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北平王庚

在天津待了三天後,陳敬雲的專列繼續北上前往北平,不過這一次林韻卻是沒有和陳敬雲繼續去北京,林韻到了天津的那幾天精神不太好,陳敬雲雖然有些擔心,不過他的私人醫生斯密特醫生說林韻並無大礙,只是因爲旅途的勞累而已,休息數天即可好轉,加上陳敬雲去了北平後,還要繼續去東北四省視察,到時候也會再一次經過天津。除了身體因素外,林韻心裡也不太想去北京,因爲那裡是她自由長大的地方,而青年時期因爲父親的去世以及族人的刻薄,所以讓她對這些年來對北平和林家都沒有什麼好感,雖然這麼多年過去了心裡的那些小心思也平淡了許多,但是也是不太想看見那些人。所以林韻乾脆就留在了天津先休息幾天。

陳敬雲之前是來過一次北平的,那是還是剛剛擊敗北洋的時候,他特地北上巡視了一次,不過那時候全國局勢依舊沒有穩定,西南三大軍閥還沒有掃平,所以那時候陳敬雲的心思依舊放在瞭如何統一國內,去北平更多的是做一次政治上的考慮,爲的是在北方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所以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心思去仔細觀察北平的情況了。

而這一次陳敬雲的巡視除了想要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外,還想要好好的看一看自己統治下的中國,其中自然也就包括了北平。

“這些年過去了,北平的變化很大嘛!”看着修繕一新的火車站大樓,在看看火車站外廣場邊上的那些高樓建築,陳敬雲已經可以從分的看見這座古老並腐朽的城市已經開始換髮出新春。

旁邊站着的燕井鄺也是笑嘻嘻着說:“這變化真夠大的,記得上次和主席您一起來的時候,這裡可沒這個模樣!”

看看一個城市的變化有多大很簡單的,看它的建築就可以了,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如果快了,那麼當地的建築就會最直接的體現出來,高樓大廈和寬闊的馬路就是一個城市最好的名片。

比如上海,當年最高的建築也不過七八樓而已,大片大片的還是那些平房,但是現在十餘層的水泥鋼鐵建築已經隨處可見,而作爲上海金融中心的匯東新路上兩旁更是高樓林立,在那裡駐紮的都是大企業,缺什麼都不缺錢,所以當華夏銀行在匯東新路興建了十八層的華夏銀行大夏後,其他的財團公司隨即跟風,一個個投入了重資新建摩天大樓,短短四五年內,上海里超過二十層的大樓就是超達到了十六棟之多,而其中東南銀行投資興建,在1922年完工的東南銀行大夏足足達到了三十三層,高達一百八十八米。

上海的摩天樓建設是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其他城市比不了的,因爲上海彙集了中國絕大部分的金融資本,對辦公樓的需求一直很大,不管是國內企業還是外資企業,凡是自認爲有實力的大多都會想要在匯東新路兩旁的辦公大樓里弄一個辦公室,哪怕是不能作爲總部但是也會設立一個分公司,可以說是當地的辦公樓需求支持了上海匯東新路的摩天樓開發。畢竟不管是華夏銀行還是東南銀行,這些超大型的財團雖然錢不缺,但是也不會說浪費到自己建一棟幾十層的摩天樓自己用,而是自己用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都會用於出租。各個財團競爭修建摩天大樓,除了面子之爭展現金融實力外,同樣也是在做一筆重要的投資。

而這種辦公樓的需求在中國乃至亞洲的其他城市都是沒有的,甚至作爲首都的南京都做不到如此,而北平同樣也沒有。

不過北平裡沒有那些數十層的摩天樓,然而經濟的發展,水泥鋼筋大樓開始普及後,也有不少的七八層或者十多層的建築被修起。

而這些建築在北平裡清一色的平方四合院裡顯得耀眼的很,北平市的當地政府也是有意如此安排,在火車站到中南海居仁堂的時候,路過的都是新修築的馬路大道,旁邊的還有不少新式建築。陳敬雲前世裡雖然看慣了鋼鐵大樓,哪怕是沒有前世的經歷,但是見過了上海匯東新路後,對這些馬路和建築也不會有太多的驚歎。但是看事情並不是簡單的對比,北平的城市建設雖然還不如上海,甚至不如南京和廣州,但是從這些新式建築裡陳敬雲卻是看到了北平工業發展的最直接體現。

下榻居仁堂後,離家許久的林琳回家沒半天功夫又是跑來了居仁堂,這一路的北上林琳不但和林韻關係親密,也和羅漓以及蔡凝這兩個女人關係不錯。

北平的發展速度並不快,不過這些年也是涌現了一批企業,陳敬雲也還得去看一看,然後按照管理去看看當地的風景名勝古蹟,比如那紫禁城。

當年陳敬雲北巡的時候就去匆匆看過一次,不過那會是走馬觀花,紫禁城裡的溥儀剛被趕了出來,紫禁城裡可以說是一片狼藉,再說他向來對古董文物這些東西沒什麼偏執的愛好,也就是對那個龍椅有些興趣,上去坐了坐體驗下當皇帝的感覺,完了還讓隨行的人乃至衛兵一個個輪着上去坐。

所以在匆匆看了幾家企業後,陳敬雲就是再一次去了一邊紫禁城,這次看的要仔細些,而身邊跟着的幾個女人孩子也是興奮的很,一個個都說着想要去坐一坐龍椅。

“紫禁城改爲博物館後,已經投入了一些資金進行維修,並正式對外開放,如今已經接待國內外遊客超過百萬人!”紫禁城博物館的館長對着陳敬雲如此說着。

爲了打破國內那些前清遺老遺少的幻想,更爲了彰顯國社黨破舊迎新的氣息,陳敬雲可是親自下令要把紫禁城改爲博物館,今後任何人都可以買一張便宜的門票後進入其中瀏覽,甚至可以穿上龍袍坐上那張貨真價實的龍椅體驗體驗一把當皇帝的感覺。當年這個消息一傳出來的時候,無數前清的遺老遺少痛哭涕流,哭着喊着要上吊殉國,可也沒見幾個人真上吊了,讓陳敬雲失望了好久,想着你們真上吊了我也就省事了,也就不用讓調查局的人天天盯着你們。

紫禁城太大,而陳敬雲也不過只瀏覽了其中的幾個重要地方而已,其他的倒是沒怎麼看。

當夜的歡迎晚宴裡,陳敬雲照例接見一大票軍政要員,先是見完了當地的官員,然後李連陽又是帶着幾個軍方的人來見陳敬雲,都是部署在河北周邊部隊的將領了,凡是少將以上的將領陳敬雲大多數認識的,尤其是中將銜以上的將領,陳敬雲閉着眼睛都能背出他們的履歷來,不過少將軍銜的將領陳敬雲認識的就比較少了,除了少數幾個極爲出色又或者常年呆在南京的少將外,其他的少將們陳敬雲大多時候只知道一個名字見過一面,瞭解的並不深。

畢竟中國現今先不說那些退役的將軍,單單是現役的中將就有四十多人,而少將的人數可是超過了三百人,陳敬雲可不可能一個個都認全了。

見過了幾個人後,走到陳敬雲面前的是一個臉型略圓的的少將,年紀有些年輕,看上去只有三十歲左右。三十歲的少將,這在現今軍界裡算得上比較少了,如果是在統一戰中時期,別說三十歲了,二十歲的少將都有,二十幾歲的中將也有,比如林成坤他當年在二十三歲的時候就被晉升爲中將了,儘管後來因爲缺乏戰功以及年紀實在過小,以至於一直都沒能繼續晉升爲上將,但是林成坤當年二十三歲晉升爲中將就說明了一個事實,當年的國民軍裡高級將領的年紀普遍偏低,二三十歲的將領一大把。但是這種情況隨着時間過去而逐漸改變,到了今天后普遍的少將將領年紀都實在四十左右,三十多歲的少將還是比較少的。

當然了,這個規矩只適用於普通將領,但是並不適用警衛師出身的將領,警衛師由於其特殊性,哪怕是統一後十餘年後的今天都沒有改變這支部隊是陳敬雲親衛部隊的性質,裡面任職的依舊清一色是陳敬雲的親朋子弟,而且由於警衛師裡軍官的晉升途徑有限,像林勇非、陳景飛和林成坤這樣走出警衛師系統到陸軍系統任職的比較少,大多數都是繼續留在警衛師,所以警衛師實行的是高軍銜制度,師長都是中將,參謀長和副師長是少將,就連團長都偶爾會出現少將的軍銜,其他的軍官普遍也是高軍銜,而士兵裡大多數也都是士官。

不過這個年輕人顯然不是警衛師系統出身的,還不等陳敬雲去猜,他自己就是先敬了個軍禮後道:“職部第十五軍參謀長王庚參見主席!”

陳敬雲聽罷後,雖然覺得這個名字有些印象,說沒印象肯定是假的,因爲陳敬雲知道這個王庚的晉升少將的時候,肯定是得到了自己的批准的。陳敬雲雖然一時間想不起來,不過他也沒表露出來。

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73章 白雪紅梅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2章 危急四伏的軍營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457章 北巡(二)第67章 關餘貸款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83章 軍制改革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334章 上海事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1040章 秋熱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92章 定都之爭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73章 白雪紅梅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352章 蔡凝(三)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775章 演講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351章 蔡凝(二)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
第625章 繁榮背後的危機第404章 報喜不報憂第618章 討厭和喜歡第566章 終止華盛頓海軍條約第534章 炎帝級戰列艦第560章 此戰必勝第73章 白雪紅梅第504章 秋風掃落葉第159章 龍濟光東進第576章 蘇俄參戰第2章 危急四伏的軍營第444章 第一次清洗第238章 授勳升職第944章 往紐約扔一顆?第287章 流言紛飛第644章 海空大戰(三)第707章 陳氏聚會(二)第197章 湖北動亂第1013章 最壞打算第827章 反遊擊作戰第343章 騎兵對決第497章 長沙危急第496章 十字路口激戰第959章 美國的決心第551章 華盛頓海軍條約第829章 中國需要中東(二)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937章 投降爭論(一)第457章 北巡(二)第67章 關餘貸款第74章 冬衣風波(一)第616章 原野上的火車第652章 雷達計劃第884章 吉村大野的絕望第378章 國會和政府第427章 長沙事件第88章 軍事調查局第699章 進軍琉球(二)第107章 董白氏(一)第751章 越來越近第83章 軍制改革第842章 太平洋作戰方案(二)第672章 山下源太郎的戰爭(二)第525章 局勢急變第344章 巢湖激戰(一)第406章 工業體系發展計劃第58章 蘇浙局勢(一)第571章 李上士和裴中尉第1057章 巴格達談判(一)第992章 大勝大敗(二)第334章 上海事第109章 動亂之際第417章 戰後整編第360章 宣傳處(二)第371章 俘虜和戰利品第892章 新加坡戰役(一)第123章 浙江之未來(一)第93章 福建國民黨第1040章 秋熱第370章 黎明捷報第909章 夜間攔截第482章 授銜儀式第286章 爲了中國第403章 徐樹錚的懷疑第92章 定都之爭第645章 海空大戰(四)第459章 教育興國第509章 海陸空發展計劃第175章 火炮試射第269章 洪子泰(二)第73章 白雪紅梅第455章 北京肅清第354章 計劃變故第446章 南邊來人第十六 軍激戰總督府第555章 戰前會議第742章 奧拉夫戰役(二)第925章 東京地獄第352章 蔡凝(三)第914章 中美聯合公報第391章 德國和鎢礦第413章 北洋軍要逃了第179章 南北利益集團第608章 廬山號航空母艦第810章 第五航空軍第775章 演講第227章 泰山鎮(一)第479章 左玉剛的勇猛第538章 中蘇的第一戰第888章 登陸激戰(二)第617章 封塵的記憶第666章 安州戰役(一)第1036章 奉陪到底第1019章 德國亂局(一)第701章 夕陽下的進攻(二)第199章 上海之行(二)第715章 中東佈局第996章 權力過渡第351章 蔡凝(二)第819章 戈壁灘上的蘑菇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