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營嘯

“呼...”

狂風驟雨之後,躺在承恩殿的牀榻之上,李恪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看着身旁的武順,心中訝異,興奮,不真實的感覺還在李恪的腦海中迴盪,一時間還不曾徹底回過味來。

若只論樣貌,武順確是美人,中上之姿,但倒也算不上姿容絕色,她沒有武媚孃的五官精緻,巧奪天工,也沒有蕭月仙秀美可人,儀態萬千,但她給李恪的卻是一種極爲新鮮的感覺,風姿綽約,姿容明豔,正路院中的海棠花一般,雖不罕見,但卻同樣妖冶動人。

李恪看着武順,回憶着方纔的事情,一時間竟有些出神了。

武順挨在李恪的身旁,看着李恪正緊緊地盯着自己看着,臉上不禁也多了分笑意。

武順半坐起身,手中拿着錦帕,一邊爲李恪輕柔地擦拭着額角的汗珠,一邊看着李恪若有所思的模樣,好奇地對李恪問道:“太子的心裡在想什麼?”

李恪回道:“本宮在想方纔的事情。”

武順的手還在爲李恪擦拭着身上的汗珠,口中似是擔憂地問道:“可是妾方纔做得不好,沒能叫太子滿意?”

李恪搖了搖頭,笑道:“自然不是,你很好。”

李恪說着,還一把抓住了武順的手,將她手中的手帕丟到了一旁,對武順道:“你不是本宮的侍婢,這些事你都不必做。”

武順聽着李恪的話,心裡突然多了一絲暖意,其實武順最擔心的就是李恪因爲今日之事從此輕視了她,但好在李恪並未如此,反倒待她更勝以往了。

“那太子想的是什麼?”武順被李恪抓着手,自己則低頭靠進了李恪的懷中,對李恪問道。

武順的身子不止白皙透亮如玉,抱在懷中也同樣溫涼如玉,在這初夏慢慢炎熱的時候摟着很是舒服。

李恪抱着武順,在武順滑如凝脂的後背輕輕敲擊着,回道:“倒也沒什麼,只是沒想到你竟會在此,實在是叫本宮意外了。”

武順仰起頭,望向了李恪,對李恪問道:“那太子可還喜歡。”

李恪回道:“自然是喜歡的,不過一時間倒也沒想清楚緣由。”

武順道:“倒也沒有其他的緣故,只是阿妹這些日子身子不便,不能給太子侍寢罷了。不過今日太子喜歡便好,接下來的半載間,妾還是回時常會過來爲了太子侍寢的。”

李恪已爲人父,也是過來人,武順口中的時間一提便是半載,李恪哪還不知其中的緣故,李恪有些激動地對武順問道:“可是媚娘有了身孕了?”

李恪猜得武媚娘懷有了身孕,興奮、喜悅的模樣落入了武順的眼中,武順既有些失落,也很是羨慕。

所爲失落,好事才過,武順正陪在他的身旁,可當李恪得知武媚娘懷有身孕的消息後便是這般模樣,李恪把武媚娘看得也比武順重太多了。

武順的心裡失落是難免的,至於羨慕,就更不難理解了,李恪貴爲太子,尚且待武媚娘如此,與她而言又怎能不豔羨呢?

武順點了點頭回道:“確實如此,大夫已經診斷過了,媚孃的臨盆之期大概就在明歲之初。”

武順的失落掩藏地很好,不過一閃而過,可李恪還是敏銳地察覺到了。一時間李恪卻也明白了過來,武媚娘讓武順來此多少不乏利用的意思,但李恪卻不能唐突、冷落美人。

李恪笑道:“原來如此,這倒是本宮的福分了。”

武順只當李恪說的福分是武媚娘懷有身孕,自己將再添子的事情,於是打着精神應道:“太子再得一子,卻是福事。”

李恪見狀,抱着武順,在她的額頭上慢慢地吻了下去,而後在她的臉蛋上輕輕點了點,柔聲道:“不,本宮說的福分不是子嗣之事,而是你。”

李恪之言有些叫武順意外,武順聞言,心裡多了許多甜意,擡起頭,如小女子般在李恪的臉上輕輕地啄了一口。

武順已爲人母,再加上她這些年的遭遇,她看起來比尋常女子更多了些成熟和穩重,但李恪看着武順眼前的姿態,也才知道,其實現在的武順也不過才雙十華齡,正是一個女子一身中最好的時候啊。

李恪突然開口,對武順問道:“今日之後,你想要本宮如何安置你?你可願進東宮?”

武順似乎沒想到李恪會這麼說,李恪的話一入耳,武順的臉上先是多了一絲笑意,因爲李恪這麼說,至少也是食髓知味,對她上了心,總算今日之事她是成了。

但隨後,武順的心裡卻又多了些惋惜,武順已爲人母,嫁入賀蘭家,她和李恪的事情是絕不能公諸於衆的,否則對她不利,對李恪也不利。

賀蘭越石已死,武順孀居再嫁本無不妥,但武順再嫁給誰都可以,卻唯獨不能嫁於李恪,否則外面的風言風語必對李恪極爲不利,雖不至動搖李恪的儲位,但也不妥。

其實此時的武順知道,這是她進到東宮絕好的機會,乘着李恪最是上心的這個當口,只要她開口,李恪多半會同意的,但她絕不能這麼做。

她一旦開口了,非但不利於李恪在朝野的威望,而且她們兄妹也會就此反目,她的處境必會不堪。武順絕不能開口提及此事,至少現在不行,在李恪登基之前不行。

武順忍住了心中的衝動,回道:“太子有這份心就夠了,妾和媚娘是親姊妹,妾能伺候太子已是幸事,又怎能奢求太多。況且妾在宮外還有兒女,若是進了宮,恐也於太子不利。”

聽着武順的話,李恪也意識到自己方纔衝動失言了,現在這個關口,他這麼說實在是不太妥當。李恪本就風流之名在外,所謂名望倒是其次,但若是因此使東宮失和,武家姐妹生隙,纔是天大的麻煩。

李恪看着伏在身前善解人意,以大局爲重的武順,心中反倒是越發的喜歡和疼惜了。

李恪連忙坐起,對薛仁貴道:“本宮還醒着,仁貴有何事稟告?”

薛仁貴道:“啓稟太子,蘇大將軍命人傳來的急報,涼州都督府下宣威折衝府士卒營嘯,特來信通稟。”

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十八章 山路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三章 奏對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五章 玄都觀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二十章 馬周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十三章 南下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十二章 夜襲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十九章 尋機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七章 命格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六章 拜府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七章 考較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十九章 尋機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
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六章 阿史那雲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五十一章 緩緩歸矣第十八章 山路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六十一章 無緣東宮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二十八章 頡利病危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七章 劉仁軌到府第四十九章 稱心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七章 朝議分封第四章 賢王李恪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九章 “忠勇”趙德言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三章 奏對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十章 遊說蕭瑀第七十二章 做戲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五章 玄都觀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二十章 馬周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四十七章 回揚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十三章 南下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四十三章 欲保東宮第六十四章 調虎離山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二十章 西池院第十二章 夜襲第一章 漠北路遙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十九章 尋機第三十三章 請纓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十八章 鐵勒內亂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七章 命格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六章 拜府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七章 考較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十九章 尋機第七十五章 草原亂起第五十章 負荊請罪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八章 自求彈劾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