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風荷院

冀闕宮起自前魏,既是內朝,也是帝王起居處,其莊嚴巍峨,就是在這朔雪飛舞之際依舊難掩。

不過安置牧碧微的小院,卻只是這座宮殿中的小小院宇,牧碧微撩起了小轎的簾子,在院外看了一眼,卻只瞥見了一抹青磚黛瓦,與鄴都的風情大不相似。

轎子沒有在院前停下,而是直接進了院門,停到了迴廊上,顧長福這纔出聲請了牧碧微下轎。

雖然經過左右丞相的攪和,牧碧微的身份直接從宮妃——哪怕是散號裡面最低一位的良人,變作了宮奴——即使是女官裡頭最高的正二品作司,到底也只是皇家奴婢罷了。

但顧長福久侍姬深,深諳這位君上的性情,知道牧碧微必將成其新寵,自不敢怠慢,見牧碧微下了轎後,四下裡打眼一望,神色似有訝意,便含笑道:“牧青衣可是頭一回看到這樣的院子?如今是冬日,那邊池塘封了冰,看不出來,若是春夏之際,咱家聽陛下贊過,說這風荷院正應了那句‘暗香微動風驚起,數朵荷花點澹開’呢!”

隨着他所指的位置看去,便見欄杆外的中庭,竟皆是鑿開了成池,從院門到這正堂,卻是一座九曲橋相連,池中還有幾座錯落的假山,這會都落滿了積雪,除了迴廊上面四下裡皆是一派的蒼茫,牧碧微打量着池面,微笑着道:“莫不是仿着南朝那邊做的?”

“青衣好眼力。”顧長福點了點頭,“還是高祖皇帝親自監命建造的!”

牧家也算前朝遺臣之後,牧碧微聽他提到高祖,不免想到,北樑的高祖皇帝昔年與前魏駙馬左丘野逐鹿天下,兩人都以擊敗對方爲平生之志,結果最後到底相持難下,不得不劃怒川爲界,裂魏土爲南北——當然,前魏末年被柔然趁機佔去的兩關數州卻是至今沒能弄回來。

高祖皇帝一統天下的夢想因南齊的建立而破滅,鬱悶之下在冀闕宮中親自監督建造南朝風情的院宇,怕是既有以此激勵自己之意,也是聊以自.慰。

不過這樣的想法當然不能說出口,只是如今飛雪蒼蒼的,對着一片白茫茫想誇也沒地方誇,牧碧微於是跳過了這番場面話,試探道:“高祖皇帝欽建,我如何敢住?”

“青衣放心,此處是陛下欽賜青衣居住不說,青衣雖然是五品女官,但陛下說了務必給青衣賢人之待遇,陛下身邊的方賢人也是有個差不多的院子的。”顧長福笑着伸手引她進戶,“青衣在鄴都長大,怕是還沒見過南方的院子罷?這裡咱家先前倒是來過了一回,青衣若不嫌棄,不若咱家帶青衣看一看?”

“如此卻是有勞顧公公了!”牧碧微笑着與他推讓了一番誰先進門——樑承魏制,宮中女子除了后妃與普通宮女外,另設了女官的制度。

雖然女官嚴格說起來還是皇家奴僕,但到底也是有品級的,非尋常妃嬪能夠隨意處置。樑宮中的女官分四等,一等是隻有太后與皇帝身邊的宮女纔可以擔任,爲正二品的作司,單論品級,堪與三夫人相比,只是因身爲宮奴,所以見到了三夫人還是需要行禮的,只是對九嬪卻只需要平禮相見,足見地位崇高。

作司下面卻是左右昭儀近身倚重的正三品的賢人,便是如今姬深親口吩咐了給牧碧微的份例,賢人只需與妃位的宮妃相見平禮,非九嬪以上不能處置。

再下一等四品爲中使,卻是三夫人身邊的伺候之人,見着了容華何氏這一等,也只要平禮以待。

最末的五品女官稱青衣,卻是伺候九嬪的近侍之份了。自九嬪往下,如何氏等諸妃,身邊的近侍,也無資格有品級。

此外與賢人同爲正三品的還有女史與女書兩種女官,卻並非爲貴人使,而是宮中供奉的才德兼備的年長女子,隸屬內司,專司宮人並一些低位宮妃的禮儀、宮規教導,甚至帝女幼時,也要着她們指導規矩,多半都是宮外無子寡居、又有賢德之名的女子,被聘入宮中。

因左右丞相的堅持,牧碧微如今就最低一位的女官青衣,不過區區五品,雖然顧長福也才只是五品的奚僕,但她敬顧長福資歷,而顧長福卻知她就女官之位的根源,忌她之寵,兩人自然彼此客氣謙讓了一番才能舉步。

進了屋後,果見室內陳設精美別緻,處處透露出一股清雅之意來,渾然不似宮廷,倒彷彿牧碧微從前書中讀到的江南書香之家。

顧長福引她看了正堂與兩旁的偏屋,又到了後面臥房,臥房卻是用了一道小小的迴廊與天井同正堂隔開的,天井裡如今也是皚皚的大雪,只是角落裡一小片修竹兀自在雪下露出些青色來,此外廊外積雪高底不平,顯然也是個有景緻的地方,不過是被雪都擋了。

臥房也是一味的清雅,只是如今天寒地凍,未免顯出幾分悽清。顧長福也看出了這一點,笑着道:“原也沒想到青衣會住到此處,因此並未能提前使了人來打掃,莫如咱家陪牧青衣到外間小坐,着人先收拾收拾,好歹叫青衣今晚能住。”

牧碧微正要點頭,想了想卻問:“青衣不過五品,若叫宮女伺候是否不妥?”

“牧青衣何必憂心?”顧長福聽了,卻是意味深長的笑了一笑,別有所指道,“咱家方纔說了,青衣如今是照着賢人的份例的,雖然賢人在貴人們面前時也須伺候着,但回到了自己的住處,卻是自有普通宮人伺候,這是陛下的意思,陛下貴爲天子,有了聖恩庇護,青衣無須太過謹慎。”

“多謝公公指點!”牧碧微心下微凜,顧長福這是在告訴自己,莫要看輕了姬深的加恩免得惹了君上不喜呢!看來這位君上固然好色,卻也未必是個好伺候的!她趕緊道了謝,顧長福只是含笑擺了擺手:“方纔綺蘭殿中事,咱家便知道女郎是個聰慧的,卻是咱家多嘴了。”

牧碧微聽他這麼說,卻是心下一動,悄悄摘下了腕上羊脂玉鐲,藉着還沒完全走到院中,從袖底遞了過去,顧長福匆匆一瞥,已知非同凡物,忙推辭道:“方纔已得了青衣的,如今不過走幾步路,青衣卻是太客氣了。”

第十六章 救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步榮衣第六十七章 孩子第三章 菊糕第三章 危局第一百四十五章 管家之權第四十一章 意外層出不窮第一百三十章 謠言第七十四章 醒來第二十七章 太后壽辰第十一章 一封信箋第二十一章 歸來第六十三章 蘇平之變第五十三章 順華姜氏第五十八章 子女之福第四十六章 步氏出手(上)第五十三章 順華姜氏第一百八十二章 金狐第二十四章 談氏餘波第四章 父慈女孝第四十六章 小何美人第六十七章 夜深共說私話時第八十章 相見第六十四章 新人舊人(下)第九十四章 移宮前夕第六章 桃葉第一百三十二章 青玉雙鶴佩第十五章 前朝後宮第二十九章 轉心壺第一百章 唐氏歿第八章 青娥素女俱耐冷第六十三章 雲盞月第七十八章 邵氏第六十二章 交鋒第九十二章 雪氏歿第七十一章 提醒第五十九章 請罪(下)第二十六章 祈福、擔憂第十二章 姐弟再見第八十四章 救駕?第九章 世婦雲氏第二十五章 武英來意第三十七章 高興嗎?第八章 青娥素女俱耐冷第一百五十七章 受傷第四章 高陽王第六十四章 新人舊人(下)第十二章 楊氏第一百十九章 求退第一百七十四章 卒中之相第二十七章 太后壽辰第四十二章 御花園第一百零四章 黃女史(下)第一百二十章 卓衡第三十六章 再會第四十章 慕艾第一百三十八章 拒絕第六十八章 桂庭第一百二十九章 秋日出狩圖第十六章 癆病第六十四章 忍,不忍?第五十二章 月光(上)第四十六章 真相第六十二章 交鋒第五十章 賜汝機會第十五章 焦氏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自思量第一百十四章 餘韻第七十九章 塵似落第一百十五章 事發第二十六章 姬悅第一百十五章 事發第一百七十九章 尋常一樣窗前月(中)第四十六章 真相第三十七章 不捨第一百十一章 武力是王道(上)第九十二章 雪氏歿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屋第六十章 意外第五十章 秋狩第二十四章 康氏受逐第八十六章 爲姊之心(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宣寧長公主第五章 春狩第五十九章 請罪(下)第六章 陳世婦第四十章 一箭七雕(六)第四十五章 援手之因第一百零六章 守靈第兩百零三章 小何氏第三十三章 試探與綢繆(上)第一百零三章 這條路第一百十一章 貴嬪孫氏第三十二章 驚覺第二十八章 奉詔撫民第七章 彌補第一百六十八章 威脅第五十三章 爲難第一百五十八章 衆人探望第四十章 化干戈爲玉帛?(上)
第十六章 救人第一百三十一章 步榮衣第六十七章 孩子第三章 菊糕第三章 危局第一百四十五章 管家之權第四十一章 意外層出不窮第一百三十章 謠言第七十四章 醒來第二十七章 太后壽辰第十一章 一封信箋第二十一章 歸來第六十三章 蘇平之變第五十三章 順華姜氏第五十八章 子女之福第四十六章 步氏出手(上)第五十三章 順華姜氏第一百八十二章 金狐第二十四章 談氏餘波第四章 父慈女孝第四十六章 小何美人第六十七章 夜深共說私話時第八十章 相見第六十四章 新人舊人(下)第九十四章 移宮前夕第六章 桃葉第一百三十二章 青玉雙鶴佩第十五章 前朝後宮第二十九章 轉心壺第一百章 唐氏歿第八章 青娥素女俱耐冷第六十三章 雲盞月第七十八章 邵氏第六十二章 交鋒第九十二章 雪氏歿第七十一章 提醒第五十九章 請罪(下)第二十六章 祈福、擔憂第十二章 姐弟再見第八十四章 救駕?第九章 世婦雲氏第二十五章 武英來意第三十七章 高興嗎?第八章 青娥素女俱耐冷第一百五十七章 受傷第四章 高陽王第六十四章 新人舊人(下)第十二章 楊氏第一百十九章 求退第一百七十四章 卒中之相第二十七章 太后壽辰第四十二章 御花園第一百零四章 黃女史(下)第一百二十章 卓衡第三十六章 再會第四十章 慕艾第一百三十八章 拒絕第六十八章 桂庭第一百二十九章 秋日出狩圖第十六章 癆病第六十四章 忍,不忍?第五十二章 月光(上)第四十六章 真相第六十二章 交鋒第五十章 賜汝機會第十五章 焦氏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自思量第一百十四章 餘韻第七十九章 塵似落第一百十五章 事發第二十六章 姬悅第一百十五章 事發第一百七十九章 尋常一樣窗前月(中)第四十六章 真相第三十七章 不捨第一百十一章 武力是王道(上)第九十二章 雪氏歿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屋第六十章 意外第五十章 秋狩第二十四章 康氏受逐第八十六章 爲姊之心(上)第一百五十三章 宣寧長公主第五章 春狩第五十九章 請罪(下)第六章 陳世婦第四十章 一箭七雕(六)第四十五章 援手之因第一百零六章 守靈第兩百零三章 小何氏第三十三章 試探與綢繆(上)第一百零三章 這條路第一百十一章 貴嬪孫氏第三十二章 驚覺第二十八章 奉詔撫民第七章 彌補第一百六十八章 威脅第五十三章 爲難第一百五十八章 衆人探望第四十章 化干戈爲玉帛?(上)