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 暗涌

缺席的是秦孺人,她找了個玉體違和的藉口,遣了個宮女前來道罪,跪求皇后寬容,姿態看上去甚是謙恭,卻並不符合後宮禮矩——區區宮女,是沒有資格代表嬪妃前來請罪的,但皇后新冊,還沒有安排女官侍應各殿,是以並不能以此爲把柄責備秦孺人違矩,不過秦孺人若非是病重得無法站立,又或者是被診爲惡疾,論理她不應告病缺席,這是赤裸裸的挑釁。

十一娘當然明白秦霽心中的憋屈,她原本因爲晉陽王府耳目遍佈,隱忍十年甚至不能近身侍寢,好不容易盼到賀燁登基稱帝,以爲守得雲開見月明,皇后之位唾手可得,哪曾想依然功敗垂成,竹籃打水一場空,病得起不來牀,再無辦法虛以委蛇下去,實則是情理之中。

理解歸理解,但並不代表十一娘認爲該當讓賢,燕國公雖爲功臣,但誰說功臣家族就必須出個皇后?也不是誰更有野心,就一定能佔居後位,既然爭奪乃帝王心,那麼誰的勝出都不是理所當然,秦霽一直認爲,她的父祖從龍有功,家門乃帝王陣營,理當母儀天下,她卻不知,預先站隊者並非燕國公府而已,她之所以落敗,是敗在急於求成,當初賀燁並不希望與燕國公結爲姻好,因爲這並不利於大局,秦霽對賀燁又並非一往情深,她在意的是權位與榮耀,甚至爲了私利,不顧大局,她雖然並非太后耳目,對賀燁卻毫無助益,而今不得後位,乾脆就使小性子,挑釁皇后,十一娘原本對她毫無好感,就算以大局爲重,不至於謀她性命,卻也沒有必要一再容忍。

只皇后尚未流露不滿,卻先有一位出言譏誚。

十載以來,八面玲瓏廣結善緣的媵人謝氏,斜着手掌輕擋脣邊,似笑非笑:“自從聖上登極,秦孺人哪日不是精神飽滿,怎麼突然竟就病了呢?又前兩日,妾身還見她昂首挺胸尋柳孺人說話,後來還企圖往紫宸殿面聖,雖說半途中便被阻攔,又還中氣十足與內官爭執足有一刻,今日竟就病勢沉重了,病情如此急猛,可真讓人擔憂,但願孺人有驚無險,真要有個好歹,豈非讓人扼腕嘆惜。”

在座原就是老交情,彼此深知各自品性,莫說婷而詫異於謝氏如此浮於言表的嘲笑甚至詛咒,就連元氏也側目而視,倒是齊姬不爲所動,只看皇后如何應對。

如今的齊姬,已經知道了不少隱情,比如帝后之間,是當真夫妻同心,又比如任氏之死,當然不是因爲僕婢前溪背叛如此簡單,任氏必定是受太后指使,而早便投效聖上的皇后,當然不可能坐視任氏得逞,前溪就算沒有“背主”,任氏也必然計敗人亡。不過齊姬拿不準皇后對待秦氏的態度,畢竟秦氏不同於太后耳目,燕國公又爲聖上立下赫赫功勞,雖說皇后當日在太原起事,甚至將秦氏也一併軟禁,卻到底未曾將她斬草除根,這說明皇后雖然洞諳秦氏野心,卻並非不存顧忌,想來聖上雖然信任皇后,到底也不期望內宮生亂,后妃之間明槍暗箭你來我往,韋太后可還好端端在長安殿榮養,突厥人未必就肯偃旗息鼓,在這樣的情勢下,皇后當然還要以大局爲重。

不過如果容忍秦氏公然挑釁,皇后將來又怎麼震懾後宮?

謝氏潛隱多年,如今也忍不住煽風點火,縱然當初生怕成爲太后刀匕,禍及自身,有意坐壁上觀,可眼看着如今聖上已得寶座,她又豈能甘心一事無成?樹欲靜而風不止,別看皇后已然母儀天下,只怕這後宮,也不會平靜。

齊姬未必沒有暗懷打算,但她沒有忘記皇后的庇護之恩,那時得知父母雙亡,手足流配他鄉,她已懷赴死之志,是聖上與皇后阻止了她自尋短見,給予了她希望,讓她明白仍有機會爲父母報仇血恨,仍有希望重振家門,這有如再造之恩,銜草結環爲報都不爲過,所以她必須忠於帝后,無論即將面臨多少風險。

要說慾望,只有一件,那就是讓韋太后身敗名裂、死而後快,聖上不願弒母,但她卻不怕揹負大逆之罪,若有時機,她一定會手刃死仇,就算會與韋氏同歸於盡,她也不會有任何猶豫。

但在此之前,她必須報答帝后的恩情。

可要是帝后之間產生了矛盾呢?她又將如何抉擇?

齊姬腦子裡有若百回千轉,眼睛裡看見的卻仍是皇后平靜的神情,似乎並未察覺秦氏的挑釁,微微頷首道:“秦孺人既然身染疾患,讓她好生將息即可,大愈之前,不用拘於宮規,只我原本想着宮務繁重,少不得秦孺人輔助一二,她這一病,倒是不好再煩勞了,六姐,齊姬,唯只有拜託你們二位,自明日始,午時前於蓬萊殿,襄助宮務。”

一次告病,便失襄理之職,這就是挑釁的代價。

高玉祥不由露出淡淡的笑容,此時他在暗忖太后果然沒看錯,皇后與秦氏之間勾心鬥角已見端倪,是萬萬不能和平共處的,秦氏自恃功臣之後更與聖上親近,又怎能甘心屈居人下,此時剛失鳳璽,便忍不住張狂挑釁,皇后也不甘示弱,利用聖上與太后之間博弈,務必爭取後族輔助的時機,施予威懾,秦氏既討不着便宜,後宮這些妃嬪,至少不敢明目張膽與之結盟。

不過聖上心中,會怎麼想皇后呢?應當也會不滿皇后小題大作,甫一得勢,便耀武揚威,而不顧燕國公府乃從龍有功,尤其當皇后甚至反對冊秦氏貴妃之位時,更加顯明排除異己而不顧大局,就算聖上這時佯作不以爲忤,日後當皇后、秦氏之間爭鬥越更激烈時,當後宮之爭終於演變爲朝堂之鬥時,還會一直容忍皇后的強勢?

帝后離心,遲早而已,皇后也終於會意識到,帝王心是靠不住的,關係權勢與安危,夫妻之情必將土崩瓦解,到那時,太后手裡便有了刀匕,反敗爲勝便見曝光。

然而高玉祥的饒幸很快便轉變爲震驚,因爲緊跟着發生的一件事故,讓他意識到太后的盤算多麼荒唐可笑,猶如陷井之中,徒勞困獸之鬥。

這一日蓬萊殿中,皇后的訓誡並沒有長篇大論,兩刻之後,便許諸位孺媵各回居所,一聲未吭的元氏卻在這時要求與皇后私話,皇后沒有拒絕,甚至沒有授意高玉祥退避,反倒是元氏欲言又止,將高玉祥怒目而視,皇后緩緩開了口,語氣極爲平靜:“元姬無需在意高內官,有什麼話,但說無妨。”

直到這時,高玉祥並不覺得詫異,他深知元氏蠢笨兼狂妄,以爲所謂私話無非是挑釁撒潑而已,皇后特意將他留在現場,應當也是爲了顯明器重,委婉向太后示誠,以皇后之聰慧,當然明白因天子奪位,太后對她必定懷有芥蒂,而太后雖然失勢,仍有衆多黨徒,與其立敵,莫若交好,至少太后與之利益相同,都不希望秦氏寵冠後宮,更不希望秦氏將來的兒子得儲。

可他聽見了什麼?

“妾身入宮之時,便得聖上叮囑,若太后詢問晉陽王府之事,務必指斥皇后早已背棄太后,妾身以爲聖上是欲對皇后不利,本不願屈從,奈何聖上竟以妾身之子性命相逼,妾身這才恍悟聖上竟然知道……知道那樁舊案,妾身爲了小兒安危,不敢違逆聖命,可如今,妾身又才明白,聖上與皇后應當一直同心,故而皇后從未隱瞞妾與他人生子之事,聖上讓妾身指斥皇后,也並不是對皇后不利,而是因爲太后深信皇后與妾身不和,當問詢晉陽之事,如若妾身爲皇后遮掩,反而會讓太后生疑。”

元氏說的還是人話麼?什麼小兒?她什麼時候誕育下子嗣?竟然還是紅杏出牆珠胎暗結!還有聖上與皇后竟然一直同心……

跽跪着的宦官險些沒有向後仰倒,瞪大眼睛直愣愣看向元氏,活像是大白天見了鬼。

“皇后既助聖上奪位,而聖上顯然毫在不意妾身罪過,妾身懇請皇后開恩,赦妾身出宮,縱然隱姓埋名爲鄉野之間農婦,只要能許妾身與小兒母子團聚,妾身別無所求。”

元氏匍匐叩首下去,高玉祥才把眼睛轉了個方向,又直愣愣地盯着皇后,他迫切地希望皇后怒斥元氏胡言亂語,對,應當是元氏瘋魔了,身患癲狂之症,這些都不是實情,千萬不要是實情!

可他卻聽見皇后仍然平靜的聲嗓:“元姬,當年你懇求我留你孩子一條性命,我便再三告誡,雖可答應你之所求,今後卻不容你母子二人再見,你當時只稱孩子能得平安便無所求,今日這番話,確乃得寸進尺,我不會答應。”

高玉祥終於跌坐在地。

“我那時是以爲皇后並無能力再滿足更多請求,但事實顯然並非如此!聖上已經登基,又如此信任皇后,不過微末小事,皇后怎會無能爲力?當年揭發茂林害死惠風陷害柳孺人,可是我奉皇后指令行事,論來我也算從龍有功,皇后可不能過河拆橋。”元氏所求被拒,怒道。

“若你連這點小事都不願行爲,我又憑什麼留你孩兒性命呢?當初你爲親王姬媵,卻受外男誘惑,敗壞德行甚至企圖混淆皇族子嗣,論罪,該當處死,如今你毫髮無傷,仍然錦衣玉食,你與外男苟合之子,被良民領養,愛惜若親出,就憑你乃太后耳目,聖上與我爲何理當對你法外開恩?”十一娘當初容元氏誕子,一來是因想利用元氏離間毛維與元得志徹底反目,另外也是認爲稚子無辜,元氏又非犯下大惡,多少心懷不忍。

但這並不代表她就會因爲元氏的慈母之心,一再縱容滿足其慾望,兩人之間,更是論不上任何情誼。

母親愛惜子女乃人之天性,卻不代表身爲人母,就能以愛子之名索求無度。

元氏曾經只望孩子能夠平安,如今卻希望得知孩子去向,甚至貪圖母子團圓,誰敢擔保不會更加得寸進尺,利用那孩子挑生風波,元氏畢竟曾爲晉王媵,她又是在晉王府中產子,若一口咬定孩子乃賀燁骨肉,就算賀燁否定,不至於爲皇室承認,但有心之人加以利用,便可能成爲隱患。

皇后冷冷說道:“元氏,你想清楚了,倘若你執迷不悟,誰會首當其衝!”

第419章 方氏成密友第263章 必須扳回顏面第1061章 阡陌的來歷第1361章 反目第848章 晉王不急婢女急第180章 青雲之途第645章 下馬威第585章 兵逼鳳台第1040章 關於仙智第1360章 措手不及第786章 議發展第333章 衙堂公審第1302章 求助第885章 氣象第827章 意圖探親被拒第37章 袁氏抓緊“一線生機”第667章 過招第1215章 跪候紫宸殿第142章 練手第692章 夜會第472章 謝姑娘的良人第592章 已成定局第249章 衆力推牆倒第757章 不該惹第418章 一家之主的重要性第663章 玉管居第588章 太后的仁慈第191章 飲樂第555章 承認又如何第250章 再突變第1020章 惠風之死第1149章 攻潼關第90章 所謂“欽佩”第589章 父子反目第630章 高高在上第931章 攻守之爭第1210章 轉眼一門二夫人第578章 預示第1006章 計降東瀛佃第1181章 議立後第37章 袁氏抓緊“一線生機”第732章 原告陳辭第350章 繼續演第945章 楊氏好霸道第44章 白姬不中計第556章 血訴第232章 抓住破綻第1097章 麗妃第992章 廣陽危急!第855章 邂逅第974章 韋太后的美夢第163章 好心當作驢肝肺第371章 韋太后的新對頭第955章 王知禮的毒計第1197章 美人之急第1297章 報仇有理,殺人無罪?第468章 若蘭擇婿第1204章 隋奉御第1241章 表姐表妹第117章 真正跋扈不孝第457章 情之一字第981章 仙遊嶺一行第506章 壽誕第1207章 隔閡第38章 計劃進行時第333章 衙堂公審第305章 賢妃舉薦第1286章 秦晉之好第503章 小聚飲談第391章 問對之間第1230章 這驚人的隔閡第539章 循序漸進第34章 波濤暗涌的柳氏族內第1316章 人間最恨意難平第573章 十一孃的坑第468章 若蘭擇婿第764章 發動第916章 任氏的對手第141章 棄卒保帥第1315章 請君赴會第599章 老奸巨滑賀舍人第674章 再獲邀約第477章 封口第853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1353章 另一條路第111章 潰不成軍第1359章 動手第1015章 王妃差點逼死人第882章 晉王詐供第558章 邵廣之悔第781章 不求,竟得第1250章 一個比一個倔強第700章 連環計第798章 殿下的桃花劫第846章 阮嶺賣春藥?第314章 魏氏的企圖第715章 毫無默契第1103章 噩耗抵太原第641章 清源驛內第578章 預示
第419章 方氏成密友第263章 必須扳回顏面第1061章 阡陌的來歷第1361章 反目第848章 晉王不急婢女急第180章 青雲之途第645章 下馬威第585章 兵逼鳳台第1040章 關於仙智第1360章 措手不及第786章 議發展第333章 衙堂公審第1302章 求助第885章 氣象第827章 意圖探親被拒第37章 袁氏抓緊“一線生機”第667章 過招第1215章 跪候紫宸殿第142章 練手第692章 夜會第472章 謝姑娘的良人第592章 已成定局第249章 衆力推牆倒第757章 不該惹第418章 一家之主的重要性第663章 玉管居第588章 太后的仁慈第191章 飲樂第555章 承認又如何第250章 再突變第1020章 惠風之死第1149章 攻潼關第90章 所謂“欽佩”第589章 父子反目第630章 高高在上第931章 攻守之爭第1210章 轉眼一門二夫人第578章 預示第1006章 計降東瀛佃第1181章 議立後第37章 袁氏抓緊“一線生機”第732章 原告陳辭第350章 繼續演第945章 楊氏好霸道第44章 白姬不中計第556章 血訴第232章 抓住破綻第1097章 麗妃第992章 廣陽危急!第855章 邂逅第974章 韋太后的美夢第163章 好心當作驢肝肺第371章 韋太后的新對頭第955章 王知禮的毒計第1197章 美人之急第1297章 報仇有理,殺人無罪?第468章 若蘭擇婿第1204章 隋奉御第1241章 表姐表妹第117章 真正跋扈不孝第457章 情之一字第981章 仙遊嶺一行第506章 壽誕第1207章 隔閡第38章 計劃進行時第333章 衙堂公審第305章 賢妃舉薦第1286章 秦晉之好第503章 小聚飲談第391章 問對之間第1230章 這驚人的隔閡第539章 循序漸進第34章 波濤暗涌的柳氏族內第1316章 人間最恨意難平第573章 十一孃的坑第468章 若蘭擇婿第764章 發動第916章 任氏的對手第141章 棄卒保帥第1315章 請君赴會第599章 老奸巨滑賀舍人第674章 再獲邀約第477章 封口第853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1353章 另一條路第111章 潰不成軍第1359章 動手第1015章 王妃差點逼死人第882章 晉王詐供第558章 邵廣之悔第781章 不求,竟得第1250章 一個比一個倔強第700章 連環計第798章 殿下的桃花劫第846章 阮嶺賣春藥?第314章 魏氏的企圖第715章 毫無默契第1103章 噩耗抵太原第641章 清源驛內第578章 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