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聖駕至(一)

太和十七年農曆八月,拓跋宏拜辭先太后馮氏的永固陵,便率領羣從百官,步騎百萬,自平城出發“南伐”。

大軍列隊出城,一路之上陣容齊整,浩浩蕩蕩,所經之地,秋毫無犯。經恆州、肆州,於九月,抵達洛陽城。

時值深秋,恰這幾日洛陽城陰雨連綿,於是聖諭大軍就地休整待命。

洛州牧高墉領洛州諸官至廣莫門迎聖駕。拓跋宏於行轅只稍作休息,便冒雨出發巡視洛陽宮城。

呈現於拓跋宏眼前的是斷垣殘壁,宮城內雜草叢生。

拓跋宏心內大爲感慨,便對隨身的臣下道:“晉室不修功德,宗廟社稷傾於一旦,以致如今荒廢成這般模樣,着實令朕怵心劌目。”

言畢,吟起了《國風.蜀黎》“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且潸然淚下。

一干臣等驚慌失措,急忙下跪,連連叩首。

拓跋宏示意衆人起身,道:“朕此次南伐,是爲經營天下,免衆生流離之苦。”

衆臣皆高呼萬歲,高墉上前一步請旨道:“陛下,臣請陛下回行轅歇息,待過幾日雨過天晴,道路不再泥濘,臣再陪同陛下觀洛橋、臨太學。”

拓跋宏擺了擺手,道:“廟算已定,大軍行程耽擱不得。朕雖貴爲天子,亦不可延誤時日。明日卯時,朕要親臨太學,與天下大儒採求治國之謀略。”

是日卯時,拓跋宏已端坐太學正堂。四方學子本就以洛陽太學爲基所,今日又逢御駕親臨,學子們無不奔走相告。不多時,正堂已被擠得水泄不通。

拓跋宏俯視衆人,朗聲道:“今日朕親至太學,是爲向天下學子討教治國安邦之道。不論出身高低,或在朝,或在野,皆可自由褒貶時政,不虛美,不隱惡。”

學子們聞皇帝如是言,便爭相進言。自承明三年立三長法,行均田制始,至今日大軍南伐,衆人言來語去,各抒己見。

拓跋宏耐心傾聽着,於他而言,此爲難得傾聽漢人學子言論之機。

“陛下,學生有建言,望陛下恩准。”拓跋宏循聲望去,見是一眉清目秀之藍衣少年已跪至御座前。

拓跋宏微微一笑道:“朕願納天下之士,公子理當直言。”

藍衣少年再次向宏叩首,接着道:“自太祖建國,歷六代至陛下,如今我大魏國勢益盛,民可安居。然我大魏地域廣寬,國之耗費亦廣,而平城貧瘠,餉在河洛。今北方平定,陛下應遷都河洛,方可使我大魏長治久安。”

拓跋宏聽少年此番言論,正是他心中所想,大喜,正欲開口,高墉已搶前一步跪地,邊叩首邊道:“陛下恕罪,犬子信口雌黃,是臣管教無方,臣死罪。”

拓跋宏微微一笑,道:“高州牧,今日朕有言在先,衆人皆可褒貶時政,令郎何罪之有?”

示意高墉起身之後,又轉向少年道:“我大魏基業在平城,怎可隨意遷都?你既是高州牧之子,倒不防大膽道於朕聽?”

高融再次叩首,道:“學生高融,斗膽議論國事。只是學生以爲,欲使我大魏富強,需賴舉國之力,而河洛之地水陸交通具便,且易於控制黃淮平原,又近南齊,便於用兵。故學生請陛下遷都洛陽城。”

拓跋宏內心極爲讚賞,然表面上卻不露聲色,只輕輕點頭,道:“今日朕還將巡視軍營,太學議政至此爲止。”言罷,便起駕離去。

高墉憤憤地瞪了一眼高融,緊隨聖駕離去。

御駕內,拓跋宏與任城王拓跋澄相對而坐。

拓跋宏對拓跋澄道:“我大魏自朔土興起,立都平城,皆因平城乃是用武之地,卻不可行文治。如今朕與皇叔假借南伐欲遷都中原,實乃非常之事行非常之道。而今高州牧之子,只一介書生,卻敢道出爾等王公不敢道之言,可見漢人學子之才能。”

拓跋澄點頭道:“陛下欲卜宅中土,經略四海,必要歸攏漢人,方可助陛下成事。陛下既聖心已決,便按計施之。如今已至洛陽城,衆臣不贊成亦無可奈何。”

拓跋宏大笑道:“知朕者,莫過皇叔也。”

北魏百萬大軍紮營於洛陽城廣莫門外,將士們自八月初由平城出發至今已月餘,一路之上亦無大的休整,又逢秋雨連綿,道路泥濘,一個個早已疲憊不堪。洛陽本爲晉時帝都,天下糧倉,如今到得洛陽,洛州牧高墉又極盡供給牛羊粟米,將士們皆恨不能就此止步,不再前行。

御駕行至營帳前,拓跋宏下輦步行至王帳。一路見士兵神色倦怠,隨行諸臣亦同樣精疲力竭,便知時機已成熟。

拓跋宏於帳中坐定,隨即召見隨駕羣臣。

拓跋宏對百官道:“這兩日朕已巡幸晉宮,觀洛水臨洛橋,亦與天下儒士會談於太學,衆將士亦做休整補給。明日辰時,大軍開拔,繼續南伐。”

話音落下,衆臣面面相覷,無一人應聲。

任城王拓跋澄正欲起身開口,便聽太子少傅、隴西公李衝大聲道:“陛下南伐,非國民之所願,唯陛下孤行,臣斗膽請問陛下,爲衆南伐是何意?臣以死相柬,請陛下停止南伐!”

拓跋宏佯怒,道:“朕欲經營天下,期盼一統,何錯之有。”

李衝向拓跋宏叩首,接着道:“陛下,以臣愚見,那齊國南人雖不及我大魏將士勇猛,然我軍將士跋山涉水入南地,而南人以逸待勞,我軍勝算幾成亦未可知。那蕭賾一心與我大魏通好,陛下不如藉機於民休養生息,日後再圖大業。”

拓跋宏繼續佯怒喝道:“李衝你竟敢惑亂軍心!卿爲儒生,屢疑大計,是爲何故?”

見時機成熟,拓跋澄徐徐開口道:“陛下,臣等身爲社稷大臣,理當行規勸陛下之責。陛下欲經營四海,必當先安內方可攘外。如今我大魏新政推行,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南伐之事,陛下可日後再行商議。”

拓跋澄言畢,那些本不願再南下之臣連連稱是,皆下跪請旨。

拓跋宏心中暗喜,卻不露聲色道:“今日動而無功,朕何以示後人!自太祖立國,朕世代居於幽朔,如今朕欲開疆拓土,爾等又行阻攔。王師已出,不南伐,便遷都於此,衆卿以爲如何?”

言畢,目光逐個掃視衆人。羣臣皆屏息凝神,不發一言。

停了片刻,南安王拓跋楨上前道:“成大功者不與衆謀。今日陛下若停止南伐,臣願追隨陛下遷都洛陽。”

拓跋澄隨即亦叩首道:“洛陽爲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以此爲都,定可使我大魏基業千秋萬代。此爲臣之所願,亦是天下蒼生之幸。”

衆臣見此二位如斯,雖不願遷都,但較之南伐,寧可定都洛陽。於是衆臣皆呼萬歲,遷都之事便於一個時辰之內定了下來。

拓跋宏與拓跋澄相視一笑,君臣二人心內之石終於落了地。

午間王帳內議事,高墉這些外臣皆候於帳外,待到內侍出來傳召,衆人仍不知朝堂已掀天斡地,定都洛陽城了。

內侍喚高墉入賬,其只覺後脊一陣發涼,心彷彿提到了嗓門口。高墉擔心高融之言語被那些守舊之王公們用來做泄憤之藉口,進而連累自己乃至全家。

入得帳內,高墉偷偷用眼角窺衆人,見個個面無怒色,方將所懸之心放下。

高墉跪地叩首,只聽拓跋宏微笑道:“高州牧,朕已與諸愛卿商定遷都洛陽,隴西公總督洛陽宮之修繕。你爲一方之首,較之隴西公更爲熟悉洛陽宮城,故朕今日授你以副職,你當竭力配合隴西公。”

言畢,拓跋宏示意其起身。高墉正欲謝恩起身,忽聽拓跋宏問道:“令郎師承何人?”

高墉一驚,連連叩首,答道:“犬子無狀,枉議朝政,是臣教子無方。犬子只請過開蒙先生,如今在家中讀寫雜書。”

拓跋宏笑道:“令郎見識不凡,才情膽識過人,來日必建非常之功。”

聽皇帝如此誇讚,高墉心中如釋重負,連連叩首。

拓跋宏擺擺手,示意其退下,高墉起身後退三步,方緩緩走出王帳。

高墉剛上馬車,內侍便來傳話,皇帝已着中書省擬詔,欲加封高融,令高墉回家準備明日接旨。高墉大喜,即刻讓僕從先快馬加鞭回家報喜。

待到高墉到家,闔府上下已歡天喜地。

第八十一回 山林道(三)第二百零四回 傷別離 三第一百一十四回 心叵測(二)第一百一十六回 聰明累(一)第六十回 春庭月(二)第九回 聖駕至(三)第一百四十一回 新年始(二)第五十六回 清明祭(三)第一百二十四回 蠕蠕兵(一)第六十九回第一百四十三回 新年始(四)第一百五十回 星象現(三)第一百零二回 李貴嬪(二)第一百七十三回 因生變(一)第四十七回 風雲起(二)第一百一十八回 聰明累(三)第一百九十四回 親不睦 二第十七回 情與妒(一)第一百三十四回 禍雙行(三)第一百二十回 父女謀(二)第五十二回 喪明痛(三)第一百三十六回 父子隙(一)第五十七回 波瀾漪(一)第六十九回第七回 聖駕至(一)第一百回 心所欲(二)第一百零一回 李貴嬪(一)第六回 定情物第一百五十回 星象現(三)第二十五回 君王心(二)第九十一回 紫微宮(二)第一百九十八回 悲歡合 二第一百零九回 馮氏女(二)第一百七十九回 生與死(一)第三十四回 擇孺子(二)第一百六十五回 蘭心質(一)第二百零二回 傷別離 一第四十七回 風雲起(二)第一百八十六回 人心惡(一)第一百二十四回 蠕蠕兵(一)第一百八十七回 人心惡(二)第一百四十四回 風雲起(一)第一百七十七回 禍患遺(二)第一百七十七回 禍患遺(二)第一百四十四回 風雲起(一)第七十九回 山林道(二)第十一回 伴君側(一)第十三回 鄴城宮(一)第四十七回 風雲起(二)第一百九十三回 親不睦(一)第一百零五回 白馬寺(三)第三十一回 婦人心(二)第八回 聖駕至(二)第二十二回 桃代李(三)第二百零三回 傷別離(二)第一百五十二回 火中慄(二)第一百四十九回 星象現(二)第六十四回 洛陽宮(二)第一百五十三回 青絲絹(一)第十一回 伴君側(一)第一百五十一回 火中慄(一)第一百七十四回 因生變(二)第一百二十一回 父女謀(三)第四十三回 陰陽草(二)墨魚的囉嗦第一百六十八回 譖人言(二)第一百五十三回 青絲絹(一)第九十二回 紫微宮(三)第一回 高家婦(一)第一百三十四回 禍雙行(三)第一百七十三回 因生變(一)第一百八十八回 皇后儀(一)第二十回 桃代李(一)第十七回 情與妒(一)第一百四十五回 風雲起(二)第五十二回 喪明痛(三)第三十三回 擇孺子(一)第一百八十七回 人心惡(二)第一百零九回 馮氏女(二)番外篇第一百八十七回 人心惡(二)第四十七回 風雲起(二)第六十八回 攻心計(四)第一百二十九回 亂心智(一)第二百零二回 傷別離 一第一百九十八回 悲歡合 二第三十一回 婦人心(二)第五十九回 春庭月(一)第一百三十三回 禍雙行(二)第一百四十九回 星象現(二)第一百七十九回 生與死(一)第六十四回 洛陽宮(二)第一百三十八回 父子隙(三)第八十七回 心難平(三)第一百三十九回 父子隙(四)第一百一十二回 秘不宣(三)第一百三十六回 父子隙(一)第一百九十一回 皇后儀(四)第五十三回 喪明痛(四)
第八十一回 山林道(三)第二百零四回 傷別離 三第一百一十四回 心叵測(二)第一百一十六回 聰明累(一)第六十回 春庭月(二)第九回 聖駕至(三)第一百四十一回 新年始(二)第五十六回 清明祭(三)第一百二十四回 蠕蠕兵(一)第六十九回第一百四十三回 新年始(四)第一百五十回 星象現(三)第一百零二回 李貴嬪(二)第一百七十三回 因生變(一)第四十七回 風雲起(二)第一百一十八回 聰明累(三)第一百九十四回 親不睦 二第十七回 情與妒(一)第一百三十四回 禍雙行(三)第一百二十回 父女謀(二)第五十二回 喪明痛(三)第一百三十六回 父子隙(一)第五十七回 波瀾漪(一)第六十九回第七回 聖駕至(一)第一百回 心所欲(二)第一百零一回 李貴嬪(一)第六回 定情物第一百五十回 星象現(三)第二十五回 君王心(二)第九十一回 紫微宮(二)第一百九十八回 悲歡合 二第一百零九回 馮氏女(二)第一百七十九回 生與死(一)第三十四回 擇孺子(二)第一百六十五回 蘭心質(一)第二百零二回 傷別離 一第四十七回 風雲起(二)第一百八十六回 人心惡(一)第一百二十四回 蠕蠕兵(一)第一百八十七回 人心惡(二)第一百四十四回 風雲起(一)第一百七十七回 禍患遺(二)第一百七十七回 禍患遺(二)第一百四十四回 風雲起(一)第七十九回 山林道(二)第十一回 伴君側(一)第十三回 鄴城宮(一)第四十七回 風雲起(二)第一百九十三回 親不睦(一)第一百零五回 白馬寺(三)第三十一回 婦人心(二)第八回 聖駕至(二)第二十二回 桃代李(三)第二百零三回 傷別離(二)第一百五十二回 火中慄(二)第一百四十九回 星象現(二)第六十四回 洛陽宮(二)第一百五十三回 青絲絹(一)第十一回 伴君側(一)第一百五十一回 火中慄(一)第一百七十四回 因生變(二)第一百二十一回 父女謀(三)第四十三回 陰陽草(二)墨魚的囉嗦第一百六十八回 譖人言(二)第一百五十三回 青絲絹(一)第九十二回 紫微宮(三)第一回 高家婦(一)第一百三十四回 禍雙行(三)第一百七十三回 因生變(一)第一百八十八回 皇后儀(一)第二十回 桃代李(一)第十七回 情與妒(一)第一百四十五回 風雲起(二)第五十二回 喪明痛(三)第三十三回 擇孺子(一)第一百八十七回 人心惡(二)第一百零九回 馮氏女(二)番外篇第一百八十七回 人心惡(二)第四十七回 風雲起(二)第六十八回 攻心計(四)第一百二十九回 亂心智(一)第二百零二回 傷別離 一第一百九十八回 悲歡合 二第三十一回 婦人心(二)第五十九回 春庭月(一)第一百三十三回 禍雙行(二)第一百四十九回 星象現(二)第一百七十九回 生與死(一)第六十四回 洛陽宮(二)第一百三十八回 父子隙(三)第八十七回 心難平(三)第一百三十九回 父子隙(四)第一百一十二回 秘不宣(三)第一百三十六回 父子隙(一)第一百九十一回 皇后儀(四)第五十三回 喪明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