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既定

作者有話要說:  高鴻與宋朗進宮之後,羅士信等便得了旨意,不叫他們再提審二人,叫二人還押刑部大獄,使人專司看守。又過得一日,景晟散朝之後將晉王景淳、太師閔珪、太傅程邦瑞並刑部尚書史鬆、兵部尚書樑醜奴、大理寺卿羅士信並御史大夫趙登雲等人俱都召入宣政殿偏殿會議。諸人進得殿內見着景晟居中而坐,他左手下方卻是趙王景寧。

見着景寧在場,旁人也就罷了,趙王份屬親王,又是太后撫養長大,與聖上親近些也是有的。唯有景淳臉色略略一沉。這也難怪他,一般都是親王,他還居長,倒他們弟兄兩個叫拋在一邊,說甚親兄弟,這親疏也太過了些。

景寧倒是個溫柔知禮的,見着景淳一塊進來,當即起身,待得景淳與景晟見了禮便來與景淳見禮,口稱哥哥,又將座位讓與景淳,才叫景淳臉上活絡起來。因在場衆人他身份最高些,便由他開口,因問:“聖上召臣等何事?”

景晟聽說,臉上現出些哀容來,嘆息道:“諸位大人,可知沈如蘭麼?”刑部尚書史鬆不意新帝特招他們前來是爲着沈如蘭一案,臉上不由自主地現出一絲驚詫來,雖是稍縱即逝,也叫景晟看在眼中,因問史鬆道:“史卿有言不妨實說。朕看先朝筆錄,沈某人也算一員能將,如何會得通敵,累及滿門,着實地可惜可恨。”

史鬆聽着景晟聲口,竟是有些替沈如蘭惋惜的意思,便道:“沈氏一案,原是先帝欽定。先帝何等明君,自然有其道理。”這話初聽着彷彿說是沈如蘭罪有應得,可若是細究起來,倒是頗有轉圜餘地。

一旁的樑醜奴卻是有些兒消息的,聽着景晟這話,想了想,當時就附和道:“史大人說得是。便是他從前有狄狄功勞,若是真通了敵,實是罪不可赦,先帝已是念着他從前的功勞,方留了他全屍。”這話說得更妙,明明是坐實了的案子,到了他口中竟是加上了若是二字,分明是不留痕跡地與景晟遞了梯子去。

原是阿嫮當日使謝顯榮放個人進大牢,謝顯榮因叫阿嫮冷落久了,好容易又叫阿嫮倚重,自然要奉承,可等着次日傳出鬧鬼事來,謝顯榮那頭便知道是阿嫮手筆。可事到如今,謝顯榮還能說甚?難不成他去與景晟道是,那是你娘搗的鬼,這話但凡說了,且別說景晟信不信,便是信了,第一個要死的也是他。可便是他不說,萬一日後走漏風聲,太后到底是新帝生母,新帝拿她無可奈何,一口毒氣可不要都出在他身上!莫說是爵位官職了,性命也未必保得住,只怕就要落個病逝的下場,是以心上萬分忐忑。不想隔了一日,宮中就傳出太后病倒的消息,對謝顯榮分明是個雪上加霜,叫他如何扛得住。

謝顯榮心思煩亂,只這樣要命的事他連着幕僚也不敢說,想了半日,只得來與謝懷德商議。

謝懷德聽着謝顯榮所爲,氣得啼笑皆非,只道謝顯榮是叫富貴迷暈了眼,便是太后不肯擡舉他又如何,總歸未來的承恩公是他們父子,這三代的富貴是鐵打的,何必履險。只是看謝顯榮慌得失措,倒也不好再笑他,反把好言相勸,只道是:“如今只是太后病了,你就這樣慌張,倒是叫人起疑,太后爲人你還不知道嗎?從不肯與人留把柄的,不用着急。”謝顯榮聽着謝懷德說話,心中雖是依舊不能安心,可細想着,若是承恩公府出了甚事,太后一般要受人點評,想來以太后的聰明也不肯幹這等授人以柄的事,方纔冷靜些。

只謝懷德雖這樣安慰謝顯榮,心上到底還有些兒疑問,回去就使梁氏往臨江候府走了回。雖梁氏的舅公臨江候金奮韜已故,繼任的世子金輝說來也是梁氏的舅舅。且他的嫡次女嫁的是宗正楚王的嫡出幼子,若宮中有甚變故,旁人不一定曉得,楚王卻是不能不知道的。楚王即知道了,臨江候府是他姻親,總要眷顧一二。梁氏從臨江候府得着消息,梁氏怎能不知會樑醜奴一聲。

果然,景晟聽着樑醜奴說話,順勢就道:“樑卿所言甚是。若是有罪,自當伏法,若是受人屈害,卻也可憐。”在場諸人哪個不是高官顯爵,手上身上多少有些兒影子,聽着新帝這話,都有些兒心虛,哪裡還敢站着,齊齊道是:“臣惶恐。”紛紛跪倒。

景晟將諸人看了眼,轉臉又去瞧景寧,到底不忍母后再受辛苦,若是依着景寧所言施爲,雖有些兒掩耳盜鈴之嫌,到底還交代得過去,便嘆了口氣道是:“諸卿想必也知道太后這些日子來都無有臨朝,爾等知是何故?”

太后臨朝,在場諸人中,除着樑醜奴並景寧兩個是贊成的之外,有些兒是隨衆的,頗有幾個是不甘願的,也曾進言勸退,只是景晟意甚堅且宗室們肯答應,自也只得強忍。只好在太后雖在簾後坐着,到底不曾出過一言,也算得安分,才略略安心。如今如今看着太后忽然不出來了,起先以爲是太后無心政事,心生倦怠的緣故,後頭漸漸傳出太后有疾,如今連着晉王妃、趙王妃都進宮侍疾了,倒還欣慰新帝雖是年幼,卻不曾因私廢公,倒還安慰。不想這時新帝忽然提及,又問他們是何故,哪個肯接口,都道是:“太后娘娘吉人天相。”

景晟料也知道這些人不能說出甚來,自家道是:“太后起先昏睡,御醫署中諸御醫都不知太后之疾因何而起,忽忽數日,太后忽然甦醒,道是見着了先帝。先帝詢問朝中境況,太后道是諸臣用心,先帝頗感安慰。”

聽着景晟這話,自景淳景寧以下諸大臣們說不得人人拜倒,對乾元帝稱頌一番,景晟抿了抿脣,繼道:“只臨別時,先帝與太后道他臨朝二十二年,諸事皆正,唯一事有憾。”景晟停得一停,將座前羣臣看過眼,忽道,“先帝道是沈如蘭冤魂告在閻君座前,當年原是李源設局陷害沈氏,如今李源已然招承,先帝得知,心上十分有愧,使太后轉告朕,務必與沈氏一門昭雪。”

因這主意是羅士信出的,是以他心上早有防備,餘人除着景寧之外,個個面露驚色,將景晟看了會,還是太傅道是:“聖上可知此事大謬也。便沈如蘭當年真是蒙冤,今日以先帝託夢爲之昭雪,他日他人也可假託先帝所言,聖上當如何自處?”

此言一出,莫說是景晟與景寧臉上通紅,便是羅士信也是個面紅耳赤,低了頭不敢聲張。原是他也自知此計不甚妥當,可爲着脫身,又欺景晟與景寧年幼,到底還是獻了上來,如今叫太傅當年說出不妥來,實在羞愧得無地自容。

景晟紅了臉道:“太傅所言甚是有理,然此事確是父皇託與母后,朕不敢不問。只朕也知道茲事體大,故而召諸卿問計,如今太傅可主意?”又與諸人道,“爾等有計也可說來,朕聽之。”

太師閔珪道是:“當年定案時,臣爲刑部侍郎。此案略知一二。在沈家確是抄出信件來,只也不是沒有可磋商之處,哪個通敵了會將往來信件擱在書房?當年李源進言道是:‘此乃燈下黑,再無人會得疑心書房中會放這樣要緊的東西。’此語,先帝身邊的昌內侍常年隨侍,想必聽過。如今沈將軍託夢與太后也是有的。”

太傅程邦瑞接着道:“沈如蘭魂靈尋着太后,直言其冤,太后心有所感,請聖上查之。聖上奉母命覈查,只可惜李源已死,不能覈查實情。聖上純孝,不忍太后失望,不妨尋訪沈如蘭可有遺族在世,若是有,

將當年抄沒的家產撥與他,復其籍貫,許其後嗣科舉也就是了。”

景晟聽說不由點了點頭:太師太傅兩個的說話幾乎是實指李源設下毒計陷害沈如蘭,並在君前進了讒言,若是如此先帝也不過是偶一失察,如今還了沈如蘭家人清白,想來也可使亡靈安慰,不再糾纏不放,因又與諸臣道:“諸卿可有主意?”

樑醜奴聽景晟動問,忙接口道:“臣以爲,此舉可使沈氏一族必感念聖上仁德,便是太后,也有慈名哩,想來先帝在天之靈也覺安慰,可謂一舉三得。”唯刑部尚書史鬆出行啓奏,道是當年因沈如蘭之母太夫人尚在,故而沈家不曾分家,原是合族聚居的。沈如蘭通敵罪名定了之後,沈氏一族十六歲以上的男丁盡數被斬首,女眷沒入了教坊,因不願受辱,也都自盡了。當年唯有沈如蘭一個侄兒一個侄孫僥倖不死,發配西北苦寒之地。如今可往彼處尋找。

景淳聽說忙道是:“臣願爲太后聖上分憂,親往西北覈查此事。”景晟聽說,臉上就顯出笑容來,微微傾着身子與景淳道:“王兄孝心,太后若是知道,也必歡喜。只是此去西北路遠迢迢,王兄身子也不甚健旺,未必支持得住。”

景淳今日進殿,看着景寧陪着景晟,自家卻是一些兒消息也不知道,起先覺着受了排擠,心中不悅,過得片刻倒也轉過心思來,知道是叫高鴻倒賣鹽引的事誤了。當年高鴻倒賣鹽引雖也與爲着自家發財的緣故,可更多的是爲着他這皇長子賺些花費。這事便是景晟自家不想,他的母舅們也都是狡猾的,未必不會提點他。這根釘子一旦埋下,景晟年紀還小許不會立時計較,等他日長成,這根釘子也埋得時日久了,只怕就要引出禍事來,是以格外要在景晟面前顯出殷勤來,聽着景晟有不叫他去的意思,忙道:“臣爲國盡忠,爲母盡孝,哪裡說得上辛苦。”

景晟聽着景淳意思堅決,方纔答應,又道:“王兄想帶哪個做你副手,但說無妨。”景淳倒還知道神武將軍原在沈如蘭手下,因此便要了趙騰,因怕景晟疑心,倒還把緣由說與了景晟知道,本以爲景晟必能答應,不想景晟皺眉道:“此人朕還有用,不能與你。你另選來。”

卻是趙騰當年背棄乾元帝將乾元帝要賜死的人偷出,如今又是一副慨然求死的模樣,倒象是劉家父子虧欠了他一般,景晟氣惱異常,恨不得摘了趙騰腦袋。只是趙騰也是從二品大員,若是無有真憑實據,便是景晟也動不得他,只得將趙騰暫拘於神武營在宮中的居處,另使用副將寧嶠代使主將職責。是以這是聽着景淳要用他,怎麼肯答應。

景淳聽着景晟不允,也不敢再強,只得另說了人選,這回景晟倒是答應了。景淳便推着要回家準備行囊,早早退出。到得家中,自是吩咐妻子徐清多往宮中去,好生服侍太后,教導兒女,徐清答應不提。

又說次日早朝,景晟便依着前一日君臣們商議定的話,道是沈如蘭託夢,直言其冤,太后慈悲,要問此情。

шωш▪ttκǎ n▪℃o 還是防盜

因得了乾元帝首肯,玉娘當日便下了口諭,令得着乾元帝賞人的幾家宗室十日後攜采女們覲見。消息傳在掖庭,陳奉便知玉娘這是示意他,早些兒安排。

雖陳奉覺着阿嫮此舉任性了些,可想着她在宮內孤苦艱辛,卻也不忍叫她失望。過得兩日便是休沐日,陳奉換了衣裳,信步來在司馬門前。雖宮中內侍無旨不得擅出,可真如昌盛、陳奉、金盛之類,守門的軍士們多半兒也不會留難,因此叫陳奉輕易地出了宮。

說來趙騰也很有些兒自苦,他身居高位,俸祿豐厚,又常有乾元帝賞賜,是以家產頗饒,且依着趙騰官階,高門豪宅也住得,足能使奴喚婢。可趙騰所居之處已算得上逼仄,所用的下人也不過是個白髮蒼蒼的老蒼頭,並兩個常隨罷了。老蒼頭看着陳奉過來,忙上來接着,臉上露了些笑容,因他滿臉皺紋,這一笑倒有些兒像在哭:“老爺,您來了,我家將軍在當值哩。”

陳奉聽着這句,眉頭略略一揚,他與陳奉休沐時間大致不差,如何他休沐了,趙騰卻在宮中當值?

老蒼頭並不知陳奉身份,只以爲他是個有些兒身份的富商,看着陳奉面露訝色,還道:“咱們將軍可有多少日子沒休沐了,宮裡忙!”一面兒說,一面兒把手指數了數,嘆息道,“有二十三日哩,也不知哪裡有這許多事。”

二十三日,便是從阿嫮得病起,趙騰便一直在宮內當值。若是阿嫮病着,趙騰不肯拋下她也情有可原,如今阿嫮已將大愈,他依舊不肯少離,可是不怕人疑心麼!阿嫮走道今日談何容易!好容易得着個兒子,這還沒立太子呢,便是立了,只消乾元帝一日未死,就大意不得!偏這兩個,一個要見人,一個不肯少離,莫不是都昏頭了,要使前功盡棄麼!

陳奉心中惱怒,不待老蒼頭再說甚,已轉身走開。老蒼頭一個站在原地,看着那位滿面是笑的富商老爺忽然轉了顏色,有些兒摸不着頭腦地回到房內,將門依舊栓好。

陳奉回在掖庭,忍着怒氣喚進小太監來服侍着他將衣裳換了,又連喝了兩盞冷茶方將怒氣壓下,把小太監喊到近前來,只問道:“宮中可有甚事?”小太監叫陳奉問得摸不着頭腦,仔細想了回方回道:“無有哩。”陳奉聽了擺手令小太監出去,自家又坐了會,方纔出門,在未央宮中閒閒轉得一圈,連着膳房也去看過,又閒聊了會,方纔做個散步的模樣兒往神武營駐軍處行來,行在門前往內瞧得一眼,趙騰果然正在殿中,大馬金刀地坐在正座上,手上捏着一卷書,眼光卻不知看在何處。陳奉心上不由得一嘆,原先的怒氣又散去了不少。因見趙騰不知眼看何處,陳奉便有意無意地咳了聲,這才邁步走開。

趙騰原在出神,驀地聽着門前有人咳嗽,擡頭一看,卻見陳奉正緩緩走開,便將手中書卷擱下問門前軍士道:“陳內侍過來作甚?”軍士回道:“回將軍,陳內侍許是經過,您瞧,他身上穿着便裝哩。”趙騰唔了聲,心上卻是起了疑惑:陳奉便裝從門前過,又咳得那一聲,莫不是阿嫮那裡有甚事?

說來趙騰確是心繫阿嫮,可他到沈如蘭身邊就是奉了乾元帝意思,因此不得不將沈如蘭種種言行報與乾元帝知道。他雖早知沈如蘭有個獨女,卻不知道沈如蘭這個獨女竟是這樣一個人物。

那時沈如蘭正春風得意的時候,只因他看着朝中諸戰將,護國公李源雖能征善戰,然而年已老邁,雖有個世子在,到底年輕。少有歷練。而餘下諸人更是提不起,只以爲過得數年,待得護國公告老,乾元帝更要啓用他,是以雄心萬丈。因趙騰昔日在戰役中勇猛,頗得沈如蘭信賴,常將他叫來在沙盤上排兵佈陣。

這日也是如此,沈如蘭召趙騰往書房,拿着河西佈防與他說話。趙騰幼遭家變,是以本就寡言,且他身上又有重任,是以更是寡言,故而書房中唯有沈如蘭聲音。正當沈如蘭說着河西一支軍隊時,猛然聽着書架後頭有伶伶俐俐的女孩子聲音道:“爹爹,您數數錯了,是五千六百一十二位。”說着,就看着個十二三歲的女孩子從書架後頭轉出來,黑黢黢的發,白生生的臉,身量兒纖細柔弱,穿着鵝黃衫兒,彷彿春日裡纔打苞的迎春花一般,幾乎將書房也照亮了。

趙騰要到沈如蘭身邊,自是對他身邊人知道得清楚。知道這位沈將軍髮妻早喪,只留下一個女兒,乳名喚作阿嫮,今年將將十二歲。沈如蘭素來將這個女兒看得愛逾性命,唯恐娶了後妻,這個孩子要吃苦頭,竟而始終不肯續絃。如今沈如蘭房中唯有兩個通房服侍,且是早年灌過絕子湯的,是以膝下獨得一女。如今這個女孩子口喚着爹爹,又在沈如蘭書房出入,想來就是那位阿嫮了。

沈如蘭爲人嚴肅,可看着阿嫮時臉上不禁帶出笑容來:“你這孩子,好端端來我書房作甚,有外人哩。還不回去。”

阿嫮聽着沈如蘭說有外人,方瞧見立在一旁的趙騰。她竟不似尋常女孩兒見着外人會得露出羞澀來,反把趙騰上下打量了回,轉臉與沈如蘭道:“相書上說,武將兩邊眼眉上生殺氣,正高而有顴,所以當得征戰。”說着擡手往趙騰一指道,“看他面容,眉骨高而有顴,雙眼有神光,能應相書言,可不知殺敵幾何?”

沈如蘭笑罵道:“瞧了本相書就來充先生,莫叫人笑話,還不進去。”阿嫮是叫沈如蘭寵成的性子,哪裡怕這個,反走進兩步對趙騰又仔細看了看,兩個雙眼無意間一對,趙騰只覺着眼前的女孩兒年紀雖小,卻生得一雙妙目,黑白分明,神光乍離而合,似嗔似怒,若顧若盼,叫她專注看着,心上竟是一跳,將眼光挪了開去,不想阿嫮忽然又道:“你目光遊移,有心事否?”

趙騰叫阿嫮這句一說,臉上騰地就紅了,輕咳了聲,將臉轉了開去。沈如蘭看着阿嫮實在不像,不得不過來將她拉開,阿嫮尤道:“我拿着他比一比那本《相面》說得可準不準,您做甚呢。”到底掙扎不過沈如蘭,叫他推了出去。

沈如蘭迴轉身來方與趙騰笑道:“小女叫我寵壞了,一點女孩家樣子也沒有,見笑見笑。”趙騰忙道:“將軍言重了,令嬡天真率真,毫不做作,是個好的。”說完這句,這才自知失言,臉上頓時紅得透了。沈如蘭起先倒也不怎麼在心上,忽然看着趙騰臉紅,心上倒是一動。

沈如蘭自知將女兒寵得太過,說得好是天真率真,實乃霹靂一般的性子,一點子不如她的意就要發作,偏她又秉性聰明,手段百出,回回都能叫人還手不得,是以家中那些堂兄弟姐妹們哪個也不敢來招惹她。這樣的性子固然不能吃虧,可真要嫁出去,哪個婆婆能受得住?她又怎麼肯委屈自家服侍人去。而當日趙騰報履歷時,報得的是父母雙亡,無有兄弟姐妹在世,乃是孤身一人。且沈如蘭平日也看着,軍中的兒郎們一個個遠離家人,又正當青壯,多有往花街柳巷泄火的,唯有這趙騰,竟是絕足不往,竟是個乾乾淨淨的。

雖說這些都是好處,可從前沈如蘭並無放在心上,今日忽然聽着趙騰初初見面就肯誇阿嫮,臉上又現紅暈,分明是有些兒心動的模樣,就把這念頭勾了起來,又做個若無其事的樣兒,旁敲側擊了番,聽得趙騰果然無有什麼成婚定親故事,更是滿意。

因阿嫮愛往他書房來,沈如蘭便常把趙騰叫了來,叫兩個有意無意見一見。說來,趙騰原是惑與阿嫮嬌花嫩柳一般樣貌,相處之後驚覺阿嫮琴棋皆通,雙手能書,能言善辯,頗有見地,若生爲男兒,只怕也能在朝堂上有一席之地,漸至迷惑。

只不待趙騰釐清自家心思,便有了西北夷狄之亂,而後情勢急轉直下,待得趙騰奉着乾元帝旨意將出首告沈如蘭之後,叫沈如蘭一番怒斥,這才驚覺已是對阿嫮情根深種。

第380章 巧言第309章 悲喜第291章 招認第374章 山澗第291章 招認記名第247章 可怖第91章 探視第258章 可憐第222章 冤枉第405章 自告第82章 刺激第191章 病發第94章 暈厥第370章 封晨第408章 果然第316章 委屈第240章 驚怒第171章 斷案第249章 無情第254章 朝雲第188章 母子第168章 僥倖第192章 痘症第354章 笑話第384章 敲詐第391章 獻計第293章 召見第198章 趕回家事第207章 怒氣第387章 強忍性情不甘第243章 毒辣第288章 鐵證第74章 設局第148章 □□第68章 榜眼第379章 相認第292章 差錯第254章 朝雲第248章 聽勸第216章 定罪進宮進宮第232章 求婚第125章 不平第184章 血泊第243章 毒辣第240章 驚怒第195章 陰森第309章 悲喜第248章 聽勸第201章 賤人第121章 弄巧第163章 漁利第321章 驚覺第267章 失手第369章 放妾第245章 落水第333章 投子第88章 破局第151章 真相第381章 波折第282章 肯定第77章 連環第87章 喜歡奉承夜遇第288章 鐵證第285章 線索內情第255章 相術第341章 擬名第233章 進見第195章 陰森第99章 斷絲第270章 私刑第160章 過失第133章 端倪第250章 拜見第93章 辯駁封號第155章 情動第293章 召見第218章 提點第411章 聰明第285章 線索第197章 意料第348章 破臉第97章 搜宮第340章 遠慮不諧第249章 無情第97章 搜宮第270章 私刑第254章 朝雲第326章 索賄第347章 恩情
第380章 巧言第309章 悲喜第291章 招認第374章 山澗第291章 招認記名第247章 可怖第91章 探視第258章 可憐第222章 冤枉第405章 自告第82章 刺激第191章 病發第94章 暈厥第370章 封晨第408章 果然第316章 委屈第240章 驚怒第171章 斷案第249章 無情第254章 朝雲第188章 母子第168章 僥倖第192章 痘症第354章 笑話第384章 敲詐第391章 獻計第293章 召見第198章 趕回家事第207章 怒氣第387章 強忍性情不甘第243章 毒辣第288章 鐵證第74章 設局第148章 □□第68章 榜眼第379章 相認第292章 差錯第254章 朝雲第248章 聽勸第216章 定罪進宮進宮第232章 求婚第125章 不平第184章 血泊第243章 毒辣第240章 驚怒第195章 陰森第309章 悲喜第248章 聽勸第201章 賤人第121章 弄巧第163章 漁利第321章 驚覺第267章 失手第369章 放妾第245章 落水第333章 投子第88章 破局第151章 真相第381章 波折第282章 肯定第77章 連環第87章 喜歡奉承夜遇第288章 鐵證第285章 線索內情第255章 相術第341章 擬名第233章 進見第195章 陰森第99章 斷絲第270章 私刑第160章 過失第133章 端倪第250章 拜見第93章 辯駁封號第155章 情動第293章 召見第218章 提點第411章 聰明第285章 線索第197章 意料第348章 破臉第97章 搜宮第340章 遠慮不諧第249章 無情第97章 搜宮第270章 私刑第254章 朝雲第326章 索賄第347章 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