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誤會

重生之不嫁高門 9誤會 名 3G 網首發

廟會前一天,通常被這一帶人稱爲“小廟”。從小廟開始,戲就已經唱起來了。

這天早早吃過晚飯後,楊雁回收拾妥當,只等着楊鶯。待楊鶯過來楊雁回屋裡後,她上前拉過小女孩兒的手:“這麼早,吃飯了麼?”她打量一眼,發現楊鶯的氣色好多了,人也有了笑臉。

楊鶯連忙點頭:“吃過了,這會兒可不早了,等咱們到了那裡,戲就開演了。”

楊雁回卻不急着往外走,只是笑問:“看你這麼高興,怎麼,那事兒成了?”

楊鶯這下是真的露出個燦爛的笑臉:“多虧二叔說服了我爹。”

楊雁回眼睛亮亮的:“我爹是怎麼勸的?你可有聽到?”這事有那麼好說成?大伯和大伯母就不怕少了楊鶯這個勞力麼?

楊鶯的臉“唰”一下就紅到了耳根子:“哎呀,就是,就是勸唄。”

楊雁回越發好奇了:“你害羞什麼?”

“我在裡屋,聽得不真切,姐,你再問我可就惱了!”楊鶯彆扭的轉過身子。

要說叔叔和嬸嬸,真是深諳父親和母親的性子。叔叔到了那裡,只是勸說父親,讓自己上兩年學,以後說出去也是個知書達理的女孩兒,容易攀個好親事。反正只是個女孩兒,上的又是村塾,只要農閒去上學就好,也不用上一整天,不耽誤幫家裡縫補,農忙的時候也能下地幹活兒。

叔叔還說他去幫着跟先生說說,讓先生收下自己。其實那意思是,雞鴨酒水他就幫着給先生了。

父親當時便說:“既然你做叔叔的疼侄女,不如就讓鶯兒和雁回姐一道念閨學好了。”

楊鶯在一邊聽着,臉上都替父親發燒。那閨學多貴呀,他是怎麼好意思開這個口的?豈料叔叔當即就表示沒問題。楊鶯聞言喜不自禁。

父親許是看到了她欣喜的模樣,便忽然警醒過來。雁回姐姐上的那閨學除了七天一休,其餘時候,可是不分農忙農閒,什麼時候都得去,除非病了或者家裡有什麼大事,先生纔給假。

楊鶯雖然年紀小,但對父親和母親瞭解頗深,看了父親的神色,便知道父親在想什麼。如今家裡可種着十畝地呢,在父親看來,恐怕少一個幹活的也是一樁麻煩事呢。

果不其然,父親很快又道:“算了,不麻煩二弟了,雖說是兄弟,我做老大的處處靠着你也不像個樣子,就上村塾吧。”

事情這才定了下來。可是這什麼親事不親事的,她哪裡好意思跟雁回姐開口講!

楊雁回越發好奇了,但是看楊鶯這般模樣,也只能笑道:“好了好了,我不問了。走,咱們叫上哥哥一道去聽戲。”

楊鴻和楊鶴其實對看戲都沒多大興趣。怎奈對楊鴻來說,除了聽戲也沒其他更有趣的樂子,母親既然想讓他多少活動活動,他也只好勉爲其難去聽戲。至於楊鶴麼,他倒是能找出更多的樂子,只是未免母親和大哥嘮叨,他覺得自己還是不去找那些樂子得好。於是兄弟兩個收拾了案几上的書本紙筆,和兩個妹妹一起去看戲。

因是村裡,不過幾步路的事,便也沒套車,兄妹四個連同秋吟一路步行過去。楊雁回往常只是在自家過道旁邊的路上溜達過,那裡已經是村子最偏僻的路段了,這還是第一次走在村裡熱鬧的地方。

一路走着,一直有人在跟她說話,多是一邊說着,人已經走了過去,就是打個招呼的意思。都是些什麼:

“這不是雁回嗎?身子大好了?”

“喲,雁回也去聽戲呀?看來沒事了,你娘這下可是放心了。”

“雁回姐姐,好些日子不見你了!”

諸如此類。

這些人有老的,有年輕的,有長她幾歲的,也有比她小的,可如今的楊雁回卻是一個都不認識。但不管怎麼說,也得點個頭叫個人才能過去。

於是,楊鶴很不客氣地幫着妹子認人,每每有人叫雁回,他便先大聲回一句。說話的是個老太太,他便會道:“四奶奶,也去聽戲啊?”

楊雁回聽了,連忙回老太太一聲:“四奶奶!”

楊鶴再來一句:“邢嫂子,剛從鎮上下工回來呀?”

楊雁回便也跟着朝剛和她說話的少婦笑道:“邢嫂子!”

至於那些是叫着楊鴻楊鶴楊鶯的名字的,她可就不管了。

於是就這麼一路安全過去了。楊雁回長出一口氣,下次可不敢隨便出門了。

唱戲的臺子就搭在村中間一片空地上。空地最西邊是半米多高的戲臺,後頭是伶人們化妝換衣的地方,東邊一大片都是看戲的地方。

他們到的正是時候,梆子戲剛剛開演。五個人就在觀戲的人羣后面,選好了空位,擺了馬紮坐下來看戲。

臺上唱的是《小姑賢》,三個旦角均是水鑽頭面。天色已經黑下來,只有臺上燈火通明一派亮堂,襯得那水鑽閃閃發亮直晃人眼,臺上人的眼睛也都愈發明亮了。

楊雁回還是頭一次見識村裡人聽戲,只見前面黑壓壓一片全是腦殼,旁邊的幾棵老樹上也爬滿了孩子。有離戲臺近的人家,還有小孩子趴在自家牆頭上看熱鬧的。似楊雁回她們這般,來的晚沒佔了前頭的位置,又不好上高爬低的,便只能坐在後面仰着脖子看臺上。也有的男人,連馬紮也懶怠拿,直接站在最後面看戲。不跟前面的老頭兒老太太大姑娘小媳婦兒搶位置。

臺上鑼鼓敲得響,小生花旦唱得也好。這草臺班子雖不如名伶的唱功和身段,卻勝在有一股子楊雁回也說不上來的精氣神兒。伶人們夠賣力,夠認真,臺下人聽起來倒也夠味兒。

最有趣的是,聽戲的人也和那些有錢人府裡聽堂會完全不一樣。以前秦府的人聽戲,不管戲臺上唱得多熱鬧,戲臺下都鮮有人聲。最多是老太太羅氏偶爾說一聲好,底下跟着一片附和的。這村子裡就不一樣了,臺上身段做的漂亮時,抑或甩大腔、長腔之時,臺下往往無分男女老幼,紛紛喝彩喊好,全場掌聲雷動。

這齣戲需要的角色不多,統共也不過四個人。可那老旦唱得着實出彩,後面竟壓過了花旦和青衣,更別提那戲份最少的小生。

老旦在這齣戲裡,是個苛待兒媳的惡婆婆。媳婦端茶遞水掃地做飯,樣樣做得妥妥當當,將婆婆伺候得無微不至。可那婆婆卻處處挑三揀四,動輒打罵,還要拿着馬鞭抽兒媳。小姑一直勸說卻無果,婆婆明着答應了小姑不苛待兒媳,背地裡還是拿着馬鞭抽兒媳。

看戲的人越來越氣憤,最後爆發出來。離戲臺最近的幾個老人家,紛紛指着臺上嚷起來:

“老虔婆,這麼好的媳婦兒都欺負!”

“又騙你閨女呢,你這惡婆婆!”

楊雁回看到這情形,不禁失笑,扯扯旁邊楊鴻的衣袖,輕聲道:“哥哥,我看前朝那些遺聞軼事,說有個大官看戲時,因不齒秦檜所爲,氣得跳上臺將人家唱戲的打了一頓。我原本還不信,覺着聽戲怎麼會聽到這麼癡,如今可算是信了。”一邊說着,便又想着自己在聽聞楊嶽和周氏那般苛待女兒時,又何嘗不是氣得想將那兩口子痛揍一頓呢?

楊鴻納罕地瞧着她:“雁回,你近來越發喜歡讀書習字了。捧着個話本子、詩集、詞集的,能看上半天功夫。”

楊雁回一時語塞,但很快又接口道:“你妹子轉了性了,不成麼?”言罷,又瞧臺上去了。

這齣戲早聽過,何況楊鴻對聽戲也無甚興趣,於是又低聲問旁邊的楊鶯:“鶯兒,堂哥近來可好?”

楊鶯雖說年紀小,卻聽得懂楊鴻話裡的意思,倒也不瞞着,許是這兩日心情好,說話也利落了:“放心罷,最近爹和哥都老實着呢。家裡的錢都被娘緊緊攥着,別人一文錢也摸不到,爹又被娘看得緊,不該乾的事,什麼也幹不了。至於哥哥嗎,焦師父那規矩大,他一天也不敢隨便耽擱,有時累得慘兮兮回家了,休息片刻,還要練上一會兒子拳,不然怕去了拳房,焦師父一查功課,發現他沒練好,就要吃板子。”

楊鶯說完,便和楊鶴、楊雁回一起朝楊鴻豎起了大拇指,齊齊道:“還是哥這招高明!”

秋吟也道:“大少爺就是聰明!”

楊鴻面對這恭維哭笑不得。這時,忽地一隻手拍在他肩頭:“呵,你小子是不是又幹了什麼壞事?引得你下邊這班‘狗腿子’這般誇你?”

楊雁回聞言回頭瞧去,就見一個不過十四五歲,卻身材精壯的方臉少年,正咧着大嘴,露出一口整齊的大白牙,朝他們幾個呵呵笑。

楊鴻面上一喜,笑道:“小焦!好些日子不見了!”

楊鶴卻道:“焦和尚,你總算回來了,今兒個也來看戲?”

姓焦的少年不幹了:“楊鶴,老子叫焦雲尚,什麼焦和尚?”

楊鶴也不跟他客氣,昂首道:“老子在誇你武功好,像少林寺出來的和尚!”

“你……”

楊鴻起身對焦雲尚道:“別理他,你又不是不知道他,整日就愛混說。你也來看戲麼?”

“是啊”焦雲尚立時將楊鶴的話丟在了一邊,“本來以爲唱的是《對花槍》,誰知道臨時改了戲碼,來了才知道唱的是《小姑賢》,沒趣。老實交代,你們在說什麼悄悄話?”

楊鴻只是微笑道:“一些閒事。”

“別裝了,我還不知道你”焦雲尚道,“你是面上看着像個秀才,骨子裡是個白臉大奸臣,一肚子壞水。”一邊說着,眼睛卻又往楊雁回和楊鶯那裡瞟,“雁回妹子身體好了?能出來聽戲了?”

他本以爲楊雁回會連珠炮似的,回上他一大串話。他不用聽就能猜到,必定是什麼:早好了,可娘她就是不叫我出門。我都快憋瘋了。小和尚,啊不,雲尚哥,你也來啦?快來坐呀,就坐我邊兒上,咱們一道看戲,這戲好看着呢。我跟你說,這個老虔婆她……那做媳婦的真是軟弱,倘若換了我……

誰知楊雁回只是朝他微微一笑,用他從前從未聽過的輕輕柔柔的語氣回道:“是啊,大好了。”說完便又轉過身,和楊鶯一起聽戲去了。

焦雲尚怔了片刻,卻又忍不住傻笑了一下。雁回妹子剛纔那般模樣真溫柔呀!他只覺自己的魂兒都要被勾走啦!

楊雁回看似在聽戲,實則卻是豎着耳朵聽這幾個少年嘰咕些什麼。

楊鴻對於焦雲尚的話並不惱,只是轉過話頭問:“焦師父近來可好?”

“壯得很,功夫也是越來越精進。這十里八鄉,誰不知道咱青梅村的焦師父?”

閔氏雖說一心想讓兩個兒子讀書,可又擔心兒子的身體也像丈夫那般,早早便衰弱下去,倒也讓兩個兒子去拳房學過一年多拳腳功夫。

那時候,兄弟兩個上午去鎮上唸書,下午沒課以後,約莫從未時三刻開始在焦師父的拳房裡學功夫,每天大約能練上一個多時辰。

待後來功課緊張了,他二人才不去學拳腳了。雖說因爲時間短,兩個人都只是半吊子,但只要不是碰上正兒八經的練家子,遇到些許小麻煩,等閒防個身也不是問題。

楊鴻微笑着附和道:“這倒是,焦師父這些年的名聲愈發大了,連京中都有人特特送了子弟來,只爲得他老人家些許真傳。”

焦雲尚卻嘆了口氣,道:“只可惜不是一枝獨秀,鎮上還有個詹家拳館呢!”詹家拳館的師父全名叫詹世淳,跟他老子焦大成差不多的年紀。兩人功夫平分秋色,各有特點。

焦大成教授弟子的功夫,多是強身健體、修身養性、防身爲主。詹世淳的功夫套路剛猛,授徒以技擊爲主。館中弟子有門路的便去衙門裡當捕快,那些學得好的,便進入直隸省和京中的高官、巨賈家中做護衛,再不濟的還能進鏢局做鏢師。

楊鶴瞧着焦雲尚一臉的憤憤不平,不由道:“我說焦和尚,你明知焦師父最厭煩弟子逞兇鬥狠,你這一臉的不服氣,若是給你爹瞧見,仔細他扒了你的皮。”嘖嘖,不就是和他老子齊名麼?至於這麼看不開麼?

“去去去”焦雲尚不耐煩地揮揮手,“都說了,讓你別叫我和尚。我不就是個光頭嗎?光頭怎麼了?得罪你了?礙你眼了?”

楊雁回聞言,好奇回頭。那焦雲尚分明是一頭烏黑濃密的好頭髮呀!

楊鶴伸手將焦雲尚頭上的髮套摘了下來,露出他那顆光光的腦袋:“這時節,你也不嫌熱。都是一個村兒的,又是大晚上,你帶這鳥東西幹啥?”

焦雲尚慌得連忙從楊鶴手裡拿過髮套:“楊鶴,你少犯渾。”言罷,又緊張的去看雁回,正和楊雁回的眼神對上。

焦雲尚趕緊將髮套戴上,衝雁回嘿嘿笑。豈料他情急之下卻將髮套帶反了。楊雁回只覺得滑稽好玩,不由“噗嗤”一笑。

焦雲尚見雁回沖他笑,便伸手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腦袋,卻沒摸出哪裡不對來。楊鶯和秋吟也發現了焦雲尚這模樣,兩個女孩不由都哈哈笑起來。

楊鴻忙喝止弟妹:“亂笑什麼?”

楊雁回也覺自己態度不好,微微笑道:“小和尚,你這髮套帶反了。”她說着起身,幫焦雲尚重新帶髮套。焦雲尚只是嘿嘿樂,低下頭,好方便她使力。

待將那髮套帶好後,楊雁回又坐下聽戲。

楊鶴不滿道:“雁回能叫你和尚,我卻叫不得。”

焦雲尚便對楊鶴道:“我聽雁回叫我小和尚聽習慣了。我還就是聽不慣你。”

楊雁回原本只是開玩笑,這才喚了一聲小和尚,不成想竟跟以前的雁回不謀而合。她心下覺得有趣,不由抿嘴微微一笑。豈料這反應全落在了三個少年眼中。

那戲此刻已經接近尾聲了。惡婆婆四處向鄰居訴苦,大聲嚷嚷着說要去死,“東鄰家,我要去跳井啦,你可別拉我。”東鄰家連門也不開,聲音自幕布後傳出來,“放心,不拉你!”

臺下鬨堂大笑。

惡婆婆啐了一口東鄰家,又來到旁的鄰居家門前,“西鄰家,我要去上吊啦,你可別拉我。”西鄰家也不開門,只是在幕布後面高聲回道,“有繩嗎,沒有我借你!”

臺下爆發出更大的笑聲,好些人笑得直揉肚皮。楊雁回也忍不住拿手絹捂着嘴巴輕聲笑了。

楊鶴一眼瞥見妹子這般作態,忍不住指着她對大哥道:“哥,真叫你和娘說着了,這丫頭病了一場,還真是比以前像個姑娘家了。”

楊雁回聞言沒好氣的白了楊鶴一眼,不再理會他,又轉頭看戲去了。

因爲有小姑英英在,這齣戲大體上還是很歡樂的,最後也是大團圓結局。妻賢子孝,婆母悔改,小姑討喜,臺上一片喜氣洋洋,臺下人看得歡歡喜喜,心滿意足。

唱完後,人羣裡有人說着“散戲了,散戲了”,大夥兒雖然意猶未盡,卻也都合上馬紮,三三兩兩的散去了。

焦雲尚也只得和楊家一干人道別。臨去時,他還對楊雁回道:“過幾日我要和爹進京,到時候給你帶糖吃。”

楊雁回不由怔了一怔,心道,吃糖有什麼稀罕的。但也只能笑着道謝:“如此便多謝焦大哥了。”

焦大哥?這稱呼到讓焦雲尚也怔了一怔。待他回過神來,楊雁回已迴轉過身子,往前走了。他不由又傻笑起來,雁回妹子病了一場,性情倒是溫柔了不少。

楊家兄妹隨着散戲的人潮往家去,一路上又有人三三兩兩的向他們打招呼。這次楊雁回可認得一些人了,先主動向長輩們打招呼,“莊大爺,回家呀?”“郭大娘,您回去呀?”

看這一趟戲,還讓楊雁回發現一樁趣事———村裡很多長輩管楊鴻叫“大鴻”,管楊鶴叫“二鴻”。這裡的習俗,家中有兄弟的,不管弟弟們本名叫什麼,一律按照長子的名字來叫。楊鶴是老二,所以就是“二鴻”。

楊鶴似乎對這個稱呼很不滿意,每次有人叫“大鴻,二鴻”時,楊雁回都能發現二哥的嘴角在抽搐。想不到楊鶴這個土生土長的青梅村人,比她還不適應鄉俗。她越瞧越覺得有趣,偏生只能忍着笑,一路到了家門口。

楊鴻在自家街門前站定,道:“雁回,你和二哥回去罷,我先送堂妹。”

楊雁回答應一聲,又轉頭去瞧楊鶯,“鶯兒,改天得空來找我玩兒。”楊鶯也答應一聲,這才和楊鴻一道往家去了。

進了街門後,楊鶴一邊往正屋裡走,一邊好笑的問楊雁回:“這一路上就看見你偷偷傻樂,什麼事這麼高興?”

楊雁回一驚,以爲自己不經意間笑了出來,忙伸手去摸自己臉頰:“我哪有笑?”

“我沒說你笑,我是說你偷着樂。你是我妹子,你心裡有沒有偷着樂,我會看不出來?”

楊雁回一時回答不上來,乾脆擡起下頜朝楊鶴道:“你管我樂什麼?”然後加快步子朝閔氏屋裡去了。

閔氏正坐在炕頭上,對着賬本子犯愁。前前後後已經給了長房七十兩銀子,還賠上了十畝地,如今又要少一筆進項。雖說待收了租、糶了麥子後,還能有些進項,可到底這半年還是虧着的,就算果園裡的桃子都賣了,她今年也是白乾,撐死了也就是收支平衡。

這麼些家業,一年累死累活的忙到頭,哪裡能白乾?若是魚塘的收益一直好,那倒也罷了,可若連魚塘的收益都受了影響……她還想着給兒子攢聘禮,給閨女攢嫁妝呢!

聽見女兒的聲音,閔氏忙收起愁容。看到雁回進屋,忙招呼她:“雁回,來,到娘這兒來,跟娘說說,那戲好看嗎?”

“好看。”楊雁回也踢掉鞋子上了炕。

“喜歡聽,明兒個就還去,還讓你哥他們和你一道去。”閔氏依舊是微微笑着。

楊雁回卻瞧出她的笑容不同平常,便問道:“娘,您有煩心事?”

第298章 亂後第211章 商議第196章 赴宴第115章 告忤逆楊鶯禍臨頭第30章 婉轉相勸第207章 新書第194章 三日第198章 明珠第271章 拒絕第74章 密謀第238章 主意第15章 孩子王第278章 往事(三)第281章 少年第255章 歇菜第101章 小兒女大鬧元宵節(二)第252章 詭計第288章 懇求第194章 三日第305章 結束第1章 楔子上·紅顏薄命第29章 大哥的志向第202章 露陷第58章 訴狀第125章 村婦妝出花浴堂第276章 往事第297章 問責第67章 好戲開鑼(上)第56章 重遇第252章 詭計第304章 虛驚第118章 聞真相雁迴心不寧第180章 請罪第273章 未歸第273章 未歸第200章 惹禍第75章 桃花朵朵開(上)第246章 審訊第276章 往事第28章 志向第241章 盛會第189章 重生緣第140章 農家女倒嫌官家子第97章 得寶船雁回戲謹白第190章 育嬰堂第74章 密謀第32章 懲戒第303章 報信第134章 被擋駕佳人生怒意第7章 新的生活第293章 心思第61章 糗事第144章 貴客第250章 倒黴第121章 焦雲尚情急爭鶯妹第2章 楔子下·飛來橫禍第190章 育嬰堂第229章 背後第186章 洞房第140章 農家女倒嫌官家子第109章 各方插手劍拔弩張第245章 前夕第284章 歸來第181章 說親第31章 趣聞第292章 □□第281章 少年第274章 威脅第264章 清淨第167章 轉折第38章 舊園遇故交(中)第26章 受傷第64章 故人·往事(下)第136章 穆公子情誤楊家女第93章 忠烈侯巧逢俏農女第285章 團聚第158章 攔路第2章 楔子下·飛來橫禍第276章 往事第200章 惹禍第291章 紛亂第291章 紛亂第115章 告忤逆楊鶯禍臨頭第148章 懼內第57章 多事之秋第29章 大哥的志向第194章 三日第197章 路窄第151章 主意第279章 計策第198章 明珠第41章 沐浴更衣第154章 陷害第229章 背後第110章 鬥官差雁回誓護母第203章 家法第209章 齟齬第203章 家法第290章 駙馬第47章 小堂妹的疑惑
第298章 亂後第211章 商議第196章 赴宴第115章 告忤逆楊鶯禍臨頭第30章 婉轉相勸第207章 新書第194章 三日第198章 明珠第271章 拒絕第74章 密謀第238章 主意第15章 孩子王第278章 往事(三)第281章 少年第255章 歇菜第101章 小兒女大鬧元宵節(二)第252章 詭計第288章 懇求第194章 三日第305章 結束第1章 楔子上·紅顏薄命第29章 大哥的志向第202章 露陷第58章 訴狀第125章 村婦妝出花浴堂第276章 往事第297章 問責第67章 好戲開鑼(上)第56章 重遇第252章 詭計第304章 虛驚第118章 聞真相雁迴心不寧第180章 請罪第273章 未歸第273章 未歸第200章 惹禍第75章 桃花朵朵開(上)第246章 審訊第276章 往事第28章 志向第241章 盛會第189章 重生緣第140章 農家女倒嫌官家子第97章 得寶船雁回戲謹白第190章 育嬰堂第74章 密謀第32章 懲戒第303章 報信第134章 被擋駕佳人生怒意第7章 新的生活第293章 心思第61章 糗事第144章 貴客第250章 倒黴第121章 焦雲尚情急爭鶯妹第2章 楔子下·飛來橫禍第190章 育嬰堂第229章 背後第186章 洞房第140章 農家女倒嫌官家子第109章 各方插手劍拔弩張第245章 前夕第284章 歸來第181章 說親第31章 趣聞第292章 □□第281章 少年第274章 威脅第264章 清淨第167章 轉折第38章 舊園遇故交(中)第26章 受傷第64章 故人·往事(下)第136章 穆公子情誤楊家女第93章 忠烈侯巧逢俏農女第285章 團聚第158章 攔路第2章 楔子下·飛來橫禍第276章 往事第200章 惹禍第291章 紛亂第291章 紛亂第115章 告忤逆楊鶯禍臨頭第148章 懼內第57章 多事之秋第29章 大哥的志向第194章 三日第197章 路窄第151章 主意第279章 計策第198章 明珠第41章 沐浴更衣第154章 陷害第229章 背後第110章 鬥官差雁回誓護母第203章 家法第209章 齟齬第203章 家法第290章 駙馬第47章 小堂妹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