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風雲漸起(六)

經了一番仔細斟酌,胤禛回府之後,他便將白日間在隆科多處的行止一一繕摺奏聞,可摺子像是被留中了,直到月中也未能等到康熙的御批迴來。然這頭備辦之事卻也不能耽擱,胤禛即令內務府比照此前費揚古的喪儀,報了章程送呈行在,大約又過了幾日,行在發回批覆及邸抄,康熙的批覆自是照準,但耐人尋味的是,康熙旨意中還有句‘今乃爲國舅備辦,依大舅(佟國綱,佟國維之兄)成例辦理’,如此一來,雖同是公爵體例的說法,然這裡便足足透着康熙對佟氏一族志慮忠純的考斷和母族的親近之意,俟後胤禛見了邸抄,雖不乏驚喜,然又想及佟國維的心意,不免也是好一番唏噓慨嘆。

不久,康熙自湯泉返京,也不知因何考量,迴鑾途中突然改了心意,頗爲難得的回宮駐蹕。宮中遠不及湯泉的溫宜舒適,加之皇帝身子實在也並未復原,駕幸之處,皆是以肩輿代步。這一日的文華殿經筵,王頊齡正在以目下修撰的《書經傳說彙纂》御製綱目,對羣臣抒講,“蓋志爲進德之基,昔聖昔賢莫不發軔於此。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志之所向,無堅不入。志於道,則義理爲之主,而物慾不能移,由是而據於德,而依於仁而遊於藝,自不失其先後之序、輕重之倫,本末兼該,內外交養,涵泳從容……”

如此約莫只進行了小半個時辰,然而這廂皇帝看上去卻是有些意興闌珊,聽到這裡,康熙便做了個手勢,打斷了正在抒講的王頊齡道,“凡事,要能心正,己身不正,何能正人?這些話,朕也對阿哥們說過,是望他們能克己爲仁的意思。”說着,康熙由兩個太監小心攙着,打御座上站起身來,“朕自御極以來,數十載孜孜汲汲,小心敬慎,方致四海承平,天下粗安,至今仍夙夜不遑,而未嘗少懈。爲人主者,必得要有這份守正持衡的定性,物慾不移其志的堅剛。”

康熙這番言語好似有感而發,並非是順着王頊齡的話訓誡羣臣,在場衆人,非親信重臣便是青年俊秀,皆明敏冠於朝中,如馬齊、徐元夢等皆是侍駕數十年的親近老臣;如王掞、王頊齡等更是飽學碩儒,就連嵩祝、蕭永藻等,也都是職在中樞的閣臣,聞得皇帝這一番透露心聲的話,實在令他們在拜服稱頌之餘,心內不禁也多兜兜轉轉了幾個回合,各有思慮,起身之時,一徑面面相覷。

“今兒就到這兒罷。對了廷錫啊,你上次在摺子裡說那個《皇輿全覽圖》不是竟成了麼?朕看也不必等什麼日子,今兒就去瞧瞧。”蔣廷錫乃是雲貴總督蔣陳錫之弟,非止學問優長、詩文俱佳,更尤擅書畫之巧思,他筆下之花鳥蘭竹,無不風神栩栩,諧趣雅緻,深得名家推崇。而同爲翰林出身,張廷玉深受文端公家學,以敦勉寡交自律,平素端方少言,這與他的明練灑如又是極不同處,是以在一衆內閣學士中,蔣廷錫實爲風流俊秀、儒雅文靜第一人,聖駕面前,二人更是相得益彰。

聽罷康熙所問,蔣廷錫自然承旨稱是,一時引着康熙前行,羣臣相隨其後,到得文華殿的西配殿集義殿中。集義殿中呈放的乃是《皇輿全覽圖》的原幅總圖,殿側以楠木支架撐起全圖,圖中除卻所繪山脈水道、州縣方隅皆按實距測量繪製之外,更依西洋經緯之法分幅,這確是從未有之事。羣臣就近而觀,無不嘖嘖稱歎——圖中大到名川靈瀆,小到泉澗溪潭,莫不順山脈以分流,隨地形而轉下,縈迴盤帶,刻鏤繡錯,尋源溯委,條貫井然;另有關門塞口、海汛江防,及村堡戍臺、驛亭津鎮等星羅棋佈,其間守衝據險之勢,環衛交通之能,皆鱗次櫛比,纖悉畢載。

蔣廷錫侍立在側,向坐在小肩輿上的康熙一一指着圖中所示道,“我大清疆域南北橫貫,一路起自崑崙東北,歷西番境,至興安嶺,達於盛京,南折入朝鮮境入海;一路起自崑崙東南,歷雲貴、廣西、湖廣、江西境,或東或北,折至閩、浙入海。東南東北,皆際海爲界;西南西北,直達番回諸部。”康熙目光沿着蔣廷錫所示,時時點頭,一壁令羣臣就近而觀,一壁問道,“以往輿圖皆有堪合之差,此次若何?”

蔣廷錫肅手一躬,謙敬回道,“回皇上,經臣等詳勘,總圖和分省之圖皆與輿圖地記相校過,且嚴合之後並無舛錯。”見康熙頷首默許,蔣廷錫才又比着輿圖左右,稱頌道,“皇上恩服宇內,非止克成四海寧靖之功,更是殫竭格物致知之誠。以此圖而言,乃是皇上精求博考,歷三十餘年,分命使臣測量極度而得,舛謬處又極微,比之以往所刊輿圖,誠可稱得上開闢方圓至寶之成,以此圖頒佈天下,則必流益於萬世。”一席話,說的康熙面上倒是露出一絲極爲難得的笑容來,轉身笑問衆人道,“你們怎麼看?”一時有參與過校勘的馬齊、王掞等也都笑望過來,先衝着康熙一躬,繼而領銜齊齊跪叩道,“臣等能恭進此圖,歡忭幸甚。”

康熙略只一笑,隨意擺擺手,衆人這方起身,康熙的目光又落回到那三江匯流之處,久久地定在青藏一域。馬齊等幾個議政大臣,心意自也隨皇帝而動,卻是不敢貿然開言,直待了一時,才見康熙伸手點在了西寧重鎮上,“日前,大將軍王同朕奏請要與富寧安合兵一處,先行進取吐魯番,再伺機進藏。”“可——”左近的徐元夢乍聽此言,便倍覺不妥,剛忍不住蹦了一個字出來,便被站在身旁的馬齊暗暗扯了一把,徐元夢當下只得住了言語,看向馬齊時,目光裡還直透着“這恐失之冒進”的意思,然而迎着徐元夢的目光,馬齊卻是轉頭深望了康熙一眼,繼而搖了搖頭。

(奇怪,上週發的怎麼沒有更新成功......)

第136章 二徵葛爾丹(三)第177章 南巡(八)第171章 南巡(二)第94章 又生風波(二)第257章 議儲(九)第134章 二徵葛爾丹(一)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198章 風雷涌動(五)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第81章 出征(四)第115章 家宴(三)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92章 首戰葛爾丹(八)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141章 二徵葛爾丹(八)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262章 塵埃落定(五)第205章 驚變(一)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141章 二徵葛爾丹(八)第30章 八阿哥(一)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221章 渾水(二)第19章 圍獵(三)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31章 八阿哥(三)第178章 南巡(九)第258章 塵埃落定(一)第356章 風雲漸起(二)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383章 問鼎(七)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60章 何去何從(一)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283章 督撫之爭(九)第116章 家宴(四)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31章 八阿哥(三)第212章 驚變(八)第183章 科舉弊案(五)第44章 麻煩(四)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379章 問鼎(三)第79章 出征(二)第44章 麻煩(四)10 喜訊二第363章 風雲漸起(九)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259章 塵埃落定(二)第193章 風雨欲來(六)7 成長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360章 風雲漸起(六)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215章 驚變(十一)第242章 渾水(二十三)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49章 初識愁滋味(三)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70章 從軍(一)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115章 家宴(三)第282章 督撫之爭(八)第186章 又逢傷心事第284章 督撫之爭(十)第120章 波瀾橫生(三)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第233章 渾水(十四)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10 喜訊二第287章 督撫之爭(十三)16 家祭三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第155章 冷暖自知(六)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274章 塵埃落定(十七)
第136章 二徵葛爾丹(三)第177章 南巡(八)第171章 南巡(二)第94章 又生風波(二)第257章 議儲(九)第134章 二徵葛爾丹(一)第234章 渾水(十五)第277章 督撫之爭(三)第198章 風雷涌動(五)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第81章 出征(四)第115章 家宴(三)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92章 首戰葛爾丹(八)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第97章 父子兄弟(三)第218章 驚變(十四)第141章 二徵葛爾丹(八)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262章 塵埃落定(五)第205章 驚變(一)第347章 父子兄弟(十七)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141章 二徵葛爾丹(八)第30章 八阿哥(一)第270章 塵埃落定(十三)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221章 渾水(二)第19章 圍獵(三)第232章 渾水(十三)第31章 八阿哥(三)第178章 南巡(九)第258章 塵埃落定(一)第356章 風雲漸起(二)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383章 問鼎(七)第285章 督撫之爭(十一)第60章 何去何從(一)第132章 管中窺豹(一)第283章 督撫之爭(九)第116章 家宴(四)第166章 國事家事(四)第31章 八阿哥(三)第212章 驚變(八)第183章 科舉弊案(五)第44章 麻煩(四)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379章 問鼎(三)第79章 出征(二)第44章 麻煩(四)10 喜訊二第363章 風雲漸起(九)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291章 多事之秋(三)第259章 塵埃落定(二)第193章 風雨欲來(六)7 成長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36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六)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185章 科舉弊案(七)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360章 風雲漸起(六)第40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十)第364章 風雲漸起(十)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215章 驚變(十一)第242章 渾水(二十三)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49章 初識愁滋味(三)第184章 科舉弊案(六)第70章 從軍(一)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260章 塵埃落定(三)第115章 家宴(三)第282章 督撫之爭(八)第186章 又逢傷心事第284章 督撫之爭(十)第120章 波瀾橫生(三)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第233章 渾水(十四)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10 喜訊二第287章 督撫之爭(十三)16 家祭三第246章 渾水(二十七)第153章 冷暖自知(四)第294章 多事之秋(六)第375章 風雲漸起(二十一)第155章 冷暖自知(六)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274章 塵埃落定(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