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衰落的德國

不過從外形上來看,這艘飛機母艦已經初具現代航母的形狀了,而且這是一艘用戰列艦改裝而成的航母,在其設計上應該會受到很多的限制,如果能夠重新設計一款全新的專用飛機母艦,劉芾相信英國海軍能夠造的更好一些,由此可見,這些年英國人並沒有閒着,他們的進步很快,聽參謀們說,這種航母上也裝備了降落攔阻裝置,很先進嘛!

進入了大西洋之後,海況明顯有些變化,大海不再是溫順平緩的面孔了,幾米高的大浪撲向聯邦的艦隊,打得重巡都東倒西歪的,跟隨在重巡一側的驅逐艦就更別提了。看到近3000噸的驅逐艦就像一片樹葉一樣被海浪扔來扔去的,劉芾不禁感嘆,那些1000多噸的驅逐艦可雜活啊,上面的水兵們還不得從早吐到晚啊,因爲劉芾在重巡上,都已經開始乾嘔了。

老天還算給面子,沒有再給來一陣大風什麼的,劉芾的艦隊終於安全的抵達了勒阿佛爾港,和上次劉芾訪問法國一樣,法國總理和總統都沒有來港口迎接,來的只是法國的外長。劉芾對於誰來接他並不看重,這次來訪歐洲,他的主要目標是德國小鬍子,至於英法荷三國,如果不是出於外交禮節,劉芾都不想來,因爲大家坐一起真沒什麼可說的,與其皮笑肉不笑的坐在哪裡扯一個小時的蛋,還不如多睡會覺呢。

但是沒轍啊,英法是歐洲的大國。劉芾這也算是在人家的地盤上行走,過門而不入就是打主人的臉啊,過去跑江湖的每到一個地方,還得拜碼頭呢,現在劉芾也是來拜碼頭的,不過劉芾這個譜有點大,從重巡一靠岸,就吊下來5輛印着聯邦國旗和國徽的裝甲車,然後劉芾就一頭鑽進了車裡,讓法國外長一個人坐着專車。在前面帶路。呼嘯着向巴黎駛去。

至於這樣是否失禮劉芾還真不知道,反正來之前聯邦外交部已經與出訪的各國打好了招呼,聯邦總統的專車必須隨身跟隨,聯邦總統的安保人員也必須跟隨。而且還都是全服武裝的。裝甲車上面的重機槍真不是擺設。機槍手現在正抱着機槍躲在防護罩裡,只要發現危險,子彈瞬間就出去。

劉芾不願來。人家法國其實也不願意接待,弄這個一個祖宗過來,還得自帶武器和安保,爲了保證他的安全,法國人特意調來了2個團的陸軍,把沿途需要經過的路口、橋樑、隧道都給把守住了,嚴格保護劉芾車隊的安全,可千萬不能讓這個人在法國出事。

這個人在歐洲差不多已經成了萬人恨了,英國、法國、荷蘭都被他領導的國家騷擾過,歐洲在整個東南亞的勢力全被他一掃而光了,如果真有那個政黨或者激進主義者跑法國來刺殺他,那法國政府就頭大了,所以法國政府恨不得一腳就把這顆喪門星給踢到德國去。

最讓法國人膩味的是法國政府根本和聯邦政府沒啥可談的,法國總統、法國總理與聯邦總統更沒啥可聊的,凡是法國希望的,南海聯邦都不會去做。費這麼大勁,就爲了雙方坐一起聊天氣聊風景,真是很無聊啊。

劉芾在法國的旅程註定就是無聊的,用套話說就是雙方領導人在熱情洋溢的氣氛中進行了親切的會談,就兩國友好、共同發展等方面相互交換了意見等等。

一邊是路過礙於禮節不得不來,一方是礙於禮節不得不接待,這次友好訪問看着很熱鬧,內容很枯燥,第二天劉芾的車隊就告別了巴黎,在法國陸軍十多輛軍車的護送下,一路向北,直撲比利時。

這時的比利時國王還是當初在喬治五世加冕典禮上見到的那位阿爾貝一世殿下,當年他只有30出頭,是所有參與典禮中最年輕的一位國王,比劉芾還小4歲,可能是由於年齡接近的緣由,當年喬治五世、阿爾貝一世和劉芾3個人是最聊得到一起的。

近二十年過去了,人物已非,當時的年輕人已經成爲了老政客,這時的阿爾貝一世也和以前那個熱情的剛登基的國王不一樣了,可能是由於這些年南海聯邦與歐洲強國關係惡化的緣故,在比利時皇宮中舉行的歡迎宴上,阿爾貝一世只是客套的與劉芾交談了一會,談到的無非還是體育、天氣等等。見到阿爾貝一世不願意把自己當成老熟人,劉芾也沒必要非得往上湊,按照劉芾的性格,你喜歡我,我就多住幾天,不喜歡我或者有什麼顧慮,那我也不給你添麻煩,我就是路過而已。

離開了布魯塞爾,劉芾的車隊一路向東北方向,從亞琛進入了德國境內,然後穿越多半個德國,前往柏林拜訪德國外長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由於德國正在大選,前任總理馬克思去職已成定居,再加上他身體並不好,所以沒有親自來歡迎聯邦總統的訪問,而繼任總理還沒有正式上任,所以這次接待劉芾的人是德國的外長。另外,在柏林劉芾還將見到那個傳說中的小鬍子同學,這次會面是通過海倫娜的家族安排的,是一次秘密會見。

說起德國的復興,人們往往會提起鐵血首相俾斯麥、威廉二世、興登堡、希特勒等人,但是這位古斯塔夫.施特雷澤曼卻往往別人忘記,其實,他纔是一戰後德國能夠擺脫戰敗國命運並逐漸恢復元氣的一個重要人物。

當年還曾是德國總理的施特雷澤曼是受到了小鬍子的影響,被人懷疑是慕尼黑啤酒館暴動的幕後指使而被免除了總理職務,後來一直擔任德國的外長,至今已經5年多了。

這位柏林小旅館的兒子,用他清醒的頭腦和非凡的外交才能,在沒有武力支持的情況下,利用英國、法國、美國、蘇聯之間的相互矛盾,成功的簽訂了“洛迦諾公約”,並利用這個公約和“拉帕洛條約”、“柏林條約”,逐步拆散了反德聯盟,爲德國的復興打下了基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他的功績要比俾斯麥還要大,因爲他的德國遠遠沒有俾斯麥時期的德國強大。

與其他歐美國家的外交官們一樣,這位施特雷澤曼穿着黑色的長禮服,立領襯衫,打着領結,不過他並沒有帶這種黑色的高帽子,而是裸露着他那中間是飛機場、兩邊是鐵絲網的中老年男人頭。

在內務部和外交部的情報中,這個中年謝頂的男人是難對付級別的,按照外交部的評估,這個德國外長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他既能調整作爲戰敗國就得低頭的心態,又會很無賴的在很多細節上和他的談判對手糾纏不休,最終獲得他想要的東西。

這次會談還是一貫的枯燥和乏味,兩個人不僅沒有啥實質問題可談,而且還得通過翻譯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很是費勁,劉芾好不容易熬了40分鐘,就結束了這次會晤,坐着他拉風的裝甲車隊前往柏林郊外的一座莊園,那裡是海倫娜家族的產業,成爲了這次劉芾訪問德國的臨時住宅。雖然德國國內的經濟狀況在美國財團的援助下有所好轉,但也只是剛剛起步,通貨膨脹和失業率還很高,不過海倫娜家族由於搭上了聯邦的關係,還入股了聯合航空,他們的資產不僅沒有貶值,還在逐年增多,已經成爲了德國爲數不多的大家族。(未完待續……)

第77章 他的理想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57章 B-17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7章 吃虧是福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80章 甩賣潛艇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11章 養寇自重第135章 大訂單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68章 潰敗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53章 活話劇(一)第86章 險勝第22章 問題(三)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79章 P38戰鬥機第56章 雷達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77章 他的理想第41章 漏網之魚第4章 德奧統一第67章 核反應堆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6章 寶船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40章 決死空襲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25章 菊凋零第70章 外籍軍團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40章 不好的預感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8章 哭泣的爪哇島(一)第72章 誘餌(一)第79章 P38戰鬥機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135章 大訂單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78章 撒達母炮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2章 談判第38章 水陸並進第130章 懷疑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79章 南美ABC第74章 皇帝第5章 上當了第17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17章 渾水摸魚第76章 海軍條約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56章 入侵美國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106章 妥協第64章 收網第41章 未雨綢繆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83章 文化入侵第17章 北歐亂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48章 臺灣空軍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34章 偷襲成功第99章 北美絞肉機第66章 重典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30章 合作社第61章 佈網(二)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96章 如此相似第27章 大阪師團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145章 33號舞伴第21章 問題(二)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27章 大阪師團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54章 反擊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88章 增兵
第77章 他的理想第59章 反貪反黑(二)第81章 戰爭的準備第57章 B-17第10章 用美國人的油賺美國人的錢(上)第47章 大衛的三封電報第7章 吃虧是福第30章 《凡爾賽合約》第80章 甩賣潛艇第57章 飛機很重要第16章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第11章 養寇自重第135章 大訂單第9章 雪花電冰箱第68章 潰敗第14章 騎着摩托去放牛第53章 活話劇(一)第86章 險勝第22章 問題(三)第40章 第六師團的偷襲第79章 P38戰鬥機第56章 雷達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114章 港口外的魚雷艇第77章 他的理想第41章 漏網之魚第4章 德奧統一第67章 核反應堆第26章 投降的日軍第6章 寶船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55章 看戲的都是傻子第40章 決死空襲第85章 文化入侵(三)第25章 菊凋零第70章 外籍軍團第155章 軟硬都不吃第31章 遷都的必要性第19章 職業經理人和汽車第40章 不好的預感第3章 第一山地旅第8章 哭泣的爪哇島(一)第72章 誘餌(一)第79章 P38戰鬥機第102章 重返巴勒斯坦(二)第44章 英國支援艦隊第109章 酒吧傷人第135章 大訂單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78章 撒達母炮第10章 哭泣的爪哇島(三)第17章 臺灣有點貧血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2章 談判第38章 水陸並進第130章 懷疑第15章 基隆級驅逐艦第79章 南美ABC第74章 皇帝第5章 上當了第17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第4章 複方新諾明第34章 伏擊改追擊第17章 渾水摸魚第76章 海軍條約第137章 標準的力量第56章 入侵美國第77章 海軍條約(二)第106章 妥協第64章 收網第41章 未雨綢繆第63章 不一樣的坦克第83章 文化入侵第17章 北歐亂第19章 小小的成就感第48章 臺灣空軍第47章 重巡和飛機第34章 偷襲成功第99章 北美絞肉機第66章 重典第67章 佔領法屬印度支那(三)第30章 合作社第61章 佈網(二)第42章 英國人的反應第101章 時間不多了第96章 如此相似第27章 大阪師團第146章 多疑的老闆娘第24章 三路並進(二)第145章 33號舞伴第21章 問題(二)第44章 歸還臺灣島第27章 大阪師團第7章 清朝的山寨工廠第1章 新一代日本海軍第63章 聯邦的四周第54章 反擊第50章 來的都是角啊第88章 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