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

而想到大丫的國色天姿,添一分嫌肥,減一分嫌瘦的身段,惟功心中,也是難得的心動了一下。

甚至端茶送水時的撲鼻清香,亦是可堪玩味,叫人心中悸動。

唐瑞年微咳一聲,將惟功從沉思中驚醒過來。

瞪眼看了這廝一眼,惟功道:“不管怎樣,明日你要跟我一起訓練!”

唐瑞年的哀嚎聲中,惟功哈哈大笑着,大步而出。

……

……

“大人來了。”

“大人請上座。”

惟功一進花廳門,廳中便是一陣喧鬧聲響。

雖然沒有高品文官,但也有好些個六品七品的文官站在廳中,這就是遼東的好處,沒有官府,只有衛所,所以雖是文職,卻仍然要趨奉於武將門下,加上張三畏等高品武職官員,這花廳之中倒也熱鬧,頗爲象樣。

只是惟功叫各人寬去大衣服,大家便服相見,看來這些人是沒有人聽從了。

“好,大家請坐。”

惟功自己當然是便裝,當然也沒有人敢出來挑他的禮,當下各人待他在主座上坐了,這才都重新坐下。

一時酒菜送上來,張三畏坐在惟功左下手,先舉杯致意,然後一飲而盡,惟功笑而舉杯而應,亦是飲了。

幾杯下肚,場中的氣氛才活泛起來,嗡嗡嗡的響成一團。

不過遼陽鎮的人說笑不禁,大口吃大口喝,話題也是很放的開,有什麼便說什麼,遼東都司和各衛的人,不論文武都較爲拘謹,頗有一點放不開的樣子。

惟功見此情形,想了想,向張用誠問道:“用誠,這陣子招募新軍的事進行的怎樣?”

“不大好。”這事原本應該是是早間的晨會的議題,不過惟功提出來想必是有他的道理,張用誠很沉穩的答說道:“至今爲止,合格的新軍人數是不到兩千人。”

其實才一千三百人,只是說出來有些難聽,所以張用誠沒有直言。

按遼陽鎮的新軍規劃,以一個局一百二十五人,四個局爲一司,一司六百五十人,一個千總部兩司,一千三百五十人,一營爲兩個千總部,兩千八百人來計,新軍營最少先期招募兩個營近五千人,每個月固定開銷應該在兩萬以下,這自然開銷的起,教官人數和軍械都供應的上,到年底再招兩個營,明年夏天之前,最少招齊八個營,明年年底之前,招滿十五個營。

十五個新兵營,這是惟功打算在兩年內的成果,三四年內,再訓練出幾個騎兵營,他的遼陽軍大約就可以橫行了。

伍,隊,旗,局,司,千總部,營。

這種編制形式其實非常適合當下的戰爭方式和通信能力,當然還有指揮官的臨陣指揮,大規模的編制不適用這個時代,連排營團師這樣的編制法應該在適用它的時代出現,在現大來說,西方也是中隊爲方陣編制的主打,而一個連方陣,與一個局的人數相差不多,其實是中西雙方在冷

兵器轉熱兵器這種時代變局中的共通之處了。

只是雄心壯志,亦要有一個很好的開始,現在來說,人招的太少了。

而且報名和過初選的才一千三,只是表明身體和年齡合格了,底下還會進行甄別,比如是否有犯罪前科,是否是城市無賴遊手,是否是獨子等等,完全合格的,最多不會超過一半人。

這樣一來,招募新軍兩營的目標就很困難了。

遼陽城記錄在檔的軍戶就有兩萬五千多戶,加上餘丁,民戶,城內外壯丁最少有二十萬人以上,這麼大的基數,居然招不到五千人,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恩信未立。

就惟功在外收到的報告來看,報名的人中多半是已經收到了銀子的搬家軍戶,他們對遼陽鎮的信譽有了初步的認知,但更多的定遼五衛的軍戶根本沒有這種認識,自然也對募兵的事情並不積極了。

雖然邊兵的待遇比軍戶好,但所有人也知道,當兵和當軍不一樣,軍現在幾乎就只管種地了,當兵要訓練,要出征打仗,不僅是在遼鎮,有時候還要到薊鎮,宣大,這一碗飯不是那麼容易吃的。

只要不餓死,或是稍有門路,當兵絕不是好出路。

這年頭的邊兵,除了軍戶中主動應募之外,還有相當部份是遊手無賴,充軍犯人,整個軍伍有時候就是一個犯罪集團,這種情況尤其以遼鎮爲甚,充軍犯人當兵的極多,這也造成了整個遼鎮軍紀不佳,就算有嚴明的軍法,什麼四十九斬來震懾,亦是無用。

遼陽鎮招兵還要求身家清白,這一下子就堵住了不少應募者的路。

“此事,我看要遼東都司幫忙。”

惟功轉向張三畏,笑道:“我們已經將安家銀子提到八兩,每招成一兵,給付十兩,下餘二兩由都司和各衛拿去均分,每兵入營訓練,訓練期間每月一兩銀子,給家中支糧一斗,訓練結束成爲正兵,步兵拿一兩八錢,月支兩鬥糧,布鞋什麼的另算,騎兵二兩四錢,糧和布匹與布兵相同。”

這數字十分誘人,超過大明所有的家丁,其實如果把各將領給家丁暗中的好處算上,還有積年立功的家丁擁有的土地和奴僕算上,家丁制度也有營兵比不上的好處,這待遇還有提高之處,特別是對精銳軍士和軍官,將來更有提高的必要,但就目前來說,這個待遇夠吸引任何想改變生活和養育老婆孩子的壯年男子。

“好傢伙。”張三畏身邊的都指揮同知吐舌道:“張帥您這是下了血本了。”

“本將只是不滿家丁制度,所以營兵待遇與遼鎮家丁同,國家養兵,不能將軍餉用來養自己的私人部曲,關於這一點,我會上奏。”

這一番話,惟功說的倒是義正言辭,凜然有正氣。而且理由紮實,上奏上去,一定會有一些文官贊同……家丁制度絕非祖制,而是明朝京營無力,專門倚仗邊將打仗的一個惡果,也是與將門世襲制度有關,反正惟功的做法,不會給自己帶來什麼麻煩便是。

“總鎮大人果然是高屋建瓴,下官佩服。”

“末將也是佩服之至。”

惟功話說的是大,不過他確實一個家丁也沒有,這對鎮邊大帥來說是罕見之事,也是說明了他的自信之處,衆人奉承起來,倒也真有幾分真情實感在裡頭。

“張帥的意思,我已經懂了。”張三畏很沉穩的道:“都司衙門與各衛分別設點,多派人手,廣爲宣揚,一定幫遼陽鎮將招兵之事做好。”

“嗯,就是此意。”惟功又舉杯,虛邀一下所有人,笑道:“先行謝過大家,不過醜話也要說到前頭,銀子過手,該拿的拿,不該拿的絕不能中飽,我遼陽鎮沒有這樣的規矩,大家要謹記在心。”

遼陽之變,死了兩個指揮和大票武官,現在上來的都是後補上來的,是原本利益集團裡被排擠的,原有的高位者只有寥寥幾個存留下來,這些人都謹慎小心,聞言後就站起身來,均道:“請總鎮大人放心,下官等絕計不敢。”

衆人離開之時,惟功又將張三畏叫住,沉聲吩咐道:“此次都司衙門和各衛替本鎮辦事,正好也是一次融合的大好良機,有用的,無用的,有用貪污的,有私慾,無用而且卑劣不堪的,正好藉機甄別一下,遼陽鎮日後要大爲發展,都司和各指揮的協力不可缺少,此次要老哥多多費心了。”

自從與惟功合作後,張三畏一下子便升了官,這還是小事,他倒是從遼陽鎮的蓬勃發展和惟功身上,看到了很多與以前截然不同的東西,這種朝氣和活力,令得張三畏對整個遼陽鎮的發展和未來情形也大有信心,當下做了一個堅定的手式,對着惟功態度堅毅的道:“請大人放心,下官一定竭盡全力,至於監督衆人,還請大人要多派人手。”

шшш⊙тт kǎn⊙¢ O

張三畏初掌大權,囊中沒有幾個信的過的人,而且都司衙門除了管倉庫和驛傳之外,也沒有什麼直屬部門,人手自是不足。

“我會派人。”

惟功深感自己這邊人手亦是不足,而且部門建設,分組,也是到了迫在眉睫的時候了。

以前的各部門現在必須重新劃分,明確職責,畢竟現在是整個軍鎮,還涉及到商務,民政,鹽、鐵,都有涉及,還有大規模的建設工程等等。

千頭萬緒,令得他有十分緊張的感覺。

除了軍政分開之外,還有以後順字行會和軍政系統由切割再重新融合,這和惟功的更進一步的計劃息息相關,也是打破舊有制度,包括勳田,將門世襲制度的一次努力。

他不打算拿屯堡和土地重新再分配給自己的部下……任何有功之人都不給,由官方分配的形式一定要杜絕,並且儘可能的阻止私人擁有大規模的土地,農莊制度,在他的有生之年都會貫徹下去,所以大規模的授田不可能發生了。

哪怕是衛所制度和府軍制度的授田制有一時的用處,在惟功手中,也不會再恢復了。

將會有新的制度下的新做法……他對未來,大有期待。

(本章完)

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六十八章 強項第七百零六章 居停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四百五十五章 崩沙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十一章 衝突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七百二十八章 活泛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治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第六十一章 託付第六十章 國公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八百七十章 壓服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一百八十章 直言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六百二十二章 說糧第六十二章 贈王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五百八十八章 篤定第五百一十八章 感激第八百一十三章 龍安第二百章 廷仗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鬥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八十七章 憤怒第一章 山村第八百四十八章 買直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四十二章 鋪子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心第六百三十八章 搗巢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六百章 雪中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十二章 寶刀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一百五十八章 刺殺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十七章 感激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七十九章 訓皇第七百五十一章 如夢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謀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鬥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一百三十四章 拳意第五百四十七章 細柳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第四百四十六章 螺桿第三百五十一章 搶功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七十一章 順字行
第五百三十二章 軍棍第五十七章 展布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九百一十二章 歸心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埂第六十八章 強項第七百零六章 居停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五百一十一章 遺折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四百五十五章 崩沙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十一章 衝突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六百四十三章 傳旨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七百三十四章 難忘第七百二十八章 活泛第一百六十七章 醫治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七百六十九章 銀幣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四百四十二章 儒學第六百五十一章 前哨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三百九十一章 期待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第五百一十章 等候第七百五十二章 踟躕第六十一章 託付第六十章 國公第五百一十七章 鹽場第八百七十章 壓服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一百八十章 直言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八百四十五章 束手第六百二十二章 說糧第六十二章 贈王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五百八十八章 篤定第五百一十八章 感激第八百一十三章 龍安第二百章 廷仗第八百四十六章 簡報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七百一十七章 批覆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鬥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八十七章 憤怒第一章 山村第八百四十八章 買直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四十二章 鋪子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心第六百三十八章 搗巢第六百六十八章 恐慌第六百章 雪中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一百七十九章 變化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十二章 寶刀第六百五十四章 行軍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三百零八章 練總第六百七十二章 出擊第一百五十八章 刺殺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十七章 感激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七十九章 訓皇第七百五十一章 如夢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八百八十四章 計劃第八百二十六章 所謀第八十三章 威脅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鬥第五百四十四章 留中第六百二十八章 浙黨第一百三十四章 拳意第五百四十七章 細柳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第四百四十六章 螺桿第三百五十一章 搶功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七十一章 順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