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連華清一直與祝貴妃有所往來,顧佩清的意外打亂了祝家的計劃,琦妃那兒因爲這個原因,怕是無法再拉攏了,甚至可以說琦妃因爲女兒變成這樣而遷怒到了祝家姑侄身上,從原本的盟友變成了敵人,祝貴妃這樣的人自然不會留敵人在身旁虎視眈眈,所以便直接從顧佩清下手了。
這一切便想得通了,顧佩清的性子從出事後開始就變得大不一樣,烏桕超過七日便會使人體受到損傷,那顧佩清怕是至少被人投毒服用了半月有餘了纔會變成這樣。
祝貴妃太過心急,瑛貴人太過愚蠢,這才這麼容易被她抓到了把柄,祝家既這麼想與琦妃割裂開,那麼自己便助他們一臂之力,提前將好戲開鑼吧。
顧知晥吩咐黃嬤嬤暫時按兵不動,繼續從暗處監視着連翹的活動,掌握了連翹每日與那送藥小太監相約的時間。她一點也不同情顧佩清,自然也不會在意顧佩清的身體在服藥後日漸衰敗,整夜整夜無法入眠,天天覺得胸口憋着一團火,一頭秀髮大把大把脫落,哪還有以往美麗的模樣?更別提她的性子一天比一天暴躁,有的時候宮人應答的遲了一下,就會被她下令杖斃。
她整日在月瑰宮裡大喊大叫,今天要讓寇振海以死謝罪,明日要皇甫澤入宮陪伴,甚至口說胡話,說與皇甫澤已有露水之恩,還說自己早是懷有皇甫家的子孫,要讓慶豐帝特賜皇甫邵入內閣,說要爲自己以後的孩子鋪路,不能讓未來孩子的外家身份低下。
皇甫澤原本是今科探花,許多人十分看好這位青年才俊,只等他日他能夠在翰林院深造一番後進入朝堂。顧佩清這麼一鬧,讓許多同僚看向皇甫澤的眼神都有些不同,畢竟大家不知道二公主說的是真假,慶豐帝也儘可能去將此事壓下了,但寇振海新婚之夜受傷,二公主夜奔皇甫府的事也有不少人眼見爲實,很難封住悠悠衆口。
一時間皇甫澤在羣臣中十分擡不起頭來,除了同科的那幾人還能夠剋制住自己的好奇心,在翰林院修編的時候,從不在他面前談論此事,其他人在遇到他甚至遇到皇甫邵的時候,都會對着他們指指點點。
這樣皇甫邵很是惱火,交代祝融一定要儘快封住顧佩清的嘴。
而在祝家絞盡腦汁想辦法的同時,穆皇后拿顧佩清也再無辦法,只能將原先的宮女盡數撤走,全換上了孔武有力的嬤嬤們,慶豐帝更是下令褫奪了顧佩清公主的封號,貶爲庶人,關在月瑰宮裡。
這本意衆人都看得出來是爲了要保顧佩清琦,若真要處置顧佩清,直接就關在冷宮裡了,怎會讓她繼續舒舒服服的呆在月瑰宮呢?所以寇家對此十分不滿,聯合御史不斷彈劾此事,就要慶豐帝給一個說法。
慶豐帝爲了自己的女兒十分勞心,但琦妃卻不領情,在得知顧佩清被貶爲庶人之後就暈了過去,再醒來的時候拉着於秋止不住哭泣:“本宮的女兒怎麼會變成這樣啊,一定是皇后從中作梗,她一直嫉妒本宮的清兒比她的女兒優秀,所以才趁機讓皇上下這樣的命令的。”
於秋不知該如何安慰自己的主子,只能一遍遍勸道:“娘娘且放寬心,您還有三皇子要顧啊!”
想到顧千洲,琦妃這才冷靜下來,是的了,她已經失去了女兒,不能連兒子都被連累到了,急急吩咐於秋讓顧千洲暫時別回琦雲殿里居住。於秋不忍心告訴她,從顧佩清出事以後,顧千洲就一直居在鴻臚寺的行宮裡,美曰其名是幫助太子招待突厥使團,但於秋知道,他是嫌棄顧佩清給他丟臉,不願回宮見着一地雞毛。
“太醫院開的藥都是什麼東西,怎麼吃了這麼久,清兒的狀態反而原來越差!”琦妃正色道,問於秋:“你去把華永本宮喊來,本宮要好好問問。”
不一會兒,於秋便從太醫院返回,身後跟着的卻不是華永,而是拎着藥箱的晏真。
“你是誰?本宮喊得是華院首,怎麼帶回來這麼一個眼生的小太監?”
晏真跪下請了個安,機靈的說:“奴才晏真,前些日子調往太醫院裡替各位大人人打下手。院首今日正在爲皇上煎藥離不開,便派了奴才跟着姑姑前來詢問娘娘有何吩咐?”
原來在確定顧佩清被人下藥後,顧知晥便安排了晏真進入到太醫院工作,晏真爲人機敏懂事,又能讀識字,很快便獲得了華永的青睞,整日將他帶在身邊親自調教。
“本宮如今連個區區太醫都請不動了嗎?”
琦妃有些生氣,卻見晏真不慌不忙繼續說:“娘娘息怒,院首知道娘娘想問的是公主的藥方,但院首說了開給公主的藥方都是一些尋常安神的補藥,就算是沒病之人都可服用,一般不會出現大問題,況且前些日子華貴人也不好入眠,用的是同一個方子,她服用了三帖,效果確實明顯,所以一直都有服用,可瑛貴人沒有公主那般症狀。”晏真將藥箱裡的記事檔案取了出來,恭敬地遞到琦妃面前。
琦妃被他一口一句‘公主’叫的心情好了一些,也不在同他計較怎麼華永沒有親自前來,伸手接過晏真遞上的記事,她雖不通藥理,但看得懂上頭記載的名字都是一樣的,既是一樣的藥材,怎麼清兒那兒越喝越糟糕,別說能有安眠的效果了,就是讓她胸口的悶熱散去都難做到,而瑛貴人那兒的反饋確實此藥療效甚好?
到底是在宮裡浸淫許久的,琦妃心裡冒起一連串的古怪,還未等於秋開口問,已經盯着晏真說:“太醫院熬藥的人是誰?既是同一個藥方,是否是在一起熬煮的?”
“回娘娘的話,太醫院每日爲宮裡各位貴人熬藥,有不同的爐子燜煮,瑛貴人與二公主的藥方是同一個,所以是在一起熬煮的,熬藥的人是太醫院裡的小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