己的,爲了共和黨的前途着想,塔夫脫捏着鼻子走馬上任。誰承想,在上一任總統任期中還服服帖帖的菲律賓羣島,到了自己任期裡就開始脫胎換骨了,如果不能解決菲律賓這個棘手的問題,先不說下一任選擇共和黨還能不能獲勝了,自己能不能做完這一任總統都是個問題。

爲了能迅速解決菲律賓羣島上的武裝獨立運動,塔夫脫特意找來了美國陸軍部長和海軍部長以及參謀總長等人,詢問了菲律賓的情況。誰知道,不問還好帶你,一問更壞了,菲律賓羣島上的具體情況比媒體上說的還要糟糕,新上任的菲律賓總督不僅沒有止住美軍的被動局勢,還由於不熟悉當地的情況,而失去了最爲寶貴的反攻時間。

現在菲律賓呂宋島上的美軍不是數量不夠,而是無法發起大規模的清剿行動,據從菲律賓傳來的電報上說,這些游擊隊好像突然吃了腦白金,智力蹭蹭的往上漲,不僅戰術指揮得當,戰略上也是一環套一環,搞的美軍很被動,最爲讓美軍擔憂的是,這些游擊隊好像有了統一的指揮,在多次和美軍大部隊交鋒的時候,不再像以前一樣亂衝亂打,憑着一股子狠勁和美軍拼命,而是採用了更爲有效的配合。

比如當城中的美軍打算派出大部隊去清繳某一個地區時,總是提前得到消息的游擊隊就會派一部分游擊隊去騷擾美軍的行軍,然後另一部分游擊隊就會在一個對美軍不利的地方打美軍的阻擊,而且是且戰且退,總是不讓美軍抓到他們的主力,而就在美軍邊打邊進攻到離城市比較遠的地方時,就會遭到游擊隊主力的進攻,這種進攻非常猛烈且有效,游擊隊會利用地形、天氣等因素選擇進攻機會,等進攻發起後,美軍會遭到一種汽油桶大炮的轟擊,還有各種步槍的射擊以及毒箭、地雷、人體炸藥包和陷阱的攻擊。

第40章 決死空襲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7章 吃虧是福第92章 杉杉健太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30章 拒不合作第48章 崩盤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48章 雙管齊下第125章 上海行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62章 遷都第71章 安南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7章 爪哇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2章 登陸難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61章 佈網(二)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17章 工業基地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45章 民國(一)第32章 國際聯盟第44章 革命(二)第58章 中立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7章 爪哇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96章 如此相似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57章 波及亞洲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104章 博弈第73章 誘餌(二)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17章 北歐亂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1章 聯合調查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78章 電視轉播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40章 決死空襲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29章 沒良心炮第27章 大阪師團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59章 麥克阿瑟第1章 難題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19章 金蘭灣第34章 襲擊與鎮壓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75章 三赴德國第67章 核反應堆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17章 北歐亂第96章 如此相似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136章 眼紅第43章 各懷鬼胎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11章 海戰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75章 7、8、9三個省第10章 快速艦隊第9章 暈倒第20章 按兵不動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75章 巴巴羅薩(二)
第40章 決死空襲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7章 吃虧是福第92章 杉杉健太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30章 拒不合作第48章 崩盤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124章 潛艇探測器第48章 雙管齊下第125章 上海行第37章 新年新攻勢第62章 遷都第71章 安南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7章 爪哇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112章 漏網之魚第2章 登陸難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61章 佈網(二)第37章 空襲新加坡港(二)第17章 工業基地第15章 西部大開發(四)第56章 信還是不信第45章 民國(一)第32章 國際聯盟第44章 革命(二)第58章 中立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28章 一打白骨精(上)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80章 只能看熱鬧第7章 爪哇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96章 如此相似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57章 波及亞洲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46章 臺灣經濟特區第104章 博弈第73章 誘餌(二)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17章 北歐亂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1章 聯合調查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78章 電視轉播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45章 戰爭的滋味第40章 決死空襲第27章 寇養的挺肥第29章 沒良心炮第27章 大阪師團第16章 戰略轟炸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59章 麥克阿瑟第1章 難題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19章 金蘭灣第34章 襲擊與鎮壓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75章 三赴德國第67章 核反應堆第69章 富蘭克林羅斯福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17章 北歐亂第96章 如此相似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136章 眼紅第43章 各懷鬼胎第131章 首腦會晤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11章 海戰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75章 7、8、9三個省第10章 快速艦隊第9章 暈倒第20章 按兵不動第28章 北極熊游過來了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14章 內田的打算第75章 巴巴羅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