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三)

“咳……是王鹽課的來書嗎?”

知府不安地坐在屋裡,見差役揣了一封信來,急忙相問。

“是。”

知府頓時瞪大了雙眼,一把扯過書信,拆開視之,見其寫道:‘朱澈依恃書院新建,萬姓矚目,故而大展聲威於外,企圖爲日後談判之資。待風頭一過,此人性怯,必不敢效夏元龍之老路,自當縮首請和,望勿爲憂。’

知府看罷,纔敢喘出口氣,將信丟開,冷笑道:“這兩日書院如此猖獗,還不是得了他王鎮圭的主意!他自編自演的一套戲,倒把咱惹得心驚肉跳的……念其有功,權且記下這一回。”

“他人什麼時候再來?”

差役正在彎腰拾信,立馬站直答道:“王鹽課說,文書之事皆是經歷司去管,自己不便越權,希望府臺大人諒解。”

知府深知其中原委,聽了這話,反倒如鯁在喉一般,愈添鬱悶,敲着桌子默叨宋知事的名字:“宋章啊,宋章……”

朱澈聽取王鎮圭的意見,開始廣納民間人士進入書院。因書院罕有人懂得章法規矩,以鎮圭聰明識人,便將選拔大權全交與他。

鎮圭卻百般推辭,多言自己能力不足,不堪此位。怎奈朱澈欲與他推心置腹,打死也不肯,鎮圭只好退一步說:“王某在這上面缺乏經驗,唯可推薦幾人制定選拔,方不誤書院大事。”

朱澈大喜,想要點頭答應,堂下衆人卻生了意見:“王鎮圭本不過一員參事,位次尚在多人之後,院長如此親之信之,難免諸公心中不平,何況久來無人制衡,必會惹出麻煩。”

朱澈不以爲然:“晉圭在書院多年,兢兢業業,難道就因他昔日得罪過你們,就如此說他?他是官府中人,是我們該籠絡的對象,總不能一直指望宋知事吧?”衆人見院長極度袒,只好相視無話。

王鎮圭得了此等大權,越發肆無忌憚,佈置多名心腹撰寫書院的選拔條例,擬定了如下三條:

一、其人必光明磊落,敢於直言,不得爲損人利己之事;

二、其人當精通一術,無論文武;

三、其人不得違法犯律,以誤書院之前程。

朱澈覺得合理,即獎賞這幾名鎮圭心腹,令他們現在執行。

但王鎮圭並不打算爲了那幾個賞錢就消停了。他暗使兩名心腹散出怨言,嫌朱院長的獎賞太過寒酸;待鬧出風波來,自己又充當好人,罵這羣心腹得寸進尺,因此大吵一架,弄得他們都想撂挑子了。

朱澈大爲惶恐,召王鎮圭來想法子。鎮圭便將心中所想和盤托出:“那羣士人心高氣傲,有了這天大的功勞,是要鬧個底朝天了。他們無非是要謀職,是想進參事僚。但僚裡多是德高望重的前輩,把他們硬擠下去,太過不妥。不如增設參事兩人,以安撫之。”

朱澈拈着鬍鬚,頷首道:“爲了不寒後進者的心,有必要這麼做。但宋副院長還在經歷司,等他回來我們商議一下。”

“宋先生厭煩議事,在經歷司已經夠他受的,如再急於召他,更會引致他的反感。不如我們議好了,之後知會他一聲罷了。”王鎮圭心裡咯噔了一下,眼睛眯成一條細縫,生怕朱澈看出他的心思。

朱澈也不留意,直直地看着前方:“那就召集諸公,改革參事僚。”

書院接二連三的大動作,自然會招來巨大的爭議,王鎮圭並非意識不到這點。當然,對於書院那幫整日吟詩作對、自詡救星的文人墨客,他是一點興趣都沒有,更不用提聽取他們嘈雜的意見了。王鹽課唯一忌憚的,就是掌管經歷司的宋章。

他爲了博得宋章的信任,每次在路上撞見,都要下轎行禮,作個三五遍揖方算罷休;在衙門內,則將自己所批公文的內容一一註明,防止耗費宋知事過多的精力。這般眼花繚亂的作秀作下來,的確讓宋章對他大爲改觀,覺得‘這不愧是朱院長的知心之人’。

一日,宋章獨在內院散步,忽然走至姚效古的住所,見房上塵灰已舊,樑下蛛網漸結,不覺黯然駐步。

“宋先生又在惋惜故人了麼?”

宋章循着聲音望去,見王鎮圭手持竹扇,也正端詳着這座老屋。

他便搖頭嘆息:“可惜世間少了這一個剛強人……天不予壽啊……”

鎮圭愀然言道:“姚先生是真正爲民的人,他甚至敢於爲此大罵衛懷,一片赤心真是蒼天可鑑!可惜我昔日不懂夏元龍的真實模樣,爲他作惡,害了姚先生的長遠之計。他的死我逃不了責任。也許,姚先生九泉之下,也不會饒恕我了……”說罷,他掉下幾滴清淚。

宋章見其難得真情流露,頗爲惻然,連連寬慰:“那都多久遠的事情了,都過去了,姚先生是大度的人,絕對不會責怪你的。”

“只是未能補償,以平我心中愧意……”王鎮圭用袖口彈着淚,“還是不提了,還是不提了……”

宋章亦甚感傷,只好走進老屋,看着姚效古往日所用的器具,皆不曾被人移動。便一件件指給王鎮圭看,以求排憂解悶。

王鎮圭便順着他的情緒,多次誇讚姚效古的爲人,還講了幾件他在世的軼事,弄得宋章老淚縱橫。

鎮圭還準備說上幾句,突然聽角門處有人大喊:“王先生,趙、秦兩位參事有選拔的事找您商量,請速速前去!”

他只好抖抖袖子,向宋章匆匆躬了個身,便一路小跑地去了。

宋章望着他遠去的背影,心中想道:‘姚教授大抵是因前事與晉圭不和,然此人雖智計絕倫,還談不上詭詐之心。姚先生沒見到他悔過的樣子,才心裡提防他罷……唉,我看晉圭本心不壞,姚兄似乎說的太狠了……’

自此之後,王鎮圭便深得正副兩位院長的支持,在院內已博得了三把手的位置。他握着手中的權力,堅信現在可以大展身手了。

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五)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五)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六)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四)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五)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五)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五)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二)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一)第八章 止險、牽掣(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六)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五)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三)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一)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四)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六)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五)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四)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三)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六)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五)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六)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五)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四)第一章 識舊、移基(二)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四)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二)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九章 瞞情、謀符(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四)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二)
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五)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第十五章 二擢、三逢(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五)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二)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六)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一)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三)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四)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五)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二)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五)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五)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二)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一)第八章 止險、牽掣(二)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四十章 謀威、撫恩(四)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一)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一)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一)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六)第二十五章 疏渠、迎妾(六)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二)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五)第三十三章 刺害、計詳(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五)第十章 通鹽、焚誣(二)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三)第三十六章 變弊、遷任(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六)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五)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三)第九章 瞞情、謀符(三)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一)第十二章 語失、諫事(二)第三十九章 立盟、對峙(四)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五)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一)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五)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六)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六)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三)第六十章 棋和、弈決(六)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五)第二章 贈賄、謀府(一)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四)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四)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三)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四)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七)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五)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四)第十章 通鹽、焚誣(一)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三)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六)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五)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二)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六)第十六章 義識、籌學(三)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一)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六)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五)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四)第一章 識舊、移基(二)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四)第四十七章 舊罪、新議(五)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二)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八章 止險、牽掣(一)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一)第六十四章 立相、功侯(四)第九章 瞞情、謀符(二)第五十五章 除根、暗勝(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四)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