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安山張府

餘額不足

即便如此,以張紹曾爲首的革命軍官們依舊天真的寄希望於清政府改革。

直到大半個月前,也就是十一月七日,石家莊傳來一則駭人聽聞的消息,正準備前往山西赴任的吳祿貞在火車站遭人槍殺。

至此,參與灤州兵諫的各路部隊幡然醒悟,清政府又一次誆騙了大家。

失望和憤怒縈繞在衆人的心頭,正因爲這樣,二十鎮還駐留在灤州的幾支部隊進行了秘密會商,決定在年關之前發動一場真刀真槍的起義,用荷槍實彈來彰顯對清政府革命的決心。

“之前我已經說過很多回了,張統制不足以成事,一部分是他個人的原因,另外一部分是咱們第二十鎮和第六鎮的原因。”袁肅微嘆一口氣,故作深沉的說道。

林伯深自然不是第一次聽袁肅這麼說,在灤州兵諫之前,袁肅就在私底下指責張紹曾優柔寡斷,不可能帶領二十鎮發動武裝起義。只可惜當時沒有人聽進去,革命派的軍官依然積極慫恿張紹曾起義,沒想到最終張紹曾拍拍屁股南下走人,兵諫也真是囫圇結束。

之前就連林伯深都認爲袁肅是害怕參與起義,不過現在看來,才知道對方是深有遠見,心中不僅消除了以前的介懷,反而更生出幾分欽佩。

“豈不說第六鎮在清廷眼皮底下,單說吳統制之下的所有軍官全部只聽命於袁宮保,要想跟他們串謀攻打京城,只能說是比登天還難。至於咱們二十鎮的情況就不用多說了,看看之前那些標統、協統,要麼是頑固不化,要麼是見風使舵,內部鬥爭的痕跡再明顯不過,由上而下是一盤散沙,除非有天相助,否則更難成事。”袁肅緊接着又說出了一番大道理。

當然,這些話全部是他個人的見解,與前世絲毫無關。在二十一世紀時他最大的愛好就是鑽研清末民初的歷史,對辛亥革命前前後後的細末之事大多瞭如指掌。

要說前世對待灤州兵諫的態度,表面上是一副漠不關心,骨子裡卻是反對起義,因此當他看到二十鎮大部分高級軍官態度堅硬時,就已經意識到起義之舉大有不妙。

“唉,之前你不表態,還真讓我錯怪了你。”林伯深尷尬的笑着說道,他是直腸子,心裡有什麼話總會憋不住,但凡稍微熟悉一些的人輕易就能傾訴而出。

“並非我不表態,而是無論如何都輪不到我表態。”袁肅苦笑着說道。

“那這次武昌軍政府派來的代表幫助我們策劃起義,梓鏡你怎麼看?”林伯深將戰馬靠攏了一些,壓低聲音詢問道。

歷史上的灤州兵諫與灤州起義是兩碼事,雖然參與其中的部隊大部分是第二十鎮的士兵,可領導人以及事件性質截然不同。在兵諫失敗之後,武昌軍政府派出革命代表胡鄂公,與天津共和會會長白雅雨、山東鐵血會會長孫諫生共同密謀,在灤州發動武裝起義。

只不過革命黨人錯誤的估判了全國形勢,以爲大半個中國紛紛掀起獨立,清廷在近畿地區的根基早已鬆動。他們甚至不知道真正掌握近畿軍權的人是誰,只知道要趁勢揭竿而起,儘快結束清王朝腐敗無能的統治。

在起義之前,二十鎮各路部隊的長官都是模棱兩可的態度,大部分只是抱着投機取巧、順水摸魚的心理。而革命黨人更是想法天真,一心認爲只要起義打響,單憑聲勢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殊不知整個起義計劃早已經是漏洞百出。

歷史上的這次起義事件,革命黨人預想的情況根本沒有發生,甚至還出現起義部隊臨陣倒戈的情況,到最後只有兩個營的兵力按照約定起義。整個行動僅僅進行了一個晚上的時間,最終在臨陣倒戈叛軍和其他清軍合圍之下遭到殲滅,除了胡鄂公之外,革命領導人全部被捕就義。

歸根結底,灤州起義只是一場幾百人的小規模軍事行動,在辛亥革命的洪流之中根本不足爲道,其歷史意義也遠遠遜於著名的灤州兵諫。而正是因爲袁肅深知這場起義的最終結果,這才讓他對未來的處境感到憂慮,單憑區區幾百人的就想佔領灤州,簡直比登天還難。

暗歎了一口氣,袁肅深遠的說道:“仁卿,我只問你一句,倘使起義成功了,我們下一步又能如何?佔據灤州,四面環敵,寸步難行,又是近畿之地,敵人調動起來比我們要快捷的多,到時候又能堅守幾許?”

聽到這裡,林伯深立刻皺緊了眉頭,他心裡一直對武裝革命懷有衝動,哪怕自己知道袁肅是在做長遠考慮,但情緒上多多少少還是有所影響。他忍不住說道:“這次起義不是爲了攻城略地,國內上上下下已經宣佈獨立的諸省如今不在少數。這是什麼?這是一股聲勢,一股可以給清廷帶來恐慌的聲勢。我們要做的,就是爲這股聲勢推波助瀾,讓革命之火擴散的更快,讓革命之勢擴張的更廣。”

袁肅當然知道這個道理,只是這注定是一場失敗的起義,他怎麼可能盲目的參於其中?再者,這次起義主要領導人白雅雨根本連最基礎的常識都不懂,仗着自己是革命黨頭目,竟以區區隊官的身份一而再再而三的向標統、協統等高級軍官指手畫腳,這豈不是自掘墳墓?

他本來還想勸說林伯深幾句,可一來自己負傷在身、精神不濟,二來又深知林伯深是一個固執的革命者,“固執”和“革命者”結合在一起已經超越頑固不化的境界,就算自己說破嘴皮子只怕也難動搖對方的想法。

深吸了一口氣,他用虛弱的聲音說道:“仁卿,並非我怕事,只是最近傷口炎症久治不消,思緒冗沉難知,白隊官那邊幾乎又不跟我們走在一塊,起義之事究竟會如何我也很難預料。這段時間,我只能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至於其他的事,還得多仰仗你們了。”

林伯深沒有多疑袁肅的話,他對袁肅的傷勢再清楚不過,傷口發炎可大可小,哪裡還有多餘的精力去應付其他事。他鄭重的說道:“當務之急,梓鏡你什麼都不要管,還是安心養傷最要緊。不管如何,舉義之事勢在必行,不成功則成仁。”

袁肅知道林伯深心意已決,他不打算再繼續說下去,只是不可置否的點了點頭,然後把脖子縮了縮。雖然他對林伯深很有好感,出身於富家子弟,卻心懷崇高理想又夠義氣,實在是難能可貴,只是自己剛剛穿越來到這個時代不久,都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哪裡還有多餘的心裡去照顧其他人?

只能聽天由命了!他在心裡無奈的嘆息道。

隊伍翻過了積雪的山坡,繼續沿着官道行進了半個鐘頭,前方漸漸出現幾座小土屋,再向前走了幾里路,路邊的屋子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密集,很快就到了安山鎮的路口。此時正值午後,鎮子上的百姓們大部分在家裡休息,零星有幾個趕路的人在看到一隊官兵出現時,也都嚇得加快了步伐。

袁肅讓一名隊官打馬上前去問路。他們從灤州城出發之前已經打聽清楚,安山鎮有一個張姓大戶,是光緒十一年的舉人,家裡坐擁着安山鎮一半的良田,足以堪稱是安山鎮第一大地主。這次來要贊助首當其衝就是這位張大戶!

不過之前城內早有傳言,據說這位張舉人在京城頗有*,連省府的官員都要給他幾分面子。然而時下政局混亂,眼見京城的主兒要倒臺了,再加上二十鎮又都是關外調來的兵,完全不在乎這些地方名紳,不管大革命成功與否,這事以後想查都難。

一番周折之後,從一個過路百姓口中打聽到張舉人家的地址,其實並不難找,鎮上最大最豪華的宅子就是張府,沿着唯一一條街道走下去一眼就能看到。

雖然袁肅和士兵們沒顧得上吃中午飯,趕了好幾個鐘頭的山路,大家又累又乏,不過到了該“幹活”的時候,這一衆人等立刻都打起了精神,一個個摩拳擦掌,就等着到大戶家裡去搜刮一通。

隊伍浩浩蕩蕩的沿着街道走到盡頭,果然看到一座朱門高牆的大宅。來到正門,兩座石獅更爲這府邸徒增幾分氣勢。大門門樑上懸掛着一塊燙金銅匾,宋體寫着兩個大字“張府”。

“嘖嘖,看看,這年頭一個舉人的鄉間宅邸倒是比知州大院還要有派頭。”袁肅揶揄的冷笑道,說完之後揮了揮手中的馬鞭,讓一名隊官上前去打門。

隊官下馬,帶了兩名士兵快步上了門前臺階,他沒有去拉大門上的銅環,只是粗魯的用手掌在門板上狠狠的砸了幾下。

過了一會兒,門內傳來一陣零碎的腳步聲,有一個身影在門後閃過。對方先從門縫裡看了一眼外面的情況,發現是一隊官兵之後,立刻小心翼翼的詢問道:“幾位軍爺從哪裡來?來此可有什麼公幹?”

第2章 ,安山張府第80章 ,共和成立第37章 ,祭孔大典第36章 ,廣佈施恩第10章 ,談判決心第77章 ,洋商企第3章 ,火攻丹陽第53章 ,籌備工作第41章 ,瀛臺大會第2章 ,進攻丹東第5章 ,商業計劃第66章 ,突來冷言第24章 ,人滿爲患第49章 ,疑雷諾森第46章 ,榮升護軍第76章 ,淮安打探第32章 ,長痛短痛第98章 ,登陸作戰第99章 ,北上議事第2章 ,似有察覺第63章 ,背道消息第20章 ,越鬧越大第69章 ,急流直下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17章 ,強化民兵第74章 ,張家送別第91章 ,別有陰謀第80章 ,灤州會議第59章 ,約定與會第58章 ,鄂州對話第33章 ,一波又起第49章 ,別開生面第59章 ,少壯聲勢第70章 ,擴編軍隊第70章 ,正式會商第94章 ,奇正虛實第55章第93章 ,飛來橫禍第37章 ,祭孔大典第63章 ,制式產業第10章 ,學堂過審第42章 ,府院巧遇第79章 ,先禮後兵第21章 ,另有對策第67章 ,推心置腹第28章 ,根本隱患第87章 ,着手解決第86章 ,中間收購第40章 ,新的編制第56章 ,道聽途說第36章 ,仁卿態度第64章 ,楊度試探第48章 ,北方動盪第58章 ,似是而非第42章 ,忠言逆耳第66章 ,所謂顧慮第12章 ,籌碼在手第41章 ,除夕夜宴第12章 ,故設伏擊第99章 ,加強鋪墊第100章 ,連夜突進第27章 ,逐步展開第63章 ,制式產業第82章 ,北京調整第13章 ,以寡敵衆第51章 ,英人扶持第41章 ,再訪張府第45章 ,一念之間第67章 ,保定信函第85章 ,扔白手套第81章 ,大轉折點第59章 ,意外事件第87章 ,以身涉險第15章 ,事發突然第4章 ,鬆坡百里第80章 ,灤州會議第52章 ,納捐集資第4章 ,別有圖謀第51章 ,英人扶持第33章 ,一波又起第6章 ,暗藏勢力第6章 ,討價還價第72章 ,刻意打壓第100章 ,大公子言第9章 ,緊鑼密鼓第2章 ,昭然若揭第59章 ,意外事件第12章 ,各有部署第93章 ,鄭州事變第49章 ,別開生面第89章 ,步步落實第9章 ,世事難料第60章 ,車站槍擊第52章 ,各有意外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87章 ,林氏合作第78章 ,淮安部署第11章 ,遼東反攻第63章 ,招募改制第87章 ,林氏合作
第2章 ,安山張府第80章 ,共和成立第37章 ,祭孔大典第36章 ,廣佈施恩第10章 ,談判決心第77章 ,洋商企第3章 ,火攻丹陽第53章 ,籌備工作第41章 ,瀛臺大會第2章 ,進攻丹東第5章 ,商業計劃第66章 ,突來冷言第24章 ,人滿爲患第49章 ,疑雷諾森第46章 ,榮升護軍第76章 ,淮安打探第32章 ,長痛短痛第98章 ,登陸作戰第99章 ,北上議事第2章 ,似有察覺第63章 ,背道消息第20章 ,越鬧越大第69章 ,急流直下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17章 ,強化民兵第74章 ,張家送別第91章 ,別有陰謀第80章 ,灤州會議第59章 ,約定與會第58章 ,鄂州對話第33章 ,一波又起第49章 ,別開生面第59章 ,少壯聲勢第70章 ,擴編軍隊第70章 ,正式會商第94章 ,奇正虛實第55章第93章 ,飛來橫禍第37章 ,祭孔大典第63章 ,制式產業第10章 ,學堂過審第42章 ,府院巧遇第79章 ,先禮後兵第21章 ,另有對策第67章 ,推心置腹第28章 ,根本隱患第87章 ,着手解決第86章 ,中間收購第40章 ,新的編制第56章 ,道聽途說第36章 ,仁卿態度第64章 ,楊度試探第48章 ,北方動盪第58章 ,似是而非第42章 ,忠言逆耳第66章 ,所謂顧慮第12章 ,籌碼在手第41章 ,除夕夜宴第12章 ,故設伏擊第99章 ,加強鋪墊第100章 ,連夜突進第27章 ,逐步展開第63章 ,制式產業第82章 ,北京調整第13章 ,以寡敵衆第51章 ,英人扶持第41章 ,再訪張府第45章 ,一念之間第67章 ,保定信函第85章 ,扔白手套第81章 ,大轉折點第59章 ,意外事件第87章 ,以身涉險第15章 ,事發突然第4章 ,鬆坡百里第80章 ,灤州會議第52章 ,納捐集資第4章 ,別有圖謀第51章 ,英人扶持第33章 ,一波又起第6章 ,暗藏勢力第6章 ,討價還價第72章 ,刻意打壓第100章 ,大公子言第9章 ,緊鑼密鼓第2章 ,昭然若揭第59章 ,意外事件第12章 ,各有部署第93章 ,鄭州事變第49章 ,別開生面第89章 ,步步落實第9章 ,世事難料第60章 ,車站槍擊第52章 ,各有意外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87章 ,林氏合作第78章 ,淮安部署第11章 ,遼東反攻第63章 ,招募改制第87章 ,林氏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