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學堂過審

當胡龍驤收到袁肅發來的信箋後,他沒有急着把策論送去評覈,而是自己先拆開了過目了一遍。無論如何,袁肅並不是按照正常程序參加畢業考試,甚至可以說完全就沒有參加考試,就算他想幫忙,也得先知道袁肅到底有沒有這個能耐。

初讀第一遍時,不得不說胡龍驤沒有看出什麼值得眼前一亮的地方,只能說寫的中規中矩,最多也只不過是有幾分文筆罷了。假如袁肅是返回學堂參與考覈,這兩篇策論還是可以算作合格的,然而若要憑藉這兩篇策論得到學堂乃至參謀本部的欣賞,獲得破格的機會,實在是還有一段差距。

正當他扼腕嘆息之際,恰逢好友張聯棻來學堂辦事,順道前來拜訪。

張聯棻同是陸軍預備大學堂畢業(軍諮府軍官學堂),先前有一段時日也曾留校任職,不過後來x經黎元洪保舉進入參謀本部擔任局長。實際上他與胡龍驤不僅都是參謀本部的同事,之前還都是黎元洪的親信部將,關係可見一斑。

進門時,張聯棻正好看見胡龍驤拿着兩篇文章嘆息不止,於是上前詢問。

胡龍驤沒有把張聯棻當外人,簡單說了一些袁肅的情況,之後將手裡的兩篇策論直接遞到張聯棻手裡。

張聯棻一聽說袁肅是袁世凱的侄子,當即沒敢小看這兩篇文章,認認真真讀了一遍之後,他擰着眉頭說道:“白誠兄,此子不容小視呀。”

胡龍驤疑惑不解的問道:“此話何解?恰纔我也讀過這兩篇策論,華而不實、言而過虛,盡說的是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雖然看上去是一副滿腔慷慨,可終究像是文人墨客般發發牢騷罷了,毫無用作。”

張聯棻搖了搖頭,壓低聲音說道:“白誠兄,參謀本部這次別開生面的出了兩道策論題目,難道之前你就一點沒收到消息?”

他與胡龍驤都在參謀本部有職身,只不過胡龍驤一直側重學堂教務方面,所以經常並不在北京方面辦公。但不管怎麼說,身爲參謀本部的一員,參謀本部的內部消息理應多少是有所聽說的纔是。

胡龍驤立刻說道:“我豈有不知!這幾年革命宣傳處處皆是,學堂裡面也滿是傳言。武昌打起來的那會兒,咱們學堂裡的學員何貫中、李濟深等人竟然私自潛出學堂,將漕河鐵橋給炸斷了,以至於京城的支援延誤了許久了才送到前線。雖然如今清廷已經沒了,但上面一定還是很介懷黨人在軍政界的影響力,所以才故意借這次考試來試探學員們的立場。”

張聯棻微微頷首,繼而十分認真的說道:“確實如此,既然白誠兄你知道這一點,卻爲什麼看不透這兩篇策論呢?”

胡龍驤愈發吃疑的問道:“馥卿兄,你到底想說什麼?”

張聯棻將手中的文稿攤在胡龍驤面前,指着其中一段說道:“此子以《務實論》爲題,可文中時不時的穿針引線,點出當今時下的政局昏暗,然而僅是點出卻沒有點破,這分明是故意在遮掩。爲何如此?不正是因爲不想遭人猜忌嘛!”

胡龍驤聽完張聯棻的話,頓時有幾分恍然大悟,隨後接過文章再次掠了一遍。

略作停頓,張聯棻繼續說道:“白誠兄你剛纔說這兩篇文章華而不實、言而過虛,確實,我也看出來這一點,雖然此子提出了問題所在,但列出的所謂解決問題的辦法只能說是無稽之談,什麼務實、什麼改善兵士素質,這都是說起來簡單,真要做起來可絕不容易。然則,請白誠兄試想一下,稍微有點腦子的人都能看出一點,我相信此子絕非是書呆子,爲何此子自己卻看不出來這一點?”

儘管胡龍驤與袁肅素未謀面,但通過之前信電往來也能看出袁肅是有心思的人,更何況如果對方真是一個書呆子,那接到通知時早就應該返回學堂了,完全沒必要逗留在外。

“你的意思……”

“所以說,這分明是此子故意如此。要說此子提出的辦法,雖然不切實際,但也不是沒有道理,只不過是需要經年累月的貫徹執行才能見效果罷了。”

“原來如此,我也覺得這袁肅不是簡單的人,憑他是袁大總統侄子的關係,只要回到學堂完成學業,畢業之後前途定能一帆風順。可是他卻執意留在灤州,推說公務繁忙無暇脫身,只怕必是有非常之志。”胡龍驤深沉的說道。

“除此之外,部裡這次出兩個題目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評覈的時候要結合兩篇策論一起來看,一則是避免抄襲、雷同的現象,二則是考驗學員的整體觀念。”這時,張聯棻又補充的說道。

“是嗎?這倒是新鮮。”

“部裡總得幹一些正事吧,學堂是咱們大總統的心血,也是咱們北洋的血脈,自然是容不得有閃失的。再說說此子兩篇策論,其實不難看出,這兩篇策論頗能反應出一個道理,那就是務實精神。由此看來,此子也一定是一個能幹實事的人物。”張聯棻分析的說道。

“你說的很有道理,或許……這正是他爲什麼不願意返回學堂的原因所在。”胡龍驤若有所思的說道。

“白誠兄,咱們比較只是小角色,好歹此子有身份有背景,幫一個小忙留一份人情,總不會有錯的。”張聯棻頗有深意的說道。

胡龍驤看了張聯棻一眼,一時思緒萬千,沒有再多說什麼。

經過一天時間的考慮,胡龍驤最終還是決定幫袁肅在學堂方面活動活動,反正對他而言只是順手之勞,既然當初自己特意給袁肅回了電報,那總得把這件事辦徹底了纔是。就算最終毫無結果也無妨,反正他並無什麼損失,相反若是辦成了,正如張聯棻所言的那樣,必然是能留下一份人情的。

之後的幾天時間裡,胡龍驤帶着袁肅的策論答卷到教務處、總務處到處走動,起初非但沒有什麼效果,甚至還遭到幾位上司的呵斥。一個學員拒絕返回學堂參加考試,這已經等同於自動放棄學籍,再者只撰寫了兩篇策論又沒參加其他測驗,根本沒辦法進行綜合評定。更何況,誰知道這兩篇策論不是找人代寫的?

到後來,胡龍驤不打算去爭取破格的機會,退而求其次只希望能找評覈官來給策論打一個分,這樣自己也能給袁肅一個交代。然而就在找到一個擔任評覈官的老熟人時,不經意間說出袁肅是袁世凱侄子的身份,這位老熟人當即答應下來。

不僅如此,老熟人還優先評覈了袁肅的策論,雖然與胡龍驤初看策論時一樣,覺得這兩篇策論只能算是勉勉強強,但考慮寫作的人是袁世凱的侄子,自然不敢給出中規中矩的結論。

但若要給出一個優秀的評論,那必須由三位評覈官一致認同方纔可行。

這位老熟人思來想去,擺在眼前的討好人情可不能錯過,於是他煞有其事的找到另外幾位同僚,說了袁肅的身份和事情的原由,並且還下功夫鼓吹這篇策論頗有深奧之處,拉着大家一起來評一評。

幾位評覈官當中倒是有一、兩個眼光獨到的人,確實覺得這兩篇策論膽子很大,比起其他學員條條框框的思路要顯得有新意。

在其他“時局論”的文章裡,要麼一開始高談闊論,又是論國體、又是議政體,要麼是言辭十分激進,大呼民主革命之言,像袁肅這樣格調如此低下的論務實,實在是少見。至於“軍事論”的文章除了個別幾篇讓人叫好,大部分依然是照本宣科,而袁肅的《歐遊練兵考》要一分爲二來看待,論點很好,論據卻很俗氣,不過內容中卻時不時帶着一些抨擊主義,一看便能看出作者是有切身實地的認識。

至於其他評覈官,要麼跟胡龍驤的老熟人一樣希望巴結袁世凱,又或者不想得罪這些權貴,要麼是滿腹經綸的讀書人,一看袁肅兩篇策論的辭藻文筆很到位,心裡也就沒有太大的障礙。於是,一時間許多評覈官都表示這兩篇策論可以評優。

正是因爲這件看上去很巧合卻又不巧合的事件,一下子在學堂裡面傳的沸沸揚揚起來。不僅學堂教務人員在議論,各科學員們也跟着議論。與袁肅同期的學員人數本不算多,就算是不同科相互之間大多也都認識,之前大家都只當袁肅是一個能扯淡的滑頭,現在才知道原來對方真是袁世凱的侄子。

第14章 ,總鎮反應第21章 ,軍事部署第82章 ,雪中送炭第2章 ,安山張府第84章 ,最後談判第71章 ,藉機獵取第61章 ,審餘小魚第65章 ,聯誼會上第66章 ,突來冷言第6章 ,不留俘虜第57章 ,華中綢繆第70章 ,正式會商第5章 ,進諫工業第28章 ,繼任賑災第27章 ,驗證關係第24章 ,另有一手第66章 ,所謂顧慮第58章 ,鄂州對話第2章 ,進攻丹東第10章 ,學堂過審第24章 ,人滿爲患第5章 ,伏擊日軍第97章 ,正月過後第46章 ,榮升護軍第64章 ,臨時告誡第22章 ,魚龍混雜第78章 ,淮安部署第8章 ,不做不休第57章 ,華中綢繆第100章 ,深夜突襲第49章 ,疑雷諾森第30章 ,雙面處理第77章 ,彼此利用第24章 ,另有一手第8章 ,會見蔡鍔第14章 ,藉機行事第32章 ,長痛短痛第69章 ,實業之想第34章 ,着手收網第91章 ,別有陰謀第57章 ,遇袁克端第17章 ,獲其消息第68章 ,行將開戰第91章 ,唐海重工第12章 ,故設伏擊第44章 ,事在北京第18章 ,馮國璋言第26章 ,驚動中央第62章 ,準備北上第1章 ,灤州郊外第1章 ,擴大戰場第82章 ,雪中送炭第98章 ,三方度勢第57章 ,華中綢繆第37章 ,京城春節第65章 ,聯誼會上第24章 ,另有一手第72章 ,突發事件第80章 ,灤州會議第15章 ,挑明來幹第73章 ,事前籌劃第99章 ,中方態勢第80章 ,時局進展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99章 ,中方態勢第36章 ,俘周寶林第30章 ,唐氏雲南第58章 ,似是而非第78章 ,推舉出山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95章 ,藉口生事第25章 ,幾番折騰第3章 ,保境軍資第61章 ,審餘小魚第7章 ,起義前夕第36章 ,仁卿態度第60章 ,車站槍擊第20章 ,明升實降第97章 ,開始進攻第37章 ,曉以大義第77章 ,新的內情第33章 ,一波又起第20章 ,明升實降第28章 ,虛情假意第83章 ,陷義帝制第78章 ,曉之大義第22章 ,灤州交代第53章 ,暫定行程第60章 ,訓練方案第107章 ,保存名義第65章 ,聯誼會上第30章 ,雙面處理第10章 ,各懷鬼胎第40章 ,鴻門宴間第51章 ,別有深思第48章 ,遊說成事第39章 ,結交豪紳第98章 ,登陸作戰第63章 ,背道消息第72章 ,刻意打壓
第14章 ,總鎮反應第21章 ,軍事部署第82章 ,雪中送炭第2章 ,安山張府第84章 ,最後談判第71章 ,藉機獵取第61章 ,審餘小魚第65章 ,聯誼會上第66章 ,突來冷言第6章 ,不留俘虜第57章 ,華中綢繆第70章 ,正式會商第5章 ,進諫工業第28章 ,繼任賑災第27章 ,驗證關係第24章 ,另有一手第66章 ,所謂顧慮第58章 ,鄂州對話第2章 ,進攻丹東第10章 ,學堂過審第24章 ,人滿爲患第5章 ,伏擊日軍第97章 ,正月過後第46章 ,榮升護軍第64章 ,臨時告誡第22章 ,魚龍混雜第78章 ,淮安部署第8章 ,不做不休第57章 ,華中綢繆第100章 ,深夜突襲第49章 ,疑雷諾森第30章 ,雙面處理第77章 ,彼此利用第24章 ,另有一手第8章 ,會見蔡鍔第14章 ,藉機行事第32章 ,長痛短痛第69章 ,實業之想第34章 ,着手收網第91章 ,別有陰謀第57章 ,遇袁克端第17章 ,獲其消息第68章 ,行將開戰第91章 ,唐海重工第12章 ,故設伏擊第44章 ,事在北京第18章 ,馮國璋言第26章 ,驚動中央第62章 ,準備北上第1章 ,灤州郊外第1章 ,擴大戰場第82章 ,雪中送炭第98章 ,三方度勢第57章 ,華中綢繆第37章 ,京城春節第65章 ,聯誼會上第24章 ,另有一手第72章 ,突發事件第80章 ,灤州會議第15章 ,挑明來幹第73章 ,事前籌劃第99章 ,中方態勢第80章 ,時局進展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99章 ,中方態勢第36章 ,俘周寶林第30章 ,唐氏雲南第58章 ,似是而非第78章 ,推舉出山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95章 ,藉口生事第25章 ,幾番折騰第3章 ,保境軍資第61章 ,審餘小魚第7章 ,起義前夕第36章 ,仁卿態度第60章 ,車站槍擊第20章 ,明升實降第97章 ,開始進攻第37章 ,曉以大義第77章 ,新的內情第33章 ,一波又起第20章 ,明升實降第28章 ,虛情假意第83章 ,陷義帝制第78章 ,曉之大義第22章 ,灤州交代第53章 ,暫定行程第60章 ,訓練方案第107章 ,保存名義第65章 ,聯誼會上第30章 ,雙面處理第10章 ,各懷鬼胎第40章 ,鴻門宴間第51章 ,別有深思第48章 ,遊說成事第39章 ,結交豪紳第98章 ,登陸作戰第63章 ,背道消息第72章 ,刻意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