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

揚州,臨江宮,偏廳。

“草民拜見殿下。”偏廳中,李恪端坐於廳內上首,揚州漕行三位分管三大渡口的主事趙瑞、孫然,何慶正立於廳下,俯身拜道。

李恪擡了擡手道:“三位既都到了,便請坐吧。”

“謝殿下。”三人齊齊應了一聲,在李恪面前分左右兩側坐下,雙手置於膝上,一副聆聽教誨之狀。

李恪擡起頭,看着眼前的三人,問道:“本王兩月不在揚州,幾位主事的買賣做的可還好?比之以往如何?”

三人連忙回道:“承蒙殿下照拂,我等水運上的買賣各自分攤,做的尚可,月入的利得比之以往都要多上三成不止。”

李恪點了點頭道:“如此便好,本王做東,立這揚州漕行的初衷本也是爲了整合我揚州諸家水行,把生意攤開了做。”

三人聞言,也順着李恪的話奉承道:“殿下英明,所見高遠卻非我等可比。”

李恪聽着三人的奉承,臉上卻不見半分喜色,轉而道:“你們所言恐怕非盡是實情吧。”

三人不知李恪何意,但初聽李恪之言,對他們似有不滿,頓時有了些驚慌和不安。

趙瑞當先開口,連忙問道:“草民不知殿下何意?”

李恪道:“宋州睢陽渡口之事難道你們自己竟都不知嗎?”

睢陽渡加徵揚州商船岸稅,以致凡揚州商船,只要過靠睢陽的,每趟的利得至少都要減去一到三成,而睢陽都是揚州商船北上的必經之地,這一二而去自然損失不少,這幾位主事不可能不清楚。

三人中瓜洲渡主事孫讓的性子最急,在宋州的買賣也最多,李恪之言方落,孫讓便急道:“此事草民豈會不知,只是這宋州州衙欺人太甚,竟聯合洛陽的孟家專征咱們揚州船行的岸稅。”

李恪看着孫讓略顯激動的模樣,笑道:“如此說來你倒也不是個糊塗蟲,也還知道些東西。”

李恪也說不上是在誇他,還是在損他,孫讓聽了李恪的話,臉上露出一絲赧色,竟不知該如何回李恪的話了。

李恪看着孫讓的模樣,問道:“你既知孟家船行,便也該知道他們的底細。”

孫讓回道:“那是自然,孟家船行本也常在揚州邗溝段行船,與我們小有不和,也時有摩擦,這一次卻做得太過難看了些。孟家船行的主事孟舤竟仗着自己孃舅的關係,加徵揚州商船岸稅。”

李恪聽着孫讓的話,好奇地問道:“哦?孟家跟宋州府衙竟還有這層關係?”

孫讓解釋道:“宋州市令署市令魏中成乃是孟家船行的主事孟舤的孃舅,若非如此,睢陽渡口又怎會加徵揚州商船的岸稅。”

“原來如此。”李恪這才明白了過來,難怪宋州市令署如此不遺餘力地相助孟家,原來還有這層關係在。

孫讓回着李恪的話,突然想了起來,於是問道:“殿下日理萬機,怎的問起這小小的孟家船行了?”

李恪輕笑了一聲,回道:“本王回揚州,過路睢陽時也被徵了岸稅,故而知道一些。”

廳中漕行的三位主事聞言,臉上露出了慢慢的訝色,幾乎是被驚掉了下巴。

三人問道:“他們怎敢如此,當真是好大的膽子!”

在他們看來,李恪身爲皇子,貴爲楚王,整個大唐江山都是他李家的,他有何處去不得,他們怎敢去徵李恪的岸稅,這不是羊縷虎鬚嗎?

李恪回答:“本王的船上未掛旗幡,故而他們不知本王的身份,只當是尋常商船而已。”

孫讓聞言,這才明白了過來,如此倒也說的通了,否則以李恪的身份,他們又怎敢去攔李恪的王駕,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不過既然李恪今日專程將他們傳來,又交代了此事,必不會是爲了閒聊,於是孫讓問道:“不知殿下傳我等來此可是有何吩咐?”

李恪道:“本王已經同宋州刺史方季長打過招呼,令日後凡揚州商船過埠宋州,也可多予些便利,而且宋州州衙將於睢陽專闢出一處,專供揚州船行過渡接駁,不必再經由市令署,至於這處新加的渡口如何去管,你們三家便自己商量辦吧。”

三人聞得李恪之言,相互對視了一眼,眼中露出了笑意,若依李恪所言,那他們在宋州的買賣可就是徹底站穩了腳跟。

三人齊聲道:“謝殿下相助,我等無能,叫殿下費心了。”

李恪擺了擺手道:“這倒是無妨,你們不是官場中人,官場上的事情你們本也無力爲之,本王身在揚州,也爲揚州父老做些事情也是好了。”

李恪口中說着,是爲民申利,但心中所想自然還是爲了漕行勢力外擴在做準備,不過這廳中的三人縱然知道,也不會說出。

倒是片刻之後,原本在一旁沉默許久的何慶看着李恪,卻又突然開口問道:“草民敢問殿下,睢陽之事雖以停當,卻不知這洛陽孟家船行又該如何處置?還望殿下示下。”

揚州漕行名義上雖與李恪無關,但整個漕行的成立和日常運轉都是李恪一手定下的規矩,自然是以李恪之命是從,漕行北擴也算是大事,問過李恪也在情理之中。

李恪右手扶頜,思慮了片刻,而後回道:“官場上的事情,本王可以爲你們張目,但這市井之事,也有市井上的規矩,本王也不便貿然插手,便依你們自己的法子去處置便是,你們只要不鬧出人命,背後都有本王給你們擔着。”

三人聽了李恪的話,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他們似乎隱約揣摩到了李恪的意思,可卻又不敢妄下定論,生怕猜得錯了,惹得李恪不悅,於是三人都不自覺地擡頭看向了李恪。

李恪看着三人都看向了自己,也約莫知道了他們的意思,於是輕笑了一聲,道:“怎麼?幾位主事在水行摸爬滾打多年,難道聚多打少,欺行霸市這等本事還要本王來教你們嗎?”

李恪的話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他們哪還能不明白,三人連忙齊聲應道:“草民不敢,殿下的意思我等一定照辦。”

李恪看着三人應得乾脆,點了點頭,接着道:“今日本王所言,出本王之口,入你們之耳,待你們出了這個門,本王可就不認了,今日之言斷不可叫旁人知曉,哪怕是你們的骨肉至親也是如此,明白嗎?”

在旁人看來,揚州漕行本就不是李恪的產業,與李恪自然無關,而且這些市井之事,李恪插手終究不妥,三人也知李恪之意,連忙應道:“那時自然。”

李恪今日將他傳來也就是爲了交代事情,事情既已交代完了,也再無吩咐,便要使他們各自回去,可就當李恪擺了擺手,正要着他們退下的時候,王玄策卻突然走了進來。

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十七章 朝議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三章 奏對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三十章 圈套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九章 飲酒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四章 面聖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十七章 反常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四章 取義第三章 李世民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二章 拒辱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
第六十八章 身後憂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三十九章 一擲千金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五十六章 當務之急第四十二章 定襄公主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二十三章 行抵揚州第二十四章 貪狼會火鈴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四十七章 長孫衝大婚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四十章 一語驚四座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四十四章 謂我何求第六十六章 交易第五十五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八章 向充設宴第六十八章 守殯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十七章 朝議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六十九章 換質之議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十六章 隋王獻璽第十四章 廢止分封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六十一章 以假換假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四十二章 挾恩攏突厥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三章 奏對第六十四章 武士彠去職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三十七章 獵狐第二十三章 改觀第九章 蕭家姊弟第三十五章 長孫渙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八十一章 懲處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五十八章 水急破堤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八十八章 樑王李愔第四十七章 中秋大宴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三十章 圈套第三十六章 推恩令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九章 飲酒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七十一章 亡故和新生第四十二章 李恪入宮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三十一章 殺俘第四章 面聖第九章 登基大典第十七章 反常第二十五章 武順入宮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八十章 太子被劾第十三章 召見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七十六章 再臨浚稽山第四章 取義第三章 李世民第六十四章 武舉第三章 長樂公主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八十六章 終見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六十三章 清兒被擒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二章 拒辱第二十八章 阿史那思摩封汗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三十三章 聯親第二十四章 再見長孫第二章 一眼千年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四十三章 溫彥博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