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仇人的生活

仇人的生活

自從大伯一家上門鬧過一場後,楊家的生活再次趨於平靜。

楊雁回的身體越來越好,已經能下牀溜達兩圈了。這時候,崔媽媽又來看她。像上次那樣,閔氏又和崔媽媽在楊雁回的病榻前拉起了家常。楊雁回則安安靜靜靠在牀頭,似是聽得津津有味。

閔氏因楊岳家的事讓自家損失了一大筆銀錢,近來有些擔憂生計。崔媽媽一來,閔氏跟她客套幾句話後,便開始打探秦家的狀況———怎麼說秦家也是楊家的主顧。出了這檔子事,這生意還要不要繼續做下去,秦家總該有個話。

楊雁回白撿了個便宜,絲毫不用費心費力,便得以知曉蘇慧男如今的境況。

在秦明傑的努力下,秦芳和同胞妹妹秦蓉、秦菁,都被記在了秦莞的生母王氏名下,有了嫡女的名頭。年僅十四歲的秦芳,到底是順利嫁給了威遠侯霍志賢做填房。

因秦家沒有了嫡出的小姐,秦芳和秦蓉、秦菁就成了實際上的長女、次女、幼女和名義上的嫡女。既然長女秦芳高嫁,底下的幾個女兒,以後也更容易結門好親事。聽崔媽媽的意思,蘇慧南還想再攀兩門勳貴人家的親事。

楊雁迴心裡冷笑,秦芳能嫁入侯府,還是沾了秦莞的光。威遠侯府原本相中的就是秦莞。以霍家的權勢,怎麼可能娶個庶女做正頭太太?何況這個正頭太太還是侯夫人。

不過是秦莞被人污衊與戲子通姦,被秦家人逼死,霍、秦兩家又都不想斷了這門親,這才輪到秦芳飛上枝頭變鳳凰。這個蘇慧男,還真會癡心妄想!

崔媽媽如今是分外高興。她的女兒綠萍,早就在秦芳院裡當差,深得秦芳信任,是個二等丫頭。這次被秦芳挑中做了陪房丫頭進了侯府。對她們一家人來說,實在是天大的喜事。

閔氏還恭喜了表姐一番,說外甥女是個有福的,從秦府到侯府,這也算得上是“高升”了。

崔媽媽有意讓女兒將來做妾,好過一輩子爲奴爲婢,將來若是生下一兒半女,她的外孫子外孫女那也是侯府的半個主子了,再不是什麼大戶人家的家生子。

是以,聽了表妹的奉承話,崔媽媽擺擺手道:“什麼高升不高升的,不過是個丫頭,我們綠萍那可是一向恪守本分的,哪裡會進了侯府就忘了身份。只盼着二小姐看在她老實忠心的份上,能容下她,一直留在身邊纔好。”

楊雁回也恭喜了崔媽媽一番,又不解地問道:“表姨,我聽說那威遠侯霍志賢,原本是霍家次子,上頭還有個大哥。本來霍侯爺的大哥纔是威遠侯世子。只是霍家的老侯爺過世後,患病的世子尚未承襲爵位,便也去了。世子膝下只有一個女兒,所以才輪到霍志賢繼承爵位。現如今,霍家可還有一位世子夫人呢。那秦芳既是妾生的,嫁到侯府會不會給婆婆和嫂嫂欺凌?”

她忽然問出這番話,倒叫閔氏和崔媽媽怔了片刻。

楊雁回忙又道:“哦,姨媽別多想,我也是擔心綠萍姐姐,若是秦二小姐在侯府過得不好,那綠萍姐姐……”

楊雁回滿心巴望着崔媽媽能給出肯定答案。最好秦芳在威遠侯府過得生不如死纔好!

崔媽媽笑笑,道:“蘇姨娘說動老爺,將秦家二成的產業給我們二小姐做了陪嫁。秦家高祖那輩兒,可是做生意起家的,家底豐厚。論起錢財,比一般的官宦人家不知強了多少。再加上這些年來的打理,秦家的二成產業,得叫多少人眼紅!雖說二小姐是庶出,但嫁妝豐厚,何況侯府只是娶她做填房,也不算多丟面子。至於那威遠侯世子夫人,爹孃過世,兄長又不爭氣。沒了孃家做靠山,早已淪落到依附二房討生活的地步了,哪裡還敢欺負我們二小姐?”

楊雁迴心中失望,又呵呵笑道:“霍家肯娶秦家的二小姐,只怕多少也衝着那份極體面的嫁妝吧?”

崔媽媽爲人還算本分厚道,但有個很多她這年紀的人慣有的毛病——嘴碎。她倒也不輕易搬弄是非,只是如她這般的身份,極爲尷尬。平素無人隨意招惹她,說起來,到底也是禮部侍郎家的管事婆子,打狗也要看主人呢!

可說到底,她不過是個與主家簽了死契的奴婢。她和閔氏是表姐妹,閔氏卻是楊家的當家主母。楊家雖是小門小戶,卻也是耕讀傳家,比起她來,那身份是一個天一個地。

想來這位崔媽媽是將賣弄豪門世家的隱私,當做一種炫耀的資本了——看看,這種世家大族的事我都曉得,還一清二楚!當然了,崔媽媽還是謹記本分的,一些不能說的事,比如秦莞之死,是不會吐出來的。

崔媽媽這性子,正和楊雁回的心意,正好多打聽一些秦府的事。崔媽媽不願意說的那些,她在話裡下個套,引着她說出來也就是了。雖然她現在拿蘇慧男毫無辦法,甚至連秦家的門都不能隨意進,但至少她可以第一時間知道蘇慧男的倒黴事。

只聽崔媽媽又道:“主人家的心思,我們做下人的,可不好亂猜測。”

沒聽到想要的答案,楊雁回微微失落。看來到目前爲止,蘇慧男依然風光至極,絲毫沒有倒黴的跡象。不過接下來,她就從崔婆子那裡聽到了一個至少不算壞的消息。

先是閔氏說了一句:“那蘇姨娘倒也心疼女兒,單給小姐的嫁妝就是二成的家產!”

崔媽媽點頭道:“可不是。蘇姨娘還發話了,以後三小姐四小姐,都比照着二小姐的嫁妝來!”

閔氏吃驚道:“這麼說,只三位小姐的嫁妝就要送出大半家產了?秦府不是還有位年前才娶親的哥兒嗎?這……就算兒子願意,兒媳婦也願意麼?”

崔媽媽笑道:“自然是不肯的。大奶奶這些日子,沒少和蘇姨娘置氣,可置氣歸置氣,她一個進門不久的新媳婦,能有什麼法子?我們府裡內宅事情全憑蘇姨娘說了算,老爺和大爺向來不愛理,就連老太太都不大插手。蘇姨娘說了,好好打理家中產業,還能再掙回來,幾個小姑子嫁得好,對他們夫妻也有助益,以後再掙回來那是易如反掌。又是講道理又是發脾氣,將大奶奶的氣焰給打壓了下去。”

閔氏愈發吃驚:“聽你的意思,秦大人竟然也不出手管管麼?”

崔媽媽又笑道:“不是說了麼,秦大人寵愛妾室,何況嫁的又是自己女兒,爲的還是女兒能攀一門好親事,反過頭來幫助自己的兒子,那還能有什麼不願意的?”

楊雁回聞言,脣角揚起一個略帶譏諷的笑意。說起來倒也有趣極了。秦明傑是個文官,還是正三品的禮部侍郎。偏偏秦莞的庶出哥哥,也是秦明傑唯一的兒子秦英,一根筋的想參加武舉。

大康國武職多半由世蔭承襲,加上由行伍起家者,所以,武舉只是個補充形式。本朝武舉出人不多,身份也不及文科出身的進士。

秦明傑對培養兒子還是下了死力的,可是在認識到兒子實在沒長了念四書五經的腦子後,也只能嘗試讓兒子考武舉。所幸秦英熟讀兵法,說起兵法策略頭頭是道,弓馬也學得像模像樣,讓秦明傑還算有點安慰。

秦明傑不去結交清流文官,反而砸大價錢攀附權貴的原因之一,就是爲了給兒子鋪路。

到底父女一場,她心裡很清楚,秦明傑只看重兒子,女兒都是棋子罷了。別說讓女兒高嫁,即使讓女兒低嫁,他犧牲女兒換來兒子的前程,定然也是樂意的。

楊雁回忽又想起別的事。她又問崔媽媽:“對了,秦府前些日子不是還過世了一位大小姐嗎?聽說那位大小姐的生母陪送了豐厚嫁妝的,蘇姨娘對女兒那麼大方,莫不是將這嫁妝都分給自己的幾個姐兒了吧?”

閔氏奇怪地看了女兒一眼。往常表姐過來,雁回都不耐煩聽那些高門世家的陰私事,今日怎麼主動開口問了?

她哪裡曉得楊雁迴心裡在想些什麼。楊雁回很清楚,當初繼母葛氏亡故的時候,就爲這事兒鬧過一場。

秦明傑續絃時,還只是個從五品的中等品階官員,加之兒女雙全,又有得寵貴妾,所以葛氏門第不高,嫁妝單薄。偏偏葛家人過了那麼些年,也無甚出息,生計有些艱難。葛氏剛亡故不久,葛家就找上門來索要嫁妝。

蘇姨娘雖說對自己兒女大方,對外人可就小氣了,一直拖着不肯給。氣得葛家人聲言,要將此事宣揚出去。

也不知是誰將事情捅到了秦明傑那裡。秦明傑纔看不上那點小錢,倘若爲了這點小事被言官御史彈劾,毀了自己的官聲,那才叫得不償失。他平日雖然對蘇姨娘百般寵愛,到了這種時候卻一點也不含糊,將她大罵一頓,責令她快些將嫁妝退還葛家。蘇姨娘這才老實了。

這事之後,蘇姨娘每次途經老太太的院子時,兩眼都盯着正屋的大門直冒火。很明顯,蘇姨娘懷疑這件事是老太太捅到秦明傑那裡的。她本來欺負葛家門庭低,想連哄帶騙加威嚇,貪了那筆錢,料葛家也不敢怎樣,哪知道這老虔婆卻壞了自己的事!

事實上,秦莞也是這麼懷疑的。別看這位老太太從來不聲不響的,家中萬事不理,但也不是什麼好惹的主兒。老太太從來看不上蘇氏,卻也懶得將個妾當做對手,只偶爾纔會像貓捉老鼠一般,戲弄對方一把。

如今秦莞死了,蘇慧男定然會想法子吞了王氏的嫁妝。以葛氏的前車之鑑來看,蘇慧男是絕對幹得出這種事的。

事實上,蘇慧男早就打嫁妝的主意了。王氏身故不久,王家老太爺和老太太也歸西了。自此,王家人便好像忘了還有個秦莞,和秦家走動極少。舅母不理她死活,舅舅偶爾來一次,還到處都是蘇姨娘的人盯着,秦莞想訴苦都尋不到機會,只能眼睜睜看着蘇氏將那筆嫁妝一點點挪用了。

葛氏嫁入秦家後,雖說可憐她,待她甚好,卻也幫不上忙,無法幫她保住亡母的嫁妝。秦莞“死”去的時候,蘇氏早已將嫁妝挪用了大半。

話說回來,王家人再糊塗也不至於將那麼大一筆錢白白便宜了秦家。如今秦莞死了,也到了蘇慧男將這筆錢吐出來的時候了。楊雁回想到這裡,就覺得心裡有那麼些許痛快!

崔媽媽一聽這個就來勁兒,她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來尋找優越感,當下立刻唾沫橫飛:“雁回,你可是問到點子上了。還別說,真爲這事兒鬧了一場。亡故的王太太有位兄長,是兵科給事中。那王大人是個清高的主兒,根本不在乎那筆嫁妝。覺得人家好歹將外侄女養到十五歲,他偶爾去瞧一次,覺得吃穿住行樣樣都沒虧了大姐兒,比幾個庶出的好多了。所以,不要也就不要了!”

楊雁回暗暗嘆了口氣,這位王大舅,真真不食人間煙火。他自命清高,額不,根據王大舅對錢財的態度來看,那是真清高。可以說,王大舅目下無塵,不通庶務,也不會來事,這麼多年來,一直在六科給事中的位子上打轉轉,始終升不上去。

雖說六科給事中權力比較大,但卻只是正七品。當然,也有人從這個七品言官的位子一飛沖天,但永遠不會輪到王大舅的。

閔氏溫聲笑道:“若是各個都像王大人這般便好了,這天底下就沒有貪官了。”

楊雁回卻道:“可若是各個都這樣,連該要的也不要,豈不是要餓死家中妻兒?”

崔媽媽則道:“還是雁回說的有道理,不該要的錢咱不要,該要的錢哪能白便宜了別人?”

楊雁回忙問:“那王家人後來就沒有索要嫁妝了?”

崔媽媽越說越精神,將自己看到的和從蘇姨娘院裡小丫頭那打聽來的,統統倒了出來:“哪能呢?王大人雖然不喜歡黃白之物,他的太太可不是個好相與的主兒。舅太太聽說自家老爺表示不要嫁妝,秦家還真就沒再提這事,於是拿着嫁妝單子,氣勢洶洶就上秦家來了。說話也不婉轉一些,直通通就挑明瞭來意。蘇姨娘笑臉迎了上去,不想那位舅太太卻白了她一眼,說怎麼找個妾來接待正經親戚?蘇姨娘的臉色當時就發黑了。”

楊雁回道:“這位王太太好直接的性子,可別吃了虧罷?”

蘇慧男十分擅長耍嘴皮子功夫,而且最擅長以柔克剛,越是王舅母那樣的,她越不怕。王舅母雖然說是原配的嫡親嫂子,可她蘇慧男的男人還是三品大員呢!

崔媽媽道:“當時在場的人,也都以爲舅太太會吃虧。這位舅太太是個急性子,而且脾氣火爆,說話做事,活像人家欠了她幾萬兩銀子似的。壓根不等蘇姨娘開口,便又對着蘇姨娘下命令了,‘趕快找個能做主的出來,我還急着走呢!趕緊將這事整明白!’”

這話說的,不像個七品官太太,倒有些像市井婦人。不過幸好,這位“市井婦人”是在理的,而且她男人還是個言官,一般官員等閒不敢招惹。

誰知蘇慧男偏生不知輕重,擺出一副高貴嫺雅,賢良淑德的模樣,開始了“以柔克剛”。雖然態度禮貌,但是所言內容就極其不要臉了,歸根結底不過是對着嫁妝單子斤斤計較。

什麼那幾大箱子綾羅綢緞,早給太太和姐兒做了衣裳,姐兒平時打賞下人也大方,布料、首飾賞得多,許多都沒了。陪嫁莊子早些年被太太賣了週轉,填補商鋪的虧空,後來手頭有了些小錢,卻也只夠買下幾十畝中田云云。況且是王大人先表示,嫁妝這點小錢不重要,別傷了和氣,兩家人的交情在就好。

話裡還隱隱帶着利誘——我男人是三品,你男人是七品,就當這嫁妝買個交情了。

楊雁回不由好笑,這個蘇慧男雖然精明,可一旦遇到錢財的事,就充分暴露了她的小家子氣。斂財的時候,什麼錢都敢拿,什麼人的錢都敢動,實在缺乏大局觀。

事情的結果是,蘇慧男笑着說了好半天,卻被王舅母一口打斷:“你一個妾,怎麼知道太太做的事?難不成我那小姑做事還得向你報備?好啊,你們秦家好厲害,打量別人都是瞎子,看不出這是寵妾滅妻呢?我讓你找個當家作主的出來,你卻在這裡和我說了半天話,感情你們秦家是讓小妾當家,還想貪了正經太太的嫁妝呢?”

蘇慧男知道這話的厲害,一臉的爲難:“舅太太,妾身雖然上不得檯面,可是老爺尚未續絃,家裡事情又多,我也只好勉爲其難幫老爺分憂解難了。我們老爺是正派人,怎麼也幹不出那等下做事,舅太太且先息怒,咱們將話說清楚便是。”

王太太不幹了,聲音越來越高,揮舞着的手指頭,恨不得直接戳到蘇氏腦門上:“鬧了半天,還是得讓你個妾來跟我算小姑的嫁妝不成?我王家丟不起這個人!成,我今兒也不算了。你轉告秦侍郎,小心明日被人彈劾!”一番話說下來,順便噴了蘇慧男一頭一臉的唾沫。

這位舅太太果然是將“市井婦人”的本色發揮到底了。一口一個妾的說蘇慧男,待吵鬧完了,還帶威脅的,這話的意思明擺着就是:如果你們不怎樣怎樣,我便怎樣怎樣。如果你們秦家不給我把嫁妝全吐出來,秦明傑就等着挨收拾吧。她男人可是言官!

蘇慧男骨子裡不過是個潑婦,而且是個心腸極其歹毒,表面極會僞裝的潑婦。對付潑婦是沒有道理可講的,只能比她更潑。很明顯,王舅母做到了!

就在這當口,下衙後的秦明傑急匆匆趕來了,當着滿屋子下人的面,一開口就將寵妾罵了一頓,讓她“滾回自己屋去,別在這裡丟人現眼,免得衝撞了舅太太。”

明眼人俱可瞧出來,這是早有人將裡面的紛爭通知了秦明傑,而且還是添油加醋的說,不然秦明傑不會發這麼大火,一點臉面都不給蘇慧男。

這一狀告得高明。在這種事上,蘇慧男可是有前科的。秦明傑也是深知自己這位偏房的———平時辦事處處妥帖,樣樣都合乎他的心意,獨獨在錢財一事上,時常犯糊塗。

秦明傑趁着舅太太還未出府,當場交割財產,這才發現,王氏的嫁妝早已空了大半。王舅母和她身後的丫鬟婆子看秦明傑的眼神,又是鄙夷又是不屑。王舅母說起話來,更恨不能只拿鼻孔出氣,一哼一哼的:“嗯,哼哼,我家小姑敗了不少嫁妝養婆家啊。哈,哼哼。”

秦明傑的官做得越大,就越好面子,如今丟了這麼大人,那神情可是精彩極了。他簡直恨不能將蘇慧男拉過來揍上一頓。這個不省心的婆娘!

秦明傑當即將少了的布料、衣物、首飾,全都換了更好更貴重的補上,至於田莊地畝,沒有被賣的直接返還,被賣掉的,他就忍痛割肉,用秦家在京郊置下的同樣大小的良田補上。最後還請出老太太,陪着舅太太去了一趟衙門,辦了一應手續,這纔算完。

饒是如此,王太太還是將這事宣揚了出去。如今京裡已有不少官宦人家知道了此事,大家茶餘飯後談起來,各個講得繪聲繪色。秦明傑爲這事,還是大大丟了面子。

楊雁回聽着這些事,心道,八成是老太太羅氏或者英大奶奶的傑作。雖然羅氏與秦明傑沒什麼母子情,但也不見得就樂意看見秦明傑被些許小事影響仕途。說到底,畢竟她的親兒子都相繼夭折了,名下只有這麼一個庶子。

當然了,也說不定老太太還真就不怕秦明傑遭殃,袖手旁觀此事。那麼另一個告蘇姨娘黑狀的人,就只剩英大奶奶了。英大奶奶定然不樂意公公被彈劾,那可是會影響自己丈夫的。

楊雁回眸中有了幾分笑意,如此看來,蘇慧男的婆婆和兒媳,都瞧她不順眼。好吧,她楊雁回沒那麼大度,放不下前世的仇恨,她就希望蘇慧男過不了安生日子!蘇慧男吐出了到嘴的錢財,捱了罵,還被當衆下了面子,她實在太開心了!

聊了許久後,崔媽媽這才告辭離去。楊雁回還柔聲道:“姨媽,以後常來呀。”態度十分之真誠。

第287章 計謀第291章 紛亂第255章 歇菜第99章 迎新春智計驅大伯第220章 污名第220章 污名第225章 包攬第109章 各方插手劍拔弩張第257章 告辭第45章 侯府秘辛第296章 真相第231章 約會第11章 閨中密友第20章 閨蜜的遭遇(上)第281章 少年第179章 夜會第197章 路窄第286章 父子第44章 談話第118章 聞真相雁迴心不寧第136章 穆公子情誤楊家女第264章 清淨第147章 敗露第40章 說親第47章 小堂妹的疑惑第15章 孩子王第187章 尷尬第122章 故人不歸相思難解第306章 終章第285章 團聚第29章 大哥的志向第181章 說親第49章 揍他第83章 施巧計巧入公侯府第266章 開審第26章 受傷第293章 心思第143章 疑慮第258章 剖白第111章 崔姨娘奪門救表姨第180章 請罪第116章 欲遠遊河畔惜別離第165章 大鬧第93章 忠烈侯巧逢俏農女第191章 往事第143章 疑慮第206章 踐行第206章 踐行第205章 風波第159章 堵人第136章 穆公子情誤楊家女第135章 見仇人雁回急避劫第72章 老爺發怒第177章 歸來第94章 妯娌相逢夫人動粗第41章 沐浴更衣第109章 各方插手劍拔弩張第91章 楊家郎大意遭算計第289章 勸諫第209章 齟齬第87章 姨母仗義巧爭名分第135章 見仇人雁回急避劫第174章 壽禮第212章 盯梢第27章 訓子第128章 犯小人太監進讒言第116章 欲遠遊河畔惜別離第63章 故人·往事(上)第273章 未歸第286章 父子第212章 盯梢第134章 被擋駕佳人生怒意第113章 三姐生恨大義滅親第249章 探望第40章 說親第22章 暗算第260章 糾結第209章 齟齬第171章 內情第218章 逼問第279章 計策第254章 仁義第255章 歇菜第159章 堵人第303章 報信第66章 看戲去第142章 香閨女偏提豔情書第297章 問責第224章 反目第183章 新年第173章 疑問第171章 內情第249章 探望第100章 小兒女大鬧元宵節第226章 休妻第270章 鬧事第130章 花浴堂蕭侯說世情第287章 計謀第254章 仁義
第287章 計謀第291章 紛亂第255章 歇菜第99章 迎新春智計驅大伯第220章 污名第220章 污名第225章 包攬第109章 各方插手劍拔弩張第257章 告辭第45章 侯府秘辛第296章 真相第231章 約會第11章 閨中密友第20章 閨蜜的遭遇(上)第281章 少年第179章 夜會第197章 路窄第286章 父子第44章 談話第118章 聞真相雁迴心不寧第136章 穆公子情誤楊家女第264章 清淨第147章 敗露第40章 說親第47章 小堂妹的疑惑第15章 孩子王第187章 尷尬第122章 故人不歸相思難解第306章 終章第285章 團聚第29章 大哥的志向第181章 說親第49章 揍他第83章 施巧計巧入公侯府第266章 開審第26章 受傷第293章 心思第143章 疑慮第258章 剖白第111章 崔姨娘奪門救表姨第180章 請罪第116章 欲遠遊河畔惜別離第165章 大鬧第93章 忠烈侯巧逢俏農女第191章 往事第143章 疑慮第206章 踐行第206章 踐行第205章 風波第159章 堵人第136章 穆公子情誤楊家女第135章 見仇人雁回急避劫第72章 老爺發怒第177章 歸來第94章 妯娌相逢夫人動粗第41章 沐浴更衣第109章 各方插手劍拔弩張第91章 楊家郎大意遭算計第289章 勸諫第209章 齟齬第87章 姨母仗義巧爭名分第135章 見仇人雁回急避劫第174章 壽禮第212章 盯梢第27章 訓子第128章 犯小人太監進讒言第116章 欲遠遊河畔惜別離第63章 故人·往事(上)第273章 未歸第286章 父子第212章 盯梢第134章 被擋駕佳人生怒意第113章 三姐生恨大義滅親第249章 探望第40章 說親第22章 暗算第260章 糾結第209章 齟齬第171章 內情第218章 逼問第279章 計策第254章 仁義第255章 歇菜第159章 堵人第303章 報信第66章 看戲去第142章 香閨女偏提豔情書第297章 問責第224章 反目第183章 新年第173章 疑問第171章 內情第249章 探望第100章 小兒女大鬧元宵節第226章 休妻第270章 鬧事第130章 花浴堂蕭侯說世情第287章 計謀第254章 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