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

侯君集在軍中多年,在禁軍中和他交好的將領也不在少數,故而侯君集在禁軍中也是消息靈通,他在高昌的所作所爲在禁軍中漸漸傳開,他又怎會不知。

就在謝衝彈劾他的奏摺送進宮中的當日,侯君集就已經得到了消息。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強,這道理侯君集也知道,但他沒想到消息竟漏地這麼快,而且他更沒想到的是第一個登門的竟是李恪。

當日傍晚,天色未暗之時,侯君集正憂心忡忡地自右衛府衙回府,可當他剛到府門處時,還未下馬,便看到了門外拴着的十餘匹馬,其中一匹白馬高大神駿,在羣馬中如鶴立雞羣,與他以往常見的都不相同,侯君集一眼便認出了這匹馬的身份,正是李恪的定北。

李恪的定北乃是漠北神駿,御賜的龍駒,除了李恪自己之外,旁人都騎不得,既然定北在此,自然就是李恪到了。

“府中可是來了客人?”侯君集到府前下馬,一邊將馬繮丟到了門人手中,一邊問道。

看門的門人回道:“楚王殿下突至,現在府中偏廳坐着。”

侯君集一聽門人之言,心中一慌,心裡也有了猜測,難不成是東窗事發,李恪此來是奉李世民之命捉拿他來了?

可侯君集想想又覺着不是,若當真是李世民下旨捉拿,只管遣三司差吏來府便可,最多再帶上千牛衛,李恪何等身份,豈會做這等捉捕刑拘之事。

侯君集問道:“楚王帶了多少人馬,都是哪裡的人?”

門子如實回道:“十餘人,看衣着都是楚王府衛率。”

侯君集聞言,頓時放心了不少,李恪若是有意拿他,不會只帶十幾人便到了他的府上,看樣子李恪不是捉他來了,當時別有要事。

侯君集雖和李恪不和,但李恪到府他也萬不敢怠慢,稍稍收拾了一番,便連忙奔着偏廳去了。

“楚王殿下駕臨寒舍,實在是蓬蓽生輝啊。”侯君集一邊說着,一邊拱手笑着,進了偏廳,對李恪道。

李恪看着侯君集上前,也不起身還禮,只是故意拖着聲音,對侯君集道:“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大將軍的陳國公府雖說看似簡樸,但恐怕只是表象吧。”

侯君集聽着李恪的話,似是另有他意,問道:“末將聽不懂殿下的話。”

李恪笑道:“簡樸不過表象,大將軍這處大宅若是算上所藏之物,怕是貴過本王的楚王府吧。”

李恪的楚王府乃前隋楚國公楊素所建,獨佔半坊之地,奢靡非常,冠絕長安各府,餘者諸王也都比不得他,這是人盡皆知的,侯君集的陳國公府哪能和楚王府想比。

但李恪之言入耳,侯君集的心裡卻慌得厲害,他已經知道了李恪的言下之意,李恪說的多半是說他的府上藏了自高昌國劫掠貪墨來的錢財吧。

侯君集故作穩重道:“殿下這話是何意?說得末將更加糊塗了。”

李恪嘴角輕佻了一下,笑道:“難道高昌之事,大將軍還要本王當面再提及嗎?”

侯君集明知李恪之意,但還是硬裝着糊塗,對李恪道:“殿下說的可是賀蘭將軍之事,賀蘭將軍之死,末將也同感悲痛,但這實在也是意料之外的事情,還望殿下勿怪。”

李恪擺了擺手道:“賀蘭越石之事雖然還未翻篇,但本王既然已經當面和大將軍提過了,就不會再提,本王說的是大將軍從高昌王城帶回的寶貝。”

果然如此,侯君集一聽李恪所言,提及了他從高昌城帶回的寶貝,那自然就是高昌王城中堆積如山的金銀珠寶了,可侯君集既已貪墨,又不曾上報李世民,又怎會認下此事,他若在此時認下了此事,豈不正是對上了謝衝彈劾他的奏疏嗎?

侯君集不安道:“殿下玩笑了,末將的陳國公府雖遠不比楚王府豪富,但多得陛下賞賜,也算殷實,從不會短了用度,又怎會從高昌國私帶回什麼寶貝呢。”

李恪聽了侯君集的話,指着侯君集,晃了晃手指,笑道:“大將軍藏私了不是,本王可是聽說了,大將軍從高昌王城尋得了兩名絕世美人,膚白勝雪,容色絕代啊。”

侯君集聽了李恪的話,這才明白了李恪的意思,原來李恪口中所說的寶貝竟是美人,而不是他從高昌王城搜刮來的財寶。

李恪年少便有風流之名,多半也是個好色之徒,他聽得有人傳聞侯君集自高昌得了兩個絕色佳人,想要看上一看,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侯君集恍然道:“原來殿下說的是這個,倒是確有此事,末將俘虜高昌王鞠文泰時,曾自鞠文泰宮中擒得兩位美人,這兩人確與我中原女子不同。這兩位美人不食飯食,只飲人乳,故而膚白如玉,欺霜賽雪,古鮮有之啊。”

李恪聞言,好奇道:“只食人乳,竟有此事,倒是新鮮地很。”

侯君集道:“確有此事,末將初得這兩個女子時也覺得訝異非常,因這兩人貌美,也曾想着獻於陛下,但卻被陛下給拒了,轉賜於了末將。末將是不知殿下也中意這兩人,故而藏於府中,若是末將早知殿下的意思,末將一早就奉上了。”

李恪頓了頓,故作爲難道:“本王這般奪人所愛,不好吧?”

侯君集道:“有甚不好的,殿下只管開口,末將稍後便將美人送到殿下府上。”

“哈哈。”

李恪高聲笑了出來,拱了拱手道:“如此,便謝過大將軍割愛了。”

李恪說完,別的什麼也不多提,便起身離去了。

陳國公府的偏廳中,侯君集和國公府的管家侯庸看着李恪離去,侯庸對侯君集慶幸道:“阿郎,要是早知兩個美人便能堵住楚王的嘴,咱們何必費這般周折。”

美人雖然難得,送出去侯君集也必定不捨,但得罪李恪可是要吃大虧的,和身家性命相比,兩個女子又算不得什麼了,故而侯庸也有此一言。 ωwш◆тt kǎn◆C O

侯君集聞言,方纔臉上的笑意卻一下子隱去了,他嘆了口氣道:“李恪這隻小狐狸,連長孫無忌都未必是他的對手,怎會如此容易糊弄。”

侯庸問道:“阿郎這是何意?”

侯君集擔憂道:“這怕這是李恪的緩兵之計,你替我把楚石找來,今晚我要再見太子一面。”

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五十章 相爭第八章 演練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十二章 夜襲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十九章 醉客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十二章 夷男第七章 和親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十六章 欽陵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一章 玄武門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十三章 拜師第十八章 山路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六章 岑長倩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四章 祿東贊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十七章 急招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五章 汗庭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七十章 雍王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四十一章 收徒
第三十二章 比試第五十章 相爭第八章 演練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十二章 夜襲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五章 祿東贊之憂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三十章 獻俘大典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二十八章 彈壓第四十章 周家幼子第二十四章 長孫衝從軍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十九章 醉客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三十四章 蘇定方之邀第四十五章 太子家令第二十一章 搏殺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二十五章 命格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七十七章 水匪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十二章 夷男第七章 和親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二章 皇子外放第五十九章 棄子立侄第十六章 欽陵第四十九章 李奉慈“從良”第十一章 唐儉爲使第十一章 另闢蹊徑第六十四章 皇后昏迷第三章 兵起河東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四十八章 魏王李泰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一章 玄武門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十三章 拜師第十八章 山路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十三章 破鐵山第六十七章 階下之囚第六章 岑長倩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二十五章 長安少年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六十一章 還京第四章 祿東贊第二十二章 仙娘之憂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十九章 回京前夕第十五章 搖搖欲墜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六十六章 尚書李績第二十六章 苦肉戲第五十五章 借糧第十七章 急招第六十二章 輕騎出城第五章 汗庭第三十一章 漢王李元昌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四十三章 名冊第二十章 賢內助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七十三章 撤離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四十六章 大唐來使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五十三章 林遠圖第五十七章 漕行北擴第十六章 東宮將廢第四十二章 外放之論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七十章 雍王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二十八章 定汗庭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四十一章 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