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

既然105毫米坦克炮都已經夠用了,中國陸軍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去造死貴死貴的重型坦克了,而這也就是中國陸軍遲遲沒有大規模服役B11重型坦克的代替型號的因素。

同時,不管是自行反坦克炮還是自行榴彈炮,他們都是沿用舊款坦克的底盤,都是用中國陸軍以前的大量B6、B9坦克的底盤改裝的,不然成本也不好控制,因此也就造成了中國陸軍中的自榴榴彈炮,自行反坦克炮的種類有些複雜,七十五毫米口徑的有,一百零五毫米口徑的也有,除了口徑的不同外,各種底盤也有些極大的差別,比如中國陸軍中最多的105毫米口徑自行榴彈炮,前後足足有四五種底盤,包括T8坦克的底盤,T6坦克的底盤,T9\12系列坦克的底盤,同時還有專門研發的兩款底盤。75毫米以及155毫米口徑的自行榴彈炮底盤也是多種多樣,甚至都還有輪式底盤的七十五毫米自行榴彈炮。

其中又分了遠程自行榴彈炮,步兵支援火炮,比如坦克營以及機步營中的武器排所配屬的自行榴彈炮,它們並不是師屬自行榴彈炮的那種長身管遠程榴彈炮,而是短身管的步兵支援火炮,也就是別人口中的突擊炮了,這玩意在巷戰裡非常好用。

儘管機械化部隊裡的各種裝備型號有些複雜,但是這些對於我們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知道這些機械化部隊在火力上要遠遠超過了傳統的步兵師就已經足夠了。

第三師身爲一線機械化步兵師,火力自然是強悍無比的,一個坦克營加上一個機步營,就足以對當面的俄軍發起衝鋒,數十輛的坦克以及裝甲車輛直接切斷了俄軍的中部聯繫。

“很好,現在他們打斷爲兩半了,接下來就是分頭收拾他們了,讓師屬炮兵加強炮擊,對前線部隊進行支援!”李玉挺從望遠鏡中看到師屬坦克營在一個機步營的配合下已經切斷了俄軍,立即就是下令發起全線進攻。

當他命令下達後,第21團就是朝着俄軍右翼發起了全面的進攻,第三師爲了讓他們快速取得突破,師屬炮兵的數十門火炮齊齊開火,進行了密集的火力壓制。

如果這是在巷戰中,第三師想要快速擊潰這一股俄軍還是有着非常大難度的,但是現在並不是在打巷戰啊,而是一場有着實現謀劃的野戰埋伏,而且地形平緩,對機械化部隊的作戰極爲有利。

“21團打的還是不錯的,以兩個營的兵力就能夠衝擊敵軍陣線,尤其是211營更是不錯,竟然一股作氣就是拿下了敵軍陣地,不愧是我師的尖刀部隊啊!”鍾臺慶看着場上的局勢,當他看到坦克營切斷了俄軍後,他就已經知道今天這仗已經是勝了,當他看到221營發起的主攻一句擊潰俄軍防線的時候,就知道,今天的這場勝利會是一場大勝!

當第三師發起全線進攻的時候,俄軍三十三師這個剛從西線返回增援突厥斯坦的部隊就是遭到了全線潰敗,他們甚至連有力的抵抗都沒有進行,幾乎是剛一接觸就是發生了潰敗,這不怪他們,主要是第三師來的太快,根本沒有讓他們有所準備的時間,剛一碰面呢,人家第三師就是發動全線進攻了,而當第三師的師屬坦克營發起衝鋒並切斷俄軍第三十三師的時候,俄軍根本就擋不住,而這個沒擋住,後面就更支撐不住了。

傍晚時分,第四集團軍司令部內,李連陽就已經是接到了來自第三師的戰報,看着手中的戰報,李連陽道:“第三師打的不錯,看來突厥斯坦那邊是沒有太大的問題了!”

“不錯,第三師現在主動出擊,而且還一舉擊潰俄軍一個師,取得了殺傷敵軍兩千餘人的戰績,摧毀大小火炮二十餘門,而且還繳獲了不少。僅此一役,俄軍的這個三十三師基本是被打掉了銳氣,而且也會讓俄軍的另外兩個師有所顧忌,一旦他們沒有會和並形成對突厥斯坦的包圍,那麼第三師和突厥斯坦就沒有危險!”旁邊的曹陽清也是符合道。

“現在李玉挺已經是在突厥斯坦給擋住了,現在就是看程子賢在阿雷斯的行動了!”李連陽看繼續看手中的戰報,然後道:“把這份戰報傳回南京!”

李連陽之所以催着要把這份戰報發回南京,自然是有着他自己的想法,其中最爲重要的就是他需要給南京的國家軍事委員會一份交代,給陳敬雲一個交代。

自從中國對俄羅斯共和國發動大規模進攻後,實際上算不上很順利,第八集團軍和第七集團軍還好,在行動中都能夠完成預定的作戰目標,然而這是因爲他們所面對的敵人並不強,只是一些俄羅斯共和國留在國內的二線部隊以及地方守備部隊而已,基本上就是勝利行軍的模式。然而在中亞以及西伯利亞地區,也就是第四集團軍以及第五集團軍所負責的區域裡,他們所需要面對的可是俄軍一線作戰兵力,人家俄羅斯國防軍雖然兵力不算多,全部加起來也才兩百萬不到,但是不代表說人家戰鬥力不行啊,實事求是的說,在單兵素質上,已經和蘇俄打了小半年的俄軍已經是超過了中國陸軍。這主要是經驗問題,和什麼訓練,戰術理論無關,爲了補充經驗上的不足,中國陸軍的大部分將領也是和陳敬雲想的一樣,那就是依靠絕對的優勢兵力以及火力來進行。

儘管有着兵力以及火力上的優勢,但是中國陸軍在中亞以及西伯利亞方向上的作戰依舊算不上多麼順利,到現在阿斯塔納以及巴爾瑙爾都還沒有拿下,更別說拿下新西伯利亞以及鄂木斯克了,現在北線彷彿是陷入了僵持階段一樣,而南線也同樣如此,這麼多天了還沒有拿下阿雷斯打通中亞鐵路的補給線,這讓參謀部的一羣將領對第四集團軍的行動緩慢是非不滿,據傳南京的幾個大佬們已經是向陳敬雲建言,請求陳敬雲撤換程子賢這個作戰不利的將領,儘管他們表面上是對程子賢不滿,但是程子賢可是他手底下的人,第五軍可是歸屬第四集團軍所轄的,也就是說他們表面上是對程子賢不滿,但實際上是對李連陽意見多多。

李連陽非常清楚,儘管現在是國戰當頭,當時中國軍方也並不是鐵板一般,海陸空三軍的矛盾和衝突就不說了,就是陸軍自身也是的山頭林立,派系衆多,這爭權奪利的事情可是天天都有。

而這種矛盾在陳敬雲決定設立八大集團軍之後纔是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爲什麼?很簡單,因爲如今中國陸軍的現役上將已經超過了三十人,這都還沒有算那些預備役狀態的二十多年紀老邁的上將。中國陸軍有三十多個現役上將,但是上將職位的實職纔多少呢?參謀部、裝備部、後勤部這三大總長、八大集團軍的八個集團軍司令,也就是說,全部加起來一共才十一個上將實權位置。

而這也就是說有大部分的上將是沒有實職讓他們擔任的,大多數的都是掛着一個國家軍事委員會中央委員的名頭,然後進行工作,而這種工作是沒有具體名義的,都是以各種各樣的名義,比如之前陳儀在前幾年的時候,正式頭銜除了國家軍事委員會中央委員外,就是總統府西伯利亞地區軍事顧問,是以顧問的名義組建辦公室,然後負責中國陸軍在西伯利亞地區的防務工作。

而這種顧問的頭銜並不屬於軍方的正式職務,某種意義上更像是陳敬雲的私人顧問。

中國陸軍的現役上將比較多,那麼對於實際職位的爭奪自然也就比較激烈了,畢竟他們一個個都是從戰爭從走出的將領,哪怕是熬着資歷上來的也是有着過人的戰功,這些人那裡會坐視別人率領一大集團軍在外頭威風,而自己只能在南京給陳敬雲當顧問啊。

所以只要有機會,他們不會介意把李連陽給拉下來,然後自己坐上集團軍司令的位置。

有着這些事情在,就不難理解爲什麼南京那邊對李連陽的第四集團軍行動緩慢而有着較大怨氣了。

李連陽是知道這些的,所以纔會在第三師一在突厥斯坦那邊打了個勝仗,就迫不及待的給南京發去了戰報。

果然,和他想的一樣,這份戰報一到了南京,就是讓很多人暫時停下了議論,不過那些人很快就是把輿論直接轉到了李玉挺身上,彷佛第三師打了勝仗就沒他李連陽什麼事一樣。

總統府,陳儀道:“這個李玉挺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長途奔襲兩百多公里,不但一舉拿下了突厥斯坦,而且還主動出擊擊潰了俄軍一個師,這前後數日裡頭已經造成了俄軍三千餘人的傷亡,而且自身的損失極小,正是有着第三師的奮力作戰,才讓阿雷斯那邊有了充分的時間發動總攻,不然的話中亞鐵路這條線就難打了”

陳敬雲自然不知道陳儀這話裡頭有着屬於他自身的考慮,他這話裡頭半句都沒有提李連陽,而是把主要功績都推到了李玉挺身上,而且還順帶貶低了一把程子賢。至於原因嘛,其實也簡單,當初李連陽從參謀部總長這個位置上離任的時候,並不是推薦陳儀接任,而是推薦了林飛泰接任,然而林飛泰又是和陳儀一直不對頭,早年大家都還是師長的時候就是相互看不順眼了,到了後來見面都不說話了,各自的派系也是暗自鬥了不少。再者,程子賢也是和李連陽關係密切,當年程子賢擔任作戰司司長一職就是李連陽大力舉薦的,要不然程子賢也不會順利晉升到中將並擔任一軍之長。

至於李玉挺,這個人的軍銜還算比較低,區區一個少將而已,還影響不了上層的鬥爭,而且這個李玉挺是和沈綱關係密切,乃是沈綱派系的人。

他陳儀和沈綱的關係還算不錯錯,那扶持扶持李玉挺也就順理成章了。

他們這幾個人都是陸軍上將,也都是老資格的上將,身後可都是有着一個大派系的,沒事就鬥來鬥去,而陳敬雲也是知道這種情況,不過他沒有阻止,反而有時候還會主動推一把,軍隊有山頭,有派系不可怕,怕就怕他們上下一心,抱成一團。

今天陳儀這話裡頭有着什麼意思,陳敬雲自然是聽得出來的,玩了政治這麼多年,如果這些小手段還看不出來的話他也不用當這個總統了。

但他還是和以往一樣,並不過多的關注他們之間爭鬥,他需要的勝利!只要手下的將領能夠帶給他勝利,那麼他就滿足他們的權力慾望。

這個李玉挺還是打的可以的!陳敬雲雖然沒有親歷當時的場面,但是從戰報上看來,這個李玉挺還是很油膩當年左玉剛的風範的,夠果斷,指揮能力也夠強,是個好苗子。

心裡頭有了這些計較後,陳敬雲當即道:“嗯,給第三師發個嘉獎的電報,再讓第四集團軍上報一個有功將領導的名單,依功嘉獎!”

他雖然沒有明說要提拔李玉挺,但是有時候話是不用說的太過明白的,陳敬雲的這話就已經代表着他已經肯定了第三師的戰功,而身爲第三師師長的李玉挺自然是能夠撈到戰功的頭名了。

按照常理來說,李玉挺的第三師就算是攻佔了突厥斯坦,擊潰了俄軍一個師,但是這種戰績也只能說一般,並不值得大書特書,但是沒兩天,正在前線率領部隊激戰的李玉挺卻是得到了第四集團軍的信,說是李玉挺被授予了黃金雙劍勳章,不日就會有南京過來的人爲他進行授勳。

一枚黃金雙劍勳章,而且還是對俄作戰中第一次被授予的黃金雙劍勳章,這讓李玉挺都覺得自己是被上天所眷顧了。

然而在李玉挺被授勳的同時,第五軍的程子賢卻是連接接到了來自參謀部的訓令,陳儀親筆簽發的訓令要求程子賢要發揮出英勇奮戰的精神,帶領第五軍早日攻克阿勒斯。這訓令全篇都是鼓勵的話語,但是程子賢卻是感到那個臉被扇的啪啪響,他的頂頭上司李連陽也是臉色陰沉無比。

“給告訴程子賢,就說我會抽調了部隊駐防鐵路沿線,讓他抽調部隊加速進攻阿雷斯,三天內我必須看到結果!”

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918章 F5對P51(二)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775章 演講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351章 蔡凝(二)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291章 北洋謀劃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98章 航空部隊第859章 生和死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9章 密議(一)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961章 低估(二)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33章 羅漓心思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22章 明爭暗鬥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37章 擁袁通電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390章 各方爭奪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27章 袁氏復出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833章 直升機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27章 袁氏復出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859章 生和死第91章 福州冬日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525章 局勢急變
第1051章 坦克對決(六)第475章 青島第一戰第918章 F5對P51(二)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603章 總統爭奪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609章 農民問題和化肥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385章 鐵路和基礎建設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56章 內部爭鬥(二)第775章 演講第377章 關餘和憲法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774章 籌集軍費(二)第595章 大罷工(二)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695章 琉球攻略(二)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724章 低速重彈計劃第372章 北洋應對第405章 商務代表團第540章 頑抗到底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116章 增兵浙北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846章 超級航空母艦第163章 各方反應第902章 東京空戰(二)第146章 輿論控制第753章 泰國的擴張(二)第425章 日本人的意外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351章 蔡凝(二)第535章 華太級重型巡洋艦第291章 北洋謀劃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536章 華山級航空母艦第148章 吉利斯(二)第708章 1932年的春節第98章 航空部隊第859章 生和死第43章 廣東亂局(二)第861章 帝嚳號危機(二)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799章 烏蘭烏德戰役(四)第181章 陳敬雲北上第933章 丈高山戰役(一)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9章 密議(一)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524章 1917年的俄國第898章 轟炸東京(一)第147章 吉利斯(一)第365章 救援通道(三)第961章 低估(二)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499章 孫文回國第440章 愚人節軍購案第564章 爲什麼當海軍第347章 巢湖激戰(四)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33章 羅漓心思第376章 態度和退路第22章 明爭暗鬥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37章 擁袁通電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185章 緊急會議第624章 石油開發第254章 戰損報告(二)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390章 各方爭奪第192章 鎮江之戰(一)第27章 袁氏復出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970章 菲律賓問題(一)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548章 鄂木斯克會戰(一)第833章 直升機第987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一)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631章 大興土木第938章 投降爭論(二)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27章 袁氏復出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280章 第十一師第151章 吉利斯(四)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859章 生和死第91章 福州冬日第783章 我們要打仗了(二)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第525章 局勢急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