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加強鋪墊

灤州共和政府各部官員正式就職的消息一經傳出,在灤州還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之前老百姓們只知道灤州多了一個諮議局,至於共和政府的事情僅僅是有這個聽說罷了,誰都說不清楚共和政府究竟是一個什麼政府。當然,當一切水落石出之後,大家這才恍然的明白過來,原來共和政府與州府並無兩樣,官員還是那些人,職銜也還是那些職銜,無非只是名稱不同了罷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既然共和成爲了時下的主流話題,人們還是願意津津樂道的討論新政府的種種事情,只有這樣纔像是一個共和國的公民,也只有這樣才顯得更時髦!

袁肅抽空寫了一封呈請書,讓七十九標部分軍官署上姓名,他又代筆把灤州共和政府大大小小官員的名字也添加了上去,隨即通過軍用郵政通訊發往直隸總督府。這封呈請書的內容正是彙報灤州共和政府之事,他以聯名形式保舉王磷同擔任灤州民政長,懇請總督府能夠通過審批,派發下正式的委任狀。

在呈請書裡,除了介紹灤州共和政府現況之外,其他言語袁肅都儘量顯得私人化,多有提及自己與張舉人、袁世凱的關係。提及了張舉人、袁世凱這兩份關係,自然而然也就擺明了他與直隸總督張鎮芳的關係,相信這樣一樁小事對方肯定會給自己一份薄面。

之所以說灤州共和政府的成立是一件小事,是因爲如今國內各省各地自立門戶的地方政府如同雨後春筍一般,要麼是軍隊直接成立軍政府,要麼是有勢力的舊官僚搖身一變成爲革命同志。眼下連北京中央政府都還沒能完善,哪裡還有心思顧及地方政府的事務?

這也是爲什麼袁肅能有把握保證王磷同地位的原因之一。

不僅如此,他通過這份呈請書還間接的向張鎮芳表示了尊重,時至今日直隸各地改頭換面的舊官衙多不勝數,但其中有多少人會主動向省府請示委任狀,那可是說不好的事情。灤州這邊十分正式提出呈請,而且還是衆多官員的聯名呈請,足以彰顯對總督權威的重視。

當聯名呈請的事情漸漸傳來後,那些剛剛換了新牌匾的縣政府、鎮政府的官員們,一時間不禁覺得莫名其妙,他們可從來沒有去聯名呈請。不過即便如此,他們當中也沒有人敢過多的追問這件事,一邊上袁大公子,一邊是頂頭上司,對這兩個人奉承都還來不及,豈敢去多嘴招惹?

之前那些不待見王磷同的地方豪紳們在聽說了這件事之後,一個個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反應,有人驚訝、有人憤怒、有人無所謂。這段時間他們一直在鼓搗着諮議局選舉的事情,諮議局掛牌成立直至今日雖然時間不長,但總要有點動作纔是,怎能讓外人認爲諮議局就只是一個光鮮亮麗的擺設?

在相當一部分議員的心裡總有一種野心似的衝動,對於他們而言顯然諮議局選舉是一次弄虛作假的選舉,因此才把精力放在灤州新政府的公選上,希望通過灤州新政府的公選在彰顯諮議局權力地位的同時,也彰顯諮議局的“大公無私”。

然而現在王磷同在袁肅的支持之下,拋開拉攏灤州豪紳階級的支持,直接公佈了新政府任職的官員名單,還煞有其事的給下屬頒發了委任狀。無論怎麼來看,這件事都變得微妙起來,豈不說袁肅是袁世凱的侄子,只說袁肅手裡掌握着軍隊和民防兩大武裝力量,跟袁肅作對那豈不是自尋死路?

一部分大老爺們索性讓這件事作罷,反正在他們眼裡這件事只是逢場作戲罷了,再者王磷同好歹是一個老熟人,由其來繼續擔任灤州政府的首長並無大礙。不過仍有個別幾個財大氣粗又有深厚背景的豪紳們對這件事耿耿於懷,在他們看來,自己前陣子不遺餘力的熱忱支持袁肅辦民防,又是捐錢又是資物,現如今袁肅充實了個人地位和勢力,倒頭來卻翻臉不認人,實在是可恨可氣。

只是話又說回來,明知袁肅今時非比往日,即便可恨可氣又能如何?

袁肅並非不沒有對這些地方士紳集團的顧慮,事實上正是他吩咐王磷同將呈請書的消息散播出去,目的就是要試探這些士紳們的反應。他很清楚灤州士紳集團的情況,連王磷同這種地方父母官幾年來都要看這些人的臉色行事,可見這些人在灤州有多大巨大的影響力。

就目前而言,他需要士紳集團的支持,但同時也要提防士紳集團的野心,就好比諮議局傳出要公選灤州政府的事情,這些人一旦有了權欲,到時候是誰來控制誰就說不清楚了。

爲了穩定灤州士紳對灤州共和政府之事的情緒,袁肅第一個想到的人就是張舉人。

自從黃管家上次進城拜訪之後,他一直在心裡惦記着這件事,現如今正好兩件事可以一切解決,既能解開張舉人對自己的介懷,又趁機藉助張舉人的名望來鎮住灤州士紳集團。

於是隔天抽出空閒時間之後,他立刻動身來到安山鎮拜訪這位表叔叔。

事實上從上次黃管家特意進城拜訪袁肅這件事來看,張舉人對袁肅仍然是有重視之意,因此袁肅也暗暗推測,也許表叔叔當真只是一時氣惱,就算至今都沒有完全息怒,但現在肯定要比前陣子的情況要好一些。

與張舉人見面後,他看到張舉人腦後依然留着辮子,穿着打扮也沒有任何改變,精神面貌還算不錯,只是臉上帶着威嚴之態。

行了禮問了好,張舉人不冷不熱的請袁肅落座。本來袁肅還在思索着如何開口勸說張舉人,不過這位表叔叔倒是在茶水還沒端上來前,已經迫不及待的衝着袁肅劈頭蓋臉的一通教訓,什麼孔子、孟子,什麼儒家、禮法,各式各樣的典故和訓導接二連三的說了出來。

見到這樣的一副態度,袁肅非但沒有覺得厭煩,心中反而有幾分竊喜。

他分明能夠看出來張舉人之所以對自己發牢騷,這正是出自一種長輩關心晚輩的心意,也說明了張舉人並非是介懷自己,相反是希望能夠開導自己。

雖然這種開導顯得很滑稽,並且他自己也絕對不可能倒行逆施爲滿清守節,但現在看來這件事並不像自己之前想象的那樣困難。

面對此時此刻的境況,身爲一名穿越者袁肅自然知道該如何應對,就好比到了一定年齡的青少年再面對長輩教訓時總會顯出一副不耐煩,要想獲得長輩的好感就得反其道而行之。並不是說一定要對張舉人的教誨唯唯諾諾,最起碼他可以表現的默然不語,一直等着張舉人把訓斥的話說完,之後再似是而非的應答一番即可。

一番長篇大論過後,張舉人漸漸顯出了疲乏之態,他端起茶杯飲了一口茶,依然板着臉色嚴正的盯着袁肅。他發現袁肅從始至終都沒有說話,一副垂頭沉思之態,看上去就像是在反思自己剛纔所說的話一樣。這一點讓他感到很滿意,本以爲這個年輕人是堅實的“反動分子”,不過現在看來似乎並非如此。

見張舉人不再說話,袁肅故作深沉的嘆了一口氣,繼而說道:“表叔叔,如今大勢已定,小侄又能奈其何?小侄雖然不是什麼大才之人,卻也希望能幹出一番出人頭地的大事業,這段時間所做的一切,無非是希望趁着這個時機打下一定基礎。表叔叔若是要責怪小侄,這讓小侄該如何自處?”

他這一席話故意避重就輕,一方面不去談論自己對國家局勢的立場態度,另外一方面卻能表現出自己的雄心壯志。就算張舉人是一個與世無爭、淡泊名利的人,可做爲長輩肯定是希望晚輩有積極向上的心志。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消除他在張舉人心中的介懷,相反日後還能獲得張舉人更多的幫助,並且張舉人也能幫的更加順理成章。

張舉人沉吟了一陣,語氣有了明顯改善的說道:“老夫之所以跟你談這些話,並不是要求你能忠君報國,正如你所說大勢已定,我們這些人又能做什麼?老夫的意思很簡單,只是希望你懂得做人千萬不要忘本。”

袁肅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卻沒有再多說什麼。

當天晚上,張舉人留袁肅在府上吃了一段便飯。袁肅從張府出來時,心中已經很清楚,張舉人這邊的事情算是談妥了。

第74章 ,張家送別第37章 ,祭孔大典第64章 ,笑裡藏刀第74章 ,先聲奪人第12章 ,各有部署第12章 ,籌碼在手第47章 ,南下上海第87章 ,旅順日軍第7章 ,收受利益第36章 ,趁勢而爲第71章 ,藉機獵取第98章 ,培植政府第67章 ,國會危機第9章 ,玄機暗喻第54章 ,購置軍火第66章 ,突來冷言第51章 ,剖心之言第8章 ,似有變故第80章 ,時局進展第49章 ,南北劇勢第95章 ,預備巷戰第29章 ,軍紀之亂第49章 ,並不簡單第10章 ,學堂過審第38章 ,收買人心第34章 ,着手發展第94章 ,入股開灤第62章 ,張謇試探第36章 ,官辦銀行第20章 ,越鬧越大第71章 ,藉機獵取第41章 ,稅收分配第75章 ,各自爲政第26章 ,驚動中央第35章 ,制訂政策第31章 ,安山善後第31章 ,南方籌謀第86章 ,不待而見第97章 ,另有剖析第72章 ,突發事件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56章 ,見林伯深第26章 ,高順消息第6章 ,討價還價第74章 ,先聲奪人第18章 ,大學拜訪第63章 ,引見同窗第49章 ,南北劇勢第73章 ,南北交鋒第39章 ,過河拆橋第18章 ,大學拜訪第9章 ,停火談判第87章 ,以身涉險第60章 ,推波山雨第59章 ,意外事件第17章 ,強化民兵第44章 ,對話叔父第31章 ,遠在昌黎第78章 ,推舉出山第13章 ,深夜變故第27章 ,開始進攻第70章 ,梟雄末路第12章 ,籌碼在手第46章 ,輿論攻勢第68章 ,返回保定第21章 ,另有對策第114章 ,北方南方第25章 ,天津寓居第54章 ,藉機靠攏第74章 ,先聲奪人第58章 ,似是而非第20章 ,鄭州軍事第89章 ,壬子新年第71章 ,江湖小魚第89章 ,鄭州計劃第93章 ,飛來橫禍第91章 ,唐海重工第93章 ,酒後之言第81章 ,大轉折點第46章 ,集權之見第51章 ,剖心之言第49章 ,南北劇勢第86章 ,中間收購第40章 ,問題所在第17章 ,強化民兵第23章 ,臨行安排第76章 ,慈善宴會第76章 ,淮安打探第3章 ,酒後親王第16章 ,兩頭行動第46章 ,北洋暗流第37章 ,京城春節第7章 ,收受利益第20章 ,越鬧越大第85章 ,扔白手套第83章 ,中央軍系第51章 ,別有深思第76章 ,淮安打探第9章 ,世事難料第3章 ,火攻丹陽
第74章 ,張家送別第37章 ,祭孔大典第64章 ,笑裡藏刀第74章 ,先聲奪人第12章 ,各有部署第12章 ,籌碼在手第47章 ,南下上海第87章 ,旅順日軍第7章 ,收受利益第36章 ,趁勢而爲第71章 ,藉機獵取第98章 ,培植政府第67章 ,國會危機第9章 ,玄機暗喻第54章 ,購置軍火第66章 ,突來冷言第51章 ,剖心之言第8章 ,似有變故第80章 ,時局進展第49章 ,南北劇勢第95章 ,預備巷戰第29章 ,軍紀之亂第49章 ,並不簡單第10章 ,學堂過審第38章 ,收買人心第34章 ,着手發展第94章 ,入股開灤第62章 ,張謇試探第36章 ,官辦銀行第20章 ,越鬧越大第71章 ,藉機獵取第41章 ,稅收分配第75章 ,各自爲政第26章 ,驚動中央第35章 ,制訂政策第31章 ,安山善後第31章 ,南方籌謀第86章 ,不待而見第97章 ,另有剖析第72章 ,突發事件第100章 ,不期而遇第56章 ,見林伯深第26章 ,高順消息第6章 ,討價還價第74章 ,先聲奪人第18章 ,大學拜訪第63章 ,引見同窗第49章 ,南北劇勢第73章 ,南北交鋒第39章 ,過河拆橋第18章 ,大學拜訪第9章 ,停火談判第87章 ,以身涉險第60章 ,推波山雨第59章 ,意外事件第17章 ,強化民兵第44章 ,對話叔父第31章 ,遠在昌黎第78章 ,推舉出山第13章 ,深夜變故第27章 ,開始進攻第70章 ,梟雄末路第12章 ,籌碼在手第46章 ,輿論攻勢第68章 ,返回保定第21章 ,另有對策第114章 ,北方南方第25章 ,天津寓居第54章 ,藉機靠攏第74章 ,先聲奪人第58章 ,似是而非第20章 ,鄭州軍事第89章 ,壬子新年第71章 ,江湖小魚第89章 ,鄭州計劃第93章 ,飛來橫禍第91章 ,唐海重工第93章 ,酒後之言第81章 ,大轉折點第46章 ,集權之見第51章 ,剖心之言第49章 ,南北劇勢第86章 ,中間收購第40章 ,問題所在第17章 ,強化民兵第23章 ,臨行安排第76章 ,慈善宴會第76章 ,淮安打探第3章 ,酒後親王第16章 ,兩頭行動第46章 ,北洋暗流第37章 ,京城春節第7章 ,收受利益第20章 ,越鬧越大第85章 ,扔白手套第83章 ,中央軍系第51章 ,別有深思第76章 ,淮安打探第9章 ,世事難料第3章 ,火攻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