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拒親

茫茫戈壁,一片黃沙,有的只是一片死寂,難覓活水,梯真達官想在這戈壁之中尋得水源,又談何容易,更何況他身後還帶着十五萬匹牲畜,就算僥倖尋得了水源,又如何能夠充裕。

當梯真達官趕着牛羊,一邊尋着水源湖泊之類,一邊繼續地往南走去,只是這一次,他沒有底氣也不敢再拖延了,他務必儘快南行,免得牛羊牲畜甚至是人都折在了戈壁大漠之中。

自打遇襲後,梯真達官帶着牛羊,每日小心翼翼地南行,每一日都有上萬的牛羊因乾渴或是水土不服而死掉,起初的一兩日倒還可控制,每日死掉的牲畜不過數千,可到了後面幾日,死掉牲畜的數字以萬數猛增,最多的一日竟一次死掉了三萬餘隻。

駱駝和馬匹倒還好,一時間倒還扛得住,剩了六七成,可牛羊卻嬌弱地很,耐不住這連日趕路和乾旱,死掉的最多,當梯真達官出了大漠後,剩下的連兩成都不足。

五日後,終於出了大漠,待他在清點牛羊牲畜時,近十五萬匹帶着南下的牲畜,活着出了大漠的已不足四萬之數。

四萬,相距李世民索要的十五萬聘禮連半數都不足,甚至只有半數的半數,這樣的數字和計劃相差太遠,梯真達官的心便越發地擔憂了,生怕大唐因此而拒了和親之事。

但擔憂終究也只能是擔憂,梯真達官使命在身,還需得趕去靈州迎親。

八月中,靈州,靈武城外。

梯真達官七月下自鬱督軍山啓程,歷時近二十日,當他們到了靈州時已是仲秋。

兩國和親是大事,待梯真達官一行浩浩蕩蕩地到了靈州城外,奉皇命主和親之事的宗室子弟、江夏郡王李道宗和鴻臚寺卿高季輔已提前出城等候。

“薛延陀梯真達官,拜見大唐江夏郡王,拜見寺卿。”一番引見後,梯真達官倒也客氣,身爲突厥帕夏,在突厥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人物,可眼下勢不如人,如今到了大唐也是拿低做小,當先見禮。

近年來大唐外戰,無往不利,前些日子又新平了吐谷渾,正是勢盛之時,大唐君臣對這些番邦之臣本也就不甚在意,高季輔是文臣,倒還好些,尤其是掌軍的江夏王李道宗更是如此。

李道宗看着拜在身前的梯真達官,微微擡手,將梯真達官虛扶起身,道:“來使一路辛苦了,還是請起吧。”

“謝郡王。”梯真達官道了聲謝,站起了身子。

梯真達官起身後,擡頭看了看,只看到李道宗、高季輔兩人,還有隨他們而來的一衆府軍,卻不見和親的普安公主的身影。

梯真達官問道:“請問郡王、寺卿,我薛延陀迎親之衆已至,卻不知普安公主現在何處?”

諸位皇子中,李道宗和李恪都與長孫無忌不和,而李恪又與李道宗打過不少交道,甚是相熟,故而也不知是不是因爲李恪的緣故,李道宗對於薛延陀也無甚好感,對於和親之事本也不甚贊同,只是皇命在身,依規照辦罷了。

李道宗道:“我大唐乃禮儀之邦,公主殿下乃萬金之軀,天潢貴胄,哪有君候臣的道理,又豈會在城外等候。”

“那是,那是。”梯真達官連忙應道。

一旁的高季輔見狀,也知李道宗性情如此,而且凡大唐邊帥,對薛延陀這些北族大多沒什麼好印象,李道宗自然也不例外,高季輔怕梯真達官難做,這纔開口道:“普安公主現在靈武城中歇息,待我們清點完聘禮之類,帕夏便隨我們一同進城吧。”

聘禮,梯真達官聽到高季輔要先清點聘禮,一時間不禁有些慌亂了,他所帶來的聘禮於李世民所要的相差甚多,他自己清楚地很。

梯真達官含糊其辭地回道:“聘禮我已經帶來,正在後面,待接了公主後便可交割。”

高季輔擺了擺手道:“依我大唐規禮,從來都是先下聘,再迎親的,哪有倒着來的道理,既然帕夏已經備齊了聘禮,待我們清點一番後,帕夏便可隨我與郡王一同進靈武城迎親了。”

“如此也好,便有勞高寺卿了。”梯真達官帶來的牲畜究竟有多少,他自己比誰都清楚,他聽了高季輔的話,也知道,一旦清點了,數量勢必相差甚巨,但他也別無他法,只得應了下來,讓高季輔帶來的人去清點聘禮數目了。

靈武城外,高季輔帶來的鴻臚寺衙吏正在清點牛羊牲畜的數目,而梯真達官正和高季輔還有李道宗在一處閒聊,只是梯真達官的心思卻顯然不在此處,心中正在想着一旦唐人發現了不妥之處,他又該如何應對。

果然,比高季輔想象地還要快上許多,不過小半個時辰,前去清點數目的鴻臚寺官吏便回來赴命了。

“郡王,寺卿,這聘禮的數目有些不對。”鴻臚寺的衙吏清點完了數目,快步走到了李道宗和高季輔的跟前,回稟道。

高季輔眉頭微皺,問道:“數目有何處不對?”

衙吏如實回道:“薛延陀人帶來的牛、羊、馬、駱駝合計尚不足四萬,還不足三成。”

“什麼?”高季輔聞言一驚,訝然道。

緊接着,高季輔對梯真達官問道:“帕夏,這是何故?”

梯真達官忙俯身拜道:“寺卿息怒,我奉可汗之命南下,自鬱督軍山帶出的牲畜確有十五萬之多,只是途徑戈壁,遇着了沙匪,被毀了水車和草料,一路上才渴死、餓死不少,這才如此,還望寺卿勿怪。”

梯真達官的話入耳,還不等副使高季輔說話,正使李道宗先開了口。

李道宗對薛延陀人本就無甚好感,如今得知薛延陀人帶來的聘禮竟還不足三成,當即大怒,一擺衣袖,喝道:“梯真達官,我大唐公主千里迢迢自長安趕來靈州和親,你所帶來的聘禮竟只不到三成,你可知你這是欺君之罪!”

梯真達官聞言,連忙解釋道:“還請郡王息怒,我薛延陀絕無欺瞞天朝,欺瞞陛下之事,只是這戈壁天災人禍,確非我等可以掌控。不如郡王看這樣可好,郡王準我將公主先行帶回,待我回了汗庭後便立即再湊齊聘禮補上,送來靈州,可好。”

有些事情在草原行得通,但在唐人眼中便是極大的冒犯了,梯真達官這麼一說,不止李道宗不滿,就連一向雅量的高季輔也動了怒火,高季輔道:“你當我大唐公主是何物,是可以買賣的貨物不成,竟出此等妄語,如此輕慢。”

聽着高季輔的話,梯真達官當真是欲哭無淚了,一時間他竟有些後悔了,後悔爲什麼要出這樣的主意來對付李恪,他若是讀過三國,恐怕就得嘆一句“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梯真達官已經有些慌亂了,只得懇求道:“我等不敢輕慢公主,亦不敢輕慢大唐和陛下,此事確非我等力所能及,還望郡王和寺卿代爲說情,我薛延陀上下必感激不盡。”

普安公主本就是李道宗的同宗侄女,年不過十餘歲,年紀尚輕,而夷男已經年過四旬,如何能夠般配,李道宗對此次和親本也不願,如今有了這樣的藉口,便更不會妥協了。

李道宗當即回絕道:“這番話你同我說了無用,你還是留着跟陛下,跟楚王的十萬邊軍說去吧。”

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五章 射花燈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十一章 擇師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十二章 敲打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二十章 回京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七十章 騙鉞第四章 面聖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十章 收局第三章 結好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八章 鞠文泰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十三章 盛會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五十章 相爭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六章 佯攻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十八章 聘禮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十八章 請旨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
第六十五章 連遭打擊第五十八章 重禮第七十二章 魏王之憂第一章 高陽護兄第五章 射花燈第四十五章 訓斥第五十八章 東宮失和第四十六章 送歸第三十七章 試探第四十六章 東宮事亂第十一章 擇師第二十五章 接風宴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五十九章 賬簿第八十五章 曬鹽第六章 李泰布棋第四十九章 放糧第六十章 左遊仙第四十九章 親往楚州第十二章 敲打第五十二章 洛陽船行第二十章 回京第五十九章 共存亡第三十八章 夜擷明珠第十四章 終破突厥第十八章 小公爺之志第二十八章 媚娘善道第七十章 騙鉞第四章 面聖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五十二章 秦帥診疾第十章 收局第三章 結好第二十六章 疑兵之計第三十八章 把柄第二十七章 三策第八十九章 絕婚第一章 將欲還京第十章 浚稽山陷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八十七章 漕運第八章 鞠文泰第七十二章 信至第五十章 方季長第四十七章 鄭元壽第三十八章 自作主張第六章 賀蘭越石第三十三章 圈套第十三章 盛會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三十章 長安樂第五十八章 所謂風流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三十四章 察覺第十四章 權萬紀之死第四十九章 家書第二十二章 貴妃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四十七章 蜀方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二十一章 欲面太子第四十五章 謂之賢王第六十六章 殊遇第三十九章 誅殺第九十二章 手書第三十五章 軍田第八十三章 將向荊州第二十九章 諾真水之戰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十三章 李恪退封第三十四章 題字第七十一章 裡衣第五十九章 台州刺史第五十章 相爭第三十三章 先機第四十三章 晉陽城第六十六章 傳見第五章 將欲南下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二十九章 灞橋再會第六十章 上皇病危第六十六章 朔方易主第三十二章 試馬第六章 佯攻第五十五章 山陽倉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十八章 聘禮第五十四章 定價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十八章 請旨第二章 一箭雙鵰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三十九章 兵部郎中第四十三章 李恪設宴第四十一章 苦心第二十七章 營嘯第十五章 兵臨渭水第六十二章 朔方之戰第三十八章 伏殺第五十章 明升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