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章 掀開蓋子

“大家是不是是擔心朕會廢相?”趙昺從王應麟吞吞吐吐的話語及神色變化已然猜到了其的想法,他直言不諱地道。

“……”王應麟可能沒有料到小皇帝會這麼警惕,從自己的隻言片語中就已經猜到了他的想法,並直接揭開了蓋子,將矛盾爆發出來。這讓他有些慌張,又有些不知所措,一時不知如何辯解,只能默然的低下頭。

“朕並沒有廢相的打算,可能是朕所爲讓卿多心了。”趙昺看其沉默不語,顯然是默認了自己的猜測,他笑笑道。

“陛下,臣妄自猜測聖心,罪該萬死!”王應麟知道猜度聖意,向來是爲大忌,一旦會錯意那就會給自己,乃至整個家族,甚至利益團體帶來滅頂之災。而當下小皇帝雖表明了態度,但他仍然惶恐不安,擔心也許因爲自己的不慎讓小皇帝心生警惕,會加快廢相的步伐,或是行事更加隱秘。他翻身跪倒請罪道。

“汝儘可將朕之言轉告給大家,讓諸臣安於本職,切勿誤了國事。況且這只是我們君臣間的私下之言,何罪之有!”趙昺起身親手將其扶起笑笑道。

“謝陛下寬宏大量,臣慚愧,定然殫心竭力,絕不會有絲毫懈怠。”王應麟再次叩拜施禮才起身道。可他也清楚,小皇帝未必因此而收了廢相的心思,可也明白小皇帝不在乎自己將其‘不會廢相’之諾傳播,起碼暫時不會付之行動。

“伯厚提議世楷擔任應天府留守之事,朕以爲其資歷尚淺,不足以擔起此重任,可以先任徐州知府歷練一番,伯厚與文相等人商議下,看其可否能稱職?”趙昺岔開廢相的話題,轉而言道。

“臣回去便向文相去書,商議此事,早些定下來,也能讓吾卸下肩上的膽子!”王應麟自然不會再提那個敏感的話題,連忙應下來。

“至於應天府,當前即沒有打算重新升爲南京,也就不必設留守之職,朝廷只要按照章程任命一名府尹就好。”趙昺點點頭又道,“應天府地處前沿,即便與蒙元達成和議,將來一段時間內大的戰爭應不會有,但是小衝突會時有發生,朕準備將淮北鎮撫司設置於此,以備不需。趙孟錦領兵多年,軍功卓著,以其鎮守應天府可保淮北無憂。”

“陛下安排甚是妥當!”王應麟點頭稱是道,“臣還有一個提議,趙置使既是統兵大將,也是皇室宗親,正可提舉鴻慶宮,想來朝中也無異議!”

他也清楚小皇帝對趙孟錦在軍事上甚是倚重,私下也是一直以宗伯呼之,而以其此次北伐的功勞封爲郡王幾無旁念,甚至會一步到位讓其入嗣爲親王,畢竟當下皇室宗親大多被蒙元擄走,流落北方,餘者也是散落四方不知所蹤,或是失了玉牒金冊導致無法重新入宗。而小皇帝如此敕封其既能褒獎其功,也能夠藉此收其兵權,消除其隱在的威脅。

“嗯,此確是兩全其美之策,朕記在心中了!”趙昺果然面露喜色地道,好像放下心中重負一般。

“爲陛下分憂乃是臣等的本分!”王應麟看小皇帝高興了,心中也是一喜,希望其不要因爲剛纔的事情而惡了自己。至於陳普也只能說聲抱歉了,誰讓你不長眼,不僅拒絕了皇帝的‘好意’,還暗自詆譭其,甚至欲挾‘民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結果更讓陛下厭惡,這真是典型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接下來,君臣兩人都識趣的沒有在提這些敏感的話題,轉而說些閒事,共用了午膳后王應麟才告退。在外人看來,君臣間是其樂融融,關係十分融洽。而只有當事人知道剛剛有多麼兇險,王應麟走出行營纔敢擦擦冷汗,感覺衣衫後背都已經被汗水浸透。

王應麟清楚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殿中的皇帝雖然年輕,但也是皇帝,儘管其剛剛隱藏了齒爪,但誰也不敢小視,幾十萬蒙元精兵就剛剛毀於其下。剛剛若非應答妥當,陛下表現了剋制,只怕不僅他走不出行營,朝中也將掀起一場風暴,不知道多少人要在其中人頭落地。

在王應麟離開後,王德發現小皇帝臉色儘管平靜,依舊坐在案前批閱奏章,但是久久未語,半天也未寫下一字,而手中的硃筆已經被折斷。他知道陛下在極力壓制自己心中的怒氣,也不知如何勸解,只是擺手讓內侍們悄悄退出去,然後掩上門侍立在旁,這才聽到陛下吐了口長氣,殿中也傳來了其踱步聲……

趙昺深知自從人類建立王朝後,皇權確立,歷朝歷代皇權和相權就像一對冤家般相輔相成,相愛相殺,此消彼長,兩者間的爭奪從未平息。但是無論是改朝換代,還是政治革新,都未曾出現過廢除‘丞相’之制,一直相伴相隨。

在歷代中,趙昺知道相權最盛的時代,莫過於西漢初年,也是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的時期。彼時三公高官,全部是功臣列侯擔任,丞相開府,總領一切政務,皇權對行政的干預,只能限於在一個頂級功臣列侯的圈子裡更換人選,也就是丞相的人事免職。

直到漢武帝時代,其才通過不斷地摻沙子、扔石頭,重用外戚、設置大將軍、大司馬,逐步平衡、侵奪,最終行政權力纔拿回到劉氏皇帝的手中。這種政治形態,就是最高既得利益集團和皇族的結盟,互相制約決定的關係。

另外一種形態是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的士族體系,這些士族形成了一個“小圈子”,小圈子的輿論和人才供應,對皇帝的權力形成制約,但是論權勢,皇帝作爲最大的“勢族”,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可以任命自己中意的“圈外人”擔任宰相。如此也就形成了“羣相制”,不再是獨相了。但“羣相”仍是相,比如門下省就有封駁詔書的職權,臺諫官也會對皇帝的行爲進行道德規勸和約束,用風評、輿論來限制皇帝。

到了唐朝皇權得到了擴張,無論是從上述的文治繞過臺省,還是在軍事力量上,皇帝直接控制的北衙禁軍的擴張,直到中晚唐,內廷宦官把持的樞密院權勢甚至壓倒了南衙的宰相們。這種形態,其實是分庭抗禮式,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當然,皇帝如果不在乎這些,他們也有足夠的力量“硬來”,比如武則天之後不斷加強的“翰林學士”等制度,就是獨立於原本的臺省官員體系的建構。

等到了宋朝,趙匡胤一句‘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便將皇帝的權力大部分讓出,形成了皇帝完全是依賴文臣行政,宰相對於皇帝的指令,完全可以通過程序讓他無法執行,皇帝也沒有別的渠道來行使他的權力。這種形態是依賴,文臣是主導皇帝的。知道宋神宗元豐改制才通過制度打壓相權,皇帝的日子纔好過些。

當趙昺來到這個時代後,他就意識到皇權基本已經喪失殆盡,皇帝也不過是儀式上的泥胎。現有陳宜中把持朝政,後有張世傑控制朝野。即便在他爲了避免殘宋朝廷走向分裂,形成南明政權羣王爭鬥走向滅亡的局面,而不得不忍辱負重繼承了皇位時,形勢依然十分惡劣,處於隨時被廢黜的狀態。

好在趙昺在崖山之戰後力挽狂瀾,又有了一批忠於自己的屬下,此消彼長之下才讓局面稍有改觀,但是也僅獲得些話語權而已。爲了獲得權力,他只能不懈的與文臣們周旋,不斷的壯大自己以爭取更多的權力。且趙昺知道‘相制’並非沒有被取代的時候,後來的明朝就是如此,起碼在朱元璋掌權的時代,就被取消,形成了新的內閣制。

因此趙昺在爭鬥中開始有意仿效,可惜的是他並沒有朱元璋那麼大的權力,可以通過大清洗整頓朝綱,但不妨礙自己利用形式和矛盾逐步收回權力,不斷加強自己的實力。在權力得到鞏固,這期間他並非沒有想到過廢除‘相制’,清除這個處處擎肘的絆腳石。

而朱元璋之所以要重新定義皇帝和皇權,同樣是有感於皇權受到了制約。在明初,中書省是國家的執政中樞,由丞相直接管理、統轄六部。這個制度起源於漢代中書令,唐代定爲中書省,後來幾經變動,直到明初。中書省在唐宋時期,權力就已經非常之大。

所以朱元璋首先就拿中書省開刀,比如著名的“兩份關白,一份給皇帝,另一份給丞相”。這裡的關白指的是官員們呈給皇帝的相關報告。可是每天呈上的關白太多,皇帝也看不完,所以一些不重要的關白就由丞相以及中書省給直接答覆了,皇帝只需要處理比較重要、比較棘手的就行了。

這其中丞相就可以先於皇帝私自審閱官員的奏章,並及時將不利於自己的奏章拿掉,使皇帝無法瞭解所有情況,又蒙在鼓中而不自知。而此等事情當然是一個有爲皇帝不能容忍的……

第109章 不得已第468章 不情之請第500章 枝節橫生第1400章 無功是過第185章 忠心不變第503章 破綻第1055章 另尋它法第1439章 逞什麼能第1372章 暗有所指第946章 ‘騙子’第495章 安撫第1357章 攻難守易第762章 真難第692章 炒故事第901章 開啓新時代第1235章 驚聞噩耗第410章 對決(二)第930章 開張了第1435章 唾面自乾第313章 敲邊鼓第1383章 難以啓齒第256章 對策第1423章 口是心非第328章 崖山第902章 都是屁話第1474章 諸事不順第705章 本錢第687章 心塞第1121章 飲鴆止渴第142章 安瓊策(一)第1224章 決意突圍第003章 隔離船第939章 差錯第1380章 難以得逞第792章 ‘曲解’第977章 實用主義第1406章 發展基調第247章 龍船出世第975章 指桑罵槐第1031章 以弱擊強第583章 恕朕無禮第1375章 拉人上船第401章 戰事起第057章 進宮第196章 以鈔爲槍第1324章 金城湯池第1056章 沉痛第429章 各有說法第791章 難捨第669章 辯第731章 恰逢其時第611章 勝券在握第501章 暗中佈置第1206章 不會打仗第306章 議事第743章 一鍋端第1035章 該砍了你第646章 想多了第1044章 集思廣益第501章 暗中佈置第409章 對決(一)第568章 反省第209章 無恥第1214章 喜憂參半第1264章 兵分兩路第420章 變化第1044章 政治角度第348章 東海島之役(三)第210章 落水第289章 歡聚一堂第872章 左右爲難第1457章 處處董卓第318章 防患未然第914章 懷璧其罪第657章 難熬的一天第178章 祖上有德第1189章 達成共識第827章 傷離別第696章 有機可乘第323章 煞費苦心第484章 壞事不斷第1245章 險象環生第590章 中秋夜第820章 殿上爭鋒第1374章 我懂得了第1311章 危機突現第095章 詐關第894章 長學問了第275章 皆是天意第451章 自知之明第1358章 暗伏奇兵第1369章 念念不忘第742章 拼一回第294章 作秀有風險(二)第681章 虛驚一場第1027章 心血來潮第411章 對決(三)第369章 改變第1207章 拼死一搏第1059章 窺破天機
第109章 不得已第468章 不情之請第500章 枝節橫生第1400章 無功是過第185章 忠心不變第503章 破綻第1055章 另尋它法第1439章 逞什麼能第1372章 暗有所指第946章 ‘騙子’第495章 安撫第1357章 攻難守易第762章 真難第692章 炒故事第901章 開啓新時代第1235章 驚聞噩耗第410章 對決(二)第930章 開張了第1435章 唾面自乾第313章 敲邊鼓第1383章 難以啓齒第256章 對策第1423章 口是心非第328章 崖山第902章 都是屁話第1474章 諸事不順第705章 本錢第687章 心塞第1121章 飲鴆止渴第142章 安瓊策(一)第1224章 決意突圍第003章 隔離船第939章 差錯第1380章 難以得逞第792章 ‘曲解’第977章 實用主義第1406章 發展基調第247章 龍船出世第975章 指桑罵槐第1031章 以弱擊強第583章 恕朕無禮第1375章 拉人上船第401章 戰事起第057章 進宮第196章 以鈔爲槍第1324章 金城湯池第1056章 沉痛第429章 各有說法第791章 難捨第669章 辯第731章 恰逢其時第611章 勝券在握第501章 暗中佈置第1206章 不會打仗第306章 議事第743章 一鍋端第1035章 該砍了你第646章 想多了第1044章 集思廣益第501章 暗中佈置第409章 對決(一)第568章 反省第209章 無恥第1214章 喜憂參半第1264章 兵分兩路第420章 變化第1044章 政治角度第348章 東海島之役(三)第210章 落水第289章 歡聚一堂第872章 左右爲難第1457章 處處董卓第318章 防患未然第914章 懷璧其罪第657章 難熬的一天第178章 祖上有德第1189章 達成共識第827章 傷離別第696章 有機可乘第323章 煞費苦心第484章 壞事不斷第1245章 險象環生第590章 中秋夜第820章 殿上爭鋒第1374章 我懂得了第1311章 危機突現第095章 詐關第894章 長學問了第275章 皆是天意第451章 自知之明第1358章 暗伏奇兵第1369章 念念不忘第742章 拼一回第294章 作秀有風險(二)第681章 虛驚一場第1027章 心血來潮第411章 對決(三)第369章 改變第1207章 拼死一搏第1059章 窺破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