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

此前雖然有大政更迭,甚至還有謀求廢立等事發生,但從嘉靖末期到如今,先後有徐階,高拱,張居正等政治強人在,縱使有一些大風波發生亦是叫人覺得心中安定,總感覺國事在那些強人手中控制着不會出現太大的麻煩,這幾年申時行當國,萬曆縮在宮中不見人,大明的國勢明顯出現頹勢,外無強勢權臣,內無勤勉天子,張鯨這樣的司禮掌印在早年根本沒有機會到這般高位,宮中府中俱是庸庸碌碌之流當道,實在是令人感覺憂慮。

最要緊的還是天子,隆慶年間皇帝亦不大理事,而且喜愛女色,但隆慶施政開明,大事尚有主見,任用大臣亦很得法,萬曆看似有小聰明,這方面不如其父皇多矣。

東家不行,掌櫃的也一代不如一代,加上天災頻繁,兵變迭出,北虜南苗都時不消停,雖然庫藏充盈,大明還有二百萬在冊大軍,看起來還是強大無比,可對有心人來說,已經是很明顯的看出風雨欲來。

“但願我等看錯了吧。”

葉向高喟然一嘆,心中感覺沉重難當,申時行已經離開,他此時不大想和趙南星說話,平常時他和鄒元標往來也是較多,鄒元標以前性格說好點是倔強,說難聽點也是剛愎自用,只要是他認準的就是對的,不認同的便可以稱之爲奸邪,現在自然是好的多了,比起陰沉的趙南星來,鄒元標要好打交道的多……東林黨人之中,很多青年氣盛的官員都是和當年的鄒元標一樣的脾氣。

所謂大義所在,雖然頭破血流亦是敢衝上去!

還有一些東林官員,就是如趙南星一樣,在權謀鬥爭上頗有造詣,平時談話都是吞吞吐吐,上奏說事時是光風霽月,爲國爲民,但底下政爭起來,卻是手段迭出,絕不留情。趙南星在天啓年間任左都御史時奉命主持京察,結果把很多平時官聲能力都不錯的官員全貶了出去,一律還打上邪黨奸徒的標籤,大棒之下,冤魂無數,明明是黨爭,嘴裡卻是說的爲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東林黨的權謀一派,行事風格多半如此。

整個東林,就是老成者唆使楞頭青的格局,用那些真正操守不錯的來粉飾形象,加上東林江南人氏多,名士才子多,整個黨的形象就被一度拔的很高,其實這個黨與齊黨楚黨並無區別,一樣是一個利益集合體而已。

葉向高對政治自有一番考量,是以他可以和書生氣重的鄒元標走的近些,卻是不能與東林內的實權派趙南星太近,此中微妙之處,當然也只能由自己掌控。

只是在悄悄離開之時,他心中也是稍覺不自在,感覺方從哲看向自己的眼神也叫他十分的難過……難道他們在京師裡真的就是這般蠅營狗苟,沒做過真正的有益之事嗎?

……

……

官員們紛紛開始離開,王家屏當然也是在離開之列。

閣臣們全部都來參加送行,回城道路當然也是他們先走,再下來,應該是部堂官員,然後是翰林科道等清流官,然後才輪得着普通的中層和下層官員們。

至於

武臣,這倒是沒有考慮,送別一個首輔,怎麼可能會有武臣前來?

就象勳貴圈中,平時和申時行關係還不錯的也有不少,但此次送行就無有勳貴前來。

大家的交情是建立在申時行的權力之上,如果申時行辭官了,這種交往當然也就沒有繼續下去的必要了。

雖然是赤裸裸的不講道義,但其實這樣的直截了當倒也乾脆。

原本也無有什麼爲難處,只是在王家屏等人準備上轎入城時,卻是看到張惟賢等人已經牽馬趕到城門處了。

對着新任首輔王家屏,張惟賢只是叉手一禮,接着便道:“下官奉聖命而來,急着回去覆命,只得搶閣老一步先行了。”

這自然是絕妙的藉口,王家屏雖是大怒,亦不得不說道:“既然貴官皇命在身,不妨先走。”

“下官僭越。”張惟賢微微一笑,沒有再說什麼,他的那些部下,俱是一臉驕橫,一個個都是翻身上馬,簇擁着張惟賢,穿越城門而去。

王錫爵氣的手足顫抖,怒道:“這張惟賢以前倒是個懂規矩的,今日怎敢如此?”

“他是故意的。”許國沉聲道:“意思是,申長洲以下,已經不配他躬身讓行了。”

閣臣之尊,雖不如前宋時那樣禮絕百僚,親王見着宰相都要先行禮那麼尊貴,但到萬曆年間,文官勢大,閣臣一般都有一品加銜,縱部堂尚書見着閣臣,亦要行下官拜禮,錦衣衛使,雖位在普通武臣之上,亦不得與閣臣分庭抗禮,張惟賢今日行爲,已經被不少官員看在眼中,四周早響起一片嗡嗡聲,誰也沒有想到,申時行剛剛一走居然就會發生這樣的事。

若是方從哲和葉向高在此,倒不難分析出張惟賢此舉是故意爲之,他針對不同閣老,自是有不同的招法。

王家屏雖然已經爲官多年,但身上還有不少書生氣息殘留,此次因爲張惟賢用大帽子壓他,王家屏不得不讓步,心中卻肯定極不舒服,大庭廣衆之下折了首輔的面子,此人心中一定難安,這根刺壓在心裡,遲早有爆發的一天。

“此人若囂張跋扈,早晚有收拾他的一天。”王家屏強壓住心中怒氣,但臉上的神色越來越不自在,剛剛張惟賢對申時行極爲尊重,對他卻是這般不恭,他感覺自己受到了輕視和侮辱,而這份輕視和侮辱很可能來自宮中……張惟賢就是皇帝的家奴,如果不是在宮中知道了些什麼,如何敢對自己這個首輔這般不客氣?

一念及此,王家屏心中的怒氣更難遏制,他知道自己也是萬曆早年侍講,但自己在講書時態度極爲嚴肅,不象申時行在講學時與萬曆建立了一定的師生感情,萬曆用他,更多的就是自己曾經的講官身份,而不是有什麼君臣之誼,看似萬曆尊敬他,稱他爲“端人”,其實是皇帝告訴左右,這人太古板了,皇帝並不親近他。是以當初在文華殿講學,後來入閣,司禮的諸太監對自己就遠不及對申時行那般親熱和尊重。

“看來這個首輔,沒有想的那麼簡單……”向來剛毅自信

,也頗有信心做一番事業的王家屏,竟是果然因爲這一樁小事,果然信心動搖起來了。

……

……

“哈哈哈……”

在自己府中,張惟賢也很注意儀表風度,他穿着一件月白色的輕薄長衫,沒有戴帽,卻是插了一根烏木簪子,頭髮束的紋絲不亂,手中一柄灑金摺扇,如果不是四周侍立的人們大多穿着錦衣衛的服飾,恐怕沒有人想到這個翩翩佳公子般的人物,居然是現在的錦衣衛掌事者。

只是向來端莊自持,在屬下面前十分講儀表風範的張惟賢,今次也終是忍不住放聲大笑,實在是他心中暢意快活,已經到了壓不住的地步了。

四周的人當然也跟着湊趣笑起來,能在這屋裡看到大都督發笑的無一不是心腹中的心腹,象是王曰乾,孔學兩人就是心腹幕僚,還有馬維和曹應魁這兩個指揮也是跟着張惟賢多年,儘管各有背景,這些年卻是跟的很緊,還做了不少陰私勾當,給張惟賢納過投名狀,是以纔有資格在這屋中。

這一次張惟賢藉着各方勢力,終是將一直壓在自己頭上的申時行扳倒趕走,心中已經十分得意,此次藉着送別的機會,當衆落了王家屏的面子,更令得他感覺舒心暢意。

勳貴們就沒有真心喜歡文官的!

天生的不對付和氣味不投,加上張惟賢錦衣衛的身份,親臣的待遇,更是使得彼此間實爲難以開解的仇敵。

若張惟賢勢力不敵,自然也就只能繼續隱忍,現在他的勢力已經到了厚積薄發,可以再次高速增長的時機已經到來,再被文官壓着就叫張惟賢難以忍耐了。

申時行若在,他諸般行事都難如意,大都督府,兵部,京營,申時行都有威望鎮的住。就算他是和氣閣老,但在壓制張惟賢這種武臣勳貴勢力上卻不會一團和氣,該下黑手時申時行絕不會客氣。

此次趕走申時行,換上來脾氣更加剛烈的王家屏,張惟賢先聲奪人,先手一步,先在王家屏心裡種了根刺,又當衆落了首輔面子,加上自己的權勢,就算王家屏沒有中了擺佈,將來的局面也大有可爲了。

在場諸人,當然也是和張惟賢一樣的感覺,不僅是揚眉吐氣,也是感覺頭頂去了一塊大石。申時行再無用,始終是和萬曆私人感情良好的首輔,有他在,錦衣衛上下始終需得提防小心,現在,這一塊大石終是被搬去了。

王曰乾跟着笑了一陣,卻是又皺眉道:“大都督,下官心中還是有疑惑難解。”

張惟賢手中摺扇一收,笑吟吟說道:“老王說來聽聽……若說的不靠譜,今晚你請上八珍的席面。”

“下官雖不甚富,一桌酒倒是孝敬的起,不論如何都是下官請了。”張惟賢難得風趣一回,這個面子王曰乾得給,先應了請酒一事,接着又趕緊道:“此番事件,似乎還有遼陽那邊活動的感覺,比如那黃大成那邊,遼陽應該也有動作,下官卻不知道,那邊打的是什麼主意,爲什麼在此事上不給我們搗鬼,反而樂助於成?”

(本章完)

第八百四十四章 入室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五百零三章 真空第五十六章 提點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四十章 官店第六百零三章 聯手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十章 武場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九十章 說古第四百六十一章 打行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四百一十八章 論力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二百二十七章 厚賞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六章 兩帥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六百二十章 壓價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四百三十四章 彙報第三百六十一章 覆信第四百九十章 堡內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二百七十七章 迷團第一百七十八章 鬥心第六百三十八章 搗巢第四百四十八章 議題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七百二十四章 拖延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見第一百零三章 再殺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一百一十章 要人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六百零二章 內操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三百九十三章 暗香第七百八十七章 規劃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一第九百零七章 寧夏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一百六十一章 禮單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七百二十四章 拖延第六百八十二章 桃源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七百二十一章 歡笑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七百二十八章 活泛第五百八十六章 階層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
第八百四十四章 入室第三百六十七章 收房第五百零三章 真空第五十六章 提點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二百五十一章 石星第四十章 官店第六百零三章 聯手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十章 武場第二百一十七章 去留第九十章 說古第四百六十一章 打行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三百七十二章 追逃第七百三十一章 商會第四百一十八章 論力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二百二十七章 厚賞第九百一十章 草原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二十五章 論武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六章 兩帥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六百二十章 壓價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一百二十一章 拒絕第四百三十四章 彙報第三百六十一章 覆信第四百九十章 堡內第五百九十五章 李贄第六百八十三章 天時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五十一章 清丈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六百零五章 六科第二百七十七章 迷團第一百七十八章 鬥心第六百三十八章 搗巢第四百四十八章 議題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八百三十三章 出閣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七百二十四章 拖延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見第一百零三章 再殺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三百八十章 東虜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五百零一章 鹽業第八百九十四章 突入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一百一十章 要人第七百五十七章 顧家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八百七十九章 閣議第三百七十五章 暗鬥第六百零二章 內操第六百一十八章 底層第三百九十三章 暗香第七百八十七章 規劃第三百九十四章 月錢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一百二十四章 懲罰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四百三十七章 第一第九百零七章 寧夏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六百一十一章 心願第一百六十一章 禮單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七百二十四章 拖延第六百八十二章 桃源第五百七十七章 起火第七百二十一章 歡笑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七百二十七章 提點第三百七十一章 劃歸第七百二十八章 活泛第五百八十六章 階層第八百三十二章 罷免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一百二十三章 苦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