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戰爭需要英雄

6k二合一

泰州戰役幾乎可以說是平原地區進行追擊並圍殲的經典戰役,簡單而快捷,並一舉重創敵軍,就連徐離善自己也有些不相信竟然會打的這麼順利,要知道國民軍和北洋軍的交戰過程中,可是有勝有敗,就算是所謂取勝了的巢湖戰役中,也是歷盡多時,國民軍花費了極大的代價纔拿下來的,而現在進攻合肥的時候更是雙方反覆糾纏,國民軍的後勤補給線還一直持續受到了敵軍騎兵的襲擊,在武崗地區第一軍的第一師和第四師也沒能佔據太大的上風。

而今天,徐離善只是指揮着部隊進行了一場簡單的追擊圍殲戰,可就是這樣就一舉把北洋軍第七師的四千餘人給消滅了絕大部分,戰事的順利讓他自己都不相信,實際上這樣的結果也不奇怪,本來泰州守軍在泰州守的好好的,昨天裡還打退了一次國民軍的試探進攻,少說也殺傷了數十人的國民軍。

可是昨天夜裡王汝賢命令泰州守軍撤退,而且還是在平原上撤退,王汝賢高估自己部隊的撤退能力,在面臨優勢敵軍的正面進攻下,沒有做任何的準備和接應就大舉撤退,一開始還好,但是被第三師一追擊就是變成了潰敗。

不管什麼年代,評價一支軍隊戰鬥力如何不是去看他進攻能力有多強悍,而是看他能不能順利組織撤退。很顯然,王汝賢的第七師明顯缺乏如此能力,其實別說王汝賢了的第七師,就算是曹錕的第三師這種北洋軍老嫡系部隊也不能夠很好的組織撤退,不單單是北洋軍,就連國民軍的衆多主力部隊也是缺乏相應能力的。這也是爲什麼雙方在戰鬥過程中極少出現大規模主動撤退的事情,不管是巢湖還是合肥還是其他方向,基本都會一打起來後就是不死不休,絕少出現主動撤退之類的事情。因爲雙方的指揮官們都很清楚,他們沒能力在敵軍追擊下順利的組織撤退,一個搞不好撤退就是會變成潰敗,所以在沒有絕對必要的情況下,是很少出現撤退的情況的!戰爭絕對不是想打就打,想退就能退的,那些敵進我退,敵退我進之類的游擊戰術是不適合用在大規模正面戰場之上的,只能是用於小股部隊的擾襲作戰,而大規模的交戰一旦雙方部隊進入了正面交戰距離,那就是延綿數十公里的戰線,隨便一個點的撤退就可能引發全線的崩潰,要想在大規模戰鬥中順利的組織撤退,可不是現在國內這些半吊子的軍隊能夠做到的,北洋軍嫡系如此,國民軍主力同樣如此,而王汝賢的第七師也是缺乏如此的能力。

很顯然,王汝賢高估了他屬下部隊的戰鬥力,原本以爲趁着半夜撤退的話應該不成問題,等國民軍發現並追擊的時候,他們已經是連夜撤退到江都了。可是國民軍的那些軍官們也不是傻子,一見泰州的北洋守軍有了異狀後,立馬就就是判斷出北洋軍要跑,然後徐離善就是當機立斷,當即就是派遣了第32團輕裝急行軍,繞行泰州西部攔截北洋軍西逃。

第32團也順利的攔截到了西逃的泰州守軍並且就地阻擊了他們長達三個小時,順利堅持到了後方第三師主力的增援,並一舉對這股北洋軍實施了殲滅性打擊,四千餘人的北洋軍只逃走了千人不到,此役國民軍第三師殲滅了北洋軍第七師下屬至少三千人,而自身損失三百人都不到,雙方的兵力損失對比高達十比一!

這樣的戰鬥損失比例可以說是國民軍成軍以來從未有過的,別說和北洋軍交戰了,就是以前和廣州龍濟光、杭州朱瑞乃至和革命黨人的贛軍,皖軍,蘇軍交戰的時候都沒有取得過十比一的損失比,大多數都是在三比一,四比一,打的好了也就是五比一。而和北洋軍交戰的時候,大多時候都是維持在一比一的兵力損失。當然這些傷亡數字計算的時候並沒有包含那些戰局不妙時敵軍投降,崩潰散逃的情況,只是統計交戰時雙方的的損失。

儘管這場泰州戰役勝的有的意外,不但出乎了衆多國民軍將領的預料之外,就連徐離善自己也沒有想到會只在兩三天的時間就拿下了泰州,而且還能如此順利的殲滅敵軍三千餘人。不過不管這場戰役有多麼出乎人們的預料之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一次是國民軍勝了,而且還是大勝!

自從福州起義以來,國民軍取得的勝利不少,但是像今天這樣乾淨利落的大捷卻是從來沒有取得過的,僅僅是一戰,三天不到就殲滅至少三千敵軍,重創敵軍一個旅,而且自身損失連三百人都不到,如此戰鬥已經算得上是大捷了。

“這要好好的宣傳!”陳敬雲面帶喜色道:“這樣的大捷要好好的宣傳,讓人們知道我們國民軍的戰鬥力不是北洋軍那些已經腐朽的封建軍隊可以比擬的。”

陳敬雲看着手中的捷電,臉上的喜色毫無遮掩的表露出來,一旁的沈綱也是面帶喜色:“第三師這一次的確是打的不錯,徐離善能夠如此堅決並快速的拿下泰州,實在是難得!”

身爲國民軍中少數幾個有才華的將領,沈綱看問題自然要比別人看的更深一些,別人或許看到這場泰州戰役中國民軍取勝有很大的運氣成分,或者是說北洋軍第七師王汝賢自己犯下了錯誤,但是徐離善的迅速而堅決的下令第32團前往攔截敵軍纔是這場戰役取勝的重點。而僅僅是這一點就沈綱就判斷出這個徐離善的軍事才華比國民軍中絕大多數將領都要強。

這種軍事上的直覺和果斷不是每個將領都能夠有的,如果是換成了國民軍其他將領處於當時的情況,他們可能會先去佔據泰州,甚至還可能是害怕敵軍主動撤退而設伏,或許是想要求援空軍前往偵查後得出準確情報再動,只要他們一遲疑,哪怕是遲了兩三個小時,那麼戰機就會被錯過,而能夠在戰場上抓住一閃即逝的戰機,那麼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軍事天才。其他的不過都是從教科書裡複製出來的而已。

陳敬雲也是點頭道:“徐離善這次做的的確不錯,等會我給他去個嘉獎令!”徐離善是福州起義後不久就是加入到了國民軍當中,歷任第四團團長駐紮福州西北部,汀州等地,後來編練第五師的時候任職第五師副師長,去年蘇南戰事中由於第一師潰敗,當時的第一師師長陳衛華被撤職,陳敬雲緊急調駐紮廣州的第三師師長沈綱連夜北上擔任第一師師長。而那個時候徐離善也是終於得到了機會,從第五師副師長被調到了廣州第三師任師長,而後和第三師一起長久駐紮在廣東地區,今年準備北伐的時候,陳敬雲和陸榮廷、唐繼堯三人達成同盟協議後,就把第三軍從廣東撤了出來,並把第三師和第十一師調來蘇南,而徐離善自然是隨軍抵達蘇南並率部駐紮常州、無錫、蘇州、江陰一帶佈防。

如此翻了一遍徐離善的履歷後就會發現,徐離善的資格可謂很老了,甚至比起沈綱、俞若飛這些人都要老的多。只是徐離善除了最開始在辛亥年打了點小戰事外,就沒參加過大仗,這沒有打仗就沒有軍功,沒有軍功自然也就不能和沈綱這幾個人一樣快速升遷。嚴格上來說,徐離善能夠當上第三師師長的位置就是靠着他的資格老,福州起義的時候他就是高級軍官了,現在國民軍中能夠比他資格老的可沒有多少人。

這長時間沒實際指揮過大部隊作戰,所以以前陳敬雲也就對此人的能力有所懷疑,然而今天泰州一戰,徐離善已經證明了他是一個合格的將領。

陳敬雲和沈綱等人自然不知道,徐離善雖然出身於湖北陸軍中學,但是和國民軍中那一羣留日、留美、留德的將領們一比還是有些差距的,由於一開始他就是高級將領了,自然是不可能和那些中低級軍官一樣去福州軍校進修,也不可能和徐鏡清那樣去福州軍校進修後在任職。一開始當團長的時候還好,但是當了第三師師長,掌管大半個廣東防務的時候就倍感壓力了,他這個人是好學的,雖然沒人給他當老師,也不可能現在就出國留學或者去上其他什麼軍校,但是他卻是一個人自學,蒐羅了一大批的軍事書籍,甚至爲了直接看外國人的軍事理論書籍,他還特地去學了法語和德語,加上他原本就會的英語,可謂是掌握了多門外語的外語人才了。

實際上,這年頭國民軍中的中高級將領的文化素質還是非常高的,那些留學回來的就不提了,就算是國內軍校出身的大多也有中學的基礎文化水平,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現在福州軍校招生,頭一條條件就是考生必須具備初等中學以及同等學歷的文化水平,很多將領都會一門以上的外語,其中以日語,英語最爲普及。

這個就跟海軍一樣,高級軍官幾乎清一色的留英學生,個個都是操着一口英語,不但日常交談,就連作戰指令都是用的英語。

徐離善自學這些軍事理論,加上他原本就是湖北陸軍中學出身,這能力是有的。以前不過是沒有機會展現出來,而今天的泰州戰役則是把他的軍事才華全部展現了出來。

陳敬雲對沈綱口中直接稱讚徐離善也是覺得有些意外,這個沈綱陳敬雲自認爲還算了解,畢竟他是自己手下的頭號將領,陳敬雲對他的性格也是知道的七七八八,知道這個人平時和言和氣,對待下屬也很好說話,但是內心裡卻是孤傲無比的,至少國民軍裡的高級將領裡頭就沒幾個能入他沈綱的眼,經常在陳敬雲面前直接說國民軍的其他高級將領的負面言論,只和俞若飛少數幾個將領交好,平日裡可沒怎麼聽說他當這陳敬雲的面讚揚別人。

陳敬雲心裡頭有了這樣的心思後,也就想着等戰事了了,找個時間見一見徐離善,看看這個人到底怎麼樣,能不能擔任更重要的職位,這會還遠在前線的徐離善自然不知道自己已經被陳敬雲列入了重點栽培的後背名單裡頭。

“另外這第32團的宋俊鵬這次也打的不錯!這次就給他也升一升,晉升爲上校!”說到這裡後,陳敬雲想着既然要接着這件事大勢宣傳,那麼就應該再重點宣揚出一個英雄來,徐離善和宋俊鵬這樣的高級將領是不適合當英雄的,因爲很難引起底層士兵和基層軍官的共鳴,所以他又是把手中的戰報看了遍,然後終於是找到了一箇中尉排長的名字,仔細看了後發現這個叫薛志杭的中尉也不簡單,指揮着三十多人的部隊擋住了敵軍一個營長達兩個小時的進攻,並且還擊斃擊傷了敵軍一百餘人,自己陣亡十餘人,包括薛志杭在內的倖存者個個受傷。如此戰功顯赫有限的悲壯的例子是最適合當英雄的了。

當即想了想後道:“晉升薛志杭爲上尉,授白銀雙劍勳章,養好傷後任命爲連長。”

“參謀部要把這個勢頭造出來,把這份嘉獎令通報全軍!另外讓宣傳部的人也注意配合,發起正面宣傳來!”

戰爭年代是需要英雄的!而且這個英雄不是陳敬雲這樣的人,也不是沈綱和徐離善這樣的高級將領,因爲這些高級將領和陳敬雲這樣的領袖對普通士兵而言太過遙遠,心裡很難生出共鳴,所以就需要一些底層的優秀人物來充當國民軍的英雄,用以振奮軍隊士氣,更爲其他軍人立下一個榜樣。

國民軍的宣傳部門很快就是按照陳敬雲的指示展開了宣傳,先是全軍通報的嘉獎令,然後又是國社黨宣傳部緊急小故事,把薛志杭部隊的三十六人描繪成三十六勇士,在一羣國社黨委員的口中,薛志杭變成了堅定的國社黨員,陳敬雲的忠實追隨者,堅定不移地支持偉大的陳敬雲領導的統一戰爭,堅定不移地支持偉大的陳敬雲領導的華夏復興!早晚必念陳敬雲萬歲,口袋帶着陳敬雲的照片……

而正是這些堅定不移的信念讓薛志杭和戰友在窮兇惡極的敵人進攻下英勇作戰,並讓一個犧牲的戰友喊着陳敬雲萬歲,國社黨萬歲的口號去擋住了敵人的機槍口……

而實際上呢,薛志杭當時對部下們說:“總統養了咱們好幾年,白米飯是天天有着,肉也是三天兩頭就有,餉銀更是一塊錢都沒扣都讓大傢伙拿到了手裡,就算是今個死在這了,總統也不會虧待了大傢伙的家人,陣亡了下個月家裡就能拿到後勤部發的撫卹金,然後家裡每個月還能領上一筆生活費,家中的小孩也能免費上完上學。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在就是總統需要你們的時候到了,國社黨需要你們的時候到了!”

說完了這些後還冒出一句:“大傢伙都是明白人,誰要是這檔口敢退,老子手裡的機槍可是不會認多年的兄弟情份!”

後續的兩個小時戰鬥中,薛志杭就是在後頭端着一挺麥德森輕機槍在壓陣,一方面是給己方火力支援,另外一方面則是用來監視己方的逃兵,兩個逃兵就當場被他格殺!

戰場上的血腥永遠不是普通人能夠理解的,那些口號大多時候只是在和平時候唱唱而已,真打仗了,哪怕是老軍人了腿肚子也會顫抖,面臨敵軍火力的壓制也不敢衝出去,那些在敵人機槍掃射下往前衝鋒的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他們精神奔潰到了視死亡爲無物,另外一種就是後頭有着己方的機槍對着他們,不衝鋒自己人的機槍子彈就掃射過來了。

當然了,宣傳是宣傳,兩者不可混爲一談。短短几天時間裡,薛志杭的大名就是在傳遍了國民軍,甚至在報紙上也出現了薛志杭的名字,薛志杭也是迅速成爲了這個時候國民軍中的英雄影響。

爲了繼續營造這個英雄影響和鼓勵軍隊士氣,第三當天就把受傷的薛志杭送回了江南,然後連夜被送往南京住院治療。

緊接着宣傳部安排的衆多記者開始採訪,薛志杭也是按照軍隊事先安排好的口吻對外宣傳,隨後陳敬雲帶着一大票的國民軍高級將領親自去看望這個國民軍英雄,爲他進行表彰。

爲了更好的宣傳效果,陳敬雲臨時更改了對薛志杭的勳章,把白銀雙劍勳章換成了黃金雙劍勳章!

而這個消息一傳出來後就更是轟動了國民軍內外,爲什麼呢?因爲國民軍設立雙劍勳章後,一開始的雙劍勳章被停發,改爲黃金雙劍勳章,白銀雙劍勳章和青銅雙劍勳章,其中青銅雙劍勳章任何軍人都可以獲取,白銀雙劍勳章則是軍官專用,而黃金雙劍勳章同樣爲軍官專用,當然這個就需要比白銀雙劍勳章更大的軍功了。

而到目前爲止,國民軍中一共發下去了數百枚勳章,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青銅雙劍勳章,而獲取青銅雙劍勳章的大部分都是連排以下的基礎軍官和士官以及普通士兵。白銀雙劍勳章發的並不多,總攻才數十枚,這些都是配發給軍官的。對於軍官而言,青銅雙劍勳章雖然也可以,但是絕對不如白銀雙劍勳章那麼重要,至於黃金雙劍勳章暫時還是個夢想。

因爲黃金雙劍勳章到目前爲止還沒有頒發過,國民軍的一大票將領裡頭大多數都是獲取了青銅雙劍勳章或者是白銀雙劍勳章,但是沒有任何人有機會獲取了黃金雙劍勳章,今天陳敬雲說要第一次頒發黃金雙劍勳章,自然是引起了衆多人的注意。

當事人的薛志杭也是有些迷糊了,他自然知道自己的功勞應該是不算小,按照他自己的預計一枚青銅雙劍勳章是肯定有的,至於白銀雙劍勳章嘛,估計夠嗆,不過在現今造勢的情況來看,拿一個白銀雙劍勳章他也不會感到意外。但是黃金雙劍勳章的話,這就讓他有些喜出望外了。

當陳敬雲把這枚內層黃銅,外層鍍金的,表面浮雕着兩把交叉長劍的黃金雙劍勳章授予薛志杭的時候,他就是忍不住記得的流淚了。黃金雙劍勳章啊,國民軍裡幾十萬號人他可是頭一個獲得如此殊榮的。

當薛志杭眼中含着淚花,陳敬雲伸出手僅僅握着他的手安慰的時候,這一感人的場面就被隨行的攝影師拍攝了下來,然而第二天就是登上了諸多大報紙的封面。

宣傳如火如荼進行着的時候,國民軍在蘇南的渡江行軍繼續進行中,拿下泰州後徐離善馬不停蹄的攻佔了江都,然後試圖渡江攻佔揚州,不過被京杭運河對面的王汝賢第七師主力所阻擋。徐離善也沒打算強攻或者僵持下去,攻揚州不成後,他在江都留下一團兵力後,隨即率領第三師主力北上,竟然是往淮安去了。於此同時,隨後渡江的第十八混成旅也已經拿下南通、海安等地區,並一路北上往鹽城方向而去。

“他們這是要攻佔清江浦。”江北解家莊的馮國璋看到前線偵查回來的情報後,很快就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然後他是很快的做出了決斷:“給張勳發電,讓他務必固守淮安和鹽城,決不能讓敵軍繼續北上!”

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33章 羅漓心思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351章 蔡凝(二)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65章 也許是愛情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38章 英國領事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619章 桃花情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41章 南下北上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213章 大戰(三)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37章 擁袁通電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1055章 分析(一)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334章 上海事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859章 生和死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
第3章 突如起來的槍聲第33章 羅漓心思第678章 進攻平壤(一)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882 兩敗俱傷(二)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351章 蔡凝(二)第467章 六月南京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642章 海空大戰(一)第170章 廣州十月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338章 主攻方向第702章 中日上海條約(一)第65章 也許是愛情第590章 裝甲和動力第38章 英國領事第514章 經濟騰飛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196章 鎮江之戰(五)第219章 居仁堂(一)第646章 天城號的沉沒第619章 桃花情第824章 印度洋是我們的!第288章 北京冬夜第606章 巡視之火炮坦克第41章 南下北上第900章 東京轟炸(三)第703章 中日上海條約(二)第412章 誰活誰死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335章 航空變革第213章 大戰(三)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37章 擁袁通電第1022章 中德停戰協議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849章 上海空戰第860章 帝嚳號危機(一)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188章 黃興的選擇(一)第69章 山本純一郎(二)第685章 元山戰役(二)第658章 裝甲洪流(二)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395章 蘇南渡江計劃第771章 混亂年代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1059章 大戰終結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887章 登陸激戰(一)第268章 洪子泰(一)第1026章 德國的新生第110章 通電罵戰第190章 夜幕交鋒第294章 唐強的首戰第1055章 分析(一)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450章 進軍北京第422章 我要做你女人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342章 渡江第三天第334章 上海事第851章 清剿作戰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638章 黎明前的衝鋒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630章 大興土木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一)第292章 雙方聯合第173章 陸榮廷的雄心第77章 福州兵工廠(一)第581章 平壤激戰(二)第583章 1923年9月1號第704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797章 烏蘭烏德戰役(二)第859章 生和死第15章 激戰軍械庫第643章 海空大戰(二)第770章 金蘭灣軍事基地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45章 煙土和財政第226章 參謀部總長(二)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118章 陳彩的興奮第756章 天山號上第853章 奄美海戰(二)第60章 蘇浙局勢(三)第259章 聖誕夜(一)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750章 日荷戰爭(二)第373章 擴軍再擴軍第995章 譭譽參半的勝利第1033章 海軍的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