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是非之地

連日的大雨已經不如往日那般下的急迫,但懸在李恪和淮南百萬生靈頭上的那般利箭卻還沒有被放下,淮水便如那把利劍,依舊隨時有着斬落下來的可能,淮泗相交之處,淮水的那道河堤,便是淮南百姓最後保命的希望。

朝陽未起,天色昏暗時李恪便出了縣衙門,待到落日西沉,天色再次昏暗的時候,李恪才自河堤便回到了縣衙。

李恪雖是貴爲親王,修堤之事也有袁承範統籌,但李恪也並非事事不做,上下忙碌也未停下歇過,整整一日。

甚至可以說,自打李恪出生以來,除了當初在突厥時,在野狼谷被餓狼圍困的那次,他還從未如這次這般疲累過。

當李恪帶着一衆王府親衛回到縣衙時已是戌時末。

“妾身恭迎殿下。”李恪方一進內院的門,蕭月仙已在內院等候,屈膝拜道。

“時辰已不早了,你還未歇息嗎?”戌時末,已是不早了,若是擱在以往,已到了歇息的時候。可今日此時,蕭月仙還是在此處候着,於是李恪問道。

蕭月仙回道:“殿下外出未歸,妾身豈能睡地踏實,與其在塌上翻覆難眠,還不如在此處等候殿下,殿下回來了,妾身也就放心了。”

李恪看着蕭月仙一臉關切的模樣,笑了笑道:“仙孃的心意本王領了。”

蕭月仙見李恪面有疲累之色,於是道:“妾身早知殿下今日必然辛苦,妾身與丹兒已早前預備下了熱水,專等殿下回府,此事可要妾身將熱水端來,給殿下燙一燙解解乏。”

“如此最好。”

李恪聽着蕭月仙的話,滿意地點了點頭。蕭月仙倒也是個可心人,做事細緻地很,李恪一日疲累,若是能有熱水澡泡上一泡,自然最是解乏。

“殿下且在內室稍待,妾身這就去端來。”蕭月仙說着,便退下去了柴房,領人端來了熱水。

蕭月仙來回地極快,想必是早就燒好了熱水,放在爐火上溫着,只待李恪一回來,便備上來。

“殿下,水溫可還正好,需否再添些冷水?”李恪在蕭月仙的服侍下寬衣解帶,躺在浴桶之中,蕭月仙摸着桶裡似乎有些燙手,於是對李恪問道。

李恪搖了搖頭道:“不必了,本王奔走了一日,身子也乏地厲害,水稍燙也是好的。”

“殿下喜歡便好。”蕭月仙淺淺一笑,伸出手來,搭在了李恪結實的肩膀之上,輕輕地揉捏了起來。

一日的疲累之後,還能躺在浴桶之中,有美人揉肩,這恐怕比紅袖添香的美事還要再愜意上三分,李恪感受着肩上傳來的力度與舒適,長長地舒了口氣,原本緊繃的身子也緩了下來,彷彿整個人都飄在雲端一般。

“仙兒,今日你一人在府中可還踏實?”李恪雙目微闔,愜意地躺在浴桶中,雙臂外垂,對蕭月仙問道。

仙兒?

蕭月仙聽到李恪對自己的稱謂,先是微微一愣,此前李恪從未如此親暱地喚過她。

短暫的錯愕後,蕭月仙的心中便快速地思索了起來,難不成方纔李恪喚她如此親暱,竟是因爲自己今日晨間與李恪患難與共的言語,還是李恪的心裡有了其他的心思?

蕭月仙心中雖然不解,但還是當即回道:“有殿下在,妾身自然踏實。而且今日妾身也並未整日待在府中,午前妾身也去了一趟市集,買了些綢緞布料,想着要爲殿下做身衣裳。”

“哦?”

李恪聞言,問道:“你今日既去了市集,可曾看到百姓們的情狀,如今盱眙城內人心如何?”

蕭月仙回道:“有殿下親自坐鎮在此,人心倒還算是穩固,只不過眼下流言四起,都說河堤潰決在即,時間久了恐怕也不是辦法。”

李恪聞言,也道:“坊間的風聲,本王也早有猜測,不過本王雖爲親王,手握東南重權,但這些事情卻也不是本王能夠一手左右的,天公不作美,本王如之奈何。”

蕭月仙見李恪的語氣中似有無奈,於是問道:“卻不知河堤之事如何了,淮南可還能撐過這一劫?”

李恪回道:“本王徵調盱眙上下民力,經一日搶修,河堤總算是勉強穩固了些,但究竟如何,還需得等到明日方知。”

李恪所修的河堤,眼下雖是穩住了,但正如此前袁承範所言,若是決堤的只是汴水,一切倒也並非全無希望,可若是決堤的是同爲四瀆之一濟水,那一個淮河河道,決計撐不住如此多的水量,到時淮堤崩塌便是必然,神仙難救。

蕭月仙聽着李恪的話,心中竟也有一絲不忍和壓抑、

李恪哪裡知道,就在他披星戴月地帶着麾下人衆修補河堤的時候,在這盱眙城中,左遊仙爲了使城中混亂,已然在尋機對付李恪,欲決毀淮水河堤。

蕭月仙並非視人命如草芥的狠厲之人,她與李唐有殺父之仇,自可用盡手段,但淮南百姓無辜,若是淮水之堤被決,到時大水淹城,百萬百姓因她之故流離失所,豈是她所願見到的。

蕭月仙心中正在想着事情的時候,李恪也感覺到了蕭月仙手中的動作似乎放緩了一些,只當她是身在盱眙,擔憂淮水水情,於是問道:“仙娘可是在爲淮水之事憂心?”

蕭月仙見得李恪發問,也意識到了自己方纔有些心不在焉了,忙回道:“淮水如若決堤,到時百萬生民殃苦,妾身想着,便覺心裡壓地慌。”

李恪伸手握住蕭月仙的手,輕輕摩挲了片刻,對蕭月仙道:“此事多憑天意,又有本王與府內羣臣操持,你又何必憂心太甚。”

蕭月仙回道:“妾身一介女流,如何操地了這份心,妾身只是關心殿下而已,殿下可切莫累壞了身子。”

李恪聽着蕭月仙的話,忽然想起了什麼,開口對蕭月仙問道:“對了,你此次隨本王來此乃是爲了探視你的孃舅,你可曾見到了他們?”

李恪看似不經意的一問,倒是叫蕭月仙一下子有些忐忑了,她不明李恪之意究竟如何,但還是回道:“妾身前日去孃舅家時,發現孃舅家已然搬走了,一應細軟也都不見了蹤影,想必是爲避水禍,遠投了其他親戚。”

“如此也好,無論淮堤能否守住,盱眙城都是是非之地,走了也好。”李恪聞言,點了點頭,一句話,把蕭月仙說的竟有些迷糊了。

何爲是非之地,李恪除了水患,還知道些什麼?

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七十章 騙鉞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十九章 狼谷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十九章 夏乏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十六章 殺機第六章 岑長倩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十五章 定親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三章 李世民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十八章 山路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二十章 馬周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十三章 誤會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六章 石室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十章 收局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六章 佯攻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十章 校場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七章 持節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十七章 反常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
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二十九章 納吾肉孜節第八十一章 武氏兄弟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七十五章 回揚第十三章 拔灼身死第八十四章 夷男籌聘第四十章 偶遇欽陵第三十九章 十年之約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二十五章 臨朝大封第二十一章 楚州刺史第六十九章 媚娘第四十四章 凌煙閣第七十章 楊政道第七十章 騙鉞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七十八章 再遇武氏女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五十章 長孫心憂第三十六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第十九章 狼谷第四章 武元慶之憂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六十八章 應對第十九章 夏乏第三十五章 李泰遭拒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十六章 殺機第六章 岑長倩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三十章 不識女兒心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十五章 定親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三章 李世民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十六章 席君買入府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二十四章 揚威右驍衛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四十一章 凱旋第七十六章 杜相南下第十八章 山路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六十二章 刺客第二十章 馬周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十三章 誤會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六章 石室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十四章 臨危受命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五十三章 父子三人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十章 收局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五十六章 劫糧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九十章 揚州三漕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五章 囚於陰山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六章 佯攻第四十七章 醉酒第二十章 蜀王求見第十章 校場第二十六章 再遇仙娘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七章 持節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十七章 反常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