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中央銀行

當我說要徵用傅山的印泥配方時,傅山一臉的困惑。我正色道:“朕要這印泥大有用處!總之你記下朕的話就可以了,此事關係甚大,愛卿不要讓朕失望。”

傅山見我說得嚴肅,忙躬身道:“微臣記下了!”

我見他恭謹,點了點頭笑道:“嗯,這就對了!朕也不瞞你,朕要用你的印泥做寶鈔,此事關係甚大,你可不要泄漏出去了,就是最親近之人也不行。”

印刷寶鈔的想法把傅山嚇了一跳:“皇上,此事怎麼沒有聽戶部議過?”

我神秘的一笑:“此事不需戶部同意,朕只是想要收斂些錢財,京中大戶人家甚多,朕給他們找個地方來放錢財而已。”

傅山還正待說話,突然方正華闖了進來撲通跪下。

“啓稟皇上,方纔宮人來報,兩位娘娘突然腹痛,就要生皇子了,皇后娘娘讓奴才請皇上過去!”

“兩個都要生了?”

“是……是!”

真是喜出望外的消息,居然在烽兒滿月的時候。我擡腳便要往後宮趕,突然想起外邊還有大臣,便吩咐道:

“方正華,你繼續留在這裡招呼大臣,傅山,你跟朕到……算了,你還是到外邊侯着,沒朕的旨意可不能私下回家!”

“遵旨!”兩人齊聲應道。傅山心裡一個勁的默唸不要有什麼事發生,因爲有些事發生一次就夠讓人擔驚受怕了,何況再來第二次。誰知道皇上怎麼想的,要是皇上心裡真有什麼疙瘩,那他的好日子就到頭了。

我來到坤寧宮的時候,宮裡圍滿了人。婉琴正在跟懿安皇后說話,兩邊側房都有宮女進進出出,她們見我進來都忙施禮。

“皇嫂也在啊?”

懿安皇后淡淡笑道:“哀家原先陪着太妃說話,聽宮裡人說皇弟的兩個愛妃都要生產了,哀家不放心,過來看看!”

我望了下里邊道:“現在情況怎麼樣?”

婉琴道:“皇上不必擔心,穩婆都在裡邊,左邊廂房是秀兒妹妹,右邊是田妃妹妹,臣妾都安置穩妥了。”

畢竟經歷過兩次了,我倒沒有這麼緊張。現在還是中午,估計要到傍晚才生得下來。我看了下天色道:“現在時間還早,恐怕要等兩個時辰,前頭還在擺宴款待百官,朕要去照應點。這裡有勞皇嫂,皇后方生產完,多注意休息。朕待會再過來!”

“臣妾恭送皇上!”

我回了建極殿,因爲我不在,大臣們倒放開膽量喝了起來。幾百人在一起,嘈雜是不可避免的。我免得進去敗壞他們的興致,便讓小太監去把徐光啓叫進偏殿來。

“皇上怎麼不進正殿?”徐光啓看到我在偏殿很是吃驚。

我擺手阻止他道:“徐愛卿,朕給你看樣東西!”

我拿出傅山用來作賀禮的那幅山水畫,小太監送了過去。徐光啓打開後看了一會,才道:“微臣駑鈍,這是傅山的一副字畫,不知皇上要微臣看什麼!”

“朕要你看的是那顆印鑑!”

徐光啓聞言再去看,果然神色一變,仔細辨認後道:“回皇上,此印鑑鮮豔無比,比市面上所用印泥要好上幾品,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卿家果然好眼力,朕也是從傅山那得來的。這印泥極好,質地均勻又不掉色,朕想用它來印刻寶鈔!”

徐光啓見我陡然提到寶鈔這個問題,心裡也是一驚。他回奏道:“皇上,我大明太祖成祖時方發行寶鈔,此後歷代由於外藩運銀到中華,銀量充足,寶鈔日益減少。不知皇上爲何突然要發行寶鈔!”

“朕早有發行寶鈔的想法,只是時機未到罷了。現在這個印泥幫了朕的大忙,只要別人沒有,那麼朕的寶鈔就無法仿造。”

徐光啓雖不熟悉經濟之道,但也明白這寶鈔若是亂髮行,不僅破壞商業貿易,也會使百姓對朝廷失去信任。他想到後果,便急切勸道:

“皇上,開國時發行紙幣,蓋因銀子不足。現今民間有足夠的銀子,皇上何必再印寶鈔,皇上不如鑄造本朝的銅錢。”

看到他急切的樣子,我明白,徐光啓這老頭以爲我要濫發寶鈔,搞亂市場秩序,然後從中斂財。我笑道:“你且聽朕說,朕所說的寶鈔不是原先的大明通行寶鈔,而是固定幣值的,可以提現的寶鈔!”

徐光啓疑惑道:“提現?”

我站起身,略有些自得道:“大明最繁華的地方就是京師,即便南直隸也比不上。這裡是大明的中心,銀子錢糧都往這裡送,文武百官也在京師,有錢的富豪也在京師。所以啊,京師裡的錢可比國庫多多了。”

“皇上的意思是?”

“這些錢放在他們家裡也是放着,朕想着把這些人的錢都拿到朕開設的錢莊來,朕就可以拿這筆錢去投資,去賺取利潤。他們要用錢的時候再歸還給他們,這些人也不是都一起要用錢的,所以大部分的銀子都會在朕的錢莊裡。”

徐光啓還是有些不明白,便問道:“那皇上說的寶鈔是……”

“呵呵,他們來朕的錢莊存銀子,朕就給他們相等額度的寶鈔。以後他們來提現銀子,只要拿着寶鈔來就可以了。”

徐光啓恍然大悟:“皇上這樣說,那微臣知道了,這與京師的恆祥錢莊的作法差不多。”

我搖搖頭道:“這可差多了,朕要比他們那些小錢莊多收大量銀兩,而且朕不收取保管費,義務的幫他們保管銀子。”

“皇上,那樣豈不是要吃虧?”

“朕不是在於貪他這點小利,朕要的是週轉的銀子。而且朕發行的寶鈔分爲一文,二文,五文,十文,百文,一兩,二兩,五兩,十兩,百兩,一共十個幣值。朕開辦的錢莊乃我大明國有,百姓也可以放心用來交易。這樣不知覺中,朕印的寶鈔就可以代替銀子用來貿易。銀子只是作爲儲備,減少它的流通。”

徐光啓又不明白了:“皇上爲何要減少銀子的流通呢?”

我笑道:“銀子作爲錢幣有諸多不便,不說別的,就是每年的稅收裡邊就有不少貓膩。下邊地方官提留的火耗,每年重鑄的浪費,各地的銀子成色,開採銀礦的成本等等,這裡邊都大有問題。如果用統一的寶鈔就可以避免!當然朕說的是以後的事情,朕現在要的仍舊是收斂些銀子作爲週轉用。”

徐光啓終於明白我的意圖了:“那皇上召微臣來,是商量如何製作寶鈔?”

“正是,因爲這寶鈔一旦由朕的錢莊發行,就得有誠信,朕必須防着有人僞造。雖然大明律法中,私造寶鈔者殺無赦。但裡邊利潤驚人,所以朕想着從工藝上杜絕民間僞造。”

“皇上,戶部有印鈔局,他們有印製寶鈔的密法,皇上何不用他們!”

“朕是要用他們,只是朕要重新設計寶鈔。朕所要的寶鈔是正反都要印刷,而且每種幣值的寶鈔顏色不相同,尺寸不同,圖案也不同。所以朕想借用愛卿,研製出不用的印製顏料。以及寶鈔的用紙也不能再保持原先的水平,朕看過先前的寶鈔,大多都是青黑色,朕想着你照着其他造紙的方法把桑皮紙漂白。這樣的紙張不僅韌性好,還防水,防蟲,印出來的圖案也清晰。換句話說,朕就是想改進印刷寶鈔的工藝,愛卿肩頭的擔子重啊。”

“微臣定當竭盡全力!”

“嗯,你在天工學院的事情先停下來吧,先把朕要弄的寶鈔作出來。朕想着,就由你跟傅山,還有宋應星三人帶着印鈔局的工匠完成。傅山既然會畫畫,就由他負責圖案,愛卿負責塗料,宋應星就負責桑皮紙的改進。天工學院的槍炮研究,愛卿就再推舉一個人上來吧!”

徐光啓考慮了一下後道:“微臣舉薦畢懋康來接替!”

這個畢懋康我好像有點印象,知道徐光啓不會推舉無能之輩上來,便道:“朕準了,愛卿推薦的人,朕是放心的。”

“皇上,微臣還有事啓奏!”

“哦,那愛卿說吧!”

“是!自從皇上提出建立天工學院到如今已經有四年了,天工學院現在發展迅速,裡邊的生員也日益增多,所以微臣想着要改組天工學院。”

我沒有想到徐老頭居然有這樣的想法,便問道:“愛卿要如何改組?”

徐光啓顯然是已經考慮了許久,所以沒有多做考慮便道:“現在天工學院裡邊已經不是單純作爲格物致知的學院,而是有很多爲了科舉而進來的考生。這些人佔據着學院的資源,又對學院的研究毫無幫助。所以微臣想着國子監是大明最高學府,皇上何不將雜學引入國子監,微臣派教授到國子監上課教學。這樣天工學院就是留給那些不願做官,醉心於研製的學員。他們可以領取一份俸祿,也可以到地方任職。”

我聽了之後,對徐光啓的這個想法也很是稱讚:把天工學院辦成一個科研機構的想法也不錯,學員不必太多,要的都是有創造力的人才行,加入太多抱有功利之心的人在學院裡也不是一件好事。

“好,愛卿的這個想法,朕準了!以後天工學院下邊就設火器司,以及愛卿孫女的制鐘作坊。至於其他的研究項目,就看各人的點子。只要對大明有利的,就可以研究。以後天工學院的研究項目,愛卿作個奏摺上來給朕看,朕同意了就可以支取銀子研發!你回去後,把天工學院的人員整編一下,以後朕就按這個給他們發俸祿。”

“微臣領旨謝恩!”徐光啓沒有想到我一下就答應了,神氣間也很是高興。他又道:“不知皇上打算何時建立錢莊!”

呃,我只是爲了便於他理解說是錢莊,其實我要建立的可是中央銀行。我苦笑道:“朕等你們研發好寶鈔就成立錢莊,嗯,朕的這個錢莊叫做中央銀行。”

“哦!”對於這個略微有些怪的名字,徐光啓只是虛應了一聲。

講到這,差不多要商議的事情都快說了。我正準備結束這次會面的時候,突然想起一件事。我便問道:“愛卿,你可知大明何人懂得造大船?”

“皇上說是造船,不知多大?”

我想了一下,便道:“自然是越大越好,至少要跟當年鄭三保的寶船一個級別,最好能夠跟西洋人的戰船相比。”

徐光啓見我這麼說,不禁面露難色道:“回皇上,我大明數朝禁海,原有的寶船工藝全然丟失。現在所造最大的是福船,比之西洋人的戰船要小了許多。皇上要建大船,只怕要重新召集工匠研究設計。”

“那這方面你可有舉薦之人?”

“微臣覺得茅元儀可任!”

“他不是在遼東鑄槍炮嘛?”

“遵化那邊的工藝已經純熟,許多工匠已學得製法,皇上只需要派一人總領便可。這茅元儀乃不世之才,所寫《兵備志》中對戰船的做法極爲詳略。皇上若要造船,微臣覺得茅元儀最爲合適。而且茅大人跟微臣一樣,與佛朗機人較爲稔熟。佛朗機人在西奧設有造船廠,皇上可以派人召來懂這方面的行家參與。相信很快就會有設計的圖紙出來,只是不知道皇上要將船廠造於何處?”

這個船廠的位置我也想了許久,最開始我是打算就在京畿的大沽口建立,後來想想北洋地區已經有了黃龍的遼東水師,再建立一支水師在北京就畫蛇添足了。而且現在西洋人的勢力主要是在南洋一帶,鄭芝龍的鄭家軍也是盤桓在福建。所以我打算將船廠南移,不僅以後方便出去作戰,也方便到南洋貿易。

“朕查探過大明的海防,幾經思慮,朕覺得還是在愛卿的故里-?上海建立船廠。”

“上海縣?”

“愛卿有什麼異議嘛?”

“微臣不敢!皇上英明之極,上海縣確實是一個天然港口,地處位置離南京也近,其周圍附近的都是水鄉城鎮,懂得造船的人也多。”

“嗯!這也是朕考慮的。要造個船廠可不是小數字,朕得好好積累銀兩,千萬不能有什麼差錯!”

徐光啓聽我這麼說,臉色一變顫聲問道:“皇上建立中央銀行積累銀兩可是爲了建造船廠?”

我得意道:“當然,建一造船廠,少說也要幾百萬,朕建這銀行就是爲了收攏資金。”

徐光啓急道:“皇上,可那些錢都是京中百姓的,皇上若是用來造船,到時如何還銀子給人家?”

“哈哈,愛卿說的,朕早就考慮好了。朕建立這個船廠,一開始不是用來建造軍艦,而是用來造運輸的民用船。朕手裡有廣東巡撫張瑋的奏摺,他說現在大明開放海禁後,很多百姓都想着出海貿易,但是現在大明的船隻過小,運輸小,能去的地方也小。江南不少大的商行都要求定製大的貨船,但在我大明根本就沒有船廠能做。所以朕的船廠建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賣大船給商家。有了大船,朕的子民就可以遠航,可以將我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都賣到遙遠的國度。大明的百姓即便其中有些人沒有田地,也可以到作坊裡打工過活,朝廷的稅收也會增加。對於這些所取得的利潤,銀行運作所用的成本根本就算不得什麼!大明海岸之長,根本就無法在岸上防禦。嘉靖年間,倭寇就是欺負大明水師,方能機動騷擾。所以大明要守住疆土,水師是一定要打建的。等大明的水師強大之後,還要走向西洋,去他們的國度貿易。大明要做海上的霸主,水師將是大明一支重要的力量。”

聽我洋洋灑灑的講了一大篇,徐老頭又在石化中……

我呵呵一笑道:“這些都是朕的設想,但朕相信一定可以實現。咱們一步一步的來,當然現在最大的敵人仍舊是女真人,現在造船也是爲了積累銀子。沒有銀子,造價昂貴的遼東軍可不是隨便就有的。”

徐光啓略有些顫抖道:“皇上高瞻遠矚,微臣佩服。寶鈔的事情,微臣一定盡心盡力完成。”

我起身從寶座上下來道:“有你這句話朕就放心了。今日之事,你知朕知,愛卿不可先露了口風出去!

“微臣知道!”

“走吧,咱們君臣在這裡待了許久,外邊的百官還等着朕呢!”

等我跟徐光啓進到正殿的時候,裡邊的筵席也差不多結束了,很多官員都是在細聲的聊天。我進來後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今天是宴請他們,又非上朝議事。我示意了一眼方正華。方正華便道:“午時已到,賜宴完畢。”

大臣們一聽立即起身跪拜,敬謝皇恩,排着隊退下去。

因爲一早上忙的,我都沒有吃什麼東西。現在到了中午,我胡亂的吃了點東西,心裡掛記着後宮兩個生產的妃子,便又去探視了。

我要做的事情都已經搞定,便安下心來等候。總算上天幫忙,沒有出什麼大的事情,到了傍晚的時候,秀兒那邊首先傳來嬰兒的啼哭聲。

“恭喜皇上,慧妃娘娘生了個皇子!”宮女歡天喜地的跑了出來。

“慧妃怎麼樣?”

“娘娘安好!”

“母子平安,皇上可以放心了!”婉琴聽到也很高興。

就在這時,右邊的廂房也傳來了嬰兒的哭聲。

“恭喜皇上,麗妃(?田妃)?娘娘生下長公主了!”

原來麗妃生了個女兒,那真是太好了,秀兒剛生了個男兒,現在一男一女的不就是個‘好’字!是個好意頭!

“傳朕的旨意,今日宮裡的人都發銀一兩作爲賞錢!”

“萬歲,萬歲,萬萬歲!”宮裡頓時響起了謝恩的喊聲。

第190章 最後的對話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208章 緊急軍情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158章 商討第182章 比試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117章 未雨綢繆第244章 誓約第13章 遼東局勢第164章 福晉的決定第164章 爭權第1章 謀而後動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235章 成效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312章 將計就計第88章 公主第65章 唯一合格第164章 福晉的決定第210章 攻與不攻!第48章 糖衣炮彈第41章 會戰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149章 碰巧邂逅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89章 秋賦時節第60章 收穫第231章 取與舍第27章 出航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204章 計劃有變第53章 不變之局第154章 利益抉擇第85章 女真內政(上)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198章 屠戮(下)第44章 進犯朝鮮第149章 碰巧邂逅第212章 奪氣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160章 同盟之盟第61章 援兵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89章 遣使第71章 兩位巡撫第242章 勸說(下)第1章 謀而後動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93章 發明第45章 募捐第97章 廣寧之失(一)第247章 反攻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4章 出宮第251章 會師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116章 意外耽擱第25章 驛館閒談第164章 福晉的決定第9章 新任御史第88章 等待歸來第36章 角逐第177章 朕不許你死第73章 無終而止第37章 學生,老師第294章 輿論分化(上)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275章 爭奪(上)第1章 謀而後動第82章 殺懲第57章 心事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245章 詳情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196章 屠戮(上)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35章 攻城初戰第163章 困擾第86章 援手第300章 轉變第136章 網開一面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49章 王京大火第21章 勇者爲勝第48章 糖衣炮彈第103章 一箭雙鵰
第190章 最後的對話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208章 緊急軍情第127章 物盡其用第154章 樂極生悲第158章 商討第182章 比試第142章 誰有着數第117章 未雨綢繆第244章 誓約第13章 遼東局勢第164章 福晉的決定第164章 爭權第1章 謀而後動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235章 成效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312章 將計就計第88章 公主第65章 唯一合格第164章 福晉的決定第210章 攻與不攻!第48章 糖衣炮彈第41章 會戰第30章 憂天杞人(中)第115章 模擬實戰第149章 碰巧邂逅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217章 適得其反第89章 秋賦時節第60章 收穫第231章 取與舍第27章 出航第200章 另類策略(中)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106章 京師調兵第204章 計劃有變第53章 不變之局第154章 利益抉擇第85章 女真內政(上)第100章 另有打算第198章 屠戮(下)第44章 進犯朝鮮第149章 碰巧邂逅第212章 奪氣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160章 同盟之盟第61章 援兵第112章 孰是孰非第89章 遣使第71章 兩位巡撫第242章 勸說(下)第1章 謀而後動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93章 發明第45章 募捐第97章 廣寧之失(一)第247章 反攻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33章 要保的內閣第191章 快刀亂麻第4章 出宮第251章 會師第156章 君臣相爭第155章 紈絝子弟第116章 意外耽擱第25章 驛館閒談第164章 福晉的決定第9章 新任御史第88章 等待歸來第36章 角逐第177章 朕不許你死第73章 無終而止第37章 學生,老師第294章 輿論分化(上)第130章 盤山選址第35章 皇上也使奸計第275章 爭奪(上)第1章 謀而後動第82章 殺懲第57章 心事第101章 萬世之法第104章 虛位讓賢第245章 詳情第205章 全局分析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196章 屠戮(上)第102章 竭力應對第35章 攻城初戰第163章 困擾第86章 援手第300章 轉變第136章 網開一面第12章 文華殿的雷厲風行第49章 王京大火第21章 勇者爲勝第48章 糖衣炮彈第103章 一箭雙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