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虎頭湛金槍

“席君買,你叫席君買?”李恪聽了眼前男子的話,訝然問道。

對於席君買這個未曾在史上留下太多筆墨的名字,李恪卻並不覺得陌生,因爲席君買的名字唐史之上雖是一筆帶過,但卻耀眼非常。

若是沒有李恪,貞觀十五年,也就是九年後,席君買將在吐谷渾率百二十人,奇襲吐谷渾丞相宣王所率之萬餘人馬,以百倍人數之差輕取大勝,斬其酋首,定吐谷渾內亂,一戰名傳天下。

李恪自詡勇力,能開一石多的硬弓,但席君買擅使槍棒,弓馬嫺熟,更能開得六石強弓,這該是何等的武藝和神力,倒也難怪他能力敵猛虎了。

這樣的人物,若是再早二十年出生,放在隋末亂世,未嘗不是又一個秦叔寶。

“公子也聽過在下?”此時的席君買尚聲名不顯,不過是長安府軍中的尋常士卒,而李恪顯然是權貴之後,世家公子,怎會知道他的名字。

甚至席君買看着方纔李恪擲槍模樣,顯然不是泛泛之輩,以爲李恪是哪家開國將軍家的子弟了。

李恪伸手,把席君買從地上拉了起來,笑道:“我此時雖未聽過,但以閣下勇武,將來必有名傳天下的一日。”

席君買抓住李恪伸過來的手,藉着李恪手臂之力起身,對李恪道:“借公子吉言,但願將來真有那麼一日。”

李恪道:“我相信你,會有那麼一日的。”

如今的大唐軍方,除了皇帝李世民外,聲音最大的便是關隴世家和開國勳將,尋常人家子弟想要出頭很是不易。

但現在站在席君買面前的也不是常人,席君買本就悍勇,武藝卓絕,再加上他救了李恪的性命,李恪對他本就有了想法,李恪不會錯過這樣的人。

李恪的話說完,便低頭看了看他們腳邊躺着的老虎,李恪道:“可惜了,後頸的一槍穿破了虎皮,不然必是難得的上品。”

席君買低頭看了眼,也道:“確實是可惜,不過好在破口不算大,稍稍修補一下應當還可用。”

席君買說着,便伸手想要拔出插在老虎後頸上的槍,遞給李恪。

席君買武藝卓絕,自然也識兵刃,李恪的槍方一入手便有一種微涼之感自指尖傳來,觸感圓潤厚重,一摸便不是凡品。

方纔李恪救人心切,力氣也用地極大,整個槍頭都深深地插進虎頸之中,當席君買抓着槍身,把槍緩緩提起時,終於看到了槍的全貌。

槍身通體由寒鐵鍛造,長七尺六寸,黑金虎頭狀的槍口,虎口鑲金吞刃,刃長近一尺,閃爍着鋒利的寒芒,光是看着這杆槍,便叫人不禁通體發寒,必是殺人無數的兇器。

“虎頭湛金槍?這是翼國公的虎頭湛金槍?”席君買身在府軍之中,自知大唐戰神秦叔寶的威名,既知秦叔寶,自也知道他賴以成名的神兵利器。

李恪看着席君買的樣子,問道:“你也識得此物?”

席君買道:“那是自然,翼國公秦大帥共有三物,藉以馳騁疆場,所向披靡。金裝鐗、呼雷豹,還有便是這杆虎頭湛金槍,在下豈能不知。”

秦叔寶名氣太大,連帶着他的兵刃的名聲也是跟着水漲船高,尤其是這杆虎頭湛金槍便更是如此。

秦叔寶眼下尚在調理身子,隨意動不得武,所以他便自己留下了代步的呼雷豹,而把金裝鐗和虎頭湛金槍分別傳給了秦懷道和李恪二人。

席君買尚不知秦叔寶將虎頭湛金槍傳給了李恪,也不知李恪身份,但能叫秦叔寶將兵刃相傳的又豈是尋常?席君買看着手中的虎頭湛金槍,遞還給了李恪,心中越發地覺得李恪絕不簡單。

就在二人說話的當口,李恪的王府衛率已經尋了過來,他們遠遠地看見湖邊的李恪,便連忙趕了過去。

“方纔我等聞得此處傳來虎嘯之聲,心急如焚,所幸殿下尚還安好,否則我等萬死難辭。”方纔親衛們也聽到了此處傳來的虎嘯之聲,生怕李恪有失,便連忙趕來,如今看到李恪無礙,這才放下了心。

李恪笑了笑,指着矮木叢中躺着的虎屍,對親衛道:“你們說的是它嗎?”

親衛們順着李恪所指的方向望去,心中大爲驚駭,他們看了看虎屍後頸上的槍孔,又看了看李恪手中提着的虎頭湛金槍,訝然道:“這頭猛虎是殿下所殺?”

李恪擺了擺手道:“本王一人如何能除猛虎,這頭猛虎乃是本王同這位兄弟同殺。”

李恪的武藝不低,楚王府的親衛自然知道,但憑李恪要殺猛虎卻還遠遠不夠,想必眼前的這人必是出了大力的。

李恪的親衛們拱手道:“多謝兄弟相助,否則我等幾成罪人。”

席君買本就猜想李恪不是常人,可聽着親衛們對他的稱呼,顯然李恪的身份比他想象的還要尊貴,竟是當朝親王,席君買當即便要下拜。

李恪見狀,連忙將席君買扶起道:“你於我有救命之恩,不必多禮。”

說完,李恪又轉過身去,從身後的箭囊中取出了一支羽箭,遞到了席君買的手邊,對席君買道:“席兄於我有救命之恩,我自當相報。三日內,席兄拿着這支箭來延康坊府上尋我,我自當掃榻以待,許席兄大好前程。”

“謝殿下。”

席君買此前還未接觸李恪這等人物,只看着李恪伸手,自己也木然地接過了李恪手中的羽箭,道了聲謝。

李恪看着席君買接過了自己的箭,一面吩咐親衛將虎屍擡上,一面自己翻身上馬。

李恪臨別前看着席君買,再次囑託道:“我亦有愛才之心,席兄一身武力若是如此蹉跎下去實在是可惜了,三日內,蔽府之上不見不散。”

李恪說完,策馬而去。

李恪有心再建軍功,手中自然離不得席君買這樣的將才,既然看到了,李恪絕不會錯過,

李恪離去後,席君買手中握着羽箭,這支羽箭做工精良,箭鏑鋒利無比,就連箭羽都是用的最好的金鵰翎。

而在羽箭的箭身之上,赫然闖入席君買眼中的正是三個小正楷篆刻的小字。

楚王恪!

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十三章 南下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十八章 請旨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五章 汗庭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十七章 仙娘第十九章 醉客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十七章 仙娘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七十章 騙鉞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十二章 夜襲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四章 陰山下第十章 收局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十八章 請旨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十七章 安置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十三章 召見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十九章 鹽行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十章 請辭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
第二十七章 執失部第二十九章 開府第三十五章 誅首惡第四十四章 涼州信使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三十八章 捷報入京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四十三章 狄知遜第七十二章 裴行儉第三章 大婚在即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二十九章 涼州司馬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八十五章 畫像第三十七章 訴情第三十五章 敗亡在即第二十六章 小兕子第十三章 南下第七十二章 武功郡王第四章 吐蕃之論第二十五章 密謀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一章 擒突利失第三十五章 漢王入宮第六十七章 餞別第八章 慶功大宴第二十六章 李代桃僵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十八章 請旨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五十六章 設局第十八章 捷報進京第四十七章 武威倉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四十章 子罪連父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四十八章 請君暫上凌煙閣第五章 汗庭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三十三章 定北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十七章 仙娘第十九章 醉客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五十三章 衆矢之的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十七章 仙娘第五十五章 嫡子爭議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三十九章 太子選馬第二十九章 騙城第七十章 騙鉞第十七章 親事府第十二章 夜襲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四章 陰山下第十章 收局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七十三章 中眷裴氏第十章 頡利求和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三十九章 李元昌受責第十八章 山陽酒館第六十五章 皇后病危第八十五章 沙匪第二十章 山陽縣尉第二十三章 奪權第十八章 請旨第三十八章 灞橋臨別第七十九章 求娶公主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三十三章 生隙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第十二章 松贊干布第十七章 安置第四十九章 自作多情的杜相第十三章 召見第四十八章 藥王出手第十九章 鹽行第五十章 政事堂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三十九章 立儲之議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十七章 威逼侯君集第十九章 李恪拜府第三十七章 漢王入套第三十二章 隴西李氏第五十三章 親事府令第一章 白虹貫日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八十六章 大漠遇襲第六十八章 心機第三十七章 蕭月仙第十章 請辭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