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示意

“不妥。”張居正道:“寧遠亦很要緊,祖仁爲援剿總兵官,實爲廣寧後鎮,一旦廣寧有警,自寧遠朝夕可至,若至遼陽,則頭尾尾輕,不妥。”

遼東的局勢,最重要的當然還是控扼土蠻的廣寧和其身後的錦州,寧遠等城。

這些是山海關的屏障,與薊鎮一起,護衛京師的安全。

如果精兵強將深入遼陽一帶,土蠻各部加強對廣寧一帶的攻擊時,明軍肯定就顧此失彼,要被牽扯到死了。

再者,祖家也是將門大世家,寧遠等於是祖家控制之中,錦州一帶祖家的勢力也很強,再把遼陽交到祖家手裡,身爲一個文官出於純粹的公心,張居正都不可能同意。

其實朝廷對遼東鎮的將領世家已經夠寬容了,在後人看來是這一種很奇怪的現象,不論是實土衛所,還是將門世襲,還是蓄養太多的家丁,和蒙古人做走私生意,在西北或河北,或是山東,江南,都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在遼鎮,不論是李家或祖家,或其餘的將門世家,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私軍化,封建化,崇禎年間遼鎮等同軍閥,但其實根子在百年之前就埋下了。

“第三法,便是將預定的團練總兵張惟功調至遼陽,任爲遼陽總兵,居遼鎮總兵之下,受其節制。”

不等張居正說話,萬曆便搶先道:“便是第三法吧。”

有幾個科道官搶了出來,一起道:“臣等附議。”

“便是第三法吧。”

這算是水到渠成,張居正雖有敲打惟功之意,但也沒有到必須打壓的地步,既然現在的遼東局勢到了正好可以用上惟功的地步,那麼就沒有理由阻攔。

只是張居正微微苦笑着,惟功這小子運氣是不是好到爆棚?原本是必然要到寧遠坐冷板凳,結果陰差陽錯之下,曹簠被俘,遼陽軍事力量失衡到了必須充實的地步,他這個要調入遼鎮的青年將領和麾下幾千強兵,豈不就是天造地設的最佳人選?

“不必再引見和陛辭了,曾省吾親自去傳旨,着張惟功即刻趕赴遼陽!”

萬曆對自己的心腹愛將最近遭遇的冷遇並不是不知情,出於帝王先天性敲打功臣的心理,他並沒有阻止申時行,甚至隱然贊同申時行的做法。不過現在局面有了變化,爲了迅速解決自己的苦惱,張惟功先前的安排就不適合了。

在這一點上,萬曆的機變,冷靜,果決,都是一個合格的帝王。

“臣遵旨!”

曾省吾意氣風發,他原本就是兵部中與張惟功較爲親厚的一個,內裡的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一次,獻三策其實最終的目標就是使張惟功順利調至遼陽,這也是事前惟功親自的謀劃。現在看來,終於成功了!

……

五六天前,舍人營的前鋒部隊就已經出發,惟功設立的輜重隊全部由四輪和雙輪馬車組成,而且是有戰鬥功用的偏廂車,也就是車廂一面可以取下,車身上帶着大型挨牌,可以在遇警時插在地下,組成臨時的車陣。

整個輜重隊有大小馬車二百餘輛,攜帶着舍人營半個月的行糧和大量的兵器輜重,還有一個千總部的前鋒部隊隨大車同行,惟功將來的目標是全部車營化,只是現在馬匹尚且不夠,所以暫且只能叫各千總部輪換着與輜重隊一起行動,算是另外一種形式的訓練。

和輜重隊一起行動的就是工兵隊,這對很多人來說也是一種思維風暴,從來沒想過開路造橋也成立一個專門的組織,而且爲了工兵隊,舍人營投入了相當多的一筆銀子,主持的趙士楨甚至有一段時間放棄了自生火銃和馬車的改善研究,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各式各樣的工兵用具裡頭。

各種用上等的蘇鋼製成的鏟子,釺、鑿、鋸、斧,甚至包括火藥的應用,在工兵隊的訓練中,已經有很多叫人看不懂的東西存在着了。

對這些訓練,馬宏駿等老千總都是看不過眼,覺得完全沒有必要。

生苗的寨子需要象樣的攻城工具?還是女真人的簡陋木製城堡?又或是北虜的蒙古包?

簡直就是一場笑話,紈絝公子哥的胡鬧,那些工兵用具,與其說是用具,不是說是公子哥的大玩具罷了。

在工兵和輜重隊出發五天後,舍人營的全部主力都從朝陽門出發,歷經半天時間,抵達通州。

沿途的河流裡是數不清的船隻,雖然秋漕還沒有開始,運河裡的船隻仍然不少,往京城遊歷的,經商的,各地的物資調配,川流不息,永遠不會停止,只有深冬時節,進入臘月時,通州的會通河水道上纔會變的冷清和稀疏。

馬宏駿等人都升爲京營遊擊,以他們的家世和資歷,這已經是難得的殊榮,此次大軍出征之前,他們已經分別在自己的營頭上任,並且帶走了那些優秀的又不能離京的人才。

可想而知,他們在京營之中會顯的多麼出衆,前途又是多麼遠大美好……京營再爛,也得有一些真正的有用的人才,不然光是大閱時就很難看,總得有看起來象那麼回事的兵馬吧?舍人營能出頭,也是在當年的大閱之中嶄露頭角,成爲衆人心目中無與倫比的強兵。

“老馬,老劉,老楊,你們哥仨送到這已經夠意思了。”

張惟功是正經的出征將領,按說可以理直氣壯的住在通州驛中,但他選擇與將士們一起住在營地裡,看着將士們汗出如漿的挖壕溝,設鹿角拒馬,建起高高的哨樓,又在營地裡挖出防火坑道,留下一條條緊急調動通道,一切都是井井有條,連張惟功的主帳都與四周的普通士兵的營帳沒有任何區別……都是皮製的高大帳篷,不同的就普通的帳篷裡要住一個小隊的士兵,惟功的帳篷只住他自己,另外還隔出一個辦公區域而已。

在營門處,太陽變的火紅,馬宏駿等人今天只能在通州住一晚,明早返回京城,原本他們也可以住在營地裡頭,但這幾個傢伙還是拒絕了惟功的邀請……看着昔日夥伴意氣風發的預備出發遠赴遼東,自己卻留在紅塵之中的京師,再入營居住,心裡自然不是滋味。

馬宏駿是一個直筒子脾氣,惟功話音一

落,他便道:“大人,咱們來送是情份,可老馬這心裡,真的是不大讚同大人出外的主意,其實大人無非是怕那個啥,木秀於林,就是人紅遭忌,那也不必出外,在京裡少見人,少辦事,幾年後事一冷,誰還管那麼多!”

要說馬宏駿這個歸義韃子也算是深諳中華上國的文化了,說話雖粗,卻是在理上,是很有道理的一番話。

劉、楊兩人都是點頭,對馬宏駿的話很贊同。

劉嘉臣道:“大人這一回算是被那些文臣算計了,在寧遠當這麼一個練兵總兵官,地位尷尬,不得機會實土,練兵,幾年之後,實力威望消損,還不如留在京裡。”

惟功知道這三人雖不能如郭守約和王柱那樣跟隨自己出外,對自己的信心不足,但好歹是講些情義的,只是有一些話不好和他們直說,當下只得笑笑,隨意道:“只當出外玩上幾年,心態自然就平和了。”

他又開玩笑道:“等我再次回京,你們最少也得是副將。”

“這得多難。”劉嘉臣臉上掠過一絲陰雲:“我等不過是千戶和百戶的世家,做到現在的職位已經是有賴大人多矣,反正大人回京之前,我們是不會有所寸進了。”

這也算是另外形式的效忠,只是不大牢固,雖不跟隨,亦不會背叛。

主要是,京師各家勳貴可用的人多的數不過來,怎麼可能會用改換門庭的叛徒。

“大人。”在營門不遠,一個塘馬趕來,急促道:“遼鎮生變,朝中會議後着令我們趕赴遼陽,大人爲遼陽總兵,現在曾侍郎正趕來傳旨。”

“哦?竟然如此!”

惟功面露驚奇之色,沉聲道:“傳贊畫參將張用誠,張簡修,各遊擊千總一併出營,隨我去迎曾少司馬。”

軍號聲中,千總以上的軍官一起出來,因爲不是戰鬥,大家都穿着武官袍服,沒有束甲,就算這樣,也是極盡威武,整個軍官團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年紀,身上自然而然的都有久在軍營的威武氣息。

現在的這些軍官,已經看不到當年的乞兒模樣,也不是在順字行時有一些沾染在身上的商人氣息了。

這兩年,除了習武便是練兵,已經自然而然的視自己爲軍人,純粹的軍人。

“走吧!”

惟功沒有多說,在馬上揚了揚馬鞭,自己帶頭先行,羅二虎等親衛趕緊跟隨上去,張用誠等人也都緊隨在後。

衆人策馬而行,營門處響起轟隆隆的馬蹄響聲,每個人在路過的時候,都向三個老千總頷首示意着。

“唉!”馬宏駿發出強烈的嘆息聲,揉着自己指上的老繭,那是因爲練武和射箭磨出來的,他鬱郁道:“看着這些後生娃子,老子現在可後悔了。”

劉嘉臣心裡也後悔,他以爲到遼鎮沒有機會立戰功,會被李家和祖家等當地勢力吃的死死的。現在突然有這樣的變化,兵部侍郎親自來傳旨,可見朝廷對張惟功和舍人營的重視。

三個千總,在這一刻,眼神中露出迷茫而後悔的色彩。

(本章完)

第三百三十七章 皆歡第七百零六章 居停第五十九章 練槍第三百八十六章 藉口第八百九十八章 詢問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三百二十三章 退進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封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六百八十一章 各司第五百零五章 孺慕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五百三十一章 不快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三百六十三章 路祝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五百七十二章 教士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七百三十三章 動員第一百五十章 跨越第九十九章 殺侄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襲第五百六十三章 配合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六百三十一章 失悔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六十二章 贈王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四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第八百零九章 勸說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九十三章 箭道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八百五十七章 自知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六百四十九章 獵騎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三百二十三章 退進第三百章 緩急第七百三十二章 藉口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一百一十章 要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一百三十八章 同知第五百八十三章 快馬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四百五十二章 詭秘第六十六章 詔獄二百一十二章 擴張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二百三十五章 羨慕第四百六十一章 打行第二百九十章 罰跪第四百四十七章 藥方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
第三百三十七章 皆歡第七百零六章 居停第五十九章 練槍第三百八十六章 藉口第八百九十八章 詢問第八百七十三章 塘報第三百二十三章 退進第八百五十九章 預感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封第六百零八章 閱操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二十四章 面聖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八百一十八章 收穫第一百四十四章 設官第五百四十一章 制衡第六百八十一章 各司第五百零五章 孺慕第五百五十九章 毒蛇第七百六十二章 傳教第五百三十一章 不快第七百三十七章 救回第二百八十三章 衆說第六百七十三章 縫合第三百六十三章 路祝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五百七十二章 教士第八百二十五章 用絞第七百三十三章 動員第一百五十章 跨越第九十九章 殺侄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襲第五百六十三章 配合第四百一十一章 總爺第六百三十一章 失悔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二百六十三章 瘟疫第一百二十章 財貨第六十二章 贈王第七百四十五章 拿去第四百六十四章 海盜第二百九十四章 郎舅第一百八十九章 破弓第七百零八章 女人第七百四十三章 功利第八百一十九章 出行第八百零九章 勸說第六百七十七章 土地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九十三章 箭道第六百九十二章 衝突第八百三十八 命數第四百九十一章 獵騎第五百五十四章 小隊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道第八百五十七章 自知第三百六十章 突襲第八百八十三章 再別第六百三十九章 諱敗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六百一十三章 收貨第五百六十六章 棉花第四百五十七章 縱隊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四百八十九章 南北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六百四十九章 獵騎第二百六十四章 悶氣第六百四十章 廷議第七十七章 聖學第三百二十三章 退進第三百章 緩急第七百三十二章 藉口第五十四章 反轉第六百二十一章 夥計第三百四十九章 騎戰第一百一十章 要人第三百三十二章 故人第三百八十五章 夜遊第一百三十八章 同知第五百八十三章 快馬第八百六十三章 劍犁第三百六十四章 回南第四百五十二章 詭秘第六十六章 詔獄二百一十二章 擴張第七百六十一章 質問第二百三十五章 羨慕第四百六十一章 打行第二百九十章 罰跪第四百四十七章 藥方第七百五十四章 退伍第二百八十四章 發動第五百九十四章 勳章第八十八章 爆發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六百四十一章 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