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

按照後世的歷史走向,德國人並沒有因爲這次失敗而放棄了他們稱霸歐洲的野心,現在的德國人由於暫時失去了力量,只得縮在北歐的寒風中喘息,不過劉芾相信德國人的身子骨和意志力,這種民族性格,你只要稍微給他一個機會,他就會緩過來,然後慢慢積攢力量,等到他認爲自己力量夠了之後,他就會從角落裡跳出來,繼續和你搏鬥,直到一方認輸或者倒下。

作爲一個盟友,劉芾認爲德國人很合格又很不合格。合格是因爲德國人天生就是歐洲的一個異類,它不可能與英法等國走得很近,所以如果能與德國人聯手,那麼歐洲就會被攪得一團糟,到那時,英法等國別說想打擊南海聯邦了,他們能把自己家裡的事情處理好,就已經很不錯了。

不合格是因爲德國人非常固執且不受控制,他們的骨子裡就沒有受控這個概念,他們認準的事情,就會一路走到黑,不管你是誰,誰擋路就幹誰,所以,如果攤上這麼一位盟友的話,南海聯邦以後的麻煩也不會少,甚至有可能被這位盟友給拉下水,會不會淹死就得靠自己的水性了。

對於這樣一個可能存在的盟友,劉芾也搞不清楚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於是劉芾也就不想了,這到不是劉芾不負責任,而是現在德國人還處於多國部隊的監管之中,就算是南海聯邦想去拉攏德國人,也沒有什麼機會。

第二個目標。劉芾選擇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同德國一樣,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是一戰的戰敗國之一,但是奧斯曼帝國的命運比德國人還慘。他們的龐大領土被勝利的協約國瓜分一空,實在不好分或者不願意要的,也都在各國支持下紛紛宣佈獨立,而且現在,他們的國內還在打仗,打算獨立的土耳其人正在和英國人、亞美尼亞人、希臘人、法國人打成了一團,如果南海聯邦想要獲得土耳其人的好感的話,現在正是出手相助的最佳時機。

奧斯曼帝國可能有些讀者不是很熟悉。但是一說突厥人。這個從中國古代就在中國北方存在的民族,大家應該聽說過吧,當年他們在唐朝的打擊下,不得不選擇向西遷移。於是就來到了中亞和南歐。並建立了奧斯曼帝國。

在16世紀。奧斯曼帝國達到了它鼎盛時期,這時它的疆域西至直布羅陀海峽,東東抵裡海和波斯灣。北達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蘇丹與也門,跨越了歐亞非三洲,自滅掉東羅馬帝國之後,定都君士坦丁堡,並改名爲伊斯坦布爾,以拜占庭帝國的繼承人自稱。

由於在一戰中加入了同盟國並且最終戰敗,奧斯曼帝國內部分裂成了很多地區,並且開始紛紛自治或者獨立,而英法等國也趁機過來撿便宜,甚至希臘政府也抽空揍了以前需要擡頭仰視的奧斯曼帝國一頓。

中國有句古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奧斯曼帝國沒落了,分裂了,但是作爲一個曾經的跨越三洲的龐大帝國,不可能一點氣血性都沒有,就在奧斯們帝國風雨飄搖的時候,一個叫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的人站了出來,組建了臨時政府並擔任首領,以安卡拉爲基地,號召所有熱愛奧斯曼土耳其的愛國者都團結起來抵抗侵略者。

雖然這場戰爭打到1922年,已經基本快結束了,由英法兩國支持的希臘軍隊被凱末爾帶領的土耳其軍隊打得丟盔棄甲,連總司令都被土耳其人給抓住了,但是在土耳其獨立並且建立新的土耳其政權的問題上,還是遭到了歐洲各國的抵制,而剛剛經歷了一戰,又繼續了幾年內戰的土耳其新政府財政也非常困難,軍事上也只能依靠剛剛成立的蘇聯政府的些許援助。

第三個目標,劉芾選擇了第一個購買了南海聯邦潛艇的南美國家智利。雖然智利在南美有“南美英國人”的稱號,不過自從在一戰中被英國海軍強行扣押了2艘由英國購買建造的戰列艦之後,兩國的關係就一直不太和睦。自從購買了南海聯邦的15艘潛艇,並且在聯邦海軍的支援下,開始建立他們自己的潛艇部隊之後,智利與南海聯邦的外交關係就驟然升溫,尤其是兩國海軍之間,不光在培養潛艇部隊上開始了緊密合作,而且還在魚雷快艇、水雷等項目上也開始了談判,智利海軍打算依靠這些便宜但是實用的海軍裝備,先把自己的海岸線防禦好,然後再逐步去和阿根廷海軍爭奪這片海域的話語權。

另外,智利政府不僅對南海聯邦的海軍裝備比較感興趣,還對南海聯邦陸軍裝備的摩托車和運輸機也很感興趣,爲了洽談兩國之間的軍事合作,智利國防部長將於下週,出訪南海聯邦,如果南海聯邦打算加緊兩國之間的合作關係,那麼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第四個目標,劉芾選擇了剛剛成立的蘇聯政府,對於這個誕生不久的紅色政權,歐美大部分國家都選擇了敵視,英法兩國甚至直接出手去幹預了蘇維埃政權的建立,但是沒有成功,這種天生的仇視肯定會讓蘇聯政府在歐洲處於孤立,如果這個時候能夠選擇對新建立的蘇聯政府予以支援,那麼在歐洲,南海聯邦就會多一個盟友,並且爲英法等國培養一個敵人。

暫時,劉芾就爲南海聯邦挑選出來這4個有希望成爲盟友的國家,然後,劉芾叫來了情報分析部門和外交、國防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坐在一起,又對這4個國家的現狀進行了仔細分析,最終得出一個結論,土耳其和智利可以全方位展開合作,其中土耳其的戰略意義最爲重要,如果能夠拉攏住土耳其政府成爲南海聯邦的盟友,那麼就等於在歐洲大陸上安插了一個橋頭堡,而南海聯邦的影響力將可以通過這個橋頭堡向歐洲大陸發散。而且土耳其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它佔據了歐亞大陸交界的地方,從陸路上可以掐斷歐洲和亞洲的聯繫,套用古話來說,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而智利作爲一個南美國家,雖然受英國影響比較大,但是劉芾覺得,與智利結盟的原因並不是爲了打擊英國人的勢力,至少主要原因不是這個,劉芾的主要目標,是美國。

在後世,南美被世人成爲美國人的後院,而這個後院中如果出現了什麼變故,都會讓美國政府很難受,既然美國政府這個時候還沒有非常重視對南美洲的控制,那麼劉芾不介意先出手去摻合摻合南美洲的事務,順便看看能不能再未來的美國後院中蓋上一間自己的小平房,等到將來美國人想平整後院的時候,就得先問問南海聯邦的意見了。

至於名單上的另兩個國家德國和蘇聯,多數人認爲暫時無法展開合作,只能保持一個略好的關係。不選擇德國進行合作的主要原因是德國目前還處在多國部隊的嚴密監管之下,英法美比利時等國都在德國留有大量的駐軍,留給聯邦政府的空隙不多;不選擇蘇聯展開深層次合作的主要原因是劉芾對於後世中蘇聯政府的強勢存有很重的戒心,他怕給予蘇聯太多的援助而又影響和控制不了蘇聯政府,最後再成了養虎傷己就麻煩了,所以這兩個國家暫時被排除在名單之外。(未完待續……)

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10章 權力真空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132章 他的奮鬥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2章 醞釀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37章 故人來訪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25章 菊凋零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3章 宣戰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13章 登陸琉球第36章 摩拳擦掌第28章 佔領澳新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32章 國際聯盟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33章 挑事專家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22章 問題(三)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74章 皇帝第64章 收網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5章 上當了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100章 毒氣彈第55章 反擊(二)第11章 礦山加鐵路,誰也擋不住第76章 捉對廝殺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47章 民國(三)第56章 一戰爆發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56章 雷達第35章 獨立起義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24章 伯爵莊園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27章 大阪師團第77章 他的理想第58章 中立第48章 臺灣空軍第76章 海軍條約第13章 羅莎莉亞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58章 “潑婦”第30章 合作社第15章 機羣第22章 問題(三)第24章 賭約第69章 佔領西雅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21章 問題(二)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3章 宣戰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75章 三赴德國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73章 國防第6章 寶船第6章 再次談判第57章 情報工作第6章 戰爭擴大第11章 養寇自重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23章 親王喬治第55章 反擊(二)
第5章 捷克和波蘭第10章 權力真空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132章 他的奮鬥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18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2章 醞釀第101章 重返巴勒斯坦第107章 西澳礦區第37章 故人來訪第53章 同行不同命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25章 菊凋零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3章 宣戰第73章 運河與南美洲第1章 印尼的排華運動第13章 登陸琉球第36章 摩拳擦掌第28章 佔領澳新第98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三)第32章 國際聯盟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31章 倫敦上空的鷹第33章 挑事專家第11章 哭泣的爪哇島(四)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22章 問題(三)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74章 皇帝第64章 收網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5章 上當了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60章 英國人也忍了第100章 毒氣彈第55章 反擊(二)第11章 礦山加鐵路,誰也擋不住第76章 捉對廝殺第35章 挑釁就是戰爭(二)第25章 十九世紀的頂級海軍第47章 民國(三)第56章 一戰爆發第4章 三打白骨精(上)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56章 雷達第35章 獨立起義第77章 聯邦的底氣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24章 伯爵莊園第28章 游擊隊有重炮?第60章 中將的計劃第27章 大阪師團第77章 他的理想第58章 中立第48章 臺灣空軍第76章 海軍條約第13章 羅莎莉亞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5章 要想富先修路第58章 “潑婦”第30章 合作社第15章 機羣第22章 問題(三)第24章 賭約第69章 佔領西雅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21章 問題(二)第154章 烏合之衆第3章 宣戰第9章 第二次向日本宣戰第89章 轟炸中部城市第61章 坦克和雷達第75章 三赴德國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73章 國防第6章 寶船第6章 再次談判第57章 情報工作第6章 戰爭擴大第11章 養寇自重第8章 一手救助,一手屠刀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23章 親王喬治第55章 反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