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一波又起(九)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乃是康熙的甲子萬壽之期,今上以敬以誠,求勤治理,國家蓄積有餘,民間年歲豐稔,御極五十二年,海內承平、幅員日廣、功業弘著,實亙古之未有。皇帝故權羣臣所請,體萬民之意,開萬壽典儀,一蠲免錢糧徵賦、二開恩科取仕,三請全國耄耋老人進京賜宴,四予致仕老臣恩榮禮遇,五赦還滿洲蒙罪宗室,實爲普天同慶,大沛膏澤。進三月裡,皇帝心境頗好,園內亦有久慕聖恩的耆老宿臣先行抵京伴駕,當此之時,爲長的兩個阿哥自是忙的不可開交:胤祉處自引一干學林儒老、翰俊秀開館立說,修刊典章、制文頌聖;胤禛處也領起了看顧關防,參詳儀注的差事,往來於內閣、內務府、宗人府之間。京中六部五寺,並都察院、詹事府、各旗都統、步軍統領衙門等等,一時間也各是忙碌紛繁,往日裡威嚴肅殺的三法司,現時也都沾染了這份喜氣,奉旨各有減刑開赦的疏議遞交內閣。京城中將自十七日起,各省照禮部指引由西直門至正陽門內,分屬搭起彩鍛龍棚,依本省體例行歌舞曲藝,又內供瓜果鮮蔬,屆時聖駕回京巡視途中,亦可萬民同歡。到地方各省,當無不知天子萬壽這大喜慶的,是以雖無京中的熱鬧,可時逢春日晴爽,自有官宦富戶相邀結伴而遊,至於黎庶百姓,一道蠲免錢糧的恩旨佈告出來,就已是感戴聖恩不已的了。

‘暮春三月,鶯飛草長’,卻不獨說是那山湖擁翠、碧草凝階的江南美景,便如現下這暢春園裡,就是好一派巍峨形勝、天地繁茂之象。此刻辰光交暮,萬物盡沐於斜陽薰風之下,峰巒屏處一襲飛霞,湖溪之側垂柳颺煙,爲天子萬壽而修飾一新的琉璃宮瓦上,也閃爍着熠熠光彩,中、東、西三路景緻皆顯蒼黃入畫。又兼園中各處宮門俱關防嚴整,雖見人等往來,卻不聞一絲嘈雜,不由讓人嘆得句,非皇家之威儀氣度,不能承造化之鐘神毓秀。

“嵩相、馬大人!”前頭嵩祝、馬齊兩個聯袂而行,方過九經三事殿的隨牆門,就聽見身後一聲喚,站下步子回身,就見胤禛迎面快步趕了上來,忙拱手揖道,“王爺金安。”“哦,二位留步。”彼此見過禮,胤禛打袖管裡抽出份折本來,遞給嵩祝,“才接的旨意,另增二十八日八旗七十以上老婦朝覲皇太后的儀。皇阿瑪的意思是,太后處的儀注就照前兩日千叟宴的來,屆時關防上,只將“澹泊爲德”和大宮門兩處的互做調換即可,這事兒我去同隆科多說,這裡就煩請嵩相再回趟禮部,交辦下去預作安排,這兩天再遞一道摺子上去。”

“嗻,那就謝過王爺了。”嵩祝接了摺子,拱手謝過,轉對正欲相詢的馬齊道,“我自回京就是了,輪着今夜裡內閣也是我當值,不累你多跑這一趟了,溫相病了這些日子,還多承老兄幫襯,你不若就在園子外頭住下,備不住主子還有傳召的時候兒。”馬齊頷首,點點頭拱手相送,看嵩祝遠去了,一轉頭正要告辭,卻見旁邊站着的胤禛似有話說的模樣,不由問道,“四爺莫非還有旨意?”“哦,倒不是,我是有件事想問問馬公。”胤禛眉目似有難色,望一眼不遠處宮門內的東朝房,擡手一讓,“借一步說話,請。”

不多時,馬齊隨胤禛一道進了朝房內,各自坐了相對的炕上,馬齊微微沉容,便問起因由來,“四爺想問什麼,但說無妨。只是,能說的奴才必然相告,不能說的……”話未說完,便被胤禛擺手打斷道,“我知道這當間的難處,我只一問罷了,馬公自斟酌便是。”

“四爺請講。”馬齊座上一側身,拱手道。話雖如此說了,馬齊心內倒也深恐胤禛問出什麼爲難的事情來,當日罹罪,承了胤禛份大情面,他自認於胤禛是心存感激,怎奈他這個身份,並不是尋常能以報答便能還了這情的,況他經此磨難,更知冰行憚惕的真義,惟是較過往更多了三分小心。胤禛看出馬齊的心思,微微一頷首,自斟酌着詞句問道,“我纔看過內務府同宗人府共定的萬壽節儀注,十八日那天除諸王大臣外,還有八旗兵丁、並耆老士庶也都盡行朝賀禮,屆時大阿哥、二阿哥也再不能蒙一蒙恩典麼?即便朝賀不行,園子裡頭的家宴可有通融一二的餘地?”

馬齊面上並無多餘的表情,兀自一顆顆地撫着補子前頭的沉香木朝珠,“那四爺是想讓我去奏?”胤禛忙着攔了他的話,補了句道,“我並沒有爲難馬公的意思,只是這麼着,我覺着在兄弟中總是憾事一樁,值此四夷來朝,恐於皇阿瑪聖明也是有礙,若是便宜去說,我……。”話還未完,便見馬齊一抖袍角,從炕上緩緩起身,正對了自己一揖道,“我勸四爺一句,縱是爲兄弟間情義,也萬不要藉此行險。”胤禛強斂起面上的不自然,扶着桌角一探身問道,“怎麼?”

“兩府的章程,原是我與簡親王商議之後再呈御覽的,取的是‘推親親以顯尊尊’之意。無奈主子批覆無他,惟是將大阿哥、二阿哥之名用硃筆勾去,餘皆照準。自今歲起,諸事上,主子愈發獨操乾斷,俯從羣議日少,‘一言以興,一言以亡’或是說的過了些兒,但總是情理相通,天威震迭之下,萬無轉移的。四爺本心不論是爲哪一位阿哥,都須知這‘不可爲’之理,我觀萬壽聖典之期雖日近,卻不是個說服主子降恩典的好時候兒。”說罷,馬齊望了望胤禛的神色,又是肅然一躬,“四爺請恕奴才放肆了……”

馬齊這話固然是直綽綽捅到他們父子各自心底的盤算中去了,但不免令胤禛覺着他有託大說教之嫌。胤禛一面暗自感佩馬齊洞察君心的敏銳,一面又極不豫馬齊自重自外的心思,這一番言語聽下來,到底令胤禛聽了刺心,坐在炕上,想想便覺難堪,面上自然連虛應地笑容都難顯出來,勉強聽得馬齊一句告罪的話,才自起身近前,扶了他一把,“多承馬公指教,我亦知君子‘羣而不黨,私不廢公’的道理,今日已是教你壞了規矩了。”

“四爺言重了……”馬齊自然覺出異樣來,卻並不以適才所言爲非,又見胤禛形容並不顯多少怒意,也不欲再多做解釋,不過心內暗歎一聲,當下便行了禮自朝房離去。馬齊本是個外圓內方,才高有脾性的人,數十年來職在臺輔,練就的那一份端方氣度,也不過是令人看着愈發沉穩,不負一番樞臣體統,可這卻是改不了其內裡脾性。也便是因了這個,他自承一腔忠懇報效只在康熙一個老主子處,情理上既不願去想皇帝身後事,也是不屑以今日之功舉,在衆阿哥之間汲汲營營希圖來日之榮貴,縱然他也覺四阿哥秉性方正,知他於自己別有一番恩義,但他亦是不願違了自己的如今立身之道,屈了自己的名德莊重。

第209章 驚變(五)第328章 萬壽(五)第361章 風雲漸起(七)第171章 南巡(二)3 南書房第213章 驚變(九)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170章 南巡(一)第200章 風雷涌動(七)第250章 議儲(三)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174章 南巡(五)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8 裕親王第198章 風雷涌動(五)第194章 風雷涌動(一)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13章 驚變(九)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1 誕生第257章 議儲(九)第187章 懲戒第24章 兄弟(二)第38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八)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236章 渾水(十七)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380章 問鼎(四)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215章 驚變(十一)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258章 塵埃落定(一)第284章 督撫之爭(十)第20章 圍獵(四)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9 喜訊一第109章 嫌隙(四)第84章 出征(七)第41章 麻煩(一)第76章 從軍(七)第361章 風雲漸起(七)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385章 問鼎(九)第230章 渾水(十一)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355章 風雲漸起(一)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228章 渾水(九)第222章 渾水(三)第217章 驚變(十三)第359章 風雲漸起(五)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155章 冷暖自知(六)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22章 圍獵(六)第380章 問鼎(四)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358章 風雲漸起(四)4 修行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113章 家宴(一)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6 反思第355章 風雲漸起(一)第39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九)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66章 何去何從(七)第327章 萬壽(四)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171章 南巡(二)第72章 從軍(三)第82章 出征(五)第108章 嫌隙(三)第182章 科舉弊案(四)第330章 萬壽(七)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262章 塵埃落定(五)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78章 出征(一)第82章 出征(五)第247章 渾水(二十八)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217章 驚變(十三)第271章 塵埃落定(十四)
第209章 驚變(五)第328章 萬壽(五)第361章 風雲漸起(七)第171章 南巡(二)3 南書房第213章 驚變(九)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299章 多事之秋(十一)第239章 渾水(二十)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170章 南巡(一)第200章 風雷涌動(七)第250章 議儲(三)第231章 渾水(十二)第174章 南巡(五)第337章 父子兄弟(七)8 裕親王第198章 風雷涌動(五)第194章 風雷涌動(一)第96章 父子兄弟(一)第213章 驚變(九)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293章 多事之秋(五)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1 誕生第257章 議儲(九)第187章 懲戒第24章 兄弟(二)第38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八)第263章 塵埃落定(六)第236章 渾水(十七)第123章 波瀾橫生(六)第380章 問鼎(四)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215章 驚變(十一)第138章 二徵葛爾丹(五)第129章 暗潮洶涌(六)第258章 塵埃落定(一)第284章 督撫之爭(十)第20章 圍獵(四)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286章 督撫之爭(十二)9 喜訊一第109章 嫌隙(四)第84章 出征(七)第41章 麻煩(一)第76章 從軍(七)第361章 風雲漸起(七)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385章 問鼎(九)第230章 渾水(十一)第216章 驚變(十二)第307章 南山遺恨(六)第355章 風雲漸起(一)第190章 風雨欲來(三)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228章 渾水(九)第222章 渾水(三)第217章 驚變(十三)第359章 風雲漸起(五)第167章 國事家事(五)第155章 冷暖自知(六)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281章 督撫之爭(七)第22章 圍獵(六)第380章 問鼎(四)第332章 父子兄弟(二)第358章 風雲漸起(四)4 修行第332章 父子兄弟(三)第113章 家宴(一)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二)第180章 科舉弊案(二)第202章 風雷涌動(九)6 反思第355章 風雲漸起(一)第39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九)第122章 波瀾橫生(五)第66章 何去何從(七)第327章 萬壽(四)第88章 首戰葛爾丹(四)第171章 南巡(二)第72章 從軍(三)第82章 出征(五)第108章 嫌隙(三)第182章 科舉弊案(四)第330章 萬壽(七)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262章 塵埃落定(五)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78章 出征(一)第82章 出征(五)第247章 渾水(二十八)第303章 南山遺恨(二)第217章 驚變(十三)第271章 塵埃落定(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