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議定

許府正院,守夜的小丫鬟站在門外,被風吹得遍體生寒,不得不輕輕跺着腳,心裡暗暗埋怨裡頭的大丫鬟。不過是老爺和夫人說話,怎麼就把她攆了出來,也不知說什麼,竟然聽不得。

隔着一道門,許夫人的兩個貼身丫鬟流蘇和寶蓋都在,彼此都有些憂慮之色,一邊守着燈光納鞋底,一邊聽着內室裡的聲音。

“我纔出門幾日,你竟然就做下這許多事!如此自作主張,你可還把我放在眼裡?”翰林許良圃在室內來回踱步,壓低了聲音,卻仍舊怒氣衝衝。

他今年四十二歲,看起來卻只似三十許人,面如冠玉眉目俊朗,乃是翰林院中有名的美男子,倒把他的夫人陳氏比了下去。

陳氏比許良圃小上幾歲,妝扮起來倒也端莊雍容,但此刻未施脂粉,兩眼還泛着紅,不免就顯得平平。她正坐在牀邊,用一塊帕子掩了臉,低泣道:“我也是爲了瑤兒。那沈家大郎傷重不治,沈家想着沖喜纔要成親的,難道老爺捨得把瑤兒往那火坑裡推?”

這話說得許良圃火氣不由得平了幾分,皺眉道:“你是從哪裡聽說沈家大郎傷重不治的?朝廷那邊尚且沒有這個說法,你怎麼就信了……”

陳氏拭着眼淚道:“我叫人去問過沈家來的人,那人遮遮掩掩,可到底是被我問了出來。沈家大郎自受傷之後一直昏迷未醒,只因住在軍營之中,沈老爺着人封鎖消息,纔不曾傳出來……若不然,怎麼前些年還說要等回了京再操辦親事,這回卻又急急地着人來商議,要把人娶過去?”

許良圃聽了,也不由得猶豫起來:“那不是因着沈將軍被調去了江浙,只怕幾年之內回不來,兩個孩子年紀也不小了……”

陳氏聞言,聲音頓時就提高了一點:“聽老爺的意思,竟是真要把瑤兒嫁過去了?”

流蘇和寶蓋在外屋聽見這一聲,不禁都有些擔憂起來。寶蓋低聲道:“夫人怎的還是這樣倔強……”話猶未了,就被流蘇噓了一聲,連忙閉了嘴。

雖說相貌平平,陳氏在許家卻素來是當家作主的。許良圃父親早亡,家境貧寒,只靠寡母針線養家,連書都念不起。只是他敏而好學,做雜工之餘時常跑到當地書塾外頭去,隔着牆聽先生講學。時日一久,恰被陳家老爺發現了。

陳家是當地有名的富戶,陳老爺本人更是有舉人的功名,只是未能再上一步,引爲終身憾事。偏生了一個兒子又不愛讀書,對着書本就像似屁股上生瘡,扭來扭去地坐不住。

陳老爺頗是恨兒子不成器,待發現了許良圃這個牆外聽課的窮小子,不由得更是感嘆同人不同命,竟是起了愛才之心,拿出銀錢資助許良圃讀書。

若說許良圃也的確在讀書上頗有天賦,沒幾年就考中了秀才。陳老爺自覺慧眼識珠,大喜之下,便將女兒許了給他。

陳氏嫁過來那年,許良圃還未中舉人呢,家中仍舊清貧。陳氏進門,帶了大筆的嫁妝,許老太太立時便不必再辛苦勞作了。且陳氏相貌雖不出衆,人卻精明,口甜舌滑,不幾日便哄得許老太太歡喜,將這後宅之事全交予了兒媳。

開始那幾年,陳氏行事還十分謹慎。她進門兩年才只生了一個女兒,不待許老太太開口,出了月子便親自買了個人來,給許良圃擱在房裡,好開枝散葉。

不過,也不知是許良圃的子女緣未到,還是這姨娘沒福氣,最後也不過生出一個女兒來,倒是陳氏把身子又養了兩年,生下了許家獨子許瑾。

許瑾落地那年,許老太太身子已經不成了,強撐着見了孫子,這才含笑而逝,臨終還將兒媳誇讚一番,自言到地下去也好見丈夫了。陳氏爲婆母辦喪守孝,極是體面,許家本地,那左鄰右舍,誰不誇說陳氏賢惠?自此,這許家,便是陳氏當家作主了,便是後來許良圃做到如今這從五品的侍讀學士,房中又收了人,陳氏的地位也不曾有半分動搖。

如今,許家有三女一子,除了二姑娘許碧之外,皆是陳氏所生。陳氏當家作主慣了,慢慢也有些恣意,此次辦的這樁事兒不免就有些強硬,令兩個心腹丫鬟都擔憂起來。

果然,陳氏那邊提高了聲音,許良圃也有些惱了:“便是不嫁,也不能就報了待選!你可知道,這是欺君之罪!若是沈家那邊鬧起來,被宮裡知道只怕我的性命都要丟了,到時一家問罪,或流放或發賣,你便歡喜了?”

流蘇與寶蓋對看一眼,都不由得露出了愁容。說起來這件事,的確是陳氏辦差了。不願許瑤嫁去沖喜也就罷了,卻不該爲着堵死這條路,就給許瑤報了待選。

這兩個丫鬟是陳氏陪房之女,皆爲心腹,於許家諸事都知曉。許沈兩家的這門親事,乃是當初許良圃初中進士,外放西北某縣縣令時,與駐兵此地的沈文口頭約許,並未寫定婚書的。

那會兒沈文尚只是個百戶,雖是武將,卻也愛讀幾卷書,與許良圃頗談得來。後北狄來襲,許良圃固守縣城十日,險些城破,虧得沈文率兵來救。如此,二人交情又進一步。

那一役雖是險極,但最終殲北狄人數百,俘虜又數百,便是近千之數,乃是大勝了。先帝大喜,論功行賞,許沈二人皆有升遷。慶功宴上,許良圃聽說沈文長子沈雲殊年已六歲,自家又有女兒,便索性定下了兒女之約,自此結爲姻親。

提到欺君,陳氏聲音便又低了下去,卻並不肯罷休:“老爺那時——也未曾說定便是瑤兒……”

許良圃怒道:“那時家中只有瑤兒,不是說她還是說誰?何況沈家大郎是嫡長子,我自然也要以嫡女相配。”

當時許良圃外放西北,家中老母體弱,妻子要上奉婆母下撫幼女,不能隨行。本來所納的妾室楊氏該隨行侍候,可楊氏進門後頗爲得寵,陳氏怕她去了西北當真先生下長子,便也尋了個藉口將她留在家中。

誰知許良圃才一動身,楊氏便查出了身孕,陳氏心中忌憚,便將這消息先瞞了下來。後來楊氏生下一女,陳氏這才鬆了口氣,只那會兒西北已經打了起來,來往消息不便,是以許良圃與沈文約爲兒女親家之時,還不知自己已經有了兩個女兒。

此事,陳氏早就在心裡盤算過了,立時便道:“那會兒碧姐兒已經出世,她生下來就沒娘,我自是將她記在名下,如此也是嫡出,跟我親生的沒甚兩樣。”

許良圃冷笑道:“碧姐兒從出生就記在你名下?我怎的不知?”

這自然是假話。陳氏的臉也不由得紅了一紅,強辯道:“碧姐兒打小也是跟着瑤兒珠兒一起讀書學針線,姊妹三個都是一樣的……”公中的例自然是一樣的,至於陳氏貼補自己女兒的那一份,許碧自然就撈不到了。

許良圃連聲冷笑,陳氏自己也覺說不下去,索性又用帕子把臉一掩,哭道:“我還不是爲了老爺的前程着想。皇上才登基,頭一回選秀,咱家瑤兒人才年紀皆合適,對外頭又從不曾說過定了親事,這會兒突然又跳出一門親事來,說不得便有人疑心老爺是不肯讓女兒進宮……”

她一邊說,一邊從指縫裡偷窺許良圃的神情,續道:“更何況,若是跟別家定親也就罷了,偏是沈家……”

許良圃額頭上青筋一跳,斥道:“胡說!跟沈家定親又怎樣?沈兄是從二品的大將軍,自先帝時起便戰功累累,深得重用,誰人不知?你休要胡說……”

他雖然說得硬氣,但陳氏與他夫妻多年,焉能看不出他的心虛?遂放低了聲音道:“那可是先帝的時候,如今——”如今已經是新帝了,“皇上怕還是忌憚着端王當初的事,若非如此,又怎麼會從西北調去了江浙……”

這一句話算是戳到了許良圃心窩子裡,他額頭上青筋亂跳,卻沒有說話。

說起來沈許兩家,當初雖建功於同時,後頭的路卻是大不相同。

沈文自升職之後,屢立戰功,十餘年過去,竟是統帥西北十萬大軍,乃獨當一面的封疆大吏。而許良圃運氣卻是不好,才立了功勞升遷上去,便遇着老母過世丁憂三年,待出了喪,當年的功勞早就被上頭忘到腦後,單是起復就費了許多工夫,時至今日,纔不過是個五品翰林,說着清貴,卻是個閒差。

許良圃讀多了書,難免有幾分傲氣,仕途不得意時只怕人讓人覺得他攀附,故而從不曾在外頭提起這門親事,直到他升了侍讀學士,許瑤也將及笄,才着人往西北送了封信,商議成親之事。

沈家那邊倒是並無悔婚之意,只是西北離京城太遠,這單是信件來回一趟就要小半個月,還沒等商議出個所以然來,宮裡先帝就崩了,而新帝登基不過數月,就以西北已定東南不寧爲藉口,一紙詔書把沈家父子調離西北,放到江浙去了。

沒錯,這調的正是沈家父子二人。這些年不但沈文是手握十萬大軍的鎮邊將軍,便是其長子沈雲殊,也在軍中赫赫有名,年方二十便已經能統領前軍,驍勇善戰。父子二人,將西北打造得鐵桶也似,北狄數次進犯都大敗而歸,近年來也只敢小小騷擾,竟不敢再大舉入侵了。

按說西北安寧,新帝將沈家父子調去江浙,似乎也是人盡其才,乃是倚重之舉。但事實上,西北乃是馬戰步戰,而江浙則是海盜倭寇猖獗,以水戰爲先,兩者可說是天差地別。沈家父子多年駐守西北,馬背之上自然威風凜凜,可若到了水中船上——北人南調,水土尚且不服,何況戰乎?

更何況,沈家在西北經營多年,江浙卻是新地,沈家父子單槍匹馬到了那邊軍中,可還能如在西北軍中一般一呼百應?這一紙詔書與其說是看重,倒不如說是忌憚沈家父子在西北軍中的勢力,是要將他們的臂膀斬斷,再連根拔起了。

朝堂之中皆是精明人物,如何看不出這詔書後頭的算計?果然沈家父子到了江浙軍中便吃過幾場敗仗,上月更是被倭寇偷襲,連沈家大郎都中了暗箭,重傷在牀。宮裡頭已經派了御醫過去,至今還沒消息呢。

兩家姻親,利益相關,許良圃自是對此事十分關切。偏前些日子他跟着掌院學士去巡視考場,不在京城,這纔回來,尚未來得及打聽沈雲殊傷勢究竟如此,就聽說妻子將嫡長女的名字報去應選,又將庶女許碧應了與沈家的親事。

若說應選之事,又何止陳氏意動。新帝年富力強,尚無所出,此時送女入宮,但有兒女,前程便是大好,若不是新帝詔令只在五品及以上官員家嫡女中擇選,恐怕想要參選的人會擠破了頭。

“可,可這親事……”許良圃心中百轉千回,勉強說了一句,“以庶充嫡,只怕沈家不肯……”

“沈家如今只求速速成親,哪裡會不肯。”陳氏聽許良圃意動,心下一喜,頓時脫口而出,“說是成親,其實便是沖喜,老爺肯嫁一個女兒過去,已然是重諾之舉了,若不然,這京城裡頭門當戶對的人家,誰肯把女兒嫁了去?”

此次江浙派人來向宮中求御醫,沈家下人也跟着來商議親事。事涉沈瑤,陳氏自是要細細盤問,終究是從那下人口中套出了實情:原來沈雲殊重傷昏迷一直未醒,請遍了江浙的名醫都無起色,如今沈家來求御醫也是無奈之舉——新帝如此忌憚沈家,肯不肯叫御醫盡心治療尚未可知呢——來與許家商議親事,也是無計可施之下才行此策,想要給沈雲殊娶妻沖喜了。

“何況——”陳氏窺視着許良圃的神情,“把碧姐兒嫁過去,皇上那裡也好交待……”

新帝既然忌憚沈家,許家身爲姻親怕是也討不了好去。如今許家送嫡長女應選,卻把庶女嫁去沈家,也算是藉機向新帝表了忠心。

許良圃默然半晌,道:“碧姐兒可願意?”

陳氏頓時便窒了一窒。她原是想瞞着將此事定下,到時候把許碧送去江浙便是。誰知路姨娘那個多事的,也不知如何探知了消息,又哭又求,還捅到了許碧處去,竟攛掇得那丫頭上了吊。幸好是救了下來,否則她的瑤兒可該怎麼辦?

只是,這丫頭敢上吊,必是不願意的……

許良圃看陳氏這樣子,就知道必是出了什麼事:“你可是與碧姐兒提過了?”

許碧上吊實在瞞不住,陳氏也只能說了:“……我這裡還不曾與她說,路氏倒先透了消息,也不知道是怎麼嚇唬了她,竟一時就想不開……”

眼看許良圃臉色不好看,陳氏不免爲自己辯解一二:“也不是我狠心,一則是爲着家裡,二則她到底是個庶出的,若是嫁在京城,這身份瞞不過人,又能尋門什麼親事?老爺也是知道的,這京城裡的官兒,有些連家眷都不敢接過來,若是嫁到這樣人家,她只怕又要埋怨我,到時候說不定也一根繩子吊了去……”

許良圃皺了皺眉:“這是什麼話……”心裡卻也知道陳氏說的並非假話。單說他翰林院的同僚,就有些人到現在還租着宅子住,父母妻子則都放在老家,便是怕京城米珠薪桂,人太多了養不起。便是他自己,如今能過這般寬裕,也是要靠陳氏的嫁妝呢。

陳氏聽他口氣又鬆動幾分,連忙趁熱打鐵地抱怨道:“說起來,路姨娘不懂事,碧姐兒也是有些太……自來這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哪有姑娘自己鬧騰的?再說,她也不等老爺回來……不信我也就罷了,莫非老爺也會害她不成?”

“罷了罷了。”許良圃心裡也十分矛盾。陳氏出的這個主意,其實對許家倒是最好的。說實話,許瑤才貌雙全,是三個女兒中最出色的,若是能進宮只怕會有些造化,若是嫁去沈家守寡,也未免太過可惜。

倒是許碧,瞧着畏畏縮縮的,恐怕也指望不着有什麼大前程。但畢竟也是自己的女兒,縱然陳氏再說得好聽,他也明白,自己這般做,對許碧實算不得什麼慈父,在許碧心裡,說不定正覺得父親也在害她。

許良圃猶疑半晌,終是嘆了口氣道:“既說是記在你名下,那嫁妝就按瑤兒珠兒的例來備,不能再虧了她。”也只有用這法子彌補她一二了。嫁妝豐厚些,日後不管怎樣,終究有些底氣。

第91章 過年第147章 名氣第47章 上當第116章 花會第169章 伺機第34章 正位第51章 林家第106章 成親第55章 遊園第115章 賢良第70章 教導第151章 目的第182章 已定第86章 相許第139章 密談第70章 教導第59章 歡喜第7章 旅途第80章 衝突第36章 挑撥第49章 相遇第167章 孤注第94章 宮宴第37章 行動第50章 回門第164章 權衡第24章 偷聽第14章 結拜第137章 真靈第17章 洞房第54章 郡王第140章 花朝第92章 年關第3章 嫁妝第19章 反覆第104章 回家第109章 觀潮第55章 遊園第136章 柺子第166章 決定第71章 連環第148章 愚婦第87章 日常第77章 說親第127章 糊塗第92章 年關第112章 皇子第16章 出嫁第165章 提親第49章 相遇第66章 剿滅第93章 除夕第22章 談判第77章 說親第156章 恨意第91章 過年第127章 糊塗第141章 小產第158章 法事第181章 大局第85章 談心第15章 婚前第71章 連環第66章 剿滅第125章 心事第122章 衝突第95章 歸來第37章 行動第168章 成親第145章 相看第165章 提親第146章 重逢第113章 姻親第170章 風暴第98章 良配第61章 前途第116章 花會第106章 成親第70章 教導第24章 偷聽第143章 坑人第4章 談判第168章 成親第64章 私心第150章 假孕第46章 途中第4章 談判第163章 小產第156章 恨意第30章 行刺第124章 意思第117章 交易第151章 目的第74章 過節第147章 名氣第117章 交易第73章 意外第28章 遊春第61章 前途
第91章 過年第147章 名氣第47章 上當第116章 花會第169章 伺機第34章 正位第51章 林家第106章 成親第55章 遊園第115章 賢良第70章 教導第151章 目的第182章 已定第86章 相許第139章 密談第70章 教導第59章 歡喜第7章 旅途第80章 衝突第36章 挑撥第49章 相遇第167章 孤注第94章 宮宴第37章 行動第50章 回門第164章 權衡第24章 偷聽第14章 結拜第137章 真靈第17章 洞房第54章 郡王第140章 花朝第92章 年關第3章 嫁妝第19章 反覆第104章 回家第109章 觀潮第55章 遊園第136章 柺子第166章 決定第71章 連環第148章 愚婦第87章 日常第77章 說親第127章 糊塗第92章 年關第112章 皇子第16章 出嫁第165章 提親第49章 相遇第66章 剿滅第93章 除夕第22章 談判第77章 說親第156章 恨意第91章 過年第127章 糊塗第141章 小產第158章 法事第181章 大局第85章 談心第15章 婚前第71章 連環第66章 剿滅第125章 心事第122章 衝突第95章 歸來第37章 行動第168章 成親第145章 相看第165章 提親第146章 重逢第113章 姻親第170章 風暴第98章 良配第61章 前途第116章 花會第106章 成親第70章 教導第24章 偷聽第143章 坑人第4章 談判第168章 成親第64章 私心第150章 假孕第46章 途中第4章 談判第163章 小產第156章 恨意第30章 行刺第124章 意思第117章 交易第151章 目的第74章 過節第147章 名氣第117章 交易第73章 意外第28章 遊春第61章 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