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

惟功攆走一百多頂替點卯的青皮無賴,在當時的京營圈子裡是波瀾不驚,連一朵小浪花也沒濺起來。

說起來是那些幼官營的舍人們年紀小不懂事,平時應付差事也罷了,大家都是這麼混的,這新上官剛上任的時候,正要立威的當口,不說小心謹慎不叫人拿捏住把柄,反而仍然如往日一樣散漫,被上官發作也是該當的。

只是提起惟功的佈告時,衆人又是笑上一笑,似乎是連說兩句的興趣也沒有了。

外人是這般景像,至於各舍人家中,又是另外一番模樣。

城北發祥坊距離五軍營大營頗近,二百多年下來,成爲京城武官聚集較多的地方。

洪武和永樂年間,在南京武官最多不過兩萬人左右,洪武年間,南征安南,北伐蒙古,在京武官仍然是兩到三萬人之間的數目。

但永樂年間,已經開了惡例,原本朱元璋是對武官們說過使其襲職,和大明皇室一起,永享富貴平安之福,以酬勞這些武官跟隨效力,打下江山的功勞。

太祖說這話的同時,也是有另外的做法,便是襲職可以,但襲職之前,需得考校弓馬騎射,合格者方允襲,不合格者不允。

洪武年間這規矩執行的十分到位,靖難之役,南北兩軍打的火花四濺,朱棣固然有天佑,建文固然是昏招頻出,但南軍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的,和朱棣的北軍精銳,特別是有寧王的朵顏三衛的蒙古精騎加入之後,戰場上硬頂,也是絲毫不遜色。

到永樂即位後,有方孝孺等文官誓死反對,瓜蔓抄雖然殺得人頭滾滾,但朱老四心裡反而發虛,文官不支持他,在軍隊上頭,朱棣自然就得加恩。自永樂年間,武官襲職不需考試!

不考試,長子必定能襲職,朝廷又拿武職官不當回事,賞太監過繼子侄,賞文武官員次子廕襲,賞工匠,賞勳舊,賞親臣,反正隨手加恩,漫不在乎,等到正統之後,京師武官已經超過十萬人了。

這麼多武官,擠在京城之中,漸漸也是分化區別,發祥坊中居住的就是以普通的京營武官爲主,上二十六衛和四勇營,都是各有另外的聚集處了。

在一處斜開口的衚衕口前,一個滿臉絡腮鬍子,穿着三品武官袍服的武官騎馬拐了進去,在他身後是四個打扮光鮮的長隨,進了自家院子後,丫頭們打洗臉水,拿着衣袍來換,忙個不停,待一切消停後,一家人坐下說話,有人將幼官營門前張貼的告示上的話說了出來,引得全家大笑。

“哼,會點騎射功夫就當自己是國公了不成?”絡腮鬍子武官不屑道:“今天我在成國公府正好聽人提起這事,成國公不以爲然,幼官營都是都司衛指揮到千、百之家的舍人,革誰是好?御史清軍時,也只是清軍,沒有清官人子弟的道理,這張惟功到底是年紀小不懂事,京營都照他這般弄法,還有人受的了麼?老子是三品武職,他張惟功也不過就是三品,京師之中,我們這樣的官職算什麼?若不是有成國公照顧,我家能過這樣的日子?大哥不必去當值,還到成國公府陪着少國公要緊!”

現任的成國公是朱時泰,其嫡孫朱鼎臣已經被外人

稱爲少國公,主要是朱時泰和其子身子都很不好,可能在幾年內都會過世,朱鼎臣襲爵的日子不遠。

“是,兒子遵命。”

一個儒生打扮的青年躬身答應下來,語氣也很不屑的道:“舞槍弄棒實在是沒有意思,若不是祖制如此,兒子還真不想去這什麼舍人營。”

“蠢!”絡腮鬍大漢罵道:“現在咱們家擺這個排場也是快擺不起了,沒有你那份餉銀收入,你這一身寧綢衣服老子有錢給你制?混帳東西,還不趕緊離了我這裡!”

待大兒子抱頭鼠竄,一個婦人擔憂道:“阿大的這份餉銀也很要緊,不如叫他老老實實的去應卯好了。”

“你懂什麼。”大漢換了便袍,官威倒是不減,眉宇間也滿是精明之色,當下對自家婦人喝斥道:“各家看各家,京營現在冊有三十萬人,實在是十萬人也沒有,如果坐營官和馬步把總都這麼搞法,上頭的人不得把家底都掏乾淨?這件事,我們不會配合那張惟功,但我也不會叫咱家阿大出面頂牛,不過你看吧,上頭會有人安排這樣的人手的。”

……

“好了,就按我的吩咐去照辦吧。”

撫寧侯府中,朱崗也在接見幾個慘綠少年,都是十六七歲年紀,大明的規矩是十八成人襲職,這些少年也都是穿着幼官舍人的服飾,顯然都是幼官舍人營的人。

“咱們幾家都是靠着撫寧侯府吃飯,沒有侯爺照應,一家大小隻能嗑西北風,侯爺放心,您老既然看那張惟功不順眼,我們就一定照足了吩咐去辦事。”

“就是,那廝太狂了,不要說他只是英國公府的庶子,就算是嫡長子,也不能單挑全城的武官勳親!”

除了總督京營戎政的成國公家在京營有龐大的勢力外,各侯爵家裡在京營的影響力也不小,各指揮,號頭官,坐營官,馬步把總官,都是層層級級的吃空額,佔役,伸長了手撈好處,沒有上頭的侯伯之家默許支持,這些武官是一個大子兒也吃不着。

在嘉靖早年,京城尚有十二團營和東西兩官廳的時候,確立了十二侯領十二團營,幾個大勳貴領東西兩官廳,太監監軍和掌握武庫的原則,後來世宗皇帝取消十二團營,似乎是進一步清除了公侯伯領軍的勢力,只留一個總督戎政的位子下來,又取消了太監監軍,由文官協理戎政。

結果這麼折騰了一翻,深信文官和勳舊們操守的世宗皇帝被耍了……在恢復三大營前,東西兩官廳好歹還有幾萬選鋒能用,等到了嘉靖中晚期,俺答叩關而入,直薄京城時,京營連一萬能操槍上城的兵丁都好懸能挑出來……嘉靖氣的砍了兵部尚書的腦袋,不過問題仍然是沒有解決。

到現在這時候,京營的積重難返已經到了藥石難醫的地步,想到那小子進退失衡,必定會大出其丑時,朱崗開懷大笑,似乎是要吐光在大時雍坊碰的灰頭土臉的惡氣!

……

“清軍之事,由你!”

“任汝膽氣撒漫去做,歷來只任御史清軍,惟獨你這一次是以勳舊子弟和武臣的身份去做,更要做出個樣子來,不要鬧的虎頭蛇尾,叫人笑話!”

“老夫這裡,只講事情,不講人情,你可以放心!”

“買馬之事,着太僕寺撥給白銀五萬兩,由專人到口外與北虜貿易購買。”

“尋常軍戶人家也能選拔入舍人營……此事有點關礙祖制,恐怕要上廷議。”

內閣之中,張居正伏案手書,手一直不停,而對惟功稟報的事情,一一做出決斷,沒有絲毫的猶豫,沒有叫惟功覺得一點困頓,而且,主動將事攬在身上,責任亦是與惟功一起分擔。

惟功心中服到極點,這纔是這個帝國的掌舵者應有的風範!

只是最後一句話也叫他嚇了一跳,這麼一件小事,居然要下廷議?

不過轉念一想也是釋然,現在呂調陽和張四維是事事聽閣老的,吏部尚書以下諸部尚書,侍郎,全是張居正的私人,都督府肯定也不會有人和元輔爲難,下廷議,只是張居正的一種手腕罷了。

將問題拋出,看看衆人反應,聽聽意見,確定思維風潮,有些事情能直接決斷,一件小事反而可以拋出來,觀風望色,這也是閣老手腕。

惟功心中充滿了敬服,但看到張居正的模樣,也是有十分的不舒服的感覺。

張居正處斷犀利,手不曾停,固然是十分的英斷果決,但也是將京營武事不怎麼放在眼裡的感覺。

他在心裡暗歎一聲,到底是文官不曾將武夫之事看的太重,哪怕是見識如張居正者,也是如此。

“元輔,若再有違令者,下官請有臨機處斷之權。”

張居正擡頭看了他一眼,眼神中顯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這個十來歲的少年,能有什麼手段,膽色真的有那麼大?

他淡淡答道:“不聽號令的,嘯營的,可以行軍法立斬,軍棍,皮鞭,你那是燒火棍,砍柴刀?彼輩武夫,只可以利誘,威嚇,營中那麼多斬刑,憑爾去用便是!”

大明軍中的斬刑是多,當然執行的力度也是看將官的膽色和狠辣程度,戚繼光就是能申明軍紀的一個,軍中斬刑好幾十種,遇到老鄉說一句想家了,被拿住了就問斬,這是勾動鄉情,動搖軍心的大罪!

下跪姿式不對或是慢了,說怪話的,做夢說夢話的,放屁太響了,都是可以用斬刑的。

大明邊軍之中,少耳朵的,被割了鼻子的,到處都是。

固然這軍中有不少是無賴刑徒從軍,但這樣一支軍隊會不會有榮譽感,這就難說的很了。

戚繼光在薊鎮允練三萬兵,但幾十年後,在朝鮮對倭寇的戰事中,還有對努兒哈赤的戰事中,所用南兵,還是在浙江招的農兵還有戰鬥力,其餘的戚家軍就成了一團散沙。

只用嚴刑不講兵員素質,無用,只講忠誠宣教,沒有刑罰震懾,也無用。

兩者之間,取一平衡爾。

但在此時,惟功對着張居正苦笑道:“元輔,我也是個武人啊……”

“你?”張居正笑笑,道:“我對你這小豎子有另外的評價,不過等老夫臨死之前再同你說吧。”

“那下官要等好久了。”

“哈哈哈。”張居正縱聲大笑起來。

(本章完)

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投第四百零六章 收服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心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九十一章 孤臣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四百四十九章 分營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二百七十七章 迷團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六百一十七章 壯志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七百章 福星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七百四十九章 齊集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五百五十五章 骨頭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一章 山村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鬥第二百零一章 腐肉第五百七十五章 力挺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馬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八百八十章 協力第六百五十二章 重箭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軍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四百六十九章 東廠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六百四十四章 襲爵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四百四十九章 分營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財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三百五十三章 衝鋒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七百零六章 居停第三百八十四章 牢騷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五百六十四章 改變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醫第八百八十章 協力
第六十六章 詔獄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投第四百零六章 收服第二百五十三章 決心第九十四章 悟道第九十一章 孤臣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三百三十四章 南北第四百四十九章 分營第四百五十一章 甩脫第二百七十七章 迷團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一百一十五章 號牌第六百一十七章 壯志第八百八十六章 堵門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九百零六章 再召第四百九十四章 左右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七百六十七章 收支第九百零一章 左右第八百零二章 紡織第三百零五章 挑鎮第八百二十九章 談話第四百一十九章 屯堡第五百零七章 折射第七百章 福星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七百四十九章 齊集第六百四十二章 偶遇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五百二十二章 軍民第三百三十五章 較量第五百五十五章 骨頭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二百四十四章 引誘第九百零二章 信心第八百三十六章 污糟第七百一十三章 苦役第一章 山村第五百四十五章 殺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爆發第三百九十二章 暗鬥第二百零一章 腐肉第五百七十五章 力挺第四百七十四章 伏子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八百九十一章 展望第一百八十七章 戰馬第二百二十三章 沸騰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一百五十七章 衝府第一百八十六章 佈局第八百八十章 協力第六百五十二章 重箭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一百八十四章 激辯第一百九十八章 發現第三百一十四章 隱憂第一百一十一章 馬軍第五百三十八章 婚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領土第六百八十八章 雪夜第四百六十九章 東廠第五百二十五章 郵信第七百九十三章 進堡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六百四十四章 襲爵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八百六十章 更迭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四百四十九章 分營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白第五百五十八章 暮氣第三十三章 巧遇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五百三十七章 四海第四百八十四章 交財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三百五十三章 衝鋒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七百零六章 居停第三百八十四章 牢騷第四百七十七章 塘報第五百六十四章 改變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緒第四百九十五章 觀測第八百零八章 收復第三百九十五章 反擊第五百一十二章 太保第八百六十二章 軍區第四百九十七章 軍醫第八百八十章 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