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

今日宣威府大營中的人俱是府軍,半農半兵而已,他們現在在此爲兵,但再過一月餘,待到了農時,他們各自回鄉,扛起鋤頭,他們就是最樸素的農戶。

他們沒有李恪那般多的野心,也沒有世家門閥那般多的計較,他們就是心思最簡單的人,他所要的無非就是飯飽衣足,除此之外,還能再有的就是西北兒郎的韌勁和意氣。

他們今日聚集在此處,能叫蘇定方爲之頭疼,根本的緣故無非就是獨孤名之死,在趙軼的造勢之下,他們既是因爲獨孤名死於辜枉而義憤填膺,也是擔心禍及自身,如獨孤名一般丟了性命,所以只要查明瞭獨孤名之死的真相,那今日的趙軼便就成了一個笑話。

當趙軼得知蘇定方想要傳見全營士卒時,趙軼的心裡突然地一陣心慌,他不知蘇定方如此做的緣故,難不成蘇定方已經查清了獨孤名的事情嗎?

蘇定方如此,又是信心滿滿的模樣,趙軼越發地不安了,他不想從蘇定方之命,甚至想要將蘇定方即刻扣下關押,但一旦動了蘇定方便是謀逆,此處人多耳雜,堵不住消息的,他麾下的府軍士卒也不會從逆,他又不敢對蘇定方下手。

受獨孤衍嚴令,非是萬不得已,萬不可傷了蘇定方,趙軼奈何不得蘇定方,所以自打蘇定方進了大營後,趙軼反倒陷入了被動。

蘇定方看着趙軼左右逡巡,顯然是不欲從命了,蘇定方索性也不等趙軼回話,自己便按劍兀自衝進了大營的深處。

蘇定方動地突然,又有積威在此,一時間竟也無人阻攔,也無人敢擋,就連趙軼也都愣在了原地。

“我乃涼州都督蘇定方,宣威府將士何在!”蘇定方一邊往大營的正中的校場走着,一面朝着四周高聲喚道。

蘇定方的聲音中氣十足,嗓門也不小,他所過之地的士卒都聽了個清楚,聽得蘇定方之言,不管他們對於蘇定方這個人是什麼態度,都紛紛往校場集合,當蘇定方行至校場的時候,宣威府的府軍已經到了個七七八八。

這幾日來,因爲獨孤名之死還有趙軼的挑撥,蘇定方的名字可謂是出現在宣威府將士口中最多的那三個字了。

這些出現在校場的人中,有的是對蘇定方畏懼,生怕被問罪的,有的是因爲同情獨孤名的緣故對蘇定方滿懷怨恨的,也有些是趙軼的人,視蘇定方爲敵的。他們就整整齊齊地聚在一起,一聲不吭地看向了場中的蘇定方,還有追着蘇定方到此的趙軼。

蘇定方看着眼前的衆人,又瞥了眼身後跟來的趙軼,臉色如常,不見喜怒,只是高喝了一聲:“三軍列陣。”

蘇定方還是身兼左衛大將軍的涼州都督,只要這些士卒還沒有造反,他們就都還是蘇定方的麾下,他們一時間雖不知蘇定方爲何會突然至此,但互相看了看,還是如以往習練一般列隊而立。

片刻之後,待他們列隊後,蘇定方站在衆人最前的石階之上,低頭看着衆人,問道:“你們告訴我,宣威折衝府還在我大唐治下嗎?”

宣威折衝府位處涼州,上歸左衛大將軍府和涼州刺史部管轄,自然是在大唐治下了,蘇定方的話一下子把衆人問地懵住了,一時間竟沒有人答話。

蘇定方看着衆人,見沒人答話,於是轉而對趙軼問道問道:“趙果毅以爲呢?這宣威府可還在我大唐治下?”

趙軼躬身回道:“那是自然。”

有了趙軼的回話,蘇定方接着問道:“那爲何方纔本帥要進營門,卻被你帶人攔於門外呢?誰給你的膽子,非得要我孤身入營才能進得來?”

方纔蘇定方率軍臨門,在大營內早已炸開了鍋,他們雖大多人在帳中待着,但多少也知道蘇定方的消息,也都看向了趙軼的方向。

趙軼回道:“我等不敢阻攔大帥,只是大帥在涼州大獄殺了獨孤都尉,大帥所爲恐有濫刑之嫌,我等攝於大帥之威,怕被波及,故而驚慌至此。”

趙軼的話,滿口都在提及蘇定方殺了獨孤名之事,想要引起營中將士與蘇定方的對立,但趙軼的反應也在蘇定方意料之中,蘇定方聽了趙軼的話,搖了搖頭道:“獨孤名頂撞上峰,確是本帥命人押進涼州大獄的,但獨孤名卻非本帥所殺,是被歹人刺死在了涼州大獄。”

趙軼給蘇定方潑了這麼些日子的髒水,又豈會叫蘇定方這麼簡單地便解釋清楚,趙軼道:“大帥莫不是當我等是三歲孩童不成,獨孤都尉身在涼州,若沒有大帥的意思,誰敢殺他?”

蘇定方輕哼了一聲,道:“本帥行伍多年,幾番歷經生死,劍下殺的人已不知數,又何會在意獨孤名一人,只要是本帥殺了,本帥絕不會否認,倒是你,你緣何如此篤定此事,難不成是你在涼州大獄裡有內應嗎?”

趙軼在涼州大獄哪有內應,不過是獨孤衍傳的話而已,趙軼生怕有人聽信了蘇定方的話,解釋道:“末將區區一個果毅都尉,在涼州能有什麼內應,大帥莫要危言聳聽。”

蘇定方道:“本帥從不會血口噴人,趙果毅,不,應該是折衝都尉了,獨孤名剛死不過三日,屍骨未寒,舉薦你爲宣威折衝府折衝都尉的奏本便越過本帥,送進了兵部,恐怕再要不了兩日你擢升折衝的命書也便該下來了吧。”

蘇定方的話傳進趙軼的耳中,也傳進了校場內將士的耳中,將士們再看向趙軼的時候眼神已經變了。

шωш☢ тTk дn☢ co

獨孤名剛死,涼州刺史部便越過蘇定方向兵部舉薦了趙軼,鬧了半天,原來每天鬧地最兇,叫嚷聲最大的趙軼纔是獨孤名之死的最大獲益者,他們還在這兒跟着趙軼身後起鬨,不知所云,人家趙軼馬上都要高升了。

趙軼離着蘇定方原本還有些距離,但他一聽得蘇定方的話,頓時大急,連忙上前,靠近與蘇定方爭辯道:“你莫要信口開河,獨孤都尉分明就是你率人自營中拿走的,此番死在涼州大獄必也是你所爲,豈能容你抵賴推卸。”

若是擱在以往趙軼行事小心,是萬萬不敢如此同蘇定方說話的,但今日之事緊要,又是當着衆人的面,他一時間便失了分寸。

趙軼欲與蘇定方爭辯,故而如此,但蘇定方卻從沒有和趙軼爭辯這些東西的心思,他看着趙軼一時情急靠向了自己,一時缺了防備,竟目光一冷,抽出腰間的佩劍,猛然刺向了趙軼的心窩。

當着滿營將士的面,趙軼萬萬沒想到蘇定方竟如此果決,突然發難,看着蘇定方迎面刺來的利箭,眼神驚愕,躲避不及之下便被當場刺中。

兩人方纔還在爭辯,但不過眨眼間趙軼便丟了性命,也着實是出乎了衆人的意料,看着轉瞬間便倒在血泊中的趙軼,不管是普通的士卒還是趙軼的人,一時間都沒有注意。

趁此機會,蘇定方也拔出了插在趙軼身上的劍,對營中衆人高喝道:“趙軼意欲謀逆,刺殺獨孤名,本帥已將其處死。本帥只誅逆首,餘者無罪,你等不必驚慌。”

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一章 接風第八章 演練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二十章 初定第八章 鞠文泰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十六章 質子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十三章 歸寧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七章 持節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四十章 墜馬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八章 惡陽嶺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四章 易爵第三十章 事定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十章 落雕弓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十三章 盛會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十七章 急招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九章 飲酒第三章 李世民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一章 奉茶
第二十五章 太子患病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七十四章 勢變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八十四章 江陵尋人第二十七章 便橋之盟第四十五章 狼旗裹屍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十八章 武蕭之間第一章 接風第八章 演練第二十二章 憐惜第二十章 初定第八章 鞠文泰第三十五章 再會趙德言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二十九章 獻馬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四十六章 孫思邈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六十五章 上皇臨終第十五章 大度設的試探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四十五章 三席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五十三章 進退兩難第十八章 長安亂第十六章 質子第八章 祿東贊見駕第六十九章 捧殺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一章 北伐在即第四十三章 趙德言的抉擇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五十七章 李世民試子第二十六章 雲中城第二十三章 大度設第四十八章 所謂降封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十三章 歸寧第五十二章 勾結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二十四章 神箭震軍威第十章 將往華陰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五十四章 柳家第三十四章 福星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七章 持節第七十章 空歡喜第五十四章 名望殺人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六十八章 拒親第四十五章 渤海郡王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四十章 墜馬第五十三章 月仙回揚第八章 惡陽嶺第三十七章 陌刀營第四章 易爵第三十章 事定第五十五章 圈套第二十一章 自請爲質第五十八章 磧北大寨第四十九章 睢陽渡口第二十九章 平亂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五十八章 過繼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四十八章 淮南將亂第十章 落雕弓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七十一章 之官洛陽第十三章 盛會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二十八章 揚州策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十一章 大軍凱旋第三十七章 北伐功成第五十八章 月下心事第十一章 昆明池春獵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第十七章 急招第十一章 蕭瑀上疏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九章 飲酒第三章 李世民第七章 楚王大婚第十一章 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