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蘇俄參戰

六月二十一號,日軍從丹東撤出最後一支部隊,並炸斷了鴨綠江鐵橋,試圖切斷中國第八軍主力的南下道路。

由於日軍主力從丹東前線撤出,左玉剛的裝甲集羣開始受到了極大的壓力,並且裝甲集羣的東方補給線受到了日軍騎兵部隊的大規模襲擊,日軍的騎兵部隊還是很犀利的,之前一直都活躍在丹東一線,而現在抽調回來到達了義州郡、新義州一線後給裝甲集羣的補給線製造了龐大的麻煩。

裝甲集羣的機動和火力優勢是非常明顯,但那是建立在每天消耗大量補給的情況下,這三個師組成的裝甲部隊每天所消耗的物資可是龐大無比,而這些海量的補給物資都需要通過義州郡到新義州一帶。裝甲集羣切斷日軍南部補給線的同時,也面臨着自己的補給線被切斷。

二十三號,日軍從平壤以及福山增援而來的部隊抵達新義州南部五十公里外,並和第九摩步師發生激戰,面對着兩線作戰以及兵力上的劣勢,裝甲集羣開始收縮防線,而這一收縮日軍也就是相當於突破了裝甲集羣的攔截,緊接着日軍開始大規模南返。

而等第八軍好不容易纔渡江而來的時候,日軍第二軍的主力已經是突破了裝甲集羣的攔截和南方增援部隊取得了聯繫。

被日軍第二軍主力逃掉了後,沈綱又是把注意打到了那第五師團,第五師團倒黴了點,一直都困守在義州郡,第二軍開始全面反攻南下的時候,第五師團雖然也是撤退到了新義州,但依舊是殿後部隊,第二軍主力難撤的時候,裝甲集羣再一次出擊攔下了這支日軍殿後部隊,緊接着第八軍主力跟上了後對第五師團殘部實施了殲滅性打擊,後方的日軍主力雖然想要北上救援,但是裝甲集羣在得到了臨時第一兵團的增援後硬是給抗了下來,隨後在中國二十餘萬大軍的包圍下,日軍第五師團苦戰五天後終於不支,除了三千餘人分散突圍逃了出去外,剩下的一萬多人都是被留了下來。

隨後日軍開始在宣川郡組織防線試圖阻止中國主力南下,不過對於已經突破鴨綠江天塹,彙集了第八軍、臨時第一兵團、裝甲集羣三大主力的中國陸軍而言,日軍臨時組織的宣川郡防線根本沒有能夠阻擋多久,尤其是在裝甲集羣的快速突擊下,日軍根本沒有得到充分的準備時間,以至於這臨時構築的宣川郡防線快速中方部隊突破,掩護日軍第二軍主力撤退的第八師團損失慘重。面對着前線部隊連接遭遇慘敗,日`本陸軍參謀本部一咬牙就是直接下令第二軍放棄清川江以北地區,退到清川江以南,並且以清川江沿岸的安州、價川兩地爲核心,依託清川江重新建立防線。

而向南推進了一百多公里後,中國橫跨朝鮮的四大主力部隊已經是力竭而無法繼續推進了,東北部戰區的第十軍是因爲朝鮮東北部多山,推進速度實在很有限,而作爲主力方向的西部沿海平原地區,那是因爲推進速度過快,加上幾十萬的部隊扎堆到了一塊,裝甲集羣和臨時第一兵團以及第八軍都是亂哄哄的擠在了一起以至於造成了一定的混亂,而更關鍵的是,這一時間好幾十萬兵力過江快速推進後,後方的補給卻是沒能及時跟上。丹東戰役作戰初期,裝甲集羣和臨時第一兵團的大部分補給都是他們自身攜帶的,所以前期的後勤壓力並不大。而等第八軍也渡江之後,裝甲集羣和臨時第一兵團自身帶的補給也是用的差不多了,等經過了宣川郡一戰後,連帶着第八軍帶的補給都是用光了。

當部隊自身帶的補給用完後,補給量不足的情況一下子就呈現了出來,加上鴨綠江大橋被炸燬後也影響裡鐵路運輸補給,所以當部隊進攻到清川江的時候,這些部隊都是因爲缺乏補給都不得不停了下來,那裝甲集羣連行軍的油料都是湊不出來了,只能是原地待命等待後方的油料運輸上來。

中國部隊因爲補給的問題而暫緩了攻勢,也是讓日軍得到了喘息之機,加固了防線,等中國部隊有了充足的補給後,已經發現日軍的防線已經不是和之前那樣容易突破,於是乎戰事也就是暫緩了下來。

“此時丹東戰役中,我軍取得了巨大的戰果,歷盡古樓子、義州郡、丹東、新義州以及鹽州等戰役,我軍一共擊斃日軍兩萬八千人,俘虜六千餘人。其餘傷者未計”馬成給陳敬雲彙報着此次丹東戰役的情況。

“我軍方面,陣亡一萬八千人,傷兩萬七千餘人,失蹤三千餘人,其中臨時第一兵團因爲在中期對義州郡進行了攻堅作戰,並且後期中擔任了進攻新義州的主力並接應第八軍渡江,所以傷亡較大!”馬成說罷看了看陳敬雲的臉色,見陳敬雲並沒有露出什麼驚訝或者生氣的神情,這纔是心理鬆了口氣。

從六月初到七月初中國爲了奪回丹東這個日軍的橋頭堡以及爲了跨過鴨綠江,東北戰區調集了接近三十萬的部隊發動了全面進攻,以裝甲集羣爲核心進行了前期突破後,臨時第一兵團和第八軍的主力步兵部隊正面壓上最終迫使日軍放棄了丹東和新義州向南撤退。這個過程裡頭雖然擊斃擊傷了不少日軍,但是中國部隊自身的傷亡也是非常大,雖然無法計算日軍內的傷員人數,但是那時候日軍撤退的很匆忙,基本上重傷員都是沒能帶走,不是自殺了就是被俘又或者被槍殺。

所以對於日軍而言,陣亡的兩萬八千人和被俘的六千餘人差不多就是總損失兵力了。

而中國部隊因爲是進攻方,所以很多傷員都能夠被轉移到後方得到治療,如果說把重傷員和陣亡人數都加起來的話,那麼兵力損失是超過了日軍的。而這裡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就是,那就是這次的作戰中國部隊可是總兵力接近三十萬人,而日軍的主力第二軍卻是十萬人不到,就算算上後面增援的一個師團又一混成旅也就十二萬人左右。而且火力上,有着裝甲集羣存在的中國部隊絕對是佔據了火力優勢。

在火力和兵力都佔據了優勢的情況下己方的損失還超過了敵軍,這對於沈綱以及馬成這些陸軍大佬來說有些接受不了,雖然戰略上取得了勝利,但是馬成依舊擔心陳敬雲看到了這傷亡報告後會大發雷霆。現在的這支中國陸軍可不是前清新軍,也不是北洋軍,自從國民軍建立以來,國民軍就從來沒失敗過,而在插手俄國內戰後在鄂木斯克也和前列強之一的蘇軍幹過,兩者算是互有勝負,這支打了十幾年仗的部隊並沒有害怕日軍或者列強部隊的心裡,國民軍的高級將領也不是那些北洋將領也不是國民革命軍的將領,他們可從來沒怕過日軍。

所以這種情況下己方遭受了如此大的傷亡讓馬成有些忐忑,可是他不知道,陳敬雲對於日軍的印象還來之於後世二戰中的日軍,以前總是覺得兵力損失對比能夠有二比一甚至三比一都算不錯了,所以今天聽到說己方的傷亡數日也不比日軍大多少的時候就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陸軍的傷亡雖然大了點,但是總體來說陳敬雲對陸軍的表現還是相當滿意的,這支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部隊已經慢慢具備了一支強軍的素質。

等把火力以及裝備等硬件條件提上去後,躋身世界一流強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旅順那邊情況怎麼樣了?”朝鮮方向的戰事比陳敬雲預料的還要好一些,也就沒什麼好擔心的,現在要擔心的就是旅順那邊!

馬成道:“旅順那邊現在採取的是穩紮穩打的戰術,雖然進度慢了些,但是繼續這樣下去的話,拿下旅順是遲早的事情!”

陳敬雲點頭道:“旅順那邊不用急,我們有時間可以慢慢耗着!”

旅順戰略性實際上是很小的,因爲國民軍空軍的存在,旅順港早在一個月前就算是被炸成了廢墟,現在那伊勢號戰列艦和日向號戰列艦還在旅順港內的海底下慢慢生鏽呢,加上日`本海軍歷盡了一場東海大海戰後讓日`本海軍內部出現了反思的情況,然而根據東海大海戰的經驗迅速得出了現今的海戰中那些低速的戰列艦已經無法發揮出主力艦應有的作用,哪怕是火力和防護再強,但是永遠都趕不到戰場又有何用。而第二艦隊裡的第4戰隊沉沒了兩艘戰列巡洋艦,另外兩艘戰列巡洋艦也是重傷現在正在緊急大修,以至於短時間內日`本可用的戰列巡洋艦隻有天城號一艘。而天城號和兩艘長門號以及加賀號這日`本爲數不多的四艘高速戰艦也不能輕易動用,因爲要隨時防備着中國的兩艘炎帝級戰列艦。日`本的情報部隊早已經是確認中國的兩艘戰列艦受傷不重,並且已經是搶修完畢,隨時都能夠再一次出海襲擊日`本艦隊,所以日`本就是把那些慢速的戰列艦一股腦的派出去給貨船護航,而天城號和長門號、山城號以及加賀號則是遊弋備戰,準備隨時和中國的兩艘戰列艦進行決戰。

現在日`本海軍是一門心思備戰,想要一雪前恥把那兩艘中國戰列艦徹底擊沉,此外還得派出大量兵力對海運進行護航,如此一來就是更分不出足夠的兵力進行陸上轟炸了,畢竟那些重要的沿海城市、港口都是有着諸多岸防炮的,日`本海軍要對這些城市進行岸上轟炸的話,不派出主力艦來可不行。

短時間內日`本海軍也就用不上那個旅順港,也是沒有能力進入渤海灣地登陸作戰,日`本陸軍的兵力大部分都投入到了朝鮮和旅順,而朝鮮正是需要大量兵力增援的時候,日`本人又不傻,不會在朝鮮沒有取得優勢的情況下就貿然登陸渤海灣沿海地區。

旅順雖然扼守渤海灣,但是在這場戰爭當中,卻是沒有發揮出太大的作用來,中國也就沒有擊破攻下旅順的要求,這上頭不急,樑訓勤沒有來自上頭的龐大壓力所以也就慢慢來,用大口徑火炮慢慢炸,空軍方面也是天天去轟炸,而地面上面對那些烏龜殼一樣的堡壘,樑訓勤沒有用步兵去硬攻,而是用挖地道一路爆破上去,雖然進度緩慢的同時也耗費了無數炸藥,但是勝在安全傷亡小。

按照這樣下來花上五六個月,樑訓勤的第三軍拿下旅順是遲早的事情,

不過也不能等的太久,時間一久了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意外。

日`本東京,上原勇作和陸軍的其他幾位大佬們也是憂心忡忡,面對着朝鮮戰局的敗壞,日`本陸軍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不但有來之於海軍的指責還是來之於政府方面的風言風語,此外更有來之於廣大國民的責難,甚至不少人已經是喊其了白川義則是賣國賊的口號。

說起來白川義則也滿倒黴的,開戰兩月來他的表現算得上是不錯了,當中國的裝甲集羣突破了古樓子防線後,白川義則的種種戰略決定都算得上是沒有錯誤,即使放棄丹東和益州郡保存實力突圍的做法也不算錯。但是這場戰爭中左玉剛的裝甲集羣的出現卻是讓他的正確做法都出現了失誤,最後是損兵折將退守清川江。

兵力不足,沒有足夠的反坦克力量,更加沒有裝甲力量的白川義則敗的不冤,此戰失敗的責任並不在他身上,這一點是上原勇作等陸軍大佬們都是承認的,但是丹東戰役的失敗必須有人出來承擔責任,而這個人除了白川義則外還能是誰。

七月八號,白川義則被日`本陸軍召回,雖然表面上說的是述職但是撤換的意思已經是一目瞭然了,日`本派遣皇族將領梨本宮守正大將前往朝鮮,接任日`本駐朝部隊的最高司令官併兼任第二軍司令官。

日本方面除了高層將領的調動外,還有着不爲外人所知的外交聯絡。

東京的某棟小院子裡,一個日本人正在和一個滿臉鬍子的斯拉夫人輕聲交談着,那日本人輕聲說着:“現今我們兩國都有着共同的敵人,從這一點上我們兩國是有着合作的基礎的!”

而那斯拉夫人也是點頭道:“不錯,中國帝`國主義強行插手我國內政,至今還霸佔着我國諸多領土不走,更支持那些白`軍!如果可以,我們是非常願意和貴國展開合作的!”

“不過!”話到這裡那斯拉夫人停頓了後會才道:“至於要怎麼合作?戰後如何安排這倒是個問題!”

那矮小的日`本人呵呵一笑不以爲意:“只要有了合作的基礎和誠意,剩下的那些都不算是問題了,您說是不是!”

這兩個接頭的外交人員一番密談後迅速回報給各自的政要們,以至於東京和莫斯科都是發生了一場小小的爭論。

莫斯科裡頭的列寧對於下面人建議要和日本人進行合作,甚至需要違背去年的停戰協議出兵的時候也是有些猶豫不決,對於蘇俄來說,中國帝國注意不是好東西,而日`本也不是個好貨色,前幾年列強幹涉俄國內戰的時候,中日兩國軍人可是同時踏上了俄羅斯的土地,死在日`本駐俄部隊手裡的社工黨人沒有上千也有八九百了。

現在要不計前嫌一起合作對付中國,這讓列寧覺得彆扭,而且他覺得這事也不太靠譜,一個月前日`本人沒有落下風的時候他們怎麼不找自己,非要等他們在朝鮮大敗後纔來找自己,這明顯就是想要把蘇俄拉上戰車嘛。自從去年和中國以及俄羅斯共和國簽訂了臨時停戰協議後,三方雖然還處於戰爭狀態,但是鄂木斯克前線已經停止了戰爭,轉入了戰略對持階段,而蘇俄也已經是正式提出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現在正是要大力發展經濟的時候,怎麼能夠停下經濟建設而再一次和中俄開戰?

然而儘管有着這樣或者那樣的顧慮,但是蘇俄依舊沒有辦法決絕這個誘惑,單靠蘇俄一家是根本沒有辦法收復西伯利亞和遠東的,這也是去年蘇俄決定簽訂臨時停戰條約的根本原因,但是現在如果加上一個日`本的話,那情況就不一樣了,日`本至少牽制了中國上百萬的兵力,東北戰區以及中國的沿海省份都是部署了大量的兵力,而這樣一來中國部署在新疆西部以及鄂木斯克前線的部隊就少了很多,加起來也就二十來萬。然後還有俄羅斯國防軍大約六十來萬人,總數八十萬的大軍就擋在了蘇軍東進的道路上。

如果蘇俄下得了狠心,憑着承受巨大的傷亡也不是沒有可能突破那鄂木斯克的防線,而到時候中國因爲被日`本牽制而無法抽調足夠多的部隊增援鄂木斯克後,那麼蘇軍東進就會成爲可能。

再者,哪怕是突破了鄂木斯克後前線部隊遭受順勢,但是以中俄兩方的軍力也不可能繼續反攻越過鄂木斯克,哪怕是無法攻克鄂木斯克前線對蘇俄來說也沒損失,大不了就是繼續保持目前的僵局,反正現在三國都還處於戰爭狀態,這打起來都不用宣戰了。

蘇俄那邊思前想後了十幾天後,終於是下定了決心出兵,而蘇俄的出兵是完全出乎陳敬雲的預料之外的,所以當陳敬雲聽到蘇軍在鄂木斯克發動了全面進攻後,差點是沒忍住直接罵列寧他娘。

蘇俄的突然參戰,讓在中日戰爭中佔據了優勢的中國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龐大的壓力。

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102章 作戰司計劃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37章 擁袁通電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408章 煉油廠第511章 F1戰鬥機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235章 岑春煊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84章 人事任命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5章 光復餉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139章 7月調整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
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526章 銀行家沒有國界第872章 乙隊攻擊第266章 東南宣撫使(二)第252章 蘇南和平第523章 歲青號驅逐艦第912章 新加坡的陷落第483章 陸軍整編方案一第113章 半截煙(二)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424章 第一大軍閥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396章 泰州大捷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740章 中芬共同防禦條約第102章 作戰司計劃第876章 太平洋上的炮聲(一)第752章 泰國的擴張(一)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530章 新技術涌噴第689章 林陳坤的重新的崛起第37章 擁袁通電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144章 林穎啓建議第821章 核彈和火箭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500章 曹錕之忐忑第976章 中美聯合公約(二)第894章 新加坡戰役(三)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332章 雙方計劃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80章 福州兵工廠(四)第408章 煉油廠第511章 F1戰鬥機第635章 雪地煙火(二)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235章 岑春煊第248章 推銷債券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470章 1914式野炮第339章 渡江第一天第495章 唐陸叛亂第442章 1914財政預算第458章 青島第一方案第653章 潛艇破交戰(一)第628章 新老權力交接第907章 火燒東京(二)第931章 唐津登陸(二)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732章 大型裝甲航母第1023章 杜魯門的問題第696章 轟炸日本第438章 馬鞍山鐵礦開發合約第762章 軍費之爭第81章 國民軍第一師第84章 人事任命第70章 視察警衛旅第300章 皖贛之末第100章 蔣朱之爭第1001章 風雲再起(二)第76章 冬衣風波(三)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78章 福州兵工廠(二)第193章 鎮江之戰(二)第660章 戰鬥機的對決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896章 血戰琉球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968章 劇烈反應第267章 黑名單(一)第416章 熱烈反響第469章 戰爭紅利的前湊第311章 鎮江視察(一)第757章 檢閱艦隊第5章 光復餉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779章 中日密約(二)第177章 龍濟光的去向第798章 烏蘭烏德戰役(三)第139章 7月調整第972章 菲律賓問題(二)第445章 大廈將傾第636章 日軍的反撲第746章 泗水衝突第768章 進軍東南亞(一)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710章 希特勒的崛起第957章 繼承人(三)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613章 航母崛起第820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續第633章 經濟危機下爆發的戰爭第1014章 第十集團軍第809章 參謀部會議第443章 抵近京畿第153章 海軍規劃(一)第130章 低泣時刻第1043章 克查赫衝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