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伏擊改追擊

當天晚上9點左右,正在並行行駛的日俄兩國艦隊,突然發生了變化,日本聯合艦隊的編隊,突然從2列變成了4列,而且全部開起了高速,不顧右舷的俄國艦隊編隊,直接右轉,向着俄國艦隊的尾部衝去。

俄國人被日本人的突然行動嚇的夠嗆,看到日本人全體高速衝向自己艦隊的尾部,以爲日本人要憑藉速度優勢,對俄國艦隊進行一口一口的蠶食。排在最左邊的6艘戰列艦立刻發起了戰鬥警報,也開始提到戰鬥速度,向左轉向,以阻攔日本艦隊攻擊自己艦隊的後部。

誰知道日本人根本就沒開炮,冒着俄國人的炮火,直接穿過了俄國艦隊的後部,徑直向日本九州島方向駛去。俄國艦隊一邊對着日本艦隊發射炮彈,一邊高速向海參崴方向撤退,看着日本人不管不顧的像逃命一樣,俄國人也摸不着頭腦。

俄國人不知道日本要幹啥,但是水面下的臺灣潛艇裡的各級指揮官都立刻反應了過來,日本人這是要逃跑啊。立刻,埋伏在四周的潛艇都得到了指揮艇的命令,自由攔截正在逃跑的日本和俄國艦隊,按照遠近距離,自由追擊,力爭全殲。

全殲命令是全殲命令,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連發布命令的潛艇指揮官高建功也知道,這次玩現了,在黑夜中,追逐幾十艘水面戰艦,並且要全殲,基本就是做夢,只要對方想跑,認準了方向,關閉燈火,只需跑出幾公里,潛艇就會找不到它的蹤跡了,雖然臺灣潛艇上都裝備了主動聲吶,但是在這麼混亂的戰場中,很難分辨是那條船,跑到哪裡去了,只能憑藉大概的方向,追擊那些低速的艦艇,至於像驅逐艦、雷擊艦、快速巡洋艦這類的船隻,潛艇就是開足馬力,也追不上。

一時間,本來很寧靜的海面上突然暴起了幾朵火焰,那是被魚雷擊中的日本和俄國艦船發出的火光。水面下的幾十艘臺灣潛艇,接到攻擊命令以後,在最短的時間內,都選定了早就選定好的目標,發出了攻擊。藉着火光的指引,海面上還沒有跑遠的日本和俄國戰列艦、後勤艦大多露出了蹤跡,並引來水下更猛烈的攻擊。

由於日本人提前佈置好了戰術,那就是不管誰受到攻擊,其他船隻必須高速返回日本沿海的港口,必須減速或者停船營救,也不用開炮攻擊可疑目標,只有一個字,逃!

所以日本的4只艦隊,在發現己方艦艇被攻擊以後,更是瘋狂的向前向前,毫不遲疑的逃命。而俄國艦隊則不知道潛艇這個殺神的存在,還以爲是遭到了日本艦隊的伏擊,馬上擺開了迎戰隊形,保護着後勤艦和受傷的軍艦先行撤退。不過俄國人沒用多久,就反應了過來,攻擊自己的不是日本人,因爲在遠處水面上,日本聯合艦隊的一艘戰列艦正在熊熊燃燒,照亮了大片的海域。

既然不是日本人,那是誰呢?從古至今,未知纔是人類最可怕的敵人。由於找不到攻擊目標,而自身又頻繁被攻擊,俄國艦隊在堅持了半個多小時以後,再也堅持不住了,剩餘的船隻紛紛開足馬力,向着各個方向逃竄。

兩方在水面上逃,一方在水下追,如果當時有衛星的話,從衛星照片上你會看到,幾十艘大小艦船像被海怪追一樣,無頭蒼蠅般的在海面上瘋跑,剛開始還能分辨出來日本和俄國艦隊的區別,到了後來,有些日本軍艦和俄國軍艦都跑到了一起,白天還在拼死搏殺的對手,到了晚上,居然肩並着肩,朝着一個方向行駛,而且是誰也不打誰。

這場你追我逃一直持續到了深夜,才因爲潛艇找不到目標,而停止了下來,本來高建功還想統計一下戰績,結果各艇報上來的戰績由於現場混亂而重複了不少,數據一拿上來,嚇了高建功一跳,按照這個數據,日本和俄國艦隊應該被全殲,而且至少沉了2次。。。

雖然戰果很輝煌,但是高建功心裡卻很忐忑,因爲這次行動的目的是儘量不暴露臺灣潛艇,但是由於各種因素,日本海軍顯然是發現了什麼,結果造成了這種混亂的局面,潛艇不得不提前發起進攻,按照正常的推算,肯定有不少小型快速艦艇突圍了出去,不管是俄國人的還是日本人的,這次臺灣潛艇是藏不住了。對於這個作戰結果,高建功不敢保證,回到臺灣以後,部長或者總統會不會追究自己的指揮責任。

雖然忐忑但是該做的還是要做,反正也暴露了,高建功電告了臺灣海軍參謀部,請示下一步指令,並建議,偷襲日本軍港,因爲按照各個潛艇提供上來的消息,俄國海軍艦艇逃走的不多,而且基本沒有逃向海參崴方向,而是向着朝鮮、中國大陸甚至臺灣方向跑的有幾條。而日本艦隊大多是向着自己的軍港逃竄的,所以如果能及時跟進,說不定能在軍港附近,再消滅一些日本艦船。

劉芾在臺灣接到高建功的戰況彙報,一點沒有感到意外或者失望。從剛開始的日本艦隊,到前兩年的八國聯軍海軍,臺灣潛艇部隊已經連續偷襲了4次,雖然都很成功,不過最後一次還是被八國聯軍裡面的有些船隻發現了端倪,要不是清政府急赤白臉的把責任大包大攬,說不定上次臺灣潛艇就露餡了。經過了這些年的發展,臺灣的經濟、工業和國防已經和那時候有了本質的區別,再加上歐洲列強本身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這幾年對亞洲的關注逐漸減弱,劉芾已經不是很怕暴露臺灣海軍的實力,就算現在英法美德四國聯合起亞洲的艦隊,也不見得就能把臺灣怎樣,大不了就是一拍兩散,把臺灣幾個港口打爛,然後各國在亞洲的港口也別想舒服。反過來說,現在這幾個國家別說聯合了,德國在歐洲跟英國已經快撕破臉了,法國和德國更是世仇,他們之間不打起來就是好事,不一定能爲了日本或者俄國來趟這趟渾水。

看到高建功後面的建議,劉芾覺得這個新任的第一潛艇大隊大隊長的眼光和魄力還是不錯的,比他的前任更具有侵略性。抱着破罐子破摔,有便宜不佔王八蛋的心裡,劉芾批准了這個建議,不過在命令中嚴謹潛艇部隊深入日本軍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更不能把沉沒和受傷的潛艇留在日本港外,就是沉,也要想辦法炸碎了再沉。

接到劉芾的新命令時,高建功已經帶領着完好無損的70多艘潛艇行駛到了日本平戶島北側,由於夜晚的混戰中,有幾艘潛艇被四處亂跑的軍艦撞傷了潛望鏡和船體,不能跟隨大部隊作戰,高建功已經分出了幾艘潛艇,護送着受傷的潛艇去匯合點匯合補給艦,以便返回臺灣修理。

在潛艇部隊來到佐世保軍港的西側入海口時,天色已經矇矇亮,凌晨的大霧正從水面上升起。對於佐世保這個港口,臺灣潛艇並不陌生,作爲把日本海軍當做第一假想敵的臺灣海軍,幾乎每個禮拜,都會有3艘潛艇在軍港外圍施行偵查巡邏,他們不僅會運送一些內務部的情報人員登上附近的島嶼,還會把軍港內的一舉一動,都詳細記錄,並帶回臺灣,交給內務部和海軍參謀部作爲戰略資料整理存檔。

由於當時潛艇作爲一種水下武器,還沒有在各國大面積裝備,所以也基本談不上反潛這個概念。佐世保軍港除了一些水面的水雷外,就是用巡邏船和武裝商船作爲預警設施,發現了敵人蹤跡,再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岸炮進行打擊。但是對於潛艇這種從水下悄悄溜進來的作戰方式,基本上沒有任何防護和反制。

出於小心謹慎的原則,高建功只派了3個小隊,攻擊30艘潛艇分批潛入軍港內,剩下的潛艇按照方位,分別隱藏在西側出海口北邊、和南邊,作爲接應部隊。

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3章 行蹤泄露第22章 進攻澳洲第81章 甩買潛艇(二)第33章 挑事專家第33章 挑事專家第125章 上海行第14章 裝病第79章 P38戰鬥機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81章 深入第105章 博弈(二)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48章 臺灣空軍第22章 坦克第30章 日本沉沒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32章 國際聯盟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42章 自家後院第49章 飛機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06章 妥協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9章 暈倒第76章 海軍條約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23章 親王喬治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68章 潰敗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83章 文化入侵第27章 大阪師團第14章 裝病第132章 他的奮鬥第22章 東海岸第8章 哭泣的爪哇島(一)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56章 雷達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23章 世界輿論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55章 反擊(二)第18章 空襲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94章 榜樣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83章 文化入侵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87章 調整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117章 電視機第3章 宣戰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67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3章 宣戰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76章 貴族第1章 難題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76章 海軍條約第24章 伯爵莊園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80章 攻心戰第57章 B-17第2章 醞釀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58章 反貪反黑第8章 越亂越好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66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二)第67章 核反應堆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76章 捉對廝殺
第47章 紐約證交所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3章 行蹤泄露第22章 進攻澳洲第81章 甩買潛艇(二)第33章 挑事專家第33章 挑事專家第125章 上海行第14章 裝病第79章 P38戰鬥機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81章 深入第105章 博弈(二)第50章 危機中的各國第21章 沒事但可以挑事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48章 臺灣空軍第22章 坦克第30章 日本沉沒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32章 國際聯盟第102章 惡魔現身第68章 三個壞皮匠第42章 自家後院第49章 飛機第94章 真實的潛艇兵(二)第29章 一打白骨精(下)第106章 妥協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9章 暈倒第76章 海軍條約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100章 關東大地震(二)第23章 親王喬治第2章 三大合成物第68章 潰敗第90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四)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52章 米切爾的艦隊第55章 分段建造法第59章 美國政府的選擇第83章 文化入侵第27章 大阪師團第14章 裝病第132章 他的奮鬥第22章 東海岸第8章 哭泣的爪哇島(一)第67章 聯邦軍隊的進攻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56章 雷達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13章 政府和大會的僵局第23章 世界輿論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55章 反擊(二)第18章 空襲第10章 最後的裝甲車第94章 榜樣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83章 文化入侵第26章 中斷的訪問第87章 調整第121章 自由貿易港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117章 電視機第3章 宣戰第46章 大事好像不妙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67章 聯邦有的是鐵第3章 宣戰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22章 關鍵時刻有人要掉鏈子第76章 貴族第1章 難題第5章 三打白骨精(下)第76章 海軍條約第24章 伯爵莊園第9章 照着旅遊地圖冊找金礦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80章 攻心戰第57章 B-17第2章 醞釀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7章 日本種植園第60章 登陸越南(二)第58章 反貪反黑第8章 越亂越好第28章 流感帶來的繁榮第122章 給聯邦找點麻煩第64章 登陸越南(六)第72章 世界第一鐵礦第66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二)第67章 核反應堆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第59章 登陸越南(一)第76章 捉對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