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推心置腹

餘額不足

董政國頓時氣憤不已,他素來與吳光新沒有任何瓜葛,正所謂井水不犯河水,背後嘀咕自己就罷了,現如今居然當着正面說出這樣刺激人的話,換做是誰都沉不住氣。

他捏緊拳頭作勢要躍起來,不過就在這時一旁的袁肅卻伸手攔了一下。

袁肅不慌不忙的站起身來,轉向吳光新等人,帶着和氣的笑容說道:“自堂兄,你這話有些過分了,古言有云四海之內皆兄弟,更何況贊薰兄在學堂這麼多時日,何必要在乎文文本本上的資質呢?”

吳光新同樣笑着,不過他的笑容卻飽含冷嘲熱諷,繼而說道:“梓鏡兄,兄弟我是真真弄不明白,學堂這麼多正經八百的同窗,爲何你偏偏要去這種人走的近?”

胡龍驤察覺到氣氛不對勁,連忙站起身來圓說道:“大家都少說一句,今日是聯誼會,爲的就是增加彼此的友誼,可不是讓你們口角。”

袁肅心境很寬,自是不會讓吳光新說兩句就沉不住,他依然保持着臉上的淡笑着,說道:“我與贊薰兄走的近,似乎與其他人無關吧?若是自堂兄喜歡此處清靜,那就讓給自堂兄等人好了,我另尋他處就是。”

吳光新嘖了嘖舌頭,臉上滿是一副輕蔑之色,陰陽怪氣笑道:“我本以爲梓鏡與我們是一類人,萬萬沒料到會是如此這般。”

此言一出,不僅董政國怒不可遏,就連胡龍驤都覺得實在太過分。

袁肅臉色漸生變化,他早先就看吳光新不是一個痛快的人,對方現在竟然說出這樣的話,着實讓人心頭生恨。冷笑了一聲之後,他沒好氣的說道:“我且問自堂兄,你是哪一類人?若我沒猜錯,在自堂兄看來但凡家中有關係者當屬於一類人,對嗎?”

在場的衆人都是血氣方剛的青年,本來投戎從軍或多或少是有骨氣有尊嚴,很多人最看不起的就是沒有真本事,只靠家中關係混日子的人。吳光新雖然的的確確是這個意思,但他也很清楚有些話不能說的太透徹,相反袁肅的話卻硬生生的揭穿了這一點,一下子讓吳光新認可不好、不認可也不好。

“之前你所說的話,我都可以不放在心上,唯獨你剛纔的話簡直讓我痛心疾首。豈不說大家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只說咱們同一無屋檐下面生活這麼些時日,放在你眼裡他們卻是另外一類人,你這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不等吳光新開口,袁肅再次聲色俱厲的斥道。

“有些事大家心照不宣,你又何必裝模作樣。你也不捫心自問一下,纔出學堂沒多久就能當上護軍使,就算你是天才也斷然不至於有這般越級升遷的能耐。”吳光新被袁肅訓的有些罩不住顏面,當即強作憤慨的迴應道。

“我袁肅有沒有能耐輪不到你來點評,我承認我這護軍使得來的並不是光彩。但我猶有自知之明,而你,連學堂都未正式踏出就已經仗着自己有幾分*擠兌同窗,你可有捫心自問?”袁肅義正嚴詞的回駁道。

“好,好你個袁肅,我有心與你示好,你卻把我的好心當驢肝肺。我算是看透你了。”吳光新一時無言以對,只好強詞奪理的說道,藉着大嗓門來穩定自己的形象。

“彼此彼此。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我不想再跟你說話,請自便。”袁肅冷冷的說道。

“哼,我們走着瞧。”吳光新惱羞成怒,惡狠狠的瞪了袁肅一眼,轉身揚長而去。

他在心裡深深記住了今天這一幕,自己本想與袁肅討好,卻不期反倒被對方當衆羞辱。這一下可好,袁肅當了一回正面人物,而他竟成了小雞肚腸、傲慢狂妄的反面人物。這一個仇一定要報,從今日起必與袁肅勢不兩立。

等到吳光新一衆人離去之後,袁肅情緒依然有幾分激烈,一方面是覺得吳光新太可恨,另外一方面則是要在董政國面前表現出義憤填膺的姿態。

胡龍驤嘆了一口氣,勸慰的說道:“袁護軍切莫放在心上,只怕吳自堂是喝醉了,纔會說出這樣過分的話。同窗一場,可不要鬧得大家都有矛盾纔是。”

袁肅緩緩的搖了搖頭,表情十分嚴肅,說道:“胡大人,學生雖是大總統的侄親,但從始至終都不覺得自己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學生與大總統的關係絕非是利益和便宜,在其他人的心裡是什麼想法我不知道,但在我心裡的想法這份關係恰恰是一種責任。”

胡龍驤深爲感嘆,連連點頭讚許的說道:“梓鏡有這樣的覺悟,當真是讓人欣慰。大總統能有你這樣的親戚,只怕同樣會引以爲傲。”

董政國將袁肅的一言一行都聽得仔細,袁肅爲了自己一個“人人不待見”的粗人而與吳光新反目成仇,這是多麼厚重的信任。他深深吸了一口氣,邁步走到袁肅面前,鄭重其事的行了一個抱拳禮,大聲的說道:“袁護軍仗義執言,讓在下感激不盡。無他,今後在下願爲袁護軍牽馬架鞍,以死而報袁護軍賞識之恩。”

袁肅連忙虛扶了一把,說道:“言重了,言重了,今後你我同心協力,好好幹一番大事業,倒是要讓那些鼠輩知道什麼叫狗眼看人低。”

董政國哈哈大笑,連聲應諾道:“正是,正是。”

袁肅沒有待到宴會結束,在與胡龍驤、董政國飲了兩杯紅酒之後,便尋了一個藉口退場。臨走之前,他再三向胡龍驤表示感謝,又重申了前幾日在德盛齋的話,往後但凡胡龍驤需要幫忙之處,自己絕對不會推辭。

又與林肇仁、袁克端、張涵玲三人一一告了一聲不是,袁肅帶着杜預和警衛員就這樣悄然離去。明日他會啓程返回灤州,火車是上午的班次,所以回到總督府後還要打點一番,跟張府的人提前道別一聲,以免明日早上還要另外叨擾麻煩。

第65章 ,聯誼會上第33章 ,散播謠言第39章 ,袁氏家宴第74章 ,鋪路搭橋第45章 ,以退爲進第40章 ,宴席之間第47章 ,陸軍部令第37章 ,京城春節第44章 ,信到京城第81章 ,行營佈置第58章 ,錦衣回校第62章 ,青年北洋第73章 ,諮議之事第71章 ,英式裝備第5章 ,伏擊日軍第65章 ,轄內發展第58章 ,鄂州對話第15章 ,戰後狂熱第56章 ,見林伯深第86章 ,給下馬威第31章 ,突發事件第94章 ,防線告急第39章 ,結交豪紳第54章 ,見宋教仁第91章 ,募工募役第6章 ,制式步槍第81章 ,大轉折點第37章 ,逼上梁山第23章 ,臨行安排第74章 ,鋪路搭橋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7章 ,針鋒相對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37章 ,逼上梁山第22章 ,謀取出路第100章 ,大公子言第29章 ,軍紀之亂第60章 ,訓練方案第18章 ,一時衝突第57章 ,華中綢繆第87章 ,着手解決第59章 ,少壯聲勢第14章 ,藉機行事第35章 ,上海線索第85章 ,中央命令第13章 ,以寡敵衆第2章 ,安山張府第92章 ,宴會過後第25章 ,標部會後第82章 ,營中出事第25章 ,天津寓居第95章 ,疑點重重第71章 ,藉機獵取第95章 ,預備巷戰第42章 ,忠言逆耳第82章 ,營中出事第8章 ,會見蔡鍔第15章 ,挑明來幹第72章 ,新婚春宵第18章 ,京城氣象第41章 ,稅收分配第97章 ,另有剖析第88章 ,軍政發展第65章 ,說趙山河55章 突發事件第2章 ,進攻丹東第91章 ,募工募役第52章 ,各有意外第78章 ,突然而見第8章 ,不做不休第10章 ,轉危爲安第20章 ,獨立事宜第59章 ,組建情報第68章 ,返回保定第86章 ,中間收購第40章 ,問題所在第76章 ,宮中對談第4章 ,出水芙蓉第16章 ,兩頭行動第29章 ,軍紀之亂第16章 ,兩頭行動第45章 ,北京覆電第11章 ,入豫心思第60章 ,訓練方案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35章 ,上海線索第34章 ,香港分部第95章 ,藉口生事第60章 ,車站槍擊第81章 ,崛起之路第85章 ,雙重密謀第33章 ,學堂同窗第10章 ,談判決心第72章 ,新婚春宵第28章 ,兩頭態度第33章 ,散播謠言第3章 ,保境軍資第57章 ,對簿一談第74章 ,兩淮之想
第65章 ,聯誼會上第33章 ,散播謠言第39章 ,袁氏家宴第74章 ,鋪路搭橋第45章 ,以退爲進第40章 ,宴席之間第47章 ,陸軍部令第37章 ,京城春節第44章 ,信到京城第81章 ,行營佈置第58章 ,錦衣回校第62章 ,青年北洋第73章 ,諮議之事第71章 ,英式裝備第5章 ,伏擊日軍第65章 ,轄內發展第58章 ,鄂州對話第15章 ,戰後狂熱第56章 ,見林伯深第86章 ,給下馬威第31章 ,突發事件第94章 ,防線告急第39章 ,結交豪紳第54章 ,見宋教仁第91章 ,募工募役第6章 ,制式步槍第81章 ,大轉折點第37章 ,逼上梁山第23章 ,臨行安排第74章 ,鋪路搭橋第112章 ,突破孝感第7章 ,針鋒相對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37章 ,逼上梁山第22章 ,謀取出路第100章 ,大公子言第29章 ,軍紀之亂第60章 ,訓練方案第18章 ,一時衝突第57章 ,華中綢繆第87章 ,着手解決第59章 ,少壯聲勢第14章 ,藉機行事第35章 ,上海線索第85章 ,中央命令第13章 ,以寡敵衆第2章 ,安山張府第92章 ,宴會過後第25章 ,標部會後第82章 ,營中出事第25章 ,天津寓居第95章 ,疑點重重第71章 ,藉機獵取第95章 ,預備巷戰第42章 ,忠言逆耳第82章 ,營中出事第8章 ,會見蔡鍔第15章 ,挑明來幹第72章 ,新婚春宵第18章 ,京城氣象第41章 ,稅收分配第97章 ,另有剖析第88章 ,軍政發展第65章 ,說趙山河55章 突發事件第2章 ,進攻丹東第91章 ,募工募役第52章 ,各有意外第78章 ,突然而見第8章 ,不做不休第10章 ,轉危爲安第20章 ,獨立事宜第59章 ,組建情報第68章 ,返回保定第86章 ,中間收購第40章 ,問題所在第76章 ,宮中對談第4章 ,出水芙蓉第16章 ,兩頭行動第29章 ,軍紀之亂第16章 ,兩頭行動第45章 ,北京覆電第11章 ,入豫心思第60章 ,訓練方案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35章 ,上海線索第34章 ,香港分部第95章 ,藉口生事第60章 ,車站槍擊第81章 ,崛起之路第85章 ,雙重密謀第33章 ,學堂同窗第10章 ,談判決心第72章 ,新婚春宵第28章 ,兩頭態度第33章 ,散播謠言第3章 ,保境軍資第57章 ,對簿一談第74章 ,兩淮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