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下聘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次日,正月十六,早後。

昨夜燈會,武媚娘被李恪送回府後已是亥時,睡得比以往晚了許多,故而起地也遲了些,當武媚娘起身梳洗後,坐於妝臺前時天色已然大亮。

武媚娘妝臺便在武媚孃的閨房之中,斜對着繡牀,倚窗擺放。妝臺不大,但卻精緻地很,檯面上整齊地擺放着一面銅鏡,還有梳妝所用的各色胭脂水粉之類。

武媚娘正端坐於妝臺之前,而在武媚孃的背後,侍女錦兒正站在武媚孃的身後,爲武媚娘梳理着雲鬢。

“小娘昨日同阿郎出遊,回的遲了,歇息地也遲,婢子本以爲小娘想必會有些疲乏,可不曾想小娘今日的氣色竟這般好,比起往日還要好看。”錦兒手拿着梳篦,正細細地爲武媚娘梳理着頭髮,看着武媚娘如二月桃花般淡紅的面色,笑道。

武媚娘自是生的極美,否則也不會叫楊妃一眼相中,她自小便聽多了溢美之詞,但今日錦兒的這一句,卻頗得她的心意,尤其是錦兒口中看似不經意說出的“阿郎”二字。

凡大唐權貴人家,以僕喚主,皆可稱之爲“阿郎”,武府中的婢女便俱是如此稱呼家主武士彠的,但武媚娘知道,方纔錦兒口中的“阿郎”二字可不是稱呼的武士彠,而是李恪。

李恪乃皇子,貴爲楚王,自不同於尋常權貴人家,李恪有王爵在身,凡楚王府中家奴,除了如丹兒這般自李恪開府前便跟着李恪的心腹,餘者都需對李恪尊稱一聲“殿下”,當然,還有一個人是特例,那就是跟着楚王正妃一同嫁入楚王府的王妃近侍。

錦兒這麼稱呼李恪,便是以楚王正妃,王府大婦的婢女自居了,而李恪那個明媒正娶的楚王妃自然就是武媚娘了。

武媚娘輕輕地看了錦兒一眼,道:“就你嘴巴嘴甜,偏生挑些好聽的話來哄我。”

錦兒聞言,忙道:“婢子說的可是句句實話,小娘面如桃夭,灼灼其華,恐怕不必梳妝,便可看的阿郎目不暇接了。”

看的李恪目不暇接,錦兒的話,不禁叫武媚娘想起了昨夜在馬車中的場景,那時李恪深深地看着她,寸目不移,幾乎要將她陷進了眼窩,豈不正是如此嗎?

武媚娘想着李恪昨日的目光,竟是此前從未有過的模樣的,不禁心頭一陣甜絲絲的味道,輕輕拍了拍錦兒手,佯怪道:“你呀,多半就是憊懶,不肯細細地替我梳妝,纔在這邊胡說八道的吧。”

錦兒也是機敏之人,知道武媚娘並未動怒,但也還是連忙解釋道:“婢子不敢,婢子這不是爲小娘仔細梳理着鬢髮了嘛。”

說着,錦兒爲了顯得自己梳理地仔細,還將武媚娘左邊鬢角的頭髮輕輕撩起,正要仔細地梳理起來。

可就當錦兒將武媚孃的鬢髮撩起,不過纔看了一眼,先還是一頓,片刻後臉頰頓時一下子羞地滿是通紅,低下了頭。

錦兒的異樣透過銅鏡,也落入了武媚孃的眼中,武媚娘見狀,好奇地問道:“錦兒,你怎的突然愣住了?”

錦兒紅着臉,對武媚娘小聲道:“小娘,你可曾看到自己左耳的耳珠(耳垂)了?”

武媚娘聞言,也不知錦兒之意,只是順着錦兒的話便望向了自己左耳的耳珠,這才發現,原本自己如玉墜般白皙的耳珠,竟已經紅了一塊,宛如一顆半熟的葡萄,掛在耳下,武媚娘頓時知道錦兒面紅的緣故了,在心中已經不自覺地嗔怪起了李恪。

武媚娘清楚地記得,昨夜李恪乘着馬車將她送回時,李恪曾趁着她被盯地羞怯,螓首微低的時候,靠在了她的耳邊,把她的耳珠含在口中輕輕地吮了一口。

那時她並未覺得疼痛,只覺着一陣酥麻感自耳邊盪開,播散至全身,一片軟綿綿的感覺,有着一種說不出,也羞於啓齒的舒服,可不曾想自己的耳珠竟已被李恪吮吸地紅了,若非錦兒提醒,他還不知呢。

錦兒是她的貼身婢女,將來也是要隨着她一同嫁入楚王府的,她看到了自然無礙,現在的武媚娘倒是有幾分慶幸,也有幾分羞惱於李恪的大膽。

錦兒看着武媚娘羞地鮮紅欲滴的臉頰,掩嘴輕笑道:“小娘去了燈會回來便是這番模樣,這想必是阿郎所爲了。”

武媚娘輕咬紅脣,對錦兒道:“除了他,還能有誰,難不成還是我自己掐的不成。耳珠紅的這般明顯,若是叫人看了出來可如何是好。”

錦兒拿起了妝臺上的一盒水粉道:“小娘不必擔憂,小娘的耳珠紅的不大,只消用水粉稍稍遮一遮,應該蓋得住。”

“如此便好,可不能叫人看了出來。”武媚娘聽了錦兒的話,這才放下了心。

“小娘放心便是。”錦兒拿着粉盒,便仔細均勻塗抹在武媚孃的耳珠之上。

錦兒正在給武媚娘着粉,就在此時,生母楊氏手拿命冊,突然風風火火地走了進來。

“二囡,你看孃的這身衣裳可還好看?”楊氏方一進屋,便對武媚娘道。

武媚娘聞言,回身望去,原來楊氏的身上竟換上了一身淺紫色的鈿釵禮衣,雙臂舒展,笑盈盈地站在武媚孃的身前。

武媚娘看着楊氏身上的禮衣,笑着問道:“這可是國夫人的翟服?”

凡大唐外命婦朝參所服,皆爲鈿釵禮衣,款式大體相近,而唯一區分品級的便是戴於頭上的鈿釵。

一品國夫人佩九鈿,三品郡夫人佩八鈿,四品郡君佩七鈿,五品縣君佩六鈿,五品鄉君則佩五鈿,楊氏的髮髻之上戴着九鈿金釵,自然就是國夫人的禮衣了。

楊妃笑着回道:“方纔宮中中官來府上下聘,並着傳下陛下旨意,冊娘爲一品應國夫人,這便是一併賜下的禮衣和冊書。”

武家本就是鉅商起家,家中豪富,若只是今日金銀珠玉、綾羅綢緞之類的聘禮,縱然貴重,倒也不止叫楊氏如此喜出望外,但這一身國夫人的鈿釵禮衣卻是楊氏思求多年而不得的東西,她自然欣喜。

武媚娘問道:“陛下怎的突然下旨冊阿孃封爵了,可有什麼名目?”

楊氏笑道:“聖旨中說的是酬你阿爹功勞,但依娘看來,必定是爲了你和殿下的婚事,畢竟日後娘也是殿下的丈娘了,總不能是一介白身吧。”

依朝例,國公及一品大員之母或妻可封國夫人,但這國夫人之爵卻也並非人儘可封,唐朝立國之初,有國公四十餘人,但得封國夫人的卻不足半數,若是爲酬武士彠之功,恐怕楊氏早就封了國夫人,又豈會等到今日。

楊氏封國夫人,只能是因爲武媚孃的緣故,武媚娘聽着楊氏的話,原本對李恪的嗔怪也都煙消雲散了。

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九章 飲酒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十五章 拒婚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十六章 殺機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十一章 擇師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十三章 南下第六章 拜府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二十章 馬周第六章 佯攻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四章 祿東贊第八章 婚成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三十章 事定第十三章 歸寧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二十章 敲打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七章 考較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九章 拒親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十八章 山路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十章 落雕弓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
第四十三章 杜相罹患第八十三章 定論第五十一章 鬱督軍山第七十八章 換將第四十八章 還國受阻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十一章 薛延陀第四十六章 議定位次第五十四章 御史臺密信第三十八章 下聘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七十章 段璀殉公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九章 飲酒第七十八章 臨江宮宴第八十二章 重聘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二十一章 議封可汗第四十五章 《洛神賦十三行》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三十五章 兵議第二十五章 可汗狼騎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六十一章 蘇瀟生怒第三十四章 慌不擇路第十五章 拒婚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三十六章 煙雨樓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十六章 殺機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十一章 擇師第五十七章 稱心入宮第四十四章 擷玉樓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十三章 席君買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十三章 南下第六章 拜府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五十九章 誤會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二十一章 夜渡鬱督軍山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二十章 馬周第六章 佯攻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四章 祿東贊第八章 婚成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三十章 事定第十三章 歸寧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四十八章 障眼法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四十一章 再入東宮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二十三章 人情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二十章 敲打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第二章 蘇烈拜主第七章 考較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九章 拒親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四十四章 玄策隱憂第十六章 揚州之論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十八章 山路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十章 落雕弓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七十章 風雲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