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再次談判

沒有了日本人的威脅,劉芾終於輕鬆了很多。首先是讓總統於德貴宣佈臺灣取消執行了多年的戒嚴令,並解除了戰時政策。其次是由總統府向全臺灣宣佈,日本的進攻艦隊遇到風暴全軍覆沒了,幾年之內,臺灣算是基本上安全了。不過臺灣對日本的宣戰並沒有解除,兩國繼續處於戰爭狀態,劉芾這樣做是爲了更方便的攻擊日本船隻,能拖住日本的發展,何樂而不爲呢。

由於日本的威脅基本排除了,劉芾便又開放了臺灣的兩個港口,臺北附近的淡水港和臺中的鹿港,用於對外貿易,不過開放歸開放,短時間內船隻還不能自由進出,因爲港口外的水裡還有幾百顆水雷,需要等水師排除以後,才能通航。

有了上次的臺日談判,英法美德俄幾國對臺灣這個彈丸小島的關注度也由原來的毫不在意變成了稍有興趣,雖然還沒到專門監視的地步,不過對臺灣和日本有關的情報也都注意收集了。

這次日本人的艦隊再次神秘失蹤的消息沒過多久就被各國知道了,細節不是很詳細,但這不能怪情報人員無能,主要是艦隊失蹤的細節連日本人自己都不知道。

對於這個情報各國的反應不太一樣,英法兩國比較關注,因爲臺灣離他們的勢力範圍更近;德國和俄國是幸災樂禍,因爲日本艦隊的存在對他們來講是個威脅和障礙;美國是最不上心的,臺灣和日本人腦子打出狗腦子來,和他們也沒半毛錢關係,他們關心的是能不能趁亂佔點便宜。

隨後的很多天裡,英法兩國的艦隊不約而同的出現在臺灣附近海域,雖然不敢太靠近臺灣港口,但是站在遠遠的看你總不能哄我吧。轉了些日子,兩國啥收穫也沒有,於是又改明察爲暗訪,一封電報發給臺灣新政府,要求派特使進入臺灣,洽談臺灣的獨立問題。

“看來他們是坐不住了啊,既然想來,那擋是擋不住的,給他們回電,就說歡迎他們的到來,不過請他們遵守臺灣的法律和規定,到了這裡聽我們的安排,能答應就來,不能答應就別來。”劉芾對站在辦公桌前的“衝鋒隊”員說。

“是,先生。”年輕的衝鋒隊員簡短的回答着,稚嫩的面孔上卻是一種成熟冷漠的表情。

“另外,你們要看好哪些外國專家的行蹤,防止有心人從他們嘴裡套情報。”劉芾還不放心,又囑咐到。

“是,我這就去安排。”年輕的衝鋒隊員乾脆利落的行了個軍禮,轉身走出辦公室,並穩穩的關上了房門。

“麻煩啊。。。麻煩。。。看來開始有人注意臺灣了。”劉芾用手支着額頭,很是鬱悶。

1897年7月3日,由英國駐香港總督威廉.羅賓遜帶領的英法考察團抵達了臺北的總統府。臺灣總統於德貴在總統府接待了威廉一行,當晚在臺北總統府設宴招待。

這位威廉.羅賓遜是香港的第十一任總督,曾經在多個殖民地任職,今年已經50多歲了,留着一臉的大鬍子,他的名字還有另一種翻譯:威廉.羅便臣;香港有一條羅便臣道,不知道是不是用他名字命名的。

從第二天開始,威廉的使團便由總統府的人員陪同着,參觀了臺北、淡水、刺桐、彰化等港口和城市,對於這個新近獨立的島國上能有完整的鐵路、公路建設和大量的小型工廠、糖廠,威廉都表示了驚奇。不過總統府的陪同人員也按照規定,拒絕了使團參觀基隆市區和港口的要求,並特別說明,臺灣現在處於戰時,很多港口和城市都被劃成軍事禁區,所以不便參觀。

關於臺灣獨立的談判是從第十天開始的,談判是由劉福率領着參謀部的幾個成員和幾個律師參加的,劉福對外的職務是外交部部長,劉芾也混在其中,充當劉福的翻譯。

但凡是談判,就沒一個是有趣的。大家面對面排排坐,然後就是各種試探,各種條件,各種利益。什麼時候把這些東西攪合成一窩粥,分不出你我,什麼時候基本也就談完了。

_ttκΛ n _¢O

由於日本人在一段時間內顧不上臺灣,而臺灣的蔗糖和樟腦又是歐洲大量需要的戰略物資,所以英法也不願意把臺灣打爛,這樣對誰都好處,當然了,日本除外,從這次英法甩開日本單獨和臺灣會談就可以看出,國家與國家之間,全是赤果果的利益,連掩飾都不掩飾。

英法兩國提出,要在臺灣設立租界、開放臺灣若干港口、和一些在貿易上的特權等等,以換取英法兩國對臺灣的承認,並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臺灣不受外來的干擾。

劉芾通過劉福的嘴很乾脆的拒絕了,進而提出臺灣獨立不受任何國家的影響,如果想和臺灣正常做貿易就雙方平等,什麼租界、特權、指定港口一概免談。至於外界的干擾,劉福壞笑的對威廉說:這兩年來干擾還少嗎?但是臺灣還不是毫髮無損,我們不用你們的保護,我們有媽祖的庇護。

英法使團本來就是打着佔便宜的目的來的,不過談判一開始,他們就覺出來這個臺灣新政府和清朝政府比起來就是個另類:又賴又硬。不僅不答應使團提出的所有條件,對於英法等國承認不承認好像也不太熱心,對於依靠兩國而取得保護更是萬分牴觸,他們好像更關心對外貿易這些商業層面上的利益,一場政治談判談着談着就成了商業談判了。

對於這種情況使團裡的英法兩國代表也是始料不及,原來的計劃是趁着日本無力插手,兩國趁虛而入,用最小的代價佔據這個盛產白糖、樟腦和稻米的小島。可是實際情況是對方是個奸商,油鹽不進,只想進行貿易,其他的一切免談,你愛承認不承認,你愛武器禁運不禁運,反正我們也不打算買。至於安全上的少許威脅,對方更是把媽祖什麼的神明擡了出來,而且你還別不信,遠東最大最強的艦隊,就剛剛被這個神明給懲戒了。

威廉一肚子鬱悶,帶着使團離開了臺灣,不過他們這次也不是毫無收穫,至少在十多天的參觀過程中,發現了幾點值得一提的問題。首先就是臺灣新政府的控制力很高,基本上臺灣內部沒有第二種聲音;其次臺灣的基礎建設發展非常迅速,環臺鐵路公路、臺北附近的工廠和臺中附近的糖廠都不弱於歐洲,每個城市裡都有若干座學校,小學居多,中學很少,這說明教育剛剛起步沒幾年,還有醫院,威廉居然發現了好幾所正規的西醫醫院,不僅藥品充足,而且有很多歐美醫生和手術器材;最後,就是臺灣的防禦力,由於新政府捂的很嚴實,這次赴臺並沒有看到真正的軍港和臺灣海軍陸軍的情況,但是從哪個外交部長最後的發言中,威廉能清楚的聽出來,他對臺灣的自衛能力毫無掩飾的有信心。

面對談判的結果,英法兩國政府也是無可奈何。臺灣島上的資源,兩國需要,但是發動戰爭來取得這些資源就有些不值當了,況且日本人過幾年緩過來,肯定不能輕易放棄臺灣,到時候又是個麻煩。

來軟的,臺灣政府不接受,來硬的吧,明顯是虧本的買賣。最後兩國決定,維持現狀,不承認也不否認,該做買賣還是做,武器不想要,那就不賣。不得不說,還是美國人明智,自始至終他們也是這個態度。

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76章 海軍條約第18章 有些準備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31章 南北日本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第5章 上當了第20章 問題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6章 抓苦力第1章 難題第18章 西線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12章 黑完美國黑法國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64章 收網第37章 有點緊張第64章 計劃破產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81章 深入第41章 未雨綢繆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65章 夜間空襲第3章 行蹤泄露第68章 潰敗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72章 誘餌(一)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18章 空襲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13章 基礎建設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16章 戰略轟炸第46章 民國(二)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36章 空襲遠東艦隊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14章 裝病第51章 戰備(一)第13章 登陸琉球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16章 戰略轟炸第76章 貴族第87章 調整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23章 大戰結束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24章 目標天皇第41章 未雨綢繆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12章 西部大開發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36章 摩拳擦掌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24章 賭約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14章 本土防禦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50章 聖迭戈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24章 目標天皇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32章 國際聯盟第19章 藍飄帶獎第76章 他是個愛國者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98章 獨立第80章 攻心戰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38章 辛亥革命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79章 南美ABC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72章 誘餌(一)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5章 上當了第62章 遷都
第33章 菲律賓有動靜了第76章 海軍條約第18章 有些準備第140章 美人安娜第31章 南北日本第91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五)第5章 上當了第20章 問題第33章 國聯的“請求”第134章 我們將何去何從第6章 抓苦力第1章 難題第18章 西線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12章 黑完美國黑法國第84章 文化入侵(二)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64章 收網第37章 有點緊張第64章 計劃破產第39章 空襲新加坡港(四)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81章 深入第41章 未雨綢繆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65章 夜間空襲第3章 行蹤泄露第68章 潰敗第69章 坑人的礦業公司第72章 誘餌(一)第21章 第一站美國第18章 空襲第82章 湖面上的白花第89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三)第73章 亞洲人民的亞洲第13章 基礎建設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16章 戰略轟炸第46章 民國(二)第11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下)第62章 登陸越南(四)第36章 空襲遠東艦隊第51章 海面上的陰影第14章 裝病第51章 戰備(一)第13章 登陸琉球第35章 美國人上當了第16章 戰略轟炸第76章 貴族第87章 調整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51章 聯邦的對策第23章 大戰結束第49章 美國對菲政策第24章 目標天皇第41章 未雨綢繆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7章 聯邦需要藉口第75章 巴巴羅薩(二)第12章 西部大開發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9章 哭泣的爪哇島(二)第36章 摩拳擦掌第12章 大衛的禮物第7章 黑一下美國人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153章 越柬復國軍第24章 賭約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48章 西海岸我來了第14章 本土防禦第54章 實力對比(二)第86章 文化入侵(四)第14章 遲來的婚禮第50章 聖迭戈第139章 獅城諜影第24章 目標天皇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32章 國際聯盟第19章 藍飄帶獎第76章 他是個愛國者第116章 鋼鐵大國第98章 獨立第80章 攻心戰第103章 重返巴勒斯坦(三)第27章 甲午戰爭開始了第49章 美國海軍的計劃第35章 臺灣要打仗了第38章 辛亥革命第38章 空襲新加坡港(三)第79章 南美ABC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43章 師團長的無奈第72章 誘餌(一)第72章 綏靖和孤立第27章 三路並進(五)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5章 上當了第62章 遷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