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

午後,黃昏,天色將暗未暗之時,也到了李恪設宴的時候,平康坊內外漸漸熱鬧了起來,李恪宴請的賓客也都紛至沓來。

李恪的身份在此,他設宴,無論是在何處,自然都是極高的規格,今日李恪設宴所在的便是擷玉樓三樓。

整個擷玉樓三樓是整個擷玉樓乃至長安城作價最高的青樓雅間,而且三樓統共不過三處雅間,可謂一位難求。

似乎也是爲了區別不同,擷玉樓樓下的裝飾已很是雅緻,難得一見,而這三樓便在雅緻中更多了幾分奢靡。

“久聞擷玉樓乃長安城數一數二的青樓,這擷玉樓的三樓更是千金難求,若非緊要的貴客,總有再多的銀錢也上不來,今日一見果真不俗。”大宴伊始,才分主次落座,同時此次北伐功臣的張公瑾便對李恪道。

張公瑾是邊將,久在河東戍邊,雖貴爲國公,但卻也不常到這擷玉樓來,見慣了北地風沙的張公瑾今日一見,難免有些驚歎。

李恪笑道:“張都督久在邊地,也知擷玉樓嗎?”

張公瑾道:“殿下玩笑了,末將雖不常在長安城久待,但每逢歲末也常奉旨進京述職,平康坊也是來過的,豈會不知。”

張公瑾之言才落,一旁秦懷道便開口道:“叔父所言極是,殿下之名,莫說是長安了,就是洛陽、揚州諸地,誰又不知殿下的花名,多少青樓女子都望着一見呢。”

張公瑾也是天策府舊將,和秦叔寶份屬同僚,亦是多年的舊友,故而秦懷道喚張公瑾一聲叔父。

張公瑾笑道:“如此說來我們倒是託了殿下的福了。”

秦懷道道:“那是自然,不算上其他,光着點了擷玉樓一處雅間的花銷一夜便需千貫錢,而且還不是人人可以定得了,除了殿下,漫長安城恐怕沒幾個有這種隨定隨用的面子了。”

秦懷道也是長安城歡場中的老手了,凡是平康坊排的上的青樓妓館,各家的規矩就沒有他不知道的,秦懷道和李恪情同手足,擷玉樓這裡秦懷道也隨李恪常來,自然清楚。

張公瑾道:“哈哈,殿下年少風流,長安內外誰人不知。”

秦懷道打笑道:“叔父說的是,卻也不盡是,擷玉樓如此賣殿下面子,不止是因殿下名聲在外,更因殿下霸道,當年殿下一怒之下可是率軍兵圍過擷玉樓的,擷玉樓哪敢不給殿下面子。”

“哈哈哈...”

李恪本就沒什麼架子,尤其在軍中和諸將說話更是如此,秦懷道之言一出,頓時滿屋皆笑。

而就在衆人說笑的當口,原本被長孫無忌喚去教訓的長孫衝終於也到了。

“在下因家中瑣事,故而耽擱了功夫,叫大都督,叫殿下久等了,還望勿怪。”長孫衝一進門,便拱手對衆人笑道。

李恪笑道:“哈哈,是我大唐的少宗伯來了。”

長孫衝因功新拜禮部侍郎,禮部號春官,禮部尚書掌禮制、祭祀等事,別稱大宗伯,而禮部侍郎作爲尚書的佐貳官,也被喚作少宗伯,故而李恪有此一稱。

少宗伯乃是禮部侍郎的雅稱,本是地方官員或是部內屬吏稱呼的敬稱,若是旁人這麼叫倒也無妨,可李恪貴爲親王,長孫衝也算是半個李恪門下,李恪再這麼叫,便就是在同長孫衝玩笑了。

長孫衝也笑道:“大都督快別這麼說了,這麼說,可就是折煞臣了。”

長孫衝之言才落,一旁的裴行儉笑道:“子敬官拜少宗伯,大都督喚你一聲官號你還不願,難不成就這般急着要取長樂公主,做大都督的妹婿不成?”

長孫衝乃長樂公主的未婚夫婿,此番長孫衝立功還京,與長樂公主完婚也就是近日的事情了。而長樂公主李麗質又是公主,李恪同父的阿妹,將來長孫衝若是娶了李麗質,自然就是李恪的妹婿了,裴行儉所言也並無錯漏。

裴行儉之言一出,長孫衝的臉頓時紅了許多,長孫衝在席間的空位上坐下,也笑道:“我與大都督乃上下之屬,日後更是兄弟之親,大都督日後喚我表字也可,喚我妹婿也可,但求勿喚官名便是了。”

李恪聞言,問道:“子敬和長樂的婚事可曾定了日子。”

長孫衝如實回道:“依陛下和皇后的意思,便定在十月。”

李恪點了點頭道:“十月?那豈不是快了?”

長孫衝道:“確實快了,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到時待我大婚之時,還請大都督和諸位賞光。”

李恪道:“十月時本王當還在長安,到時本王必定前往,而且本王到時不止前往,還會爲你備上一份你垂涎已久的厚禮。”

“垂涎已久的厚禮?”長孫衝聽着李恪的話,臉上不禁露出了一絲不解。

長孫家本就是世家門閥,更是勳貴外戚,長孫衝能有什麼東西是求而不得,能叫長孫衝垂涎已久的,席間坐着的衆人也都有些好奇了。

長孫衝自己也不知李恪的意思,但就在他隨即想了想後,便隱約明白了李恪的意思,李恪所指多半是被李恪收藏於楚王府的那副《洛神賦十三行》了。

《洛神賦十三行》乃是魏晉時書法大家王獻之所著,而王獻之字子敬,又與長孫衝表字相同,而且兩人的性情也頗爲相似,儒雅隨和,多半也是因爲這些緣故,長孫衝對王獻之極是推崇,對他的書作更是喜愛非常,極力收集。

《洛神賦十三行》乃是王獻之的代表之作,長孫衝自然是早欲得之,只是這《洛神賦十三行》以往被藏在宮中,不爲外人所知。

也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李世民將這《洛神賦十三行》賜予了在書法上也頗有些造詣的李恪,才使佳作面世。就爲這幅書畫,長孫衝還曾像李恪磨了許久,才借來觀瞻過一番

《洛神賦十三行》對長孫衝而言自然是意義非常,可對李恪而言又何嘗不是?

李世民最喜王羲之書法,每日臨摹,而王獻之又是王羲之最是得意的愛子,李世民將《洛神賦十三行》賜予李恪,自然就是有好生勉勵李恪的意思,可如今李恪因着長孫衝大婚,竟有將《洛神賦十三行》贈於他的意思,長孫衝怎能不心生觸動。

這一次,本在長孫衝來赴宴前,長孫無忌還曾再三叮囑過長孫衝,要他務必與李恪劃清界限,少再來往,可李恪待他一片赤誠,掏以心腹,甚至不吝將李世民賜下的寶物贈於自己,長孫衝又是這樣的敦儒君子,又怎能再狠下哪怕半點心。

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十四章 拉攏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二十章 尋人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二十章 敲打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六章 佯攻第七章 武家女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十六章 殺機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四章 面聖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十八章 逼反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十九章 夏乏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十八章 請旨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十九章 狼谷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八章 婚成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
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十四章 拉攏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二十章 尋人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二十章 敲打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六章 佯攻第七章 武家女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十六章 殺機第十二章 楊恭仁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四十四章 初拜蕭後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十二章 晉王李治第四十一章 斷腿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四章 面聖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四十一章 木秀於林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十四章 張元素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十八章 逼反第二十三章 豪賭第十九章 夏乏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三十六章 一靜一動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二十八章 釋懷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七十七章 權萬紀第六十五章 伏擊第二十五章 民望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三十九章 司空府第十八章 請旨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十九章 狼谷第六十六章 蠱惑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八章 婚成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四十二章 大殿獻捷第二十六章 陌刀入陣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十六章 媚娘抵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