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中央軍系

餘額不足

田文烈暗暗尋思了一陣,比起袁世凱,他倒不是很瞭解倪嗣沖,可仔細一想倪嗣沖兄弟手裡的兵力也僅僅只有兩個旅,就算有不服氣斷然也是不敢發脾氣的。一念及此,他便沒有再多說什麼,只當大總統肯定會有定論。

處理好這幾份文件,張一鏖這時又取出兩份電文,略作遲疑了一下,最終還是交到了袁世凱手上。他說道:“大總統,這是第二鎮第一混成旅旅長袁梓鏡發來的電文,一份是四天前發來的,另外一份是昨天剛發到的。”

相比較以前聽起“袁肅”這個名字時,是一副滿不在乎的心態,如今袁世凱倒是覺得他的這個侄子還是有一些作用,尤其是在這段時期。一個月前陸軍部下令調派第一混成旅南下,這件事他很清楚,馮國璋沒打算帶第一混成旅,倒是段祺瑞頗有心思的調出這支部隊,這其中的文章自然是耐人尋味的。

表面上來看,這似乎是段祺瑞和馮國璋二人之間的矛盾,可深究下去則能發現,段祺瑞如此有意的調派袁肅這支部隊南下,顯然是爲了一種“肅清”。往好的方向來說,是爲了把直隸近畿混雜的部隊都調走,往壞的方向來說,那則是這些北洋老臣排斥這些後起之秀。

袁世凱不在乎段祺瑞真正的目的是什麼,他既然已經認可了袁肅這個侄子,同時對袁肅主張“中央集權”的思路也大爲滿意,自己自然會給予其一定優待和扶持。他之所以沒有反對調派第一混成旅南下,是希望袁肅能借此機會真正歷練了一下,積累政治資歷。

這個年輕人成長的太快,現在最缺的就是資歷!

接過兩份電文看了一遍,第一份關於保舉三位地方官員的電文僅僅只是草草掠過,什麼地方警備司令、什麼縣長,這種芝麻綠豆的小事也有必要保舉到中央政府嗎?至於第二份電文卻是洋洋灑灑近千餘字的長電,他不由仔細斟酌閱讀起來。

這份電文正是袁肅在十九日早晨又發來的一份建議書,關於建議書的內容是經過他兩天的醞釀,最終才決定下來。

在《建議書》裡,袁肅豪不掩飾的提出建立中央軍系統,強調中央軍爲北洋軍精銳中的精銳,旨在完全效忠元首,加強中央軍事力量。並且也十分大膽的指出,經過此次南北內戰,原來舊北洋系統的軍隊將會分散,在全國各地落葉生根,極有可能成爲北洋內部的軍閥勢力。面對將領擁兵自重,國家大權愈發旁落,推行中央集權也愈發有難度。

當務之急,就是要趁北洋內部的軍閥勢力還未完全站穩之前,集合國府之財力物力,重新規範並且打造一支維護中央政權的中央軍。甚至在最後面,袁肅還更爲露骨的用“維護袁氏”一詞來做形容,順帶的則主動提出,將第一混成旅整改爲中央軍第一旅。

看完電文,袁世凱暗暗吸了一口冷氣,他十分驚歎袁肅的想法居然與自己不謀而合。

經過“國會危機”和“南北內戰”,他意識到昔日的那些老部下們不再容易駕馭,自己之所以要擴充京師警備隊,並且進行全國軍務整改,其目的就是要保證軍權在手。

袁肅不僅看出了這一點,而且還給出了一些更爲實用的建議!

他最初的打算是通過整頓全國軍務,來收攬分散的軍權,簡單來說就是從那些“北洋軍閥”手中搶權。這實際上是很麻煩也很有風險的一件事,一旦操作不當必當引起北洋集團內部分裂。而袁肅提出一個建議,那就是重新建立一支中央軍。

當然,建軍顯然要更麻煩、更消耗時間人力物力財力。但這個建議卻引導出一個啓發,那就是在“嫡系部隊”中找出一些“最嫡系”的部隊,大力扶持這些“最嫡系”的部隊擴編爲“中央軍”。

“袁肅這小子……哼哼,還真是有兩把刷子。”緩緩放下電文,袁世凱露出一絲笑意,語氣持老的說道。

“大總統,您打算如何處理?”張一鏖是看過電文的,於是請示道。

袁世凱沒有立刻回答,旋即他又再次拿起第一份電文看了一遍。他不動聲色的說道:“這袁肅居然要保舉淮北警備司令、淮安警備司令和區區一個鹽城縣長。縣長就不說了,倒是這淮北、淮安兩個警備司令似乎別有用意。”

張一鏖說道:“袁梓鏡保舉的淮北警備司令郭文遠,字伯濟,現任職東直隸民兵司令部總司令,之前與袁梓鏡同是七十九標出身;淮安警備司令則是趙山河,此人是第一混成旅第一團團長,據說是最早追隨袁梓鏡的七十九標軍官。倒是鹽城縣長陳祿衫,卻是第二鎮總鎮後勤第四支隊的調度官,其人是馮華甫女婿陳之驥的族弟。”

袁世凱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陷入一陣沉吟。

田文烈不由自主皺了皺眉頭,正聲說道:“大總統,看樣子這位袁公子是有意培養個人的羽翼呀,若是保舉其他人倒沒什麼,偏偏保舉的是其親信部下。恕在下直言,袁公子顯然也是想趁機分一杯羹,拓展自己的勢力。”

袁世凱不置可否的“嗯”了一聲,繼而不動聲色的說道:“說來,華甫現在就任江蘇都督,直隸這邊倒是缺了一職。這袁肅太沒有遠見,若是他不貪圖淮安、淮北這兩個小縣,我本是有意舉他爲直隸都督。”

一言既出,在場衆人都露出驚訝之色。

田文烈嚥了一口口水,愣了半晌纔開口說道:“大總統,這……縱然直隸這邊無人,馮大人、曹大人相繼南下,可袁公子年紀輕輕,豈可擔此重任?到時候只怕不能服衆呀。”

任誰都知道,袁肅軍校畢業才一年半,統軍也就這麼一點時間,對方如今能成爲堂堂第二鎮一旅長,這已經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現在若一下子又當上了一省都督,那簡直就是要捅破最後一層窗戶紙,到時候全天下都會責怨大總統任人唯親、處事不公。

田文烈怎麼都想不通,一想老成持重的大總統,怎麼會說出這樣一番話。

袁世凱淡然的笑了笑,說道:“煥亭,我知道你擔心什麼,不過非常之時當行非常手段,直隸這邊有能力的人都南下去了,我原本的打算是讓袁肅暫署一段時間,等南方那邊局勢理清楚之後再另行安排。”

田文烈依然覺得此事大有不妥,開口說道:“大總統,這……就怕會……”

袁世凱打斷的說道:“我也只是說說而已,再說這袁肅現在不是另有心思嗎?罷了,直隸都督之事另行再議。”

田文烈稍微鬆了一口氣。然而張一鏖臉色卻漸漸所有恍然,之前他與田文烈一樣很是吃驚,不過細細一番思索,再加上聽完袁世凱最後所說的話,自己頓時醒悟了過來。

以大總統的城府和對時局的把握,怎麼可能盲目到決定提拔一個毛頭小子擔任直隸都督的地步?當然,之所以說出這樣的話,顯然也是有其目的所在。

張一鏖推測的可能性有兩點,其一是故意放出消息,讓外界都知道大總統是器重這個袁肅族侄的;其二就是故意擡高身價,以便縱容袁肅在淮安、淮北拓展勢力。

他是很清楚經過之前發生的一系列事,大總統心中留下了難以抹去的介懷,此次如此扶持袁肅,顯然就是爲了培養新的嫡系羽翼。這或許是一種暗示,也或許是一個全新的標誌,但對目前北洋的大局來說,肯定會引發一輪極大的熱議。

他不得不擔心,倘若大總統走錯的任何一步,對北洋來說必然會是一場浩劫。

“如此,袁肅的保舉就批下去吧,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沒必要再拖延。”頓了頓之後,袁世凱緩緩的開口說道。他的語氣充滿了敷衍,似乎根本沒把袁肅的保舉當一回事,不過眼神中卻有另外的涵義。

“是,大總統,都記下來了。晚間便答覆下去。”張一鏖說道。

【元宵節快樂!】

第2章 ,安山張府第37章 ,京城春節第52章 ,西南事變第61章 ,汽車公司第121章 ,一種妥協第1章 ,擴大戰場第97章 ,日軍困境第81章 ,王磷同憂第44章 ,對話叔父第67章 ,保定信函第15章 ,挑明來幹第55章 ,前往保定第118章 ,臨別之談第19章 ,見宋教仁第80章 ,三方保舉第64章 ,楊度試探第50章 ,約談合作第27章 ,京城風聲第118章 ,臨別之談第28章 ,安山急事第78章 ,突然而見第59章 ,意外事件第87章 ,林氏合作第11章 ,別有用心第75章 ,三兩天內第59章 ,安山喪禮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31章 ,突發事件第72章 ,開營訓練第53章 ,暫定行程第38章 ,會袁克定第94章 ,奇正虛實第45章 ,一念之間第51章 ,妖媚妖嬈第51章 ,妖媚妖嬈第15章 ,事發突然第113章 ,逐步事變第29章 ,深夜闖營第2章 ,安山張府第9章 ,玄機暗喻第87章 ,隨營學堂第45章 ,北京覆電第11章 ,遼東反攻第50章 ,約談合作第80章 ,緊急行動第6章 ,日本妥協第23章 ,暗中行動第90章 ,拉攏進退第19章 ,趁勢而起第39章 ,急收緩放第21章 ,正式軍官第51章 ,剖心之言第98章 ,新的線索第37章 ,祭孔大典第26章 ,統制試探第5章 ,進諫工業第57章 ,誘敵之策第63章 ,招募改制第54章第38章 ,會袁克定第72章 ,整軍欲動第54章 ,藉機靠攏第2章 ,進攻丹東第56章 ,道聽途說第16章 ,善後之計第3章 ,保境軍資第11章 ,請纓出戰第12章 ,各有部署第38章 ,會袁克定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98章 ,培植政府第91章 ,堅守陣線第34章 ,香港分部第6章 ,日本妥協第99章 ,北上議事第113章 ,逐步事變第49章 ,信使突來第95章 ,藉口生事第66章 ,化工產業第46章 ,輿論攻勢第46章 ,榮升護軍第79章 ,建近衛軍第52章 ,納捐集資第40章 ,改變心思第79章 ,決心一博第54章 ,重慶變勢第89章 ,前線準備第16章 ,善後之計第62章 ,準備北上第50章 ,上海晚會第19章 ,見宋教仁第36章 ,官辦銀行第19章 ,擢王懷慶第68章 ,返回保定第83章 ,中央軍系第24章 ,其人之道第50章 ,開誠招降第118章 ,臨別之談第1章 ,另有心計第60章 ,北洋新星
第2章 ,安山張府第37章 ,京城春節第52章 ,西南事變第61章 ,汽車公司第121章 ,一種妥協第1章 ,擴大戰場第97章 ,日軍困境第81章 ,王磷同憂第44章 ,對話叔父第67章 ,保定信函第15章 ,挑明來幹第55章 ,前往保定第118章 ,臨別之談第19章 ,見宋教仁第80章 ,三方保舉第64章 ,楊度試探第50章 ,約談合作第27章 ,京城風聲第118章 ,臨別之談第28章 ,安山急事第78章 ,突然而見第59章 ,意外事件第87章 ,林氏合作第11章 ,別有用心第75章 ,三兩天內第59章 ,安山喪禮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31章 ,突發事件第72章 ,開營訓練第53章 ,暫定行程第38章 ,會袁克定第94章 ,奇正虛實第45章 ,一念之間第51章 ,妖媚妖嬈第51章 ,妖媚妖嬈第15章 ,事發突然第113章 ,逐步事變第29章 ,深夜闖營第2章 ,安山張府第9章 ,玄機暗喻第87章 ,隨營學堂第45章 ,北京覆電第11章 ,遼東反攻第50章 ,約談合作第80章 ,緊急行動第6章 ,日本妥協第23章 ,暗中行動第90章 ,拉攏進退第19章 ,趁勢而起第39章 ,急收緩放第21章 ,正式軍官第51章 ,剖心之言第98章 ,新的線索第37章 ,祭孔大典第26章 ,統制試探第5章 ,進諫工業第57章 ,誘敵之策第63章 ,招募改制第54章第38章 ,會袁克定第72章 ,整軍欲動第54章 ,藉機靠攏第2章 ,進攻丹東第56章 ,道聽途說第16章 ,善後之計第3章 ,保境軍資第11章 ,請纓出戰第12章 ,各有部署第38章 ,會袁克定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98章 ,培植政府第91章 ,堅守陣線第34章 ,香港分部第6章 ,日本妥協第99章 ,北上議事第113章 ,逐步事變第49章 ,信使突來第95章 ,藉口生事第66章 ,化工產業第46章 ,輿論攻勢第46章 ,榮升護軍第79章 ,建近衛軍第52章 ,納捐集資第40章 ,改變心思第79章 ,決心一博第54章 ,重慶變勢第89章 ,前線準備第16章 ,善後之計第62章 ,準備北上第50章 ,上海晚會第19章 ,見宋教仁第36章 ,官辦銀行第19章 ,擢王懷慶第68章 ,返回保定第83章 ,中央軍系第24章 ,其人之道第50章 ,開誠招降第118章 ,臨別之談第1章 ,另有心計第60章 ,北洋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