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忠義第一狄漢臣

(?)

“我?殿下就不必問了吧!”鐵面宗主輕輕搖搖頭,彷彿是往事不堪回首,根本不願意提起。

按理說林昭不該勉強他的,但是作爲手下第一號人物,連他的身份和過往都不知曉,似乎也說不過去。所以,有些事必須要問,

“至少讓我知道你是誰,抑或者可否讓我看看面具下的臉!”林昭言辭懇切,當真想要知道鐵面宗主的身份。

“我……我……”鐵面宗主欲言又止,卻始終張不開口。

蔣雷霆和李承看在眼裡,難免有些不忍,他們太理解鐵面宗主的心情了。也許那張面具已經成爲他們的習慣,至於他的真容已經徹底留在了二十多年前……

林昭輕聲道:“我能拿下你的面具看一眼嗎?”

鐵面宗主沉默了許久,沒有說話,算是默認了。林昭這才伸手,輕輕取下那張鐵製的面具,隨後一張臉露了出來。

這是一張俊朗的面孔,雖說額上已經有了些許皺紋,兩鬢的頭髮已經開始發白,至少已經有五六十歲了。但是眉清目秀,鼻樑挺起,一雙眼睛英氣逼人,看得出來,年輕的時候一定是個少有的美男子。即便是現在,也能秒殺不少的翩翩公子。

沒想到鐵面宗主竟然這樣帥氣,不過林昭也注意到他的臉側竟然有黑色的痕跡,刺字——湊近了林昭纔看清楚,確實是刺字。

這麼說,他是出身軍中的?林昭知道。大宋朝的軍隊曾經有在臉上和額頭刺字的習慣,不過仁宗朝開始便逐漸廢除。何以他……莫非是賊配軍?也就時候《水滸》中經常提到的刺配充軍?想來這也是他帶着面君的原因之一。

他的身份?林昭腦海中陡然間多了許多的問號。

“不知先生如何稱呼?”林昭輕聲詢問。

鐵面宗主沉默了許久,突然俯身跪地道:“臣狄青參見殿下!”

狄青?狄漢臣?武襄公?林昭震驚不已,喃喃道:“你是……你是狄青……”

林昭着實有些難以置信,狄青,字漢臣,北宋汾州西河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出身貧寒,仁宗寶元元年爲延州指揮使,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他每戰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累累戰功。名鎮西北,赫赫戰功更是名垂青史。

兩宋三百年裡,能爲後世津津樂道,推崇備至的名將除了岳飛,便是狄青了。當時狄青與朝廷中尹洙、范仲淹等重臣都與他的關係不俗。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以功升樞密副使。

後來,儂智高在南方叛亂,大軍平叛不力,反有愈演愈烈的態勢。狄青臨危受命。夜襲崑崙關,平定叛亂。論功行賞。從而當上樞密使,坐上了大宋軍方第一把交椅。在重文輕武的宋代,狄青以一介武人的身份當上了樞相,乃是絕無僅有的殊榮。

可也正因爲如此,卻引來了諸多的非議和反對。御史中丞王舉正就認爲,狄青出身行伍而位至執政,“本朝所無,恐四方輕朝廷”。右司諫賈黯上書皇帝,論奏狄青升官有四不可,御史韓贄等人亦皆附和。從此之後,百官紛紛上書彈劾,令狄青的處境十分尷尬。

後來甚至還有人將汴京大雨引發的水災說成是狄青的罪過,甚至還有人誣陷狄青家的狗長了角,言下之意便是狄青有不臣之心。嘉祐元年正月,仁宗生了一場病,後來慢慢康復,如制誥劉敞上書說:“天下有大憂者,又有大可疑者,今上體平復,大優者去矣,而大疑者尚存”,竟把狄青樹爲朝廷最大的威脅。

嘉祐元年八月,僅作了四年樞密使的狄青終於被罷官,但因無過,被加宰相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民間稱“從士兵到元帥、從布衣到宰相”,出知陳州,離開了汴京。

到陳州之後,朝廷仍不放心,每半個月就遣中使,名曰撫問,實則監視。這時的狄青已被謠言中傷搞得惶惶不安,每次使者到來他都要“驚疑終日”,惟恐再生禍亂,不到半年,發病鬱郁而死。狄青生前含冤,死後卻受到了禮遇和推崇,“帝發哀,贈中令,諡武襄”。

因爲狄青在歷史上太有名,所以林昭知道,狄青已經在仁宗年間去世了。

可是面前這個人卻自稱是狄青,狄漢臣,林昭如何能不驚訝呢?

假的?林昭輕輕搖搖頭,即便是假冒,有誰會假冒狄青呢?再者,那明顯的刺字,還有這俊朗的面孔,都是最好的明證。狄青的兒子狄詠可是汴京第一美男子,被稱之爲人樣子,他的父親容貌能差嗎?

“你當真是狄武襄公……哦,不,狄公?”林昭連忙搖頭,諡號是人死之後纔給的,歷史上狄青諡號“武襄”,乃是武將之中極高的讚譽了。

狄青輕輕點頭,輕聲道:“我知道殿下一定很驚訝,我不是明明已經死了,爲何還好好站在這裡對嗎?”

林昭搖頭道:“有驚訝,不過狄公既然如此做法,必然是有道理的。可是因爲我,有什麼難言的苦衷嗎?”林昭猜想,狄青既然是明月宗的負責人,那麼他假死必然是和自己有關係了。

“當年林妃娘娘下落不明之後,仁宗皇帝命我尋找娘娘與殿下,當時我還擔任着樞密使的職位,些許事情並不方便。”狄青長嘆一聲,悠悠道:“正好當時彈劾我的人不少,所以我便與仁宗皇帝暗中商議,唱了出雙簧,去了陳州。當時爲了逼真一些,歐陽永叔也參與其中,有模有樣,倒是騙過了不少人。”

這就對了。林昭本身也覺得奇怪。歐陽修是個德高望重之人,爲人寬厚。豈會莫名其妙地彈劾狄青?武人身爲高官怎麼了?即便是歐陽修重文輕武,也不至於那樣迂腐吧?對此,林昭本來難以理解,而今才知道竟然是爲了自己唱的雙簧。當真是難爲他們了,兩個極爲高潔之人竟然爲了自己,都不約而同地犧牲名譽,當真讓人感動。

狄青續道:“到了陳州之後,汴京經常會來人美其名曰是探視。實際上卻是監視。外人只道是仁宗皇帝授意,不放心我。可仁宗陛下寬厚仁慈,用人不疑,怎麼會對我那般不放心?實際上都是趙宗實的手下,他們隱約風聞我在尋找殿下,故而特意派人來盯着的。

他們做法已經嚴重影響到我的行動,也威脅到了殿下的安危。當時我在想。怎樣才能讓趙宗實放鬆警惕,嘗試過許多辦法都失敗了,後來纔想到唯有一個死人才能讓人徹底放心。”

“所以狄公纔來了一出假死?”林昭現在明白了,歷史上關於狄青的一些記載十分奇怪。尤其是仁宗皇帝前後態度變化,升遷對狄青過分的猜忌,死後哀榮又極其隆重厚待。前後顯得有些矛盾。而今則豁然開朗,一切都是因爲自己而起。

“假死?”狄青輕輕搖頭;“以前的狄青已經死了,留下的只有鐵面宗主。”

看着狄青那滄桑的面孔,以及帶着些許憂傷的目光,林昭的心被觸動了。感動不已。很顯然,狄青的一切作爲都是爲了自己。一個臣子。寧願讓自己的名譽蒙上污點,甚至心甘情願地從這個世上“死”去,這需要多大的犧牲和勇氣?爲了自己,狄青全都做到了,他捨棄了多少不言而喻。

林昭心中滿是感慨,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

狄青彷彿明白林昭的心思,輕輕搖頭道:“殿下不必內疚,一切都是狄青心甘情願的。想當初狄青不過一介武人出身,有誰看得起我?但是仁宗皇帝卻看重我,信任我,於我有知遇之恩。

當初出征之時,仁宗皇帝親自在垂拱殿設宴款待我,這份殊榮大宋朝有幾人有過?那麼多的大臣彈劾污衊,可是仁宗皇帝從來都不願意相信,始終信任我。還讓我暗中執掌皇城司,甚至把尋找殿下這樣重大的事情都交給我,這份知遇之恩,信任與厚愛,讓狄青萬分感動。即便是讓我粉身碎骨,肝腦塗地都可以,生死何懼?些許名聲又有什麼關係?”

林昭感慨不已,自己此生的父皇仁宗皇帝果真是一位明主,更有一顆大度仁慈之心。也唯有如此,方能換來狄青這樣的真性情英雄的誓死效忠。他們之間的這段君臣感情已經可以算得上是一段佳話了。

有臣如此,父皇,你在天之靈可以安息了!

“狄公高義,這些年委屈你了!”林昭躬身一拜,即便是自己身份尊貴,但是這一禮,狄青絕對當得起,也應當。

“殿下折煞臣了!”狄青搖頭道:“些許小事而已,只要找到了殿下,一切都不委屈。”

正如他所說,只要找到了仁宗之子,一切便都值得。否則二十多年的努力與犧牲全都化爲泡影,當真就不值得了。所幸,狄青等到了這一天!

說話間,狄青又取回鐵面具帶上。

“狄公,你這是……”

狄青笑道:“已經二十年了,都已經習慣了。對於大宋朝而言,我已經是個死人,何故還露着張臉呢?”

林昭知道,他的面孔與刺字很是明顯,很容易會被人認出來,有這樣的顧慮完全在情理之中。至於臉上的刺字,本身他是不介意的,當年仁宗皇帝賜藥讓他抹去刺青,卻被他拒絕了。說到底,一切還是爲了自己。

“狄公,終有一天,我會讓你摘下面具,直面天下人的。”這是一個承諾,皇子對忠臣的承諾。

一瞬間,狄青眼神之中竟然泛起了些許淚光,輕輕搖頭道:“殿下有心,臣已經便知足了。只是帶着面具纔是狄青……當屬仁宗皇帝曾經賜我一件黃金面具,我還一直好好保存着。我發過誓,不找到殿下,讓殿下重登皇位,一輩子都不帶。希望有朝一日,在殿下的登基大典上,殿下能親手爲我戴上!”

這是狄青的一個誓言,更是一個願望。即便是壓力山大,但是林昭有義務去幫助他實現。皇位並非高不可攀,不管是爲了誰,都要是試一試,一時間林昭信心滿滿。

林昭沉聲,言辭懇切道:“狄公,且等着那一日,我一定會親手爲你戴上黃金面具,並且向天下昭告,我們的戰神一直都在。”

“臣等着這一日!”已經花甲之年的狄青幾乎是老淚縱橫,這一天對他而言有着非凡的意義,自然是激動萬分了。

狄青!

太意外了,說道隱形的力量,他不就是其中之一嘛!林昭笑了,雖說他是明月宗的宗主,可是單單是一個狄青,其影響和作用已經與明月宗不相上下了。

大宋第一名將,在軍事方面的造詣,以及軍中和民間的影響都非同一般,在必要的時候,狄青所發揮的作用很讓人期待。

當然了,在此之前,正如他自己所言,還必須要繼續隱瞞身份。對於大部分的宋朝人而言,他還是一個“死”人。至於什麼時候活過來,則需要等待時機。

“狄公在世的消息有多少人知曉?”林昭隨口問了一句。

狄青略微沉思道:“朝中唯有曹太后、曹國舅、福康公主、歐陽修和趙抃知曉,至於明月宗內部,也只有些許重要人物知曉。其他人只知道我是宗主,卻不知道我的真實身份。”

“令郎也不知道嗎?”林昭輕聲詢問,狄詠可是他的親生兒子。

狄青沉默了,許久沒有說話!

蔣雷霆搖頭道:“狄公並未告訴郡馬!”

狄詠娶的是清河郡主,與趙宗實聯繫頗爲緊密。狄青是因爲而不告訴兒子嗎?還是擔心他年輕氣盛,做出什麼出閣的事情?抑或者是有別的什麼安排?

不管怎麼樣,林昭對於狄青的敬佩之情是越發的濃重。爲了瞞過世人,甚至連親生兒子都欺騙,這等大義凜然,當真讓人佩服。

林昭目光柔和而凝重,許久盯着那張反光的鐵面具,久久不語。一切盡在不言中,忠義第一狄漢臣,他一定會明白的。。

第509章 簡在帝心第569章 絕對權威第29章 開業迎客第48章 座次排序第131章 人爲財死第276章 旭日祥雲玉佩第104章 浮出水面第405章 驚天身世第628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508章 一石几只鳥第704章 御駕親征第216章 考驗第629章 惶惶不安第190章 蟄伏待機呂惠卿第156章 幾分勝算第436章 北宋之殤(上)第572章 時過境遷第463章 張冠呂戴第3章 黃鼠狼給雞拜年第209章 如魚得水第59章 香舌舐背第689章 居心叵測第419章 以儆效尤第646章 草包的悲哀第598章 誤打誤撞第46章 完顏阿骨打第673章 一勞永逸第521章 伏下一子第467章 高調纔是王道第465章 衝動的懲罰第22章 出遊相國寺第122章 芳蹤難覓第610章 正面交鋒始今日第541章 真龍天子第310章 任性的姑娘第343章 不謀而合第152章 挑撥第252章 烽煙起慶州第253章 誰在念叨我?第122章 芳蹤難覓第4章 花下藥渣第376章 家和萬事興第619章 人盡其用第355章 魚餌的安全第133章 攻心爲上第11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83章 半本色演出第381章 李東林第46章 完顏阿骨打第631章 蘇家兄弟第640章 守株待兔第385章 神兵利器第107章 新發現第130章 錢王后裔第602章 長夜宮門閉第683章 甦醒第654章 天大的把柄第215章 行路難第186章 棉田推廣第394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264章 見義勇爲好青年第16章 呼之欲出第15章 身孕從何而來?第632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681章 中計了第344章 再赴西北第244章 誰家閨秀?第407章 天下我有第346章 期待表現第5章 蕩婦的報復第272章 夜襲大順城第669章 大宋崛起第629章 惶惶不安第272章 夜襲大順城第273章 兵戈之禍第59章 香舌舐背第258章 居安思危第621章 貓、火、歷史第669章 大宋崛起第177章 年夜飯(上)第354章 關心則亂第138章 典型試驗田第575章 趁火打劫第534章 天意第194章 龍顏大怒的前奏第696章 最後通牒第315章 身陷囹圄第395章 投名狀第258章 居安思危第75章 點撥與定位第133章 攻心爲上第444章 必先利其器第376章 家和萬事興第322章 太皇太后第224章 河湟風雲第518章 清河郡主第610章 正面交鋒始今日第569章 絕對權威第49章 遼主歸營第591章 半壁江山
第509章 簡在帝心第569章 絕對權威第29章 開業迎客第48章 座次排序第131章 人爲財死第276章 旭日祥雲玉佩第104章 浮出水面第405章 驚天身世第628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第508章 一石几只鳥第704章 御駕親征第216章 考驗第629章 惶惶不安第190章 蟄伏待機呂惠卿第156章 幾分勝算第436章 北宋之殤(上)第572章 時過境遷第463章 張冠呂戴第3章 黃鼠狼給雞拜年第209章 如魚得水第59章 香舌舐背第689章 居心叵測第419章 以儆效尤第646章 草包的悲哀第598章 誤打誤撞第46章 完顏阿骨打第673章 一勞永逸第521章 伏下一子第467章 高調纔是王道第465章 衝動的懲罰第22章 出遊相國寺第122章 芳蹤難覓第610章 正面交鋒始今日第541章 真龍天子第310章 任性的姑娘第343章 不謀而合第152章 挑撥第252章 烽煙起慶州第253章 誰在念叨我?第122章 芳蹤難覓第4章 花下藥渣第376章 家和萬事興第619章 人盡其用第355章 魚餌的安全第133章 攻心爲上第119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83章 半本色演出第381章 李東林第46章 完顏阿骨打第631章 蘇家兄弟第640章 守株待兔第385章 神兵利器第107章 新發現第130章 錢王后裔第602章 長夜宮門閉第683章 甦醒第654章 天大的把柄第215章 行路難第186章 棉田推廣第394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264章 見義勇爲好青年第16章 呼之欲出第15章 身孕從何而來?第632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681章 中計了第344章 再赴西北第244章 誰家閨秀?第407章 天下我有第346章 期待表現第5章 蕩婦的報復第272章 夜襲大順城第669章 大宋崛起第629章 惶惶不安第272章 夜襲大順城第273章 兵戈之禍第59章 香舌舐背第258章 居安思危第621章 貓、火、歷史第669章 大宋崛起第177章 年夜飯(上)第354章 關心則亂第138章 典型試驗田第575章 趁火打劫第534章 天意第194章 龍顏大怒的前奏第696章 最後通牒第315章 身陷囹圄第395章 投名狀第258章 居安思危第75章 點撥與定位第133章 攻心爲上第444章 必先利其器第376章 家和萬事興第322章 太皇太后第224章 河湟風雲第518章 清河郡主第610章 正面交鋒始今日第569章 絕對權威第49章 遼主歸營第591章 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