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

在覈威懾出現以前,世界大國之間的關係那可是赤裸裸的,非但政治外交上針鋒相對,而且一言不合就是會爆發戰爭,戰爭說起來就起來了,尤其是爆發衝突中自認爲佔據了優勢的那方,基本上是沒有太多的顧慮的。完全不像擁有核彈的後世那麼顧慮重重,除了欺負欺負效果外,大國彼此間都是客氣的很,就算是戰爭那也是代理人戰爭居多。

這幾十年內幾乎每年都有地方爆發戰爭,在一戰之前的那幾年裡就是爆發了好幾場大規模的戰爭比如意土戰爭,巴爾幹戰爭,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其中也免不了有中國的內戰,隨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更是波及了絕大多數國家,而一戰後也不平息有俄國內戰,波蘭和蘇聯的戰爭,更有中俄和蘇聯之間的戰爭。而到了1923年,又爆發了中日戰爭,蘇俄又和中國以及俄國打了一仗。

可以說全球範圍內幾乎每天都有地方在打仗,而且都還是那種大仗!

造成這種原因的除了貿易衝突以及意識形態的衝突外,更重要的是近代民族主義的覺醒,這年頭除了美國和蘇俄外,其他的國家基本都是民族主義氾濫,而且這種情況在後進國家裡更爲明顯,比如德國,比如日`本,比如中國。當各種衝突出現後,民族主義氾濫的這些國家很容易就誘發大戰,就算是所謂的和平談判,那也是建立再擊敗敵人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出現。

然而各國的政治家們也不都是戰爭販子,發動戰爭也得對他們有好處他們纔會去發動,如果沒有好處反而有壞處的話,他們也是會盡量的避免。

去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就是各大國爲了避免再一次爆發前世界大戰而簽訂的,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表面目的是爲了限制各國海軍的發展,避免因爲造艦而讓各國出現財政崩潰情況,但是更主要的目的卻是制止各國之間繼續海軍軍備競賽,避免重演一戰之前英德之間的海軍軍備競賽的情況。

只不過去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剛簽訂不到一年,就是因爲中日之間的戰爭而成爲了廢紙一張,日`本和中國先後終止履行華盛頓海軍條約後,美國也被迫重啓艦隊擴張法案,如此一來英國人如果還想繼續保住它世界老大的位置也是不得不緊跟美國人的步伐,而這種情況對於英國人來說是極爲不利的。

好在中日兩國的這場戰爭並沒有出現很久,只不過持續了五個月而已,其中的輸贏已經不是太重要的東西,重要的是,既然戰爭都結束了,那麼英國就是準備讓中日兩國重新回到華盛頓海軍條約的框架當中去。

只不過今時不同往日了,中日戰爭爆發後,一場東海大海戰讓日`本沉沒了兩艘戰列巡洋艦,而基於東海大海軍的經驗和教訓,讓日`本海軍認爲未來是高速戰列艦的天下,而日`本海軍中現有的數艘高速主力艦根本無法撐起日`本海軍世界第三的地位,所以任憑英美怎麼反對,日本人也是要把高雄號以及土佐號建成的。至於後續的造艦計劃,那就得看之後的談判了。

而中國呢,一場中日之間的戰爭讓中國信心大漲,認爲中國既然都能夠擊敗日`本了,爲什麼中國的海軍的主力艦噸位只能限制在十五萬噸?這是中國海軍無法接受的,同樣也是信心高漲的國民們所無法接受的。

而在這種背景下,華盛頓海軍條約各簽字國的談判代表們再一次齊聚華盛頓,召開了新一輪的海軍軍備限制條約的談判。

不久前纔在倫敦簽訂了中日倫敦條約的顧維鈞率領外交團隊以及海軍談判團隊抵達了華盛頓後,顧維鈞在首次的談判會議裡就已經是公開宣稱:“現今中國的艦隊規模是無法匹配中國地位的!”

中國談判代表團堅持要求中國的艦隊規模必須得到增加,而面對中國要求增加噸位的企圖,英法美等國還沒發表意見呢,日`本的代表團就是叫嚷着:“如果中國要增加主力艦噸位,那麼日`本的噸位也必須得到增加!”

這是一場比去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談判更爲艱苦的談判,各國代表團們都有着自己國家的利益所在,所以每一輪的談判都是針鋒相對,誰都不肯退讓,而在這些矛盾衝突中,意大利和法國是打醬油的,因爲他們現在的主力艦噸位都還沒滿足他們的條約限制的上限呢,所以他們不求增加自己的噸位,但是極力反對其他國家增加噸位。

而日本呢,除了想要增加高雄號以及土佐號這兩艘軍艦外,還想要保持上一次的噸位限制,其最大目的就是限制中國的主力艦噸位增加。

中國則是對其他國家有多少噸位不感興趣,中國想要的就是增加噸位,能增加多少是多少,最好是能夠和日`本持平。

美國實際上對於各國增加噸位是無所謂的,美國人強調的是比例,而不是具體噸位。比如日`本的主力艦噸位只能保持在美國人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下,而且美國海軍的噸位不能比英國人的少,至於具體多少萬噸那是沒什麼所謂的,日`本人要建一百萬噸,那麼美國人就敢建兩百萬噸,反正美國人也不差錢,甚至都巴望着能夠把各國的噸位上限都提高,到時候美國人憑藉強悍無比的財力就能夠硬生生的把其他國家給拖死。

美國人不在意,但是英國人在意啊,英國人現在窮的的都快要當掉褲子了,那裡有錢陪着美國人繼續造艦啊,所以英國人就很強硬的不但要求控制各國的海軍噸位比例,還要求控制具體的噸位上限,極力要求美國的海軍主力艦噸位上限繼續保持在六十萬噸。

儘管各國的要求衝突相當大,但是各國都有着同樣的觀點,那就是要簽訂海軍限制條約,哪怕是雄心勃勃的中國也是無法承受無止盡的海軍擴張計劃,更不要說財政已經接近崩潰邊緣的日`本和窮的要當掉褲子的英國了,哪怕是不差錢的美國也是深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如果能不花錢也達到限制各國海軍的目的,美國人也是樂意的。

在經過了各國的利益交換後,十月二十六號,中國、日`本、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六國在倫敦簽訂了海軍軍備限制條約補充條約,也就是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

作爲第一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補充,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的大部分內容並沒有變動,但是主要條款卻是有所變動。

各國的噸位上限除去了中國有所增加外,其他的保持不變,但是對各艦的替換細節進行了變動。

日`本由於中日戰爭中日`本沉沒了兩艘金剛級戰列巡洋艦以及兩艘伊勢級戰列艦,雖然伊勢號和日向號已經正在打撈,修復繼續使用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日`本歷盡東海大海戰後已經認定航速過低的兩艦已經失去了戰略價值,如其修復後繼續佔用主力艦噸位不如趁此機會廢棄掉後替換新式戰艦,所以在談判中一口咬定這兩艘船已經無修復價值,要求新造軍艦替換,而且死活不肯廢棄高雄號和土佐號這兩艦,甚至以退出談判爲要挾迫使美國和英國答應日`本繼續施工高雄號、土佐號這兩艘主力艦。

這兩艘船加起來是八萬噸,而日`本的主力艦噸位上限是四十五萬噸,因此還有三萬七千噸的空餘,所以也就准許日`本在1927年開工建造一艘新式戰列艦,新式戰艦必須符合條約戰列艦的規定,即噸位不得超過三萬五千噸,艦炮不得超過十六寸。

由於日`本堅持繼續施工高雄和土佐號,而這樣一來日`本就會擁有兩艘加賀級戰列艦和兩艘天城級戰列巡洋艦,而這四艘戰艦都是高達四萬噸的龐大戰艦。爲了制約日`本的這四艘戰列艦,條約中英國和美國規定新建的C/D兩艦把開工時間從1931年提前到1927年,而且准許把兩艘戰艦把噸位上限放寬到四萬噸。

如此一來說,這些戰艦建成服役後,美國、英國、日`本三國所擁有的四萬噸戰艦都是四艘,誰也不比誰少了。

隨後的法意兩國繼續打醬油的,噸位保持不變,反正現在這個噸位他們也還沒有填滿呢,再給他們多餘的噸位也用不上。

而上次華盛頓條約中作爲小弟弟的中國這一次卻是成功的增加了海軍主力艦的噸位,從上一次條約的十五萬噸增加到二十萬噸,主力艦的噸位已經和法國以及意大利持平。

但是條約要求中國第二次開工的兩艘堯帝級戰列艦必須停工,因爲這兩艘戰列艦是依照炎帝級戰列艦爲藍本設計的,噸位都是超過了條約戰列艦的上限達到了四萬噸,而這個噸位是其他國家所不允許的,中國已經有了兩艘超級戰列艦了,不管是英國還是日本都不希望中國繼續擁有更多的超級戰列艦,這一點就連美國人都是保持反對的態度。

這兩艘堯帝級戰列艦的命運堪稱是坎坷無比了,兩年前就作爲紙面戰艦被設計出來而且也是開工了,去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中被迫拆除,而等今年因爲中日戰爭的爆發再一次依照原設計開工,這剛鋪放龍骨,施工還沒兩個月呢就再一次因爲海軍限制軍備條約而被迫停工拆除,兩次開工,兩次拆除,再也沒有其他戰艦比它們更悲劇的了。

雖然這兩艘四萬噸的堯帝級戰列艦不允許開建了,但是目前中國的主力艦噸位是不足條約上限的,除去東海大海戰中戰沉的華太號重型巡洋艦外,目前中國海軍擁有主力艦包括:炎帝號、黃帝號、華武號以及兩艘在建當中的世廣級重型巡洋艦,這些加起來的噸位總數爲十三萬噸,距離噸位上限還有足足七萬噸呢。而這七萬噸剛好可以讓中國開工兩艘三萬五千噸的條約型戰列艦。

由於這兩艘主力艦並非替換艦,所以也就沒有限制中國的這兩艘主力艦開工時間,只要中國願意而且也有錢的話,隨時都可以開工。

以上的主力艦限制條約中,除了中國增加了五萬噸的噸位外,其他國家都沒有變化,具體的細節變化就是各國把替換艦的開工時間提前,而且英日美三國把四萬噸的超級戰艦數量從兩艘提高到了四艘。

作爲爭執最大的主力艦相關限制外,還有對於航空母艦的爭執!

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533章 59號戰艦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40章 亨利歸來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33章 羅漓心思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502章 大會戰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698章 進軍琉球(一)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71章 各省局勢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139章 7月調整第96章 福州體系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1055章 分析(一)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98章 航空部隊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97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
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402章 意外戰爭第927章 日本人的選擇第299章 秋風落葉第1010章 破碎的水晶(五)第1035章 菲律賓內戰第945章 前出太平洋第989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三)第967章 橄欖枝一號(二)第435章 海軍變革第44章 北洋的時代第120章 徐鏡清的野望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128章 紈絝與良家第721章 預研計劃第734章 1938年修訂案第160章 作戰司推演第320章 大元帥府第868章 第三波攻擊羣第554章 旅順!動員!第331章 馮國璋計劃第533章 59號戰艦第104章 朱蔣通電第340章 八月轟炸第40章 亨利歸來第739章 芬蘭絞肉機(二)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515章 華夏銀行危機第934章 丈高山登陸(二)第915章 中國威脅論第112章 半截煙(一)第767 東南亞戰爭(二)第659章 裝甲洪流(三)第33章 羅漓心思第826章 偉大事業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852章 奄美海戰(一)第663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第502章 大會戰第494章 經濟戰爭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111章 嚴苛軍法第253章 戰損報告(一)第784章 擴張再擴張第674章 第一軍的覆滅(一)第166章 戰火紛飛第271章 錢翰朗和國社黨第507章 組閣風波第475章 炮擊青島第567章 裝甲集羣在行動第698章 進軍琉球(一)第432章 空軍視察第748章 日本的選擇(二)第463章 正式外交第946章 論功封賞第828章 中國需要中東(一)第71章 各省局勢第778章 中日密約(一)第114章 八號高地第521章 核物理實驗室第580章 平壤激戰(一)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169章 局勢緊張第594章 大罷工(一)第921章 核平東京(二)第139章 7月調整第96章 福州體系第491章 唐陸會面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第1062章 血腥前夕第387章 幻象和愛國第651章 海軍下一步計劃第1055章 分析(一)第854章 復涼號苦戰第265章 東南宣撫使(一)第367章 吳佩孚之夜襲第145章 袁世凱的心思第928章 落日計劃(一)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98章 航空部隊第847章 中日大戰,起!!!第692章 海軍軍備限制協定第806章 李玉挺的運氣第978章 我們需要戰爭(二)第528章 義務兵洪九第532章 海軍爭奪經費第795章 中俄戰爭第983章 地中海我們來了(二)第667章 安州戰役(二)第811章 巴爾瑙爾會戰(二)第679章 進攻平壤(二)第683章 平壤戰役(二)第1037章 突如起來的空戰第49章 建寧和邵武第979章 戰爭還沒有結束第505章 全國統一第137章 善後大借款第716章 越南獨立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