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劍樓地處東境西北羣山中的飛灰原,那個地方最初只是一片接連無際的荒山老林,作爲中境、東境、北境三地間的天然分界與屏障,自古以來人跡罕至。
而飛灰原則是因昔年邪兵之禍而出現的奇詭地域,八百多年前邪兵出世,邪兵之主與玄黃衆修鏖戰日久,劍削羣峰、氣折千山,激烈無比的戰況,在羣山之中硬生生掃出一片谷地。
邪兵之主兵解自斬的最後一擊,吞沒周遭生靈,亟滅山川、化萬物爲齏粉,加上受邪兵凶煞怨氣所引,亡者生機與神魂盤旋不散,與滾滾塵濁滯鎖在這片谷地中,經年不散,因此得名飛灰原。
御劍樓這一門派的中樞道場,雖然是設立在飛灰原深處,但因爲飛灰原經年不散的飛灰能傷人肺腑、滯澀經絡,甚至有怨念化作的陰翳迷障,所以御劍樓弟子在修爲不足前,並不在飛灰原內中棲留。
包括方真同道要來拜訪御劍樓,也不可能跨越整個兇險萬分的飛灰原。御劍樓在飛灰原之外的山中,設有部分屋舍,但比起其他方真門派,御劍樓的修行道場顯得簡陋得多,甚至直接鑿山開洞,日常清修就在一個個無有華貴裝飾的石洞內中,面壁悟劍。
若論苦寒、孤修,哪怕是佛門修派可能都比不上御劍樓弟子,這一門上下傳承就獨獨以劍爲尊、奉行正劍之道,除此以外,人世間一切舒適安然彷彿與他們無關。
甚至有傳說,有的別派修士嚮往正劍之道,想來拜訪御劍樓、參悟劍修。御劍樓弟子也沒有阻攔迴避,那名修士和御劍樓弟子同起居、共出入,但僅僅半年光景就忍受不了那種孤寂清苦。
據說御劍樓弟子終日悟劍,飢食松子草木,渴飲寒泉冰雪,冬日臥雪、炎夏趨火,同門相見無一言,終日悟劍、不眠不休,離奇顛倒至極。
而且御劍樓的規矩也十分奇怪,他們並不拘束門人往來。如果願意拜師,無論資質他們照收不誤,不理會其人出身來歷。如果忍受不了想要離開,也無人阻攔,甚至不會追究什麼偷師竊藝。
因爲御劍樓傳承不立文字,也沒有所謂的藏書樓、藏經閣,部分前輩尊長或許會留下石刻,但大多文白混雜、句讀不通。所以一些前去御劍樓拜師的修士,如果受不了苦寒孤寂,離開前也會將這些石刻謄抄下來,希望能日後慢慢領悟。
後世的確有部分修士從這些石刻抄錄中領悟出劍訣功法,漸漸演變出各類劍修之法。雖然御劍樓並非劍修創祖,但當今劍修之法,十有七八跟御劍樓傳承有緣法關聯。
可不論這些劍修如何用功精進,劍上境界與證悟創見,依舊比不過孤寂苦修的御劍樓,加之御劍樓不喜大肆與外界往來,方真同道出於誤解或種種原因,大多將御劍樓修士戲稱爲“劍瘋子”。
久而久之,御劍樓在方真道上雖有威名,但其存在卻更爲孤僻,要不是前段日子御劍樓少主魏正陽現身,和玉鴻公主、太玄宮等前往西境青衡道,估計天下人都快要忘了有這一門派的存在。
只可惜魏正陽的劍化蛟龍僅驚鴻一瞥,轉瞬就被攝提格所敗,全身筋骨被挫斷過半,經絡氣機大亂,要不是被太玄宮修士及時搶救,恐怕早已命喪黃泉。
即便如此,經此大劫的魏正陽,未來在修行上的精進恐也渺茫,江都動亂之前,重傷未愈的魏正陽就被御劍樓弟子接走,如今仍在門中修養。
御劍樓的中樞道場就是飛灰原深處的一座塔樓,只不過這座塔樓並非外界所見的任何一種類型,從遠處觀瞧,更像是小孩用泥漿隨意搓捏而成的泥條,表面凹凸不平,夯土、壘石、木栓任意搭湊在一塊。
這座塔樓最初就是御劍樓祖師所立,但那位祖師本人對屋舍營造全然不曉,且他認爲此地所要無非是立一鎮壓邪兵之處,不必何等奢華堂皇。這種想法延續了好幾代人,每一代御劍樓傳人“添磚加瓦”,都是就地採用泥石,輔以劍陣鎖住整棟塔樓。
所以整幢御劍樓,本身就是無數劍陣、劍氣、劍意交織匯聚的怪異建築。意圖進犯御劍樓、竊奪邪兵之人,且不說要跨過廣袤的飛灰原,來到御劍樓外還要面對這層層疊疊萬千劍意,有此修爲之人,天下少見。
重傷的魏正陽,並不是留在飛灰原外治傷,而是被帶進御劍樓內中。他的修行與天下其他修士不同,尋常傷藥雖然有用,但不如在御劍樓內中,受萬千劍意重塑爐鼎經絡,這才符合先天劍胎之身的修行。
只不過用劍意洗煉爐鼎肉軀,其中痛楚與煎熬非常人所能想象。魏正陽倍受御劍樓尊長冀望,以他們孤僻性子來說,承受這樣的痛苦是理所當然。
魏正陽纔剛經過一陣劍意洗煉,身爲少主的他,只不過是門外之人的說法。御劍樓中除了劍,無其他高低尊卑之分,也不可能會有別人因爲魏正陽傷重就前來伺候照顧。
如果魏正陽承受不住這如千刀萬剮般的劍意洗煉,那就說明他並非先天劍胎之身,死了也是該然。更何況他先前被攝提格這名外道魔頭所敗,連佩劍“虹滅”也幾近崩毀,在御劍樓修士眼中,就是技不如人。
披上衣衫,魏正陽來到御劍樓地底,除了地面上的怪異塔樓,御劍樓所鎮壓的邪兵與多重禁制其實是位於地底。此處也聚集了門中幾乎所有的高人與尊長,經年累月以正劍之道壓制邪兵,不使其邪氛散逸到外界。
御劍樓中無有燭火燈光,能進入樓中之人,無不是有上乘修爲,以劍意爲感,比尋常五感更爲敏銳。然而在外人看來,御劍樓內中跟牢獄沒有什麼差別,周遭無一寸裝飾,坑坑窪窪的地面連塊平整地磚也無。就連樓梯也是幾塊舊木板釘入牆壁就算數,尋常人根本無法邁過,只有修行人可以在黑暗中輕鬆縱躍。
“父親。”魏正陽來到邪兵窟的上方,朝着一名高大老人行禮。
那名老人正是御劍樓當代掌門魏存神,他的背影如峭壁古鬆、蒼勁挺拔,一頭白髮隨意披散在腦後,在邪兵窟邊上負手而立。
邪兵窟就是鎮壓邪兵之地,看上去就像一口大井,周圍一圈有十餘名御劍樓門人結陣施法,以劍意布結成陣,壓制着下方蠢蠢欲動的邪氛。這件事自御劍樓成立之初便不曾停歇,即便歷史上偶有外敵進犯、欲竊奪邪兵,但皆是無功而返。
“這幾日邪兵動靜尤爲強烈。”魏存神完全沒有關心魏正陽的傷勢,在外人看來,他們也許是父子,但魏存神對魏正陽從無半點家人情誼可言,冰冷無情如劍。
魏正陽答道:“聽聞近日失魂瘟肆虐,或許與此有關。”
“說這話,你是打算外出嗎?”魏存神的語氣沒有半點喜怒哀樂可言,彷彿只是問一個不相關之人。
“父親,我認爲如今世道,不應該再固守飛灰原。”魏正陽剛說完這話,就感覺到無比鋒利的壓力貫穿自己的身體,而魏存神的身形連半分都不曾動。
魏正陽十分震驚,父親舊傷未愈,如今所展露的劍意卻異常磅礴鋒銳,莫非是父親的修爲又有精進了?
“世道如何非我等該管的。”魏存神言道:“當初我讓你出山,就是希望讓世人明白御劍樓鋒芒,奈何你居然敗給了那攝提格,實在是讓我失望。”
魏正陽一向性情寡淡,可如今內心卻有幾分不忿。因爲按照魏存神過去提及,攝提格曾來御劍樓欲奪邪兵之時,修爲法力遠不如與自己對戰那般強悍,既是如此,當初攝提格又是憑什麼試圖硬闖御劍樓的?
然而不等魏正陽反駁,邪兵窟之下邪氛陡然暴漲,巨大邪威如地底涌泉,不停撼動劍陣,意圖脫困而出。連帶着整棟御劍樓微微顫動,滿樓劍意呼嘯,竟是同受感應,無形中萬兵交迸。
“邪兵又要試圖脫困?”魏正陽十分驚訝,他自出生到如今,還沒見過邪兵蠢動到這種激烈程度。
魏存神面對此情此景並未慌亂,並劍指隔空一揮,一道劍光憑空發出,射入邪兵窟中,大井中炸出萬點金星紅芒。然而這威赫劍意絲毫不能壓制邪兵,邪兵窟中邪氛暴躥更盛先前,上方劍陣已見崩解徵兆。
“邪兵乃是受外界感應而動。”魏存神立刻明白過來,他擡頭仰望,眼神彷彿洞穿御劍樓,望破茫茫飛灰,窺見遠方偉岸魔頭形跡。
“攝提格修行竟然精進如斯,當真天地不仁,生此狂悖魔頭。”魏存神冷哼一聲,隨即頓足縱身,離開之際又發出一道劍意,一劍生萬法,補強劍陣壓制邪兵之力。
“父親!”魏正陽十分震驚,一來他沒料到攝提格竟然又打算硬闖御劍樓,二來父親如此衝動表現,也出乎他的預料。
魏存神離開得極快,轉瞬衝出御劍樓,出門時已是人劍合一、身化劍光,頃刻撕裂十里飛灰,直撲高空上的攝提格而去。
攝提格凌空而立,他剛一來到飛灰原,便稍稍放出自身神氣,立刻引得魏存神現身,迎面而來一道沖霄劍光,瞬間填滿眼前視界,不讓自己有絲毫迴避躲閃之機。
“來得好!”攝提格一聲豪聲朗喝,胸膛肩膀如山隆動,攥拳向前轟去。
一擊,流罡化百兵,與無邊劍光碰撞,刺耳至銳不可聞之聲,化作玄異之力向外席捲,八百載不散之飛灰,竟在此刻陰霾盡掃!
攝提格與魏存神之戰,全無半點花哨與技巧可言,就是最純粹力量與修爲的碰撞。
一拳過後,攝提格雙臂齊動,十拳、百拳、千拳連綿迭出,半息之間,御劍樓上空被無數拳影遮蔽,所有威力如滂沱暴雨,毫無章法地轟擊開來,飛灰原彷彿遭遇一場羣星隕墜之劫。
無數拳影之中,劍光也變得有些黯淡失色,但這頹勢也僅是維持一陣,魏存神劍意再度勃發,竟又攀上一層樓,強逆拳影隕天之威,直斬攝提格。
攝提格不躲不閃、不擋不避,憑此肉身硬借逆天一劍,而他的拳影也毫不猶豫地集中到魏存神身上,二人竟是都抱着同歸於盡的心思攻向彼此。
天空中兩團強光爆開,駭人氣浪吹到地上,讓鬆軟泥地下陷三尺,御劍樓受到波及,竟是出現不支傾頹之象。
捱了足可削平數座山峰的一劍,攝提格那身麻衣化作飛灰,渾身上下佈滿粗細長短不一的劍痕。有的劍痕是燒傷,有的則是凍傷,好像攝提格經歷了一場千變萬化的酷刑,但不論那一道劍痕,都未能見骨,而且就在攝提格幾個呼吸間,無數劍痕竟在不斷彌合。
御劍樓的劍術首重劍意,被傷之人傷創處會殘留劍意,致使傷口難以痊癒,除非出劍之人主動收回劍意。然而在歷史上,凡是和御劍樓門人對敵者,不是被徹底斬殺,就是負傷而勝。前者身死道消還好,後者就算能將御劍樓門人殺死,但留在身上的劍意卻不會隨之消散,甚至會侵害經絡與心神,難纏無比,這也是爲何方真修士幾乎都不願意和御劍樓爲敵。
可如今攝提格硬受一劍,手腳俱全不說,連劍意留傷也能強行克服,這修爲境界已然遠遠超過御劍樓歷代門人所見。
至於魏存神,他根本來不及理會此事。被攝提格拳影擊中,他直接被轟落塵埃,帶着墜隕之力直接撞在御劍樓上,留下無數裂痕,讓整棟御劍樓搖搖欲墜、行將垮塌。
若非有極致劍意護體,僅是這一拳,足可以令魏存神形神俱滅。魏存神自己感受得十分清楚,這拳影之中不僅有強悍法力,也包含了攝提格本人的神念,沛然崇正、集中無比。而這拳影居然是效法御劍樓的正劍之道,魏存神自己不是敗在邪魔外道手上,而是敗在對正劍之道的領悟不如攝提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