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南書房

3.南書房

胤禛在如願以償進入南書房無逸齋讀書不久,心裡就開始暗暗叫苦。

他現在三更即起,四更進學。想稍微偷懶一點都不行,天還沒亮,就有宮裡的精奇嬤嬤手中攥着把黃封的鐵尺,在窗外高喊:“請四阿哥更衣。”如果不理會,嬤嬤就會背誦祖訓,並提高音量叫到:“四阿哥再不起,祖宗家法在此,小心打了。”接着太監們就會伺候更衣洗漱,然後稍微用點奶子點心,就幾乎是架着的把胤禛送到了南書房。

此時南書房的總師傅是熊賜履,他主要教授阿哥們漢學,以及知道阿哥們習讀康熙自己撰寫的施政心得。胤禛由於尚未正式啓蒙,所以不和其他三位阿哥一起讀書,而是在側院的一間小書房中由顧八代單獨授課。

起初就是描紅,讀千字文。胤禛對此一點不陌生,和他‘後世’在現代小學裡上書法課是一個意思,先是在師傅寫的紙樣上面鋪一張米漿紙,然後一筆筆的描下來。不過此時全部都是繁體字,筆畫甚繁,書寫起來實在麻煩,讓胤禛頭痛不已,異常懷念簡體字時代。不過他以前書法的底子還行,所以被師傅勾紅的字(師傅會在他認爲寫得好的字上畫紅線)還是不少的。

讀千字文倒非難事,師傅讀一遍,他跟念一遍,直至背熟爲止。然後師傅再逐句釋意,以求胤禛完全明白。到底胤禛還是有些文化底子的,(是啊,好歹是大學畢業的)所以進度也就特別的快,千字文竟然只用了三天。胤禛已經很覺着慚愧了,比之三阿哥的過目不忘,自己算是很一般了。但顧八代卻大是驚喜,連聲誇獎胤禛是天縱英才。於是,千字文甫一結束,論語也就隨之而來。論語胤禛並不陌生,後事之時,研讀頗多,此刻無非溫故而知新罷了。胤禛自然只用了兩週就能全部背誦,且能熟練複述每個篇章的含義,顧八代更爲折服,心中不免生出‘天家子孫,不愧人中龍鳳‘的想法。

康熙非常關心皇子每日的功課,所以南書房的師傅就要每隔數日把各位阿哥的窗課呈給康熙過目。康熙前一段特別留意了一下胤禛的描紅簿子,整體結構雖然還顯得稚嫩,(因爲路傑以前沒有怎麼特別練過書法,但是鋼筆字寫得還不錯)但是筆鋒剛正,頗有點風骨。

而這次呈上來的功課確讓康熙有些疑惑,他沒有想到,胤禛一個四歲不到的孩子居然開始作文了。雖然只是論語中就論學一篇的心得,卻也言之鑿鑿洋洋灑灑,只是遣詞用句的方式有些特別,而且其中的論調也是十分清奇。

康熙思考着,眉頭緊鎖。他熟悉顧八代性格,知道此人正直,從不趨炎附勢,自然決不會爲皇阿哥捉刀,以此藉機在皇帝這裡邀功。再者顧八代的文風康熙也瞭解,雖然不是程朱理學的擁躉,但也可謂是儒學正統,從這篇作文的結構詮述來看,也不可能是他代筆的。

康熙不由得狐疑之餘又有些欣喜,所疑之處,在於就常理而言,一個進學時日不長的孩童不太可能獨立完成這一篇作文;喜的是,如果確認屬實,該文確爲四阿哥所做,那麼此子之才情不可限量。當然,康熙還有一種隱隱的憂慮。往往聰明之人福薄命短,以前後妃所誕几子,皆是伶俐異常,卻無一不是夭折而亡,自己目前又子息不旺,所以一定要未雨綢繆,以免讓胤禛重蹈覆轍爲妙。

康熙於是招來了顧八代,仔細詢問了胤禛進學的情況,證實了那篇奇文確實是四阿哥所爲。顧八代也向皇帝坦陳了自己對四阿哥的擔憂,雖然胤禛吸納知識的速度確實是驚人,但是卻奇思不斷,似乎有入歧途之險。康熙與此卻並不擔心,因爲他覺得四阿哥年紀尚小,不應太過拘束。且他一向不贊成固守,只要不出格也便罷了。

這一日,康熙特地去了佟貴妃處,再次查問四阿哥胤禛的情形。佟貴妃心中暗暗思忖:必是四阿哥頗得聖眷,以後若是能在四兄弟中嶄露頭角,無論是封王,甚至取太子而代之,自己可就後半生都有着落了。

康熙完全沒有察覺佟貴妃心中的洶涌,只沉吟了片刻,道:“咱們這個兒子真的是很聰明,顧八代也常誇他,朕很希望他能成爲我皇家的千里駒,只是……”

佟貴妃先時聽得心花怒放,這個‘只是’着實嚇了她一跳。她現在別的都無所謂,只單怕康熙提出要讓胤禛回到他生母那邊去。她心裡正在惴惴不安,就聽到康熙道:“朕極憂心,此子若是過於聰明,遭了天忌,反而會折了他的壽呢。朕想着送他去京郊的大名寺修行一段時間,求佛祖好好庇佑這孩子,你說呢?”

佟貴妃雖然聞後心中略安,但還是吃了一驚。皇家之中有崇尚佛教的傳統,自太祖、太祖到太皇太后,皆多禮佛。但世祖章皇帝,也就是康熙的父親福臨,坊間有傳言,是因棄世出家而放棄皇位。這總是聽上去不太吉利。而且太皇太后的確對先皇欲剃度皈依一事始終耿耿於懷,由此,更加不利於胤禛以後的前途。

瞬間胸中閃過這些念頭,她不由得眉頭微皺。康熙注意到她表情的變化,便耐住性子,問道:“佟妃,你對此可是有些疑義?”佟貴妃猛然晃過神來,急道:“臣妾只是心疼四阿哥,他還小,離不開額娘,讓他一個人去廟裡,臣妾實在是不放心啊。”康熙微微一笑,道:“不妨的,朕理解你的心意,朕也是想護着些這孩子,再說,走出這宮苑,也能讓他多點歷練。朕很看好他的。”

佟貴妃陪着笑,小心道:“皇上說的是,四阿哥經過歷練必能成大器,臣妾只是想,四阿哥長大以後,也要立於朝堂之上,輔佐皇上和太子,頂着個和尚的名頭須不好看不是?”康熙不由得啞然失笑,搖搖頭說:“佟妃啊,朕倒是覺得,你這是給四阿哥撞木鐘。不過,舐犢情深,朕明白,他們幾兄弟,太子名分早定,剩下只有大阿哥已經封了貝子。這樣吧,朕也不能偏私,老三胤祉和四阿哥也一同進固山貝子吧。照說,他們兩個非長非嫡,十五歲前朕本不打算分封的,這也算破了例了。”

佟貴妃登時大喜過望,盈盈下拜謝恩,康熙含着笑,握住了她的蔥蔥纖手,順勢將她攬入懷中,兩人親暱之後,翻雲覆雨了一番,康熙才折返乾清宮去。

第43章 麻煩(三)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第374章 風雲漸起(二十)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4 修行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第248章 議儲(一)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26 兄弟三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24章 兄弟(二)第262章 塵埃落定(五)第73章 從軍(四)第329章 萬壽(六)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215章 驚變(十一)第289章 督撫之爭(十五)第253章 議儲(六)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35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五)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391章 問鼎(十五)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225章 渾水(六)第67章 何去何從(八)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118章 波瀾橫生(一)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69章 何去何從(十)第136章 二徵葛爾丹(三)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103章 父子兄弟(九)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111章 嫌隙(六)14 家祭一第189章 風雨欲來(二)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369章 風雲漸起(十五)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183章 科舉弊案(五)第82章 出征(五)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174章 南巡(五)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四)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19章 圍獵(三)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四)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85章 首戰葛爾丹(一)第203章 風雷涌動(十)8 裕親王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223章 渾水(四)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10 喜訊二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205章 驚變(一)第29章 傷逝(三)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第369章 風雲漸起(十五)第206章 驚變(二)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77章 從軍(八)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45章 麻煩(五)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79章 出征(二)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191章 風雨欲來(四)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359章 風雲漸起(五)
第43章 麻煩(三)第127章 暗潮洶涌(四)第298章 多事之秋(十)第365章 風雲漸起(十一)第374章 風雲漸起(二十)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366章 風雲漸起(十二)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243章 渾水(二十四)第245章 渾水(二十六)第392章 問鼎(十六)第105章 父子兄弟(十一)4 修行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第248章 議儲(一)第343章 父子兄弟(十三)第295章 多事之秋(七)26 兄弟三第314章 一波未平(四)第24章 兄弟(二)第262章 塵埃落定(五)第73章 從軍(四)第329章 萬壽(六)第319章 一波又起(五)第215章 驚變(十一)第289章 督撫之爭(十五)第253章 議儲(六)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35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五)第121章 波瀾橫生(四)第391章 問鼎(十五)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225章 渾水(六)第67章 何去何從(八)第272章 塵埃落定(十五)第238章 渾水(十九)第118章 波瀾橫生(一)第199章 風雷涌動(六)第69章 何去何從(十)第136章 二徵葛爾丹(三)第145章 二徵葛爾丹(十二)第103章 父子兄弟(九)第372章 風雲漸起(十八)第133章 管中窺豹(二)第196章 風雷涌動(三)第111章 嫌隙(六)14 家祭一第189章 風雨欲來(二)第56章 初識愁滋味(十)第369章 風雲漸起(十五)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183章 科舉弊案(五)第82章 出征(五)第192章 風雨欲來(五)第124章 暗潮洶涌(一)第174章 南巡(五)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四)第130章 暗潮洶涌(七)第312章 一波未平(二)第357章 風雲漸起(三)第318章 一波又起(四)第48章 初識愁滋味(二)第348章 父子兄弟(十八)第50章 初識愁滋味(四)第19章 圍獵(三)第34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四)第165章 國事家事(三)第85章 首戰葛爾丹(一)第203章 風雷涌動(十)8 裕親王第362章 風雲漸起(八)第37章 吾家兒郎初長成(七)第223章 渾水(四)第150章 冷暖自知(一)10 喜訊二第335章 父子兄弟(五)第126章 暗潮洶涌(三)第288章 督撫之爭(十四)第205章 驚變(一)第29章 傷逝(三)第297章 多事之秋(九)第368章 風雲漸起(十四)第195章 風雷涌動(二)第369章 風雲漸起(十五)第206章 驚變(二)第376章 風雲漸起(二十二)第306章 南山遺恨(五)第351章 父子兄弟(二十一)第77章 從軍(八)第146章 二徵葛爾丹(十三)第151章 冷暖自知(二)第45章 麻煩(五)第188章 風雨欲來(一)第79章 出征(二)第345章 父子兄弟(十五)第59章 誰言寸草心(三)第191章 風雨欲來(四)第54章 初識愁滋味(八)第204章 風雷涌動(十一)第359章 風雲漸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