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小鬍子的德國

在1932年舉行國會選舉中,國社黨獲得了1700多萬張選票,一舉成爲德國第一大黨,而這個黨的領袖希特勒雖然在總統競選中敗給了興登堡,但是他在德國的影響力已經空前高漲了。

1933年1月,興登堡爲了擺脫國會與他曠日持久的對抗,任命了希特勒爲德國總理,這個任命得到了德國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的廣泛擁護,而這位小鬍子在上臺之後也在德國國內展開了類似於羅斯福一樣的政治和經濟改革。

不過希特勒所面臨的情況要比羅斯福要負責的多,首先他國社黨在國會中並沒有佔據絕對優勢,只佔有32%的席位,當時的國會第二大黨德國共產黨則有17%的席位,而德國共產黨是堅決反對國社黨和希特勒的上臺,這就讓希特勒無法在國會中通過他的很多執政法案。

面對這種情況,希特勒只能要求興登堡解散國會,並重新選舉,但是選舉的結果並不讓希特勒滿意,因爲選舉結束後,國社黨只取得了44%的席位,就算加上德國國家人民黨的選票,也只有53%,還是沒有達到三分之二的絕對多數,至此,希特勒想要在這一任期德國總理的位置上有所作爲,就必須除掉德國共產黨這塊絆腳石。

1933年2月27日22點,德國國會發生了大火,在撲滅這場火災之後,消防員和警察發現了20捆未燒盡的縱火燃料和一個凍得哆哆嗦嗦的男人。經審問,這名男子名叫馬裡努斯.範.德爾.盧貝。是一名荷蘭共產黨人,前不久纔來到德國。

次日,希特勒要求德國總統興登堡頒佈了緊急發令,廢除了《魏瑪憲法》中有關保證人身自由的條款,並宣佈德國共產黨意圖暴動,因此爲非法。3月1日,衝鋒隊佔領了德國所有的共產黨黨部,禁止共產黨報刊出版。並逮捕了包括德國共產黨領袖恩斯特臺爾曼在內的近2萬名德國共產黨黨員。

打垮了頭號反對黨,希特勒終於如願以償的通過了特別授權法,這樣一來,德國政府的一切的發令就不必在通過國會的批准了,隨後,希特勒解散了德國所有的政黨,宣佈國社黨爲德國唯一合法政黨。這也就意味着。德國從此走上了獨裁統治,再沒有人能夠干涉希特勒的一切命令。

當做完這一切之後,希特勒通過海倫娜家族的渠道,給劉芾發了一封密電,並在密電中向劉芾通報了他的這個壯舉,還解釋說。這些所作所爲都是受到了劉芾的影響,如果像讓一個國家強大起來,就必須讓全體國民團結在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人身邊,不能有第二個,更不能有反對者。

看完這封密電。劉芾嚇出了一身冷汗,合算歷史上這個小鬍子的一切瘋狂舉動。都是自己教的啊,如果這封密電在後世被人發現的話,那自己不成了法西斯納粹的先行者了!更讓劉芾鬱悶的是,自己還無法解釋,更不能去電駁斥希特勒的說法,因爲南海聯邦對德國政府的援助剛剛正式啓動,這次不再是偷偷摸摸的私人捐款了,而是國家對國家的光明正大的支援。

劉芾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援助德國,主要是因爲希特勒上臺了,如果援助早了,沒準會影響小鬍子的政途,而援助晚了,劉芾深怕德國發展慢了,因爲在劉芾的計劃中,德國在未來的戰爭中將會在歐洲獨力壓制英、法、俄這3個大國,任重而道遠啊。

南海聯邦對於德國的援助第一期大概有5億美元,並且規定其中3億美元必須用來購買聯邦的農業機械和農藥農肥等物資,另外2億美元的貸款則是用來採購德國的機械設備,主要是在礦山、鐵路機械方面。

除此之外,南海聯邦政府還組織了一批聯邦國內的企業家去德國展開考察,並打算在德國國內的多個領域進行投資。這也是劉芾援德計劃的一部分,因爲德國在機械製造和化學方面有着非常高的造詣,而聯邦在這方面並不打算投入過高,所以如果雙方聯手,由聯邦提供先進的設備和技術,由德國企業進行開發和製造,那麼雙方都能獲得利益,產品的質量也會更高。

對於南海聯邦給予的幫助,小鬍子非常感激,這就相當於一個大紅包,在他剛剛走馬上任的時候,就及時送達了。雖然這個份紅包中沒有什麼現金,但是這些採購和合作加工都是德國急需的物資,不光能夠解決德國農場主們的憂慮,還能爲德國工業製造業注入一絲活力。

除此之外,希特勒號召德國政府勒緊肚皮來修建高速公路,在他看來,必須是先有路纔能有汽車,否則汽車就是造出來,也沒地方開。而且這時候德國高失業率造成了人工低廉,還能降低工程成本。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希特勒力排衆議,跑了全國很多個地方,喊了許多口號,四處爲工程剪綵、奠基。在有的時候,口號可能比工資還能鼓舞人,德國人民真的不講待遇,不計報酬的跟着他們的領袖,以軍事化的紀律和效率,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

當得知德國國內要修建高速公路之初,就連劉芾也有些責怪這位小鬍子同學太心急了,窮的連吃飯都成問題了,還要修高速公路。可是當這個項目在德國四處開始動工的時候,劉芾不禁有些後悔,如果當初把這個小鬍子弄到南海聯邦來當個政府部長或者副總統啥的,是不是自己就省心多了啊,這個號召力和組織能力真是無以倫比了。

除了在德國國內大搞基建之外,希特勒還通過正式外交渠道,向南海聯邦政府請求另一項援助,那就是國防工業。其實在這個問題上,就算是國社黨內,也存在着不小的分歧。其中一部分人主張向美國靠攏,因爲在美國人中有着大量的德裔,不管是從感情上還是實際關係上,德國和美國都不算遠,當初力排衆議免除了德國一部分戰爭債的就是美國政府。

而另一部分人則主張向南海聯邦靠攏,因爲南海聯邦的武器和德國一樣,都是公制,不存在什麼製造和設計上的誤差,更主要的是,聯邦海軍和空軍在近幾次戰爭所表現出來的絕對實力,這些人看到了飛機和潛艇對於德國的重要性,而且這些人對於在一戰中最後踹了德國一腳的美國政府還是有牴觸。

而這兩方的爭論最終由希特勒本人拍板做了決定,學習南海聯邦。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得出結論,這位小鬍子同學已經對劉芾有了個人崇拜了,而且聯邦的武器確實在實際戰爭中展現了它的威力。至於美國,當時的整個歐洲都視美國爲一羣農場主和暴發戶,而且當時美國的軍事力量真的不是很強大,更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標誌性武器。

對於德國政府的這一請求,聯邦政府欣然同意,這是聯邦政府或者說劉芾早就等待的一個機會,只有在軍事上更多的幫助德國政府,才能讓它在日後在歐洲獨力對抗3大強國,這樣聯邦在太平洋上對付美國的時候就不會再爲身後的安全操心了。

歷史有的時候是真的很頑固,由於劉芾的到來和南海聯邦這個歷史中本來沒有的國家的崛起,原本的歷史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了,但是一旦它找到了原來的路徑,還是會死命的沿着那些深深車轍前進。

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17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19章 裝甲集羣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56章 一戰爆發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42章 登陸第73章 國防第14章 裝病第30章 Z字旗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70章 外籍軍團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2章 登陸難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117章 電視機第65章 夜間空襲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24章 伯爵莊園第19章 藍飄帶獎第76章 捉對廝殺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60章 佈網第32章 移民潮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85章 野戰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34章 偷襲成功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79章 P38戰鬥機第1章 難題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58章 反貪反黑第30章 日本沉沒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75章 7、8、9三個省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58章 “潑婦”第6章 戰爭擴大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65章 深挖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58章 中立第58章 中立第71章 安南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120章 羅德島第36章 空襲遠東艦隊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49章 飛機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4章 橫掃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136章 眼紅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95章 大衛走了第2章 談判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95章 大衛走了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30章 Z字旗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29章 高歌猛進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63章 取證第5章 得寸進尺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13章 登陸琉球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32章 奧運會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60章 中將的計劃
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66章 波音飛機制造廠第25章 三路並進(三)第42章 裝甲車和重機槍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2章 走私走到了大清朝第17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二)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19章 裝甲集羣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56章 一戰爆發第39章 海上沒啥懸念第44章 美國的反應第42章 登陸第73章 國防第14章 裝病第30章 Z字旗第99章 關東大地震第82章 軍火賣的是標準第70章 外籍軍團第51章 魚雷攻擊機第21章 好人有好報第2章 登陸難第70章 羅斯福新政第117章 電視機第65章 夜間空襲第8章 山德魯製藥公司第24章 伯爵莊園第19章 藍飄帶獎第76章 捉對廝殺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60章 佈網第32章 移民潮第123章 錯誤的評估導致錯誤的決定第85章 野戰第18章 有人頂缸了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148章 寧可錯殺不能放過第96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第133章 他的奮鬥(二)第34章 偷襲成功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79章 P38戰鬥機第1章 難題第20章 羅莎利婭號第58章 反貪反黑第30章 日本沉沒第29章 大阪保護圈第3章 科技含量就是競爭力第36章 衰落的德國第75章 7、8、9三個省第15章 苦日子要來了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45章 美國人也參戰了第58章 “潑婦”第6章 戰爭擴大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15章 劉芾的計劃第38章 終於見到活人了第65章 深挖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58章 中立第58章 中立第71章 安南第31章 旗艦的下場第120章 羅德島第36章 空襲遠東艦隊第5章 1886年的臺灣第49章 飛機第44章 不是兵員的素質是裝備的差距第4章 橫掃第97章 猶太復國主義組織(二)第79章 西班牙內戰第45章 陸軍還需要鍛鍊第136章 眼紅第46章 上琉球去練練兵?第144章 夜探大巴黎第95章 大衛走了第2章 談判第151章 試驗性生產第26章 高速發展的臺灣第50章 火藥桶要炸!第95章 大衛走了第71章 5萬平方公里第30章 Z字旗第152章 武裝暴亂第30章 英國國王及印度皇帝!!!第29章 高歌猛進第18章 秘密研究所第63章 取證第5章 得寸進尺第3章 短暫的平靜第13章 登陸琉球第88章 找啊,找啊,找朋友(二)第32章 奧運會第25章 早上好東京第10章 大衛的人品第72章 西部大逃荒第60章 中將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