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

惟功的感覺也是很好。

在四周屯堡又視查了一個半時辰後,天黑之前,他纔在衆人的簇擁下,返回到遼陽城中。

沿着各城門形成的丁字大街,每隔五十步左右,便是懸掛着兩盞巨大的燈籠,每條大街和巷口都有,光是這燈籠所費就在萬金以上。

整個大明,甚至當時的整個世界,能給公衆區域提供這樣的照明設施的,怕也就只有遼陽一家。

每當夜色降臨之時,會有不少人登上城牆的開放區域,或是登上城中剛興修出來的高樓,眺望整個遼陽城的夜景……方圓二十餘里的大城市四處都是燈火燦然,到處都有高樓拔地而起,燈火閃爍,在高處眺望時,偶有風吹過來,千盞萬盞燈火齊齊搖動,讓人如同在天宮中看着星辰一般,心曠神怡,愉悅之至。

城中到處遍及着軍營和校場,然後是大片的軍官和官吏的住宅區,再就是普通百姓的聚集區。

每個區都有公安司的人在巡查,治安已經好到不能再好,當惟功等人經過時,一隊巡兵正好過來,看到惟功等人,便持着長矛和火槍,在路邊立正致敬。

每個人都用最誠摯的目光看着惟功,眼神之中,除了崇拜之外,再也看不到別的色彩。

還有公園區,也是燈火璀璨,十分熱鬧,光是賣貨的貨郎就有幾十人,賣小吃的小食攤子也多,捏泥人,賣把戲,唱戲玩雜耍的,此起彼落,十分熱鬧。

看到惟功等人經過時,最少有數千百姓暫停了活動,站在路邊,男子叉手長揖,婦人唱福,待惟功經過之後,衆人才回覆正常。

每當這個時候,孫承宗和袁黃,徐光啓等人,都是臉上飛金,感覺有一種特別的榮耀涌上心頭。

這種事情,只有在書上看過,現實之中,誰見過哪個貴人官員有這樣的待遇,在百姓心中,有這樣的威信聲望?

能身處在這樣的隊伍之中,享受那些純淨的羨慕的眼光,今生今世,夫復何求?

可以說,士大夫畢生最大的榮耀,無過於此,對袁黃這樣的佛門居士來說,這種衆人景仰,能致百姓富足安康的日子,也是叫他無比興奮,若非這樣,這些本時代最爲優秀的人才,又豈能爲了純粹的銀子收入而留下呢。

……

……

到了總兵府邸,惟功大步進入內堂。

大丫早就等候在內了,看到惟功進來,就是抿嘴微笑,將手中拿着的家常衣服,遞了上去。

然後伺候洗臉,更衣,十分純熟。

別的丫鬟根本插不上手,雖然大丫已經是如夫人的身份,但這些事情,從來都是她自己親自做,絕不假手他人。

在大丫俯身替自己換靴子的時候,惟功伸手在她臉蛋上擰了一下,感覺到一股細膩柔滑。

“用誠哥他們在外等着呢……”

大丫一陣羞澀,兩人的年紀,其實在後世還是情竇初開的時候,感情都是十分熾熱,單純。是以大丫跟隨惟功之後,兩人的情感越來越深厚,很多時候,惟功出門

辦事,超過一定時日的話,對兩人都是一種考驗。

“京裡來信了,給你寄了她親手做的鞋子和襪子……”

大丫低聲說着,彷彿和自己一點不相關,但提起京裡的那位,自然而然的便是有一點兒不自在的情形出現在兩人之間。

惟功苦笑一下,微微搖了搖頭。

書上說的齊人之福,妻妾間親若姐妹,怕是隻有宅男的幻想吧。京裡那位還沒有十四呢,醋味也是不小,寫信來時,動不動就點大丫一句,惟功覆信,當然是曲爲解釋,多說好話。

大丫這邊,固然不敢有對抗的想法,不過,爭寵之意,也是十分明顯了。

“老子將來,絕不多納妻妾,頭疼啊……”

某個萬人景仰的大人物,在匆忙接了信之後,就趕緊跑了出去。

看到他的模樣,大丫只有抿嘴微笑,俏聲道:“小心臺階,別把總兵大人給摔倒了。”

惟功聳聳肩,也只有在家時他這樣放鬆,可以這樣隨意做一些不符合自己身份的動作。

到了西花廳,張用誠和任磊張思根王國峰等人全部外間等着,中軍部的這些各司,每日都會有大量的事務前來彙報,軍訓和軍需還有參謀等司,隔一兩日也會來彙報事情。

所以惟功十分忙碌,幾乎難有空閒。

“諸位稍待,我要將信看完再說。”

惟功的神情較往常有些凝重,信是一套兩封,李成瑛的是小女兒發嬌嗔,多是一些女兒心思的記錄,惟功看了看,記住一些細節,預備回覆時使用就放到了一邊。

再一封,卻是李成功這個襄城伯寫來的。

先提了幾筆張簡修的近況,他們兄弟幾個,已經扶靈出了京城,將張居正的棺槨送往江陵老家安葬。

然後當然是結廬守墓,張懋修,張嗣修,張允修,這兄弟幾人全部是文臣,與張簡修一道在家守孝,張居正當年奪情是因爲自己是首輔,就算那樣也惹出天大麻煩,張氏兄弟官最大的是張簡修,武臣二品,其餘諸兄弟都是六品七品的職位,這樣當然沒有奪情的可能,所以張家兄弟幾人,最少要在江陵呆二十七個月,預計得到萬曆十三年前後,才能返回京城。

張簡修是武臣,倒是可以奪情,武臣奪情不會有什麼風波,但據李成功說,張簡修現在心情大惡,幾乎沒有什麼出來做事的動力,連寫信的興趣也沒有,李成功之所以得到消息,還是從別人口中得知。

惟功看到此時,心中也是一陣黯然神傷。

想起豪爽大氣的張簡修與自己這一路下來的交往,曾經活力充沛,對新鮮事務極感興趣的張簡修竟然變成現在的這副模樣,可想而知,打擊有多麼沉重。

李成功信件的另外着重點,就是提醒惟功,最近京中勳貴圈裡頗有一些傳言,說是英國公府的嫡位不應變易,當年的老英國公張溶並沒有認同惟功,而是隻認準張惟賢是自己的嫡長孫。

以大宗小宗來說,惟功算是大宗張元功之子,而張惟賢又是嫡長孫,也一樣可以算

是大宗。

惟功說是張元功之子,畢竟是外來的,來路不明,朝廷以他繼承英國公嫡位,恐怕當年先太師英國公張輔,在地底九泉之下,不會認同這樣的安排。

這種傳言,不僅有,而且很多。

據李成功聽到的消息,是張元德和撫寧侯朱崗爲主,多次在小規模的酒席之上,散佈這樣的言論。

李成功信中當然有一些擔心,張元功身體雖不是很差,但亦不是十分康健,李成功擔心,萬一某日張元功突然離世,張元德父子已經開始造聲勢,而內閣之中,有兩位閣老對惟功十分不對付,事起突然的話,會不會真有變數,殊難逆料。

當然,李成功也安慰惟功,只要帝心不變,張元德父子的努力,最終也只能成爲笑談。

“朱崗……”

惟功放下信,吐了吐心中鬱氣。

對張元德和張惟賢父子,惟功沒有什麼特異的感覺。英國公府的嫡位,在他們看來就是他們的,自己這個山村出來的野小子,突然搶了他們的東西,他們痛恨也是理所當然,想搶回也沒有什麼。

倒是朱崗這樣的勳貴,殘暴不仁,橫行不法,只因爲幾件小事自己沒有遂他的願,互相還有官店等利益之爭,朱崗就是這樣不依不饒,仗着撫寧侯與皇室之間的特殊關係,屢次與惟功作對。

甚至南城之變時,朱崗也可能參與進去,如果不是身份特殊的勳貴,朱崗早就被下獄論死了!

結果這廝消停了不到一年,又是四處活動,多爲不法,朝廷也不能制他,甚至撫寧侯府多次打馬車的主意,有一次在京師南郊,順字行的大車遇伏,被人搶去一輛,估計就是朱崗着人下的手。

還好,四輪馬車的傳動轉向打造十分複雜精密,還有減震軸和彈簧也十分精密,就算撫寧侯府能仿造也不足順字行大車性能的一半,加上包銷軍糧和物流等業務也不光是車輛的問題,是整個經營手法與體系的差別,朱崗試着撬順字行的顧客,但誰敢和惡名在外的撫寧侯府做生意,試過幾次之後不成功,就只能放棄了。

其餘的各家勳貴,包括親王官店在內,多半都是這樣的問題。店大欺客,橫行不法,沒有規矩,而且手法落後,不象順字行想方設法的提高做生意的手法,而其餘的勢力卻多半做不到這一點。

但這些勳貴沒有想過這一點,他們只是怨恨,順字行吃光了物流和糧食生意的利潤,現在又把手伸到南北貨流通之上,當然,他們還不知道鹽鐵之利,光是這樣,已經足夠使他們眼紅嫉妒,並且想方設法的破壞了。

在惟功看信時,其餘衆人都靜靜等候,待他將信放下,衆人便趕緊彙報自己手頭的工作。

最要緊的就是張用誠的彙報,四海商行不是私營商行,直接歸中軍部管理,現在頭一批一百五十萬斤鹽早就在山東一帶直接就賣光了,第二批已經裝運,第三批鹽有百萬石近兩千萬斤,加上第四批,在年前,一共會賣出四千萬斤左右。

這個產量已經不低,利潤回報,更是驚人。

(本章完)

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三百六十三章 路祝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九百零七章 寧夏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三十八章 變化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六百二十二章 說糧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動員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二百八十二章 組織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八百三十五章 風雨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五百一十八章 感激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十七章 感激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如柏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四百五十二章 詭秘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一百零六章 傳奇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陵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七百九十六章 連珠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九百一十一章 突騎第六百零四章 改政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襲第八百五十七章 自知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政第四百六十一章 打行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二百四十三章 精細第五章 薊州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四百三十一章 遲疑第一百四十三章 勉勵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奴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七百章 福星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讓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七百三十二章 藉口第一百零七章 天官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四百四十八章 議題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
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禍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三百六十三章 路祝第二百八十九章 強兵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三百五十八章 入城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九百零七章 寧夏第四百八十章 瘋了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七百九十一章 雨境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三十八章 變化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六百二十二章 說糧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八百八十五章 隱憂第七百四十二章 牌坊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動員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二百八十二章 組織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第七百零七章 擴散第三百四十六章 鎮夷第六百零九章 並騎第八百三十五章 風雨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五百一十八章 感激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五百九十三章 異樣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十七章 感激第一百五十九章 餘波第五百二十八章 咸寧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如柏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廳第一百八十八章 哨騎第八百五十一章 密疏第四百五十二章 詭秘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六百零一章 驚懼第六百五十七章 參謀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三百二十五章 庸將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八百一十二章 碰壁第五百二十七章 豐富第三百六十八章 未來第一百零六章 傳奇第一百三十九章 江陵第八百零七章 商稅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七百九十六章 連珠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九百一十一章 突騎第六百零四章 改政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襲第八百五十七章 自知第八百一十章 蒸汽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政第四百六十一章 打行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七十二章 論商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二百四十三章 精細第五章 薊州第三百一十三章 兵部第三百二十八章 被俘第四百三十一章 遲疑第一百四十三章 勉勵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奴第五百九十七章 殉道第七百章 福星第五百九十章 對立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讓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一百九十章 蒙古第五百二十章 私事第七百三十二章 藉口第一百零七章 天官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三百五十五章 永年第四百四十八章 議題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刺第四百二十六章 往矣第八百八十八章 大亂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七百八十一章 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