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心中有民

“都來說說吧,你們有什麼想法!”夏正平開口,“不過,我要給你們打個預防針,在你們踏入巴郡漢王府衙政事堂的那一刻起,廢除士族世官制特權的命令,也已經到了你們的地盤上!”

他最後一句話的意思很明顯,現在已經是木已成舟,生米煮成熟飯了,你們這些郡守,就算是想要反對,也要掂量掂量了。

趙靈吉是這些人中跟隨夏正平最久的,他也是出自於士族,然而彈壓卻是孤身寡人一個。若是論妻子兒女,他雖然有,但實在是不像其他士族之人那樣,背後有着一個龐大的家族。此時,趙靈吉神色雖然變化,不過卻是有些欣喜,他走到政事堂中央,拱手說道:“主公,此命令我必當遵守!”

“趙大人,你說的是什麼話?”有郡守反駁,“主公,您這麼做,恐怕會喪失整個巴州士族對您的新人。”

這人是彰徳郡的郡守,他是這幾年被夏正平從士族之中選拔出來的。當年的彰徳郡郡守,在抗擊周王軍隊的時候,早已經戰死。

“你反對也沒什麼用。”夏正平似是在嘲諷一般,“不過,喪失了整個巴州士族,我卻坐擁了整個巴州之民。心中有民,我纔會發佈這樣的命令。歷朝歷代,諸多官職都是被你們這些士族之人所把控,那些黎民百姓,無一不視你們爲仇敵!”

“主公,您此言差矣。若是沒有士族的協助,你怎麼能夠取得巴州?昔日,巴子平還在的時候,尚且對待整個巴州士族禮遇有加。可是,現在您呢?您佔據了巴州不說,還沒多少時間,就想要剝奪我們這些士族應該有的特權嗎?您這是在做,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啊!”又是有一位郡守反駁夏正平,“我身爲郡守,也是出自於士族,我要對我在的郡城士族負責。”

“主公,懇請您收回命令,士族之人若是沒有了這條特權,那就活不下去了。”有人更是作女兒狀,哭哭啼啼的威脅夏正平,敢情是沒有了世代爲官的特權後,這些士族之人就活不下去了一般。

這名郡守的話,倒是非常有意思。夏正平也是瞭解整個士族體系的,這就是在用國家的錢,養一羣好吃懶做的閒散官員罷了。與其說夏正平在廢除士族世官制,倒不如說是裁撤冗官,打擊尸位素餐的人。因爲,無論從哪一個方面講,將來一旦實行科舉的話,這些士族之人,還是有希望做官的。只不過,夏正平要引入的是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其中自然要有普通百姓參與的情況。

基於這一點,夏正平神色也同樣變得陰沉下去:“命令已經發布出去了,你們好自爲之。支持的,就跟趙叔這樣,繼續擔任郡守,不支持的,想必你們也沒有什麼心中有民的概念,就請隨那些親衛,進牢房說說吧。”

夏正平沒有給這些人絲毫情面,他指了指趙靈吉繼續說道:“趙叔,還多謝謝您能夠看的如此開!”

“敢爲主公效勞。我所在的郡城之中,若是有人敢於反抗這一條命令,我定當依法處理。”趙靈吉拱手,神色之中充斥着堅決。

好你個趙靈吉,愣是想逼良爲娼嗎?衆多郡守瞟了一眼趙靈吉,神色之中充斥着陰冷,他們對這個從夏正平身邊走出來的郡守,一點也不感冒。

不過,當他們看到了數個親衛走進政事堂之後,便是慌了神。如果選擇保住自己的郡守之位,那麼就得站到趙靈吉那一邊去,如此一來便是要得罪自己所在郡城之中近乎所有的士族;而如果反抗到底,恐怕他們之中,誰也不想去牢房之中,吃那些剩飯剩菜了。

這些郡守都是人精,孰輕孰重,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廢除了士族世官制,但未必意味着他們的後代不能做官。只是,做官的過程,要比較麻煩而已。與其這樣,何必跟一個漢王鬥呢?還是先保住自己的地位,說不定這個漢王將來一高興,就把自己的子孫,傳召到漢王府中,當個相國呢?

他們自然是這樣想的,因爲漢王的相國,已經空缺了數年時間。或者說,從最初的一開始,漢王就還沒有選拔相國,很多人都眼巴巴的盯着這個位置呢。

良久之後,這些紛紛表了態,站到了趙靈吉的身後。夏正平見此,果然還是這一招有效,他便是咳嗽了一聲道:“既然如此,過往的諸多事情,我就不再追究了。只要你們協助本王,將各個郡城治理好,我也就放心了。”

與此同時,整個巴州,包括巴郡在內,共聚十一個郡城內,全部發生了相同一件事情。郡城中央,最大的廣場高臺上,一口大鐘,不斷敲擊着。那是在向整個郡城,傳遞着一種消息,即將有大事情發生的消息。

每一個郡城之中的民衆,包括士族之人,聽到鐘聲之後,便是紛紛走向了街頭,聚集到了廣場附近。他們心裡清楚,這樣的鐘聲,很是急促,表明着事情的緊急。或者說,發佈的內容不是本郡城制定的,而是由巴州之主制定的,關乎着每一個民衆。

“奉漢王詔,即日起,於郡城各處,設立私塾學校,凡六歲兒童者必須入學,學滿九年,方能踏入郡城各處,從事爲官。九年之中,所有費用,均由漢王國庫承擔,無須私人繳納。”

這一條政令,自然對應的是夏正平設立學校的舉措。實際上,夏正平對於這樣的一道政令,早就總結出了。想要讓民衆爲自己服務,想要讓民衆走出愚昧,能夠參與到治國理正的過程中,首先一個條件,就是要開啓民智。開啓民智的最佳條件,便是要設立私塾學校。

實際上,夏正平的這條政令是參考了自己前世的學校教育。或者說,實際上就是把九年義務制教育,原模原樣的搬運到了這個世界上,只是換了個說法而已。

這一條政令發佈出去了,很多民衆還沒有來得及議論,便是有下一條政令,從專門人員的口中傳了出來。

“奉漢王詔,即日起,廢除士族世代爲官之制,從今往後,所有士族之人需參與考覈,方能錄用。”這樣的一條,自然是對應着廢除士族世官制。只不過,漢王夏正平將其具體化了,和他跟巴州的諸多官員說的是一樣的意思。

不過,這一個詔令發佈出去,似乎有些突兀了,士族之人聽到廢除兩個字,已經有些驚呆了,而民衆也是覺得不可思議。持續了數百年的世官制度,就這麼消失了?不過,他們依舊是沒有反應過來,就出現了第三條政令。

“奉漢王詔,本年秋後,設置科舉。所謂科舉,則是考覈的一種說法。私塾學校年滿十五歲者,或者是成績優異者,可不計年齡,以及士族、百姓皆可參與科舉。有能力者,當官,沒有能力者,依舊從事原行業。”這一條政令,自然對應的是設立科舉。

實際上,應該是廢士族、開學校、設科舉這樣的一個順序。然而,此時卻換了一個說法,可謂是給那些士族之人極多的疑惑。當然,也給他們留有了思考空間,明白爲什麼從巴州之主漢王那裡,傳出了這樣的政令。

“奉漢王詔,即日起,諸郡城非士族之人免稅兩成,士族之人,其賦稅提高一成。”

最後一條,自然是夏正平臨時加上去的。這一條,是漢王夏正平專門針對那些窮苦百姓的。巴州並不是十分富裕,大部分的財富都掌握在士族之人的手中。然而,這些清苦百姓的數量,卻遠超過那些士族之人的。要想把握巴州的民心,最根本的還是要把握住那些清苦百姓的民心。

這樣子一個減免,一個提高,縱然得罪了士族之人,但也得到了萬千百姓的信任。他們會認爲,這個漢王夏正平,是一個真心實意對待這些窮苦百姓好的人物,遠比那些虛僞做作的士族之人強得多。

只是,這三道政令,一發出,神色反應最激烈,自然是預料之中的士族之人。每個郡城廣場附近,那些士族之人,便是像炸了鍋一樣,充斥着不滿。

“這三道政令,究竟在表現着漢王什麼意思?憑什麼,我們這些功臣的子孫後代,要多交稅賦?”

“我不服,我的祖先,爲大夏神朝立下了汗馬功勞,憑什麼到了我這一代,就要被剝奪官職?”有人大叫,表示自己的不滿,“這個什麼漢王,也不想想自己是個什麼東西,就敢這麼對待功臣後代。”

只是,他們反對的人,卻是沒有想到過一件事情,那就是現在的大夏神朝已經被申朝取代,他們在的地方是大漢王朝。儘管,大漢與大夏是一脈相承,然而他們卻並不是大漢王朝開國的子孫後代。

論及這些的話,夏正平要是知道有人這麼反對,他必然會告訴他,奪取巴州,建立大漢的是他手中的三十萬軍隊,是那些貧民百姓,絕不是這些所謂的士族之人。

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九章 尉遲破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二章 賤民?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一章 大變革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療毒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七章 狠角色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十一章 詐降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六章 六籍第四章 賀子先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六章 農政書第二章 賤民?第十一章 詐降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十三章 宮刑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十六章 六籍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
第十二章 裸衣相鬥(下)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九章 尉遲破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三十二章 七分天下(下)第四十一章 效仿舊事第十三章 英雄出自草莽,高士起於寒門第三十四章 刺客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十三章 楚王歸降第二章 賤民?第十八章 百年諸侯賊第十章 襄州雛鳳第九章 煮鹽、曬鹽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四十三章 承諾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五十三章 您請便!(四千字大章送上!)第四十二章 燒連營陸慷建功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三十七章 三拜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一章 大變革第四十九章 棄北川雛鳳燒城第二十四章 蜀王急信第二十三章 奪詔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四十三章 從君而戰第三十章 神醫出手第四十章 夏正平刮骨療毒第八章 巡查街道第三章 後下手遭殃第五十章 莫須有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二十九章 生死人,肉白骨(下)第二十八章 大戰起兮雪飛揚第二十八章 生死人,肉白骨(上)第三十三章 不爲我所用,必爲我所殺第五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三十六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二十二章 病重第四十二章 日落之城第十六章 考校新官第三十一章 七分天下(中)第四十一章 轉道西羌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三十四章 神秘女子第二十五章 大朝議第三十六章 真相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五章 心中有民第十章 三十萬大軍第五十一章 夏正平大戰申不易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四十章 屯田制(第二卷完)第八章 望月臺下揚名第三十三章 初見成效第十四章 南蠻來使第四十一章 戰隆江漢王鏖兵第七章 狠角色第二十一章 吳越之地第四十五章 並南蠻暹羅來使第十五章 第一位謀士第二十七章 心病第十九章 時不我待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十七章 士族世官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十一章 裸衣相鬥(上)第二十三章 相視一笑如昔日第三十九章 黃瀚生據守隆江第十一章 詐降第二十六章 殿下求策第十四章 王業不偏安第十六章 六籍第四章 賀子先第五章 白髮漁樵江渚上第六章 農政書第二章 賤民?第十一章 詐降第三十五章 舌戰諸官第十八章 翰林院第十三章 宮刑第三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十七章 苦情計第四十七章 申不易御駕親征第十九章 攻取彰徳郡第三十六章 田曹曹正第一章 昭明太子第二十八章 觀其大略第三十六章 奔油江王朝身死(四千字大章爆發,求支持!)第十六章 六籍第十一章 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