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士楨

從內閣出來之後,惟功去了崇文門店,在出了皇城門之後,他上了一輛蔥綠色的馬車,在車上換了一身便服。

跟着他的只是王國峰等護衛,英國公府的長隨和家丁他除了來興兒仍然一個不帶。

不是自己使出來的人,他信不過,有不如無。

京城的道路高低不平,主要是中間路況很差,被大量的車馬壓的中間凸起,兩邊低窪,一旦有雨,就會形成很尷尬的局面。

兩邊傳來一陣陣惡臭,居民的生活垃圾甚至是糞桶就在一個個路口處傾倒,這完全是後世難以想象的情形。

達官貴人們爲什麼要聚集在幾個特殊的坊,主要也是環境因素對人的心理影響極大。

好在秋風起了,一陣陣涼爽的清風將惡臭驅除開去,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沙塵,好在惟功坐在車上,不會被風沙侵襲。

馬車在人羣中艱難前行,到了崇文門店的門首停下時,饒是惟功筋骨強健,也是有很不舒服的感覺。

怪不得宋人還不喜歡乘轎,到明清時,達官貴人和稍有身份的人,要麼坐轎子,要麼乾脆騎馬,願意坐牛車和馬車的人越來越少了。

缺乏減震,速度又慢,不是長途趕路需要考慮雨雪天氣的話,坐車實在不是什麼好的選擇。船或馬,是長途旅行的首選,然後纔是車。

當然,有條件的話,肯定還是坐轎子爲第一。

宋人士大夫所謂的不願馭使人爲牛馬的話,到了明清時,再也沒有人提起了。

到了門店處,熙熙攘攘的人羣把門店給擠的滿滿當當的,雖然順字行的門店都是五開間三進七間的大店,但人實在是太多了。

有一半多的人是寄貨託貨,還有四成左右是來存取銀子,大廳隔成兩間,貨和錢分開覈算。

在存銀取銀處,僱傭了二十幾個青年朝奉,最大的不過三十來歲,只有一個五十左右的是管事級別,負責最後的核對工作。

朝奉們剛來時,很輕視那些十來歲的小孩子,有幾個門店都陸續出現朝奉中飽私囊做假帳的行爲,後來被一起突擊覈查出來,後來朝奉們才明白,這些少年不僅能騎馬射箭,舞刀弄槍,還人人都識字,而且都會算術,九章算術這種入門級的幾乎人人都掌握了,而且還有一些似乎掌握了更高深的記帳覈對法,他們想弄鬼,純粹是自己找死。

碰過幾次釘子之後,現在這些帳花子都十分老實……當然,惟功從來不差餓兵,每個朝奉的俸祿都不低,遠遠高於他們原本所在的地方,當然指望這些人有忠誠度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店鋪都是從少年時帶起,帶到青年成人後才掌握了基本的技藝,是師傅領進門給自己幫忙,甚至是傳家養老用的,銀子一多就挖過來,品性肯定不是那種可託以心腹的,現在叫他們做事,同時在店後傳授經驗,十年之後,就能帶出自己的一批人來了。

順字行錢莊的生意是爆炸般的發展起來了,有賴於前幾年在商業上的經營和打出了招牌,加上依託於順字行發貨存貨一條

龍的服務,選擇存錢在順字行的商人越來越多,眼前的情形就是明證,就在惟功眼前,最少有超過一萬兩的白銀被存入了櫃中。

八家門店,現在能調動的白銀已經超過百萬,今年國庫的存銀可能達到二百萬,也就是說,惟功的這商行存銀,已經是擁有過億人口的大明帝國的庫存銀的一半!

錢莊存銀,賺錢的法門很多,放高利貸絕對是最來錢的選擇,然後是承擔爐房功能,熔銀鑄銀,從中獲取利潤,或是動用存款做大股本的買賣,也是來錢的法門之一。

其實最來錢的,肯定是用這些銀子發行貨幣,用信用和本銀當本錢,發行銀幣賺取錢息,這是最保險最爲賺錢的方法之一,但很遺憾,大明的朝廷既沒有這種精細化管理的能力,也不注重匠人的待遇,很難成批量打造合格的銀幣,更不可能有任命牛頓爲皇家鑄幣廠主管的這種任命出來,在惟功自己掌握真正的權力之前,這等事還是想想就算了。

“東主。”

“東主來了,小人給東主請安。”

惟功一路進來,夥計們都是抱拳,朝奉們是站起身來,躬身行禮。

有這麼一位有身份的少年東主,朝奉們有些拘謹,但也有相當的自豪。

開始時他們怎麼也想不明白,順字行的這些商業上的運作,是不是真的就是惟功主導。他們都曾以爲是背後還有別人,但時間久了之後,所有人才漸漸明白過來,商行的主導者真的是眼前這個高大的異乎常人的少年。

“不必多禮,大家繼續手上的事情,不必理我。”

惟功在這裡也很和氣,沒有在軍營中那種殺伐之氣,在商則言商,他的角色轉換很成功,使得夥計和朝奉們對他都很親近,沒有太多的壓抑感覺。

甚至在不遠處來順字行辦事的商人們,其中有不少認識惟功的,此時也是忍不住向惟功招呼起來。

在初始創業時,惟功也沒少親力親爲,他和這些商人中不少人也很熟,乾脆抱拳團團一揖。

以他現在的身份,算是格外多禮了,引的很多商人趕緊長揖還禮,然後大堂之中,一片叫好的聲音。

當時京城的商行已經有了後來前店後廠的雛形,也就是說,招牌幌子上是鞋店,前頭的店面果然是賣鞋的,從櫃檯裡頭進去,則是不小的院子,裡頭有僱傭的工人,每天進行鞋子的加工。

帽子,衣衫,很多需要手工製成的產成品,後來都是這樣生產出來。

比起蘇州動輒用工千人數百人的工廠來說,京城這裡一般的店鋪只能算是小打小鬧,但惟功的順字行卻是與衆格外不同,因爲要存貨,兼有腳行和塌鋪兩者的功能,現在還加上錢莊,每個店都有自己的銀庫,所以在氣派的門房裡頭,更是有另外一番天地。

從門店進入,往裡行數十步,竟是豁然開朗,眼前一片敞亮。

有近二十畝地方圓的房舍都被順字行暗中買了下來,最外圍的圍牆和房舍不變,但裡頭已經是另有一番天地。

子之中,有武庫庫房,還沒被挑到舍人營的部下們就在這裡練武,惟功會隔一陣子,親自到每個店裡去考覈。門店的掌櫃已經換了一批人,同樣也很得力,值得信任。

武庫南,則是銀庫,全部用磚石加固過,窗子也封死了,只留下一扇鐵門,防盜和防火兼備,再往南,是夥計們的住處。

西邊,是存着貨物的庫房,綿延十餘畝地方,房舍近二百間,可想而知,這一個門店可以寄存多少貨物。

“胡應嘉,”和自己一手帶出來的這些夥計們,惟功就不需要任何的客氣了,他向新任的掌櫃詢問道:“老趙在不在,前日聽說有眉目了,到底如何?”

“在呢。”

胡應嘉答應着,指着大院一側,那裡有一個忙忙碌碌的身影,中等個頭,身形較瘦,正趴在一大堆物事之中,兩手不停的在組裝着什麼。

惟功沒有說什麼,大步前行,隔着十來步,就是叫道:“老趙,老趙!”

被他叫“老趙”的回過頭來,卻是一個二十來歲不到三十歲的青年人,鬍鬚也是留的不長,眉宇之間,滿是精明幹練的色彩。

“都說叫你們莫這般叫法,生生被你們叫老了!”

“嘿嘿,誰叫你比咱們都大這麼多呢。”

“老趙”帶着南音,人也很和氣,雖是抱怨,但也沒太多的情緒,此人也是一個際遇奇特的奇人,可以說是極具傳奇色彩。

此人名叫趙士楨,浙江人,但因其祖在朝爲官,所以自小也是在京居住成長,後來爲太學生,四處遊學,在士林中也頗有幾分名氣。他寫的一筆好字,書法號稱是“骨騰肉飛,聲施當世”,雖然不是什麼老儒大家,但在書法上的造詣已經可以夠資格賣字吃飯了。後來寫的一把詩扇被一個太監買去,這個太監又將扇子帶入宮中,叫萬曆看到了。

皇帝自己已經不能練字,但對書法的愛好倒是在骨子裡的,一見趙士楨的字就愛若至寶,隔了沒幾天就將布衣身份的趙士楨召入宮中,一番對談之後,趙士楨的奏對也算稱旨,於是萬曆徵得張居正的同意後,授給趙士楨鴻臚寺主簿一職,以白衣入仕,趙士楨這番際遇可叫人嘖嘖稱奇了。

但就這麼一個書香門第出身,又任文職,書法超絕的文官,居然更大的愛好就是鼓搗器物,做手工活計。

如果在天啓年間,估計趙士楨將會和天啓帝成爲至交好友,但在萬曆那邊他的這點小愛好就不吃香了,不管做什麼,都得偷偷摸摸的來,否則叫言官御史知道了,彈劾一本,他就得吃不了兜着走,有辱官體這一條是難免要落在頭上了。

除非是奏明朝廷,以正經名義研究某種武器,這個倒是可以,只是趙士楨現在也沒有什麼想法,只是喜歡天馬行空的想到什麼做什麼。

張惟功也不知道這廝是後世赫赫有名的魯密銃的大規模的仿製者,迅雷銃的發明者,國朝和宋應星齊名的大家,明末奇人之一,他只知道,這廝不用真心浪費,這一番鬼才,不可白白叫此人虛擲了!

(本章完)

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治第四百一十七章 六堡第五十八章 擊掌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二百二十四章 伏誅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五百七十二章 教士第一百五十八章 刺殺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七百一十四章 宣諭第十七章 感激第七百三十九章 氣象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八百零六章 分析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一百零七章 天官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襲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財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三百九十章 忍耐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六百二十六章 翰林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八百八十章 協力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六百一十二章 飛馳第三十章 講官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鎮東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三十二章 狂生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九十六章 侯爺第八百五十章 受杖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二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六百一十章 雄心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十三章 苦練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七百六十四章 辭官第六百八十一章 各司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
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六百六十六章 平推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五百七十章 進獻第三百五十六章 震懾第六百一十九章 選址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治第四百一十七章 六堡第五十八章 擊掌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二百二十章 亂起第三百五十二章 侮辱第二百二十四章 伏誅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五百七十二章 教士第一百五十八章 刺殺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七百一十四章 宣諭第十七章 感激第七百三十九章 氣象第四百七十章 兵變第二百二十二章 向前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八百零六章 分析第八百一十六章 立營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一百零七章 天官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襲第七百六十五章 飲酒第六十四章 波動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五百九十九章 夜話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財第七百一十九章 兩軍第三百九十章 忍耐第一百七十七章 志願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網第八百四十章 糾纏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六百二十六章 翰林第八百五十二章 承恩第八百八十章 協力第三十七章 入門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六百一十二章 飛馳第三十章 講官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四百二十五章 野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鎮東第五百三十章 報效第五百零八章 亂象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四百四十五章 細則第四百八十三章 判斷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五百九十一章 軍伍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路見第三十二章 狂生第一百三十七章 孤臣第六百零六章 撲空第二百三十三章 奴子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四百二十九章 陷阱第七百四十六章 密疏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二百一十五章 蹲守第四十三章 小成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五百零九章 辭別第九十六章 侯爺第八百五十章 受杖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二百九十七章 鐵流第二百二十一章 壓力第六百一十章 雄心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十三章 苦練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七百六十四章 辭官第六百八十一章 各司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九百零四章 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